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动画文化学
9672400000052

第52章 喧哗与反思:动画的华丽转身(2)

(一)企业自发进行区域性集聚

动画产业进行集聚的第一个阶段是以动画企业为主体,进行市场自发的区域性集聚。2008年全国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249部131042分钟,总时长比2007年增长28%。就全国来看,已经有20个省份涉足了动画的生产和制作。但是动画产业的地理分布特征相对来说较为显著,动画生产还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其中,全国动画片生产数量排在前五位的省份(含直辖市)是湖南省、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北京市。一些主要城市动画片生产持续增长,国产动画片生产数量位居前列的十大城市分别是:长沙、杭州、广州、无锡、北京、上海、南京、常州、西安、重庆。

动画企业自发进行区域型集聚,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经济较为发达,提供了人才集聚和产业配套的基础。许多动画产业园区都是依托所在城市的大学建立起来的,例如北京通州动画产业基地、朝阳区三间房动画产业基地等都分布在中国传媒大学附近,北京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的迁移也与高校形成了互动;杭州数字娱乐产业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则依托中国美术学院的创意人才支撑,在该区域及周边地区,集创意、研发、产品制造和市场推广为一体的产业链正在加紧构建,对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地区都具有很强的辐射性。经济发达地区的配套产业也较为齐全,如网络、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影视传媒产业和轻工业等,为动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持,也为动画衍生产品的研发和制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其次,创业环境较好,具有适合民营企业生存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由于动画企业多为民营企业,因此较为宽松的创业氛围、发达的物流配套以及针对自主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等,都会吸引动画企业进行自主集聚,从而形成适应自身发展的产业群带。动画产业是一个综合性和创意性较强的行业,而园区恰好提供了一个行业内部和不同行业之间整合的平台。

第三,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的崛起。按国产动画片生产数量,我国原创动画片制作生产七大机构是:湖南宏梦卡通传播有限公司、三辰卡通集团有限公司、杭州漫奇妙动漫制作有限公司、央视动画有限公司、北京天地人传媒有限公司、浙江中南集团卡通影视有限公司、湖南金鹰卡通有限公司。2008年度,广电总局共向全国电视播出机构推荐播出50部优秀国产动画片。其中,江苏动画制作机构11部,湖南动画制作机构6部,浙江动画制作机构6部,上海动画制作机构5部,中央电视台及其所属机构5部,广东动画制作机构3部,北京、重庆、天津、福建动画制作机构各2部。这些优秀动画作品多集中在上述七家龙头企业。而龙头企业在园区内扎根,会吸附更多中小企业慕名而来,进而会带动整个地区动画产业的崛起。

一般来说,产业的区域性集聚首先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发地形成的。随着市场逐渐成熟,集群发展到一定规模,才开始引起地方政府的关注,进而根据发展战略给予扶持和引导。因此政府力量的介入,可以加快具有竞争力的动画产业集群的形成。

(二)政府主推形成园区和基地

从动画企业的自发集聚到产业园区的形成,可以说动画产业的发展逐渐步入市场化的轨道。“自发”的调节源自生产、投资的回报,是市场机制作用的必然结果,然而这种调整往往具有滞后性,在根据市场信号变化之后,才逐渐引导资源流向发生转变,因此,政府的适时介入在“动画热”中被迅速提上日程。

首先,动画产业的基地和园区运转良好,渐成主流。目前,长三角地区、华南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以及中部地区都形成了若干个动画产业集群带。绝大多数动画产业基地积极落实总局、地方关于推动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的举措,制定战略规划、完善服务设施、凝聚动画企业、培养动画人才、推进动画生产,取得了较好成绩。2008年,国家动画产业基地自主制作完成国产动画片184部,102047分钟,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7%,比2007年增长26%。这一数字的背后,无不凝聚着政府主推动画发展和繁荣的心血。

其次,动画产业的教学基地和实验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范式。作为国家动画教学科研基地,根本和首要任务是为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输送行业急需的大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此,大多数动画产业的教学和实验基地坚持密切关注国内外动画产业、教育和研究的发展前沿,不断调整自身定位,以动画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在为动画产业各环节输送思维活跃、创造力强的人才中发挥着示范作用。

第三,一批具有发展潜力、原创实力较为雄厚、善于创新的民营企业在本轮动画产业发展中异军突起。政府力推动画产业发展,给了企业快速成长的空间和政策环境,以“动画”为主题进行产业的资源整合与吸纳扩张,许多企业因此而获得了土地审批、税收、人才等诸多方面的优惠。在这样一种产业环境的作用下,中国动画的民企品牌逐渐孵化出一系列具有强烈个体色彩的动画作品,它们为产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不可小觑的贡献,在国产动画与日俱增的“时长”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许多高科技企业、数字技术研发企业也转向数字媒体领域的动画生产,高新技术与动画创作的联姻,助推这些企业成为业界的龙头,而那些更加注重研发与原创,注重吸纳优秀资源成果和与业内资源进行联姻整合、品牌合作的企业,更是走在了企业急行军的前列。

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集中表现在这个国家内以集聚形态出现的产业上,而成功的产业集群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发展出坚实稳定的竞争优势。”我国动画产业集群的培育时期短,项目也多属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科技含量、原创含量和技术创新能力较低,而多数集群的形成不是以其内在的机制和产业的关联为基础,而是属于政府主推下的空间聚集,缺乏较强的根植性。这一模式的主要问题是,企业间相互支撑、相互依存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关系不畅通;产、学、研及生产、流通、服务的协同机制不健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因此,园区产业整体竞争优势不强,技术、产品、信息、人才等溢出和带动效应也不强。破解这一瓶颈的主要渠道便是从政府主推走向市场主导。

(三)市场主导形成集群竞争体

随着文化消费需求的转向以及动画市场的活跃,以市场为主导的动画产业集群的组合逐渐进入自觉调整期。纵观我国已具雏形的产业园区或集群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市场是实现产业集聚的根本力量。政府主推建立园区和基地,对成长期的动画产业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建立动画或文化产业园区,授牌动画产业示范基地的方式,集聚起许多具有发展潜力和成长空间的企业,通过综合配套的方式进行动画以及相关产业孵化,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使得基地动画产量显著激增。但是这种方式仍旧具有一定的单一性,不能满足动画消费的市场需求,因此,以市场为主导进行集群式发展,从而形成若干动画产业的集团式竞争体,将是动画产业发展的下一步棋。

这一综合形态的主要优势是,按照市场需求进行资源配置,从而可以更加灵活地突破一系列的限制,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整合与重组,即,从地理集聚到生态集聚的集团模式。这一模式将是未来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主要路径,也是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更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的资源配置方式。

市场主导形成集群竞争的群体性优势,主要得益于集群本身进行的破茧成蝶之旅。在这一次变迁中,企业之间的优胜劣汰更加明显,动画产品与服务之间的竞争开始由市场占据话语主导权,而人才依旧是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

首先,产业集群从“政府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是产业发展的规律。通常情况下,政府针对新兴产业所制定的政策可以划分为规范性产业政策和鼓励性产业政策两类。前者着力于给予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基本平等的市场地位,最终推动新兴产业走向成熟;后者着力于给予新兴产业优先于传统产业的市场地位,使新兴产业内部一批经济实力弱小的企业得以迅速成长,从而壮大新兴产业。在动画产业政策的演变轨迹中,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条发展脉络,廓清产业发展的线索:从“七五”计划提出“进一步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等各项文化事业”,“八五”计划提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等各项文化事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进一步繁荣文化事业”,“九五”计划提出“大力发展各项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加强公共文化和福利建设”、“加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方面的工作”,到“十五”计划明确提出了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任务和要求,文化产业本身成为政府制订发展计划中的一步棋,并且逐渐占据重要地位,在许多城市“十一五”发展的版图上,文化产业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标志着这一产业形态从民间向政府过渡的变化。

在国家层面上,《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将动漫作为“重大文化产业推进项目”之一,并且以“国产动漫振兴工程”的名称,确立了大力发展动画产业的目标。在此背景下,“十一五”期间,许多城市开始热衷于打造“动漫之都”,动画产业的发展进入区域竞争的白热化阶段。随着动画产品和服务消费快速增长,动画产业的产值不断提升,产业本身的下一步发展进入转型期。在此阶段,进行产业市场化的过渡,以理性的方式与世界接轨,以市场的标准衡量企业的能力,以品牌和票房来为中国动画打分,才能够使动画真正成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建设一个健康的动画产业离不开政府和企业双方面的努力。对于政府而言,为产业发展构建一个健康的环境义不容辞,应当加强产业政策的实效性,同时减少对市场行为的干涉。对于企业而言,要根据市场情况作出正确的项目决策,加强自身建设。而对于双方而言,增强对发展动画产业艰巨性的认识,并为其发展做好耐心的准备,才是今后的“主旋律”。

其次,产业集群的市场导向使动画产业由区域集聚转向生态集聚,从而使生产方式更加全球化。市场为生态型集聚提出的产业发展要求,完全是按照市场需求进行动画产品和服务的“量体裁衣”。集群的发展会以一个实体为核心,进行产业触角的延展。因此,在发展思路上,需要打破以往动画产业园区、集群行政管理按照行政区划分割的模式,打破行政区界限,改变完全按行政区制定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的方法,利用当前世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有利时机,把优化配置动画企业资产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区内经济整合和形成联合整体优势结合起来,打破地区、行业、部门和所有制界限,以资产为纽带,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营、组织专业化协作等各种形式推动企业联合,形成若干真正具有参与国际竞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建立跨行业、跨地区的资本市场、技术市场、版权市场和人才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参照体系上,以市场为标准衡量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按照市场配置资源,分布要素,形成流动性的产业带。进一步提高动画产品以及衍生产品生产能力和文化服务功能,推进优势互补与和谐发展,实现动画产业生产要素的快速聚集和高效组合。同时,以全国为棋盘,整合各地优势资源力量,成立动画产业专家顾问指导委员会,为动画产业发展进行专业评估。

第三,产业集群的市场导向为新一轮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产业配套系统的实现和市场体系的健全、改革成本机制的健全,成为关键之处。在目前的文化产业发展中,人们往往忽视市场的强大动力,而更信赖于政府作为。因此,容易忽略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难以应对市场作出敏捷的反应。而政策调节又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从而倾向于有关部门的价值取向和偏好。从政府层面上看,在生态型产业集聚中扮演的角色同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市场的调整,动画产业的发展经历了粗放的增长阶段,显露出由巨大的文化消费空间带来的增长潜力;另一方面是政策的调整,通过出台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以及人才引进政策等,从宏观上引导产业健康快速前进。系统的产业配套政策和翔实的产业实施政策既是目前动画产业发展中的软肋,也是下一步发展中必须引起重视的议题。因此,就目前阶段来说,要实现产业的无边界运营,那么“产业配套”的核心就在于走出政府全盘主导的观念误区,激发市场发展活力,充分发挥政府作为裁判员、监督员的作用,管住宏观,放活微观,在政府和市场两个层面上配置资源,以市场为参照系,让市场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文化产业以往的发展中,“无边界”的概念提出已久,既包括行业之间的融合趋势(文化产业各门类之间的整合与配套呼之欲出),又包括区域合作上的联动共识。在动画产业的实际运营中,也涌现出许多跨界整合的例子,但是距离真正的生态型产业集聚形态还有一定的距离,并且目前的产业整合多为在风险投资领域的资本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