书城艺术动画文化学
9672400000055

第55章 喧哗与反思:动画的华丽转身(5)

二、结构调整的机遇期

“成长是最美丽的疼痛”,成长中的中国动画产业尽管在金融危机的国际背景下出现了逆经济周期增长的一些特例,但也不可避免地在整体上受到影响。金融危机暴露出动画产业内部结构弊病的同时,却更多地描绘了这一契机下作为朝阳产业的动画产业本身充满前景机遇的宏伟蓝图。作为刚刚步入产业发展黄金阶段的动画产业来说,转型、蜕变、腾飞、成长必将经历变革阵痛。

(一)金融危机加速动画产业结构调整

在全球经济面临诸多挑战,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产业转移和资本技术流动加快,经济形势更加不确定的国际环境下,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深层次改革加速推进,社会转型出现新特征,对于动画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作为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新型绿色产业,动画产业成为许多地区的战略选择。虽然动漫产业成为这一轮发展中许多政府和企业追捧的对象,但是其本身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产业链短,缺少知识产权保护

金融危机本身为动画产业带来的冲击或许只是导火索,而更深层次的问题还在于产业结构内部。金融危机影响下文化产业许多行业的增幅放缓,暴露出产业本身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产业链条本身的短板,使得某个环节缺断档引发蝴蝶效应,造成了整个产业链的崩溃。这在许多文化行业中都体现出来,动画产业也不例外。

产业链短和缺乏版权意识是中国文化企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版权保护不利,许多企业无法在“形象授权”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随之而来的就是产业链条延伸不畅通,由此造成不良循环,使文化企业遭受盗版阵痛。作为中国民营动画企业的代表,三辰卡通和它的“蓝猫”不断遭遇尴尬。“蓝猫”盗版之痛反映出的既有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也有现行法律法规对制假售假者打击力度不够等问题。同时,更折射出中国动画以至其他文化行业普遍缺失知识产权意识。快速成长之初,并没有建立起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在产业链迅速拓展之后,知识产权保护也没有充分融入产业经营的全过程。

结构粗放,缺少敏捷反应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地方经济发展方式并没有得到有效转变,依然是依靠廉价劳动力资源迅速扩张的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而这样一种以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为依托、以“高耗能、高污染”为特征、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方式本身就隐含了许多问题和风险。事实也是如此,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当中,受冲击最严重、经营状况最困难的,正是那些技术和管理水平粗放、低端、落后的行业和企业。

在本轮变革中,有一个清晰的信号:金融海啸是外因,内因是产业结构本身的弊病。进入新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不提高产业和产品的技术含量,我国面临着与发达国家拉大差距的可能。技术的瓶颈和渠道的单一,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带来困难,除了在管理层面有着深刻的体制和政策原因之外,片面追求GDP的高增长,也使得不少地方热衷于扩大经济规模,盲目发展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化工业”项目,而此前,许多城市掀起争夺“动漫之都”的热潮,也多少令动画产业的发展显得有些尴尬。另外,影响动漫产业发展的投资体制和价格体系不合理,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不健全,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等诸多弊病,都在金融危机的催化作用中彰显出来。

泡沫膨胀,缺乏系统产业规划

动画产业最近几年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虚热”,使繁荣背后充满了隐忧。

第一,增长方式不合理,过多依赖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增长,知识、人才、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比重不高;第二,规模化程度低,中小企业分布零散,也使得国家层面的各项政策难以很好地落实。三辰卡通集团副总裁郑坚敏用“撒芝麻盐”来比喻目前动漫企业的生存状况,他不无激动地用了“扶强、扶大、扶品牌”来表达民营企业的期待;第三,法制不健全,行规不合理。在林林总总的各项制度中,法律制度特有的权威性和确定性使之成为制度体系中的核心内容。金融危机中许多文化企业受到的损失都暴露出法制体系的不健全,行业规则的不合理。

(二)动画在创新中寻求变革

诚然,金融危机中许多行业受到了一定的打击和影响,但从历史来看,历次危机却给文化产业,尤其是动漫、网络游戏等产业的崛起提供了契机。1929年大萧条之后好莱坞的崛起,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韩国网络游戏业、日本动漫业的大发展,均揭示了文化产业在危机中惊人的爆发力。

这是因为受金融危机和经济减速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压力、心理压力增大,更需要精神寄托、心灵慰藉,更需要宣泄情感、释放压力。可以预见,各种轻松愉快、价格适中、简便易行的文化娱乐消费将更受欢迎,电影电视、文艺演出、音像制品、网络动漫等,只要内容适应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艺术上精益求精,消费需求都有可能上升。

因此,创新就成为动漫产业在金融危机中进行突围的一条路。新技术、新渠道的开拓所进行的尝试,再一次告诉整个文化产业界“创新”的重要意义,而此时,“创新”已经演绎为观念上的改变。

坚持自主研发,培育自主品牌

中国动画或许可以以此为契机,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的时机,从根本上寻找原因,从路径上寻求突破,进行动画产业的突围。不断淘汰低附加值产品,向创意型、生态型、高科技型、高附加值产业转变,摆脱血拼劳动力、掠夺环境资源的发展方式,是金融危机背景下动画企业破解困境,逆势而上的突破口。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实体经济受到较大冲击,而文化产业却在一定程度上逆势飘红,尤其是新兴文化产业,或是较少依赖传统产业链供给的产业形态,都呈现出较大的发展潜力。动画产业便是其中之一。在中国东南沿海,以往以承接全球动画加工为主要方式的动画企业在一轮轮的发展中经历着兴衰起伏,密集的动画工厂每天都在开张和倒闭中不停地变换命运,而当文化产业注入科技的力量,动画生产开始注重自主创新和产品研发时,动画产业逐渐崭露头角,并且也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以深圳动画产业为例,金融危机加剧后外来订单锐减,深圳外包加工企业受到明显影响。但深圳新兴文化企业逆势而上,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因为这些文化企业通过加强与金融、投资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共渡难关,化“危机”为“机遇”。在金融海啸使玩具企业倒闭风潮呈现多米诺骨牌效应时,也有许多个案企业呈现出逆势上扬的状态,这些企业不仅业务没有下滑,反而越做越大。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自主研发,培育自有品牌,并以不断前行的创意设计守住既有成果、抵御金融风暴冲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皮皮熊就把走品牌之路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而“六加一”(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中国制造)的产业链流程,成为有效应对危机的法宝。在玩具企业成功的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外观设计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自主核心技术”等创新实践,不但抵御了危机,而且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赢得了机遇。

通过采用新技术提高生产率,不仅成为本轮动画产业发展中加快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的必要选择,而且也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一种举措,通过新技术拓展新的载体与发展空间也成为动画产业未来发展的共识。

规范行业行为,进行抱团取暖

金融危机促使动画企业内部的创作、出版、展演、传播、教育、销售及消费各环节上下连接,环环相扣,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而营建起文化产业链的良性循环机制,也促使其走向更加规范、透明的运作方式。动画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兼并重组和跨地区、跨行业的整合不断进行着协同创新的超越。制度的规范将是促成协作的前提。

杭州文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浙江中南集团卡通影视有限公司联手操盘的案例或许只是中国动画进行跨地域整合的一个例子,虽然动画发展史上并不一定会记录所有的并购整合,但是在中国动画前行的大军中,我们看到,正是中国动画人用心良苦的努力,开辟着中国动画前行的道路。当然,双方以资本合作的模式推动资源整合,以业务联动的优势打造价值链,主要意图在于进一步做大做强动漫产业,增强抗击金融危机的能力。事实上,这一合作还有效推动了动画产业在行业内规范自身发展,通过行业协会等组织进行内部结构的调整规范和外部发展空间环境的前瞻性预警,而且逐渐探索出成熟的制度体系,提高抗击风险的能力;同样,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抱团取暖,度过寒冬”也是积极应对的举措。通过行业内的整合、互补和相互交叉,能够使动画产业的发展路径多元化,风险压力分散化,发展空间也更加广阔,也为动画企业向大型文化集团发展提供了机遇。因为金融危机背景下只有大的动画企业集团才能够以雄厚的资本、技术和人才培育出较高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够有实力参与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才能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

加速结构调整,在危机中求变

金融危机为动画企业在联合发展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了机遇。

然而产业结构调整永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汇率的剧烈变动、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和此次金融风暴只是加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这也对动画创作,尤其是动画衍生品制造如何创新、如何增加附加值、如何转型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更对动画产业在快速发展中重新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在风口浪尖抓住机遇,及时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对金融危机,动画企业只有理顺文化产业内的各个链条、环节、要素之间以及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建立起良性的互动机制。同时金融危机推动企业之间进行协调和合作,在行业内部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相互衔接,相互协调,从而实现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