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大学生GE阅读(第3辑)
9672300000065

第65章 侏儒时代的英雄形象——评《行为糟糕的哲学家》(2)

这并不是说,哲学家的人格和思想就完美无缺,不容置疑。没有一个真正的哲学家自称过是完美的人,也没有一个真正的哲学家以做一个完美的人为生活目标。相反,哲学家最为坦诚地宣告了人的有限性。哲学家心灵的缺陷和阴暗是人类阴暗的深度和极限,哲学家的经历既带着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人物极端的绝望、残酷、阴冷与暴虐,也带着托尔斯泰笔下人物极端的善良、温情、理想与执著。海德格尔喜欢引用荷尔德林的诗句“伟大之思,必有伟大之迷误”,这里所说的“迷误”不是个人的,“思”也决不和纯粹个人的经历相联,与之真正相关的是存在的命运和历史以及人类的命运和历史。很多人总是把目光移向哲学家的一些可笑和可怜的弱点,只要人还不是神,他就一定会沾染这些东西。可笑的不是哲学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而是那些只有不足的人却因为伟大的人格有那些或者微不足道或者无伤大雅的不足而肆意地嘲弄与蔑视他们。鲁迅说,完美的苍蝇不过是苍蝇,伟大而又伤痕累累的战士终究是战士,而苍蝇只知道紧叮战士的伤口。

该书的最大价值不在于教导我们不要盲从哲学家的教诲,迷信哲学家的人格,而在于它给我们提供了一般民众对于思想和思想家的理解与接受程度的典型例证。第一个哲学家泰勒斯因为观察星相而掉进枯井,遭到村姑的嘲笑,时至今日,民众对于哲学家的看法一直停留在这个故事所揭示的层面上,也许永远如此,不可移易。无可否认,掉进枯井的哲学家是个可笑的人,但是他绝不仅仅是个可笑的人,而正是超出这个表面现象的那部分构成了哲学家的本质。这样说绝没有贬低该书作者和民众的理解力的意思,除了关于思想和行动本身之间的关系的总看法之外,该书叙述各位哲学家的哲学思考时表现出了他们自己气度的褊狭、见识的肤浅与学养的欠缺,尤其是他们的措辞之轻浮、卑劣和不怀好意让人看到卑鄙小人的洋洋自得和自甘低俗。

在评论卢梭时,作者说,《新爱洛伊丝》“整本书都成问题,用卢梭的话说就是性感形象和天真色彩的混合,是乱七八糟的堆砌。对茱丽怀孕流产等的夸张描述,长篇大论的哲学思考,加上大段对阿尔卑斯山景色的抒情描写让这本书看起来不像小说”,卢梭一段时间同时撰写的《爱弥尔》和《社会契约论》“这两部著作非常重要,但是内容大相径庭”,“《爱弥尔》中插入了一些也许和主题毫不相关的内容,也就是著名的‘萨瓦尔省牧师的信条’”。或者因为作者对于小说的概念早就被固定在一个狭窄的框架之中,或者因为对于卢梭的偏见,《新爱洛伊丝》形式上的突破成规——其实,卢梭根本没有突破成规,同时代的狄德罗、伏尔泰的小说形式几乎都是这样不囿于定法的,说理性强,诡异多变,而卢梭着意突出了小说的抒情功能,只是该书作者自揭其短,对于小说形式的理解过于狭隘与固定罢了——也被看做是他的一大罪状。一个稍稍研究过卢梭思想的人都知道《爱弥尔》和《社会契约论》其实是一部作品的姊妹篇,它们其实在探讨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如何通过政治和教育使人成为真正的人,它可以远溯到柏拉图的《国家篇》,无非形式上稍作变通,一分为二,而且采取不同的问题,一论文,一小说而已。其实卢梭的小说从来都是他的哲学思考的表现形式,他可从来没有“为艺术而艺术”的闲情逸致,因此,“萨瓦尔省牧师的信条”——《爱弥尔》中这一最重要的章节——非但不是和主题毫不相干,简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作者之浅陋由此可见一斑。

作者把叔本华和尼采当做行为糟糕的哲学家来叙述是极不公正的,即使从他们的个人道德而言,除了可能因为嫖娼而染上梅毒算是他们私生活中唯一值得挑剔之处外,他们说不上什么行为糟糕。嫖娼自然毋庸辩护,可是如果我们稍稍阅读有关那个时代风化史的著作,就不会为此大惊小怪了。正如我们只要理解希腊人的生活,对于苏格拉底是一个同性恋者这样的说法总会抱之以微微一笑。说到他们的哲学思想,作者除了带着道德的义愤格外关注叔本华对于“性欲”的理解和他的悲观主义之外,对叔本华的其他思考基本上付诸阙如,存而不论;至于尼采的思想,只要举出该书对于超人和永恒轮回的看法就足以显示出作者的鄙陋:“尼采所说的超人不是指生物学上与现在人类不同的其他物种,或者生理上更为强大的物种,而是在心理上、道德上、美学上更伟大的人”,“任何事物,不管什么,都会重新再来,绕巨大的圈子之后再回来”。他们对于尼采哲学的问题和意义一无所知,只知或者拾人牙慧,或者重复一些自己亦不知其所以然的陈词滥调。

依照社会通行的道德标准,有足够的理由把罗素、萨特和福柯归入“行为糟糕者”之列,而他们之被驱逐到同一战壕的理由,似乎只有性这一主题了,尤其是罗素和福柯更有不少关于性的惊人之语。一定程度的行为怪僻只不过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个缺点,那是因为官能和生活的残缺给人类带来的不幸,在具体的个人身上表现得千姿百态,参差无定。我们不应该去苛责和嘲弄这些行为怪癖,而首先应该思考如何改变生活。事实上,他们自己也在探索这个问题,他们想用自己的经历去寻求人类性关系的其他可能性。仅仅强调我们今天对于性的本质的理解有很多不足,以及我们的婚姻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人性是不够的,因为婚姻、家庭首先绝不是一种制度,它是伦理精神的体现。糟糕的不是哲学家的行动,而是作者的眼光:他们始终凝视着哲学家的私生活,把他们的私生活泛化为他们人格的全体,而全然不顾他们的生命之中更为重要的东西以及他们自己对于自己的反思。罗素、萨特和福柯既是哲学家,也是政治斗士,他们为了正义和人类的利益同各种权力展开过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著述时根本不顾及个人生命的安危,因为他们理解伟大事业的真正内涵、伟大人格的真正向度,他们的生命深深扎根于传统、伦理、政治和人的本质之中。

作者把卢梭看做环保宗师自然不是他们个人的见解,我们这个时代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么理解思想的,正和房地产开发商用荷尔德林的诗句“人诗意地栖居”做广告词别无二致。让人不能接受的是,在他们看来,海德格尔的思想的最大价值也无非是给环保思想提供了更为细致的论证。也许,从他们的角度看来,环保问题是我们时代唯一伟大而迫切的问题。这就是该书作者对于海德格尔哲学的理解程度。除了这一点可怜的优点之外,海德格尔至少还有两顶帽子:风月场上的薄幸汉和死不悔改的纳粹分子。他们评价海德格尔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来自两本书:爱丁格的《海德格尔和阿伦特》以及理查德·沃林的《存在的政治:海德格尔的政治思想》。前者用近乎粗俗和下流的语言描述早年海德格尔对阿伦特的勾引和晚年海德格尔对阿伦特的利用,后者用近乎大字报的语言批判他自己东拼西凑、无中生有地捏造而成的海德格尔的政治思想。该书作者可谓得二者之长,在批判海德格尔(和该书涉及的所有哲学家)时把这种拙劣而又恶劣的文风运用得炉火纯青、登峰造极。自古以来,很少有几个思想家像海德格尔那样其生活道路和思想进展之间相互依存到那么高的程度,因为他从成为自己以来一直从自己的事实性出发思考问题。作者批评说:“海德格尔看不到学术独立的意义,相反,他认为德国大学的使命就是要反映种族和国家意识,投身到塑造德国人民精神的神圣任务之中。任何事情都要通过斗争为英雄的价值让路。”

如果把这句话当中几个意识形态色彩过于浓厚的词稍作变换而且做正确理解的话,它的确表达了海德格尔对于学术的根本看法。海德格尔一生都在反对思想对于事实性的漠然、无动于衷,但是海德格尔理解的学术的政治目的不像作者所说的是和纳粹合流,海德格尔的政治哲学其实是源始伦理学,它的目的是返回人的原初本质。

虽然伟大的人之间未必互相理解,但是只有伟大的心灵才可能互相理解。伟大的心灵对于另一颗伟大的心灵的偏见其实也是以严肃的争执为前提寻求人类的卓越。自从苏格拉底被处死以来,不,自从泰勒斯被人嘲笑以来,无论哲学家是走进广场还是遁入学院,哲学和哲学家就从来没有摆脱过遭受误解、嘲笑、歪曲、诬蔑甚至压迫的命运。如果说,拉尔修的《名哲言行录》是力图和哲学家一样思考的人对于哲学家的生平和思想的一曲赞歌,那么,《行为糟糕的哲学家》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通人眼中的哲学家的普遍形象。它再一次告诉我们日常状态中对于存在的平均领会是多么冥顽,思想的事业是多么艰难!

(作者系云南大学哲学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