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9671700000021

第21章 力图一超独霸的美国(8)

2.确保美国在世界经济秩序中的主导地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美国经济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的依赖性不断加重,因此在对外关系上,经济利益的实现和保证日益成为美国“领导世界”这一总体目标的实力基础。经济因素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侧重点主要在使更多国家认可并接受根据美国利益所制定的所谓国际经济规则上,以确保美国在世界经济秩序中的领导地位。

(五)美国外交面临的挑战

美国作为后冷战时期的唯一超级大国,拥有无可匹敌的强大经济与军事力量,力求永保全球绝对优势和领导地位。但是,反恐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暴露出美国战线过长、财力有限、兵力不足的弱点。事实证明,即便美国拥有世界顶尖的经济、军事实力,也经不起为了主宰世界而导致的巨大消耗。无疑,在美国向称霸全球目标迈进的道路上充满荆棘。

1.伊拉克、阿富汗战争困局

伊拉克重建是美国“大中东民主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小布什政府本想在伊拉克建立一个代议制的民主政府给中东各国树立样板,但此构想不但未能实现,美国还深陷伊拉克的乱局,伊拉克安全局势长期难以改观。目前伊拉克已成为国际恐怖主义的主要训练营、演练场和输出地。随着伊境内的恐怖主义活动日益猖獗,美国的盟友均准备从伊拉克撤军在阿富汗,塔利班组织和“基地”组织卷土重来,并蔓延到巴基斯坦。美虽然也想体面撤军,但目前的乱局,以及伊、阿两国日益壮大的国际恐怖主义势力,使美国陷入“输不起、打不赢、走不了”的窘境。

2.伊朗和朝鲜核危机

自2005年8月内贾德总统上台以来,伊朗核政策转守为攻,从擅自启动铀转换活动到重启位于伊斯法罕核设施的核活动,再到2006年4月11日宣布成功生产出3.5%的低度浓缩铀,伊朗在核问题上步步进取。伊朗核危机的实质是美伊关系问题,因双方交恶近30年,严重缺乏互信,致使伊朗核问题成为“死结”。在伊朗核问题上,美国虽有心动武,但明显力不从心,美国的决策层也因其现在深陷伊拉克、阿富汗战乱泥潭,国力不堪重负,而难以在以武力解决伊朗核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另外美如果试图对伊动武,也必将承受巨大的国际阻力。俄罗斯作为在伊朗的最大既得利益者,一直反对对伊朗采取强硬立场。欧盟虽站在美国一方,但也不希望矛盾激化。而且一旦美国对伊朗实施军事打击,这不但无法确定能否一举摧毁伊朗核设施,相反还会刺激穆斯林的反美情绪,激化西方与伊斯兰世界的固有矛盾。因此美国在伊朗核问题上的选择并不多,只能通过争取各方的支持,以制裁或军事威胁的方式继续“以压促变”

朝核问题实质是冷战对抗的延续。20世纪50年代末,朝鲜就开始了核技术的研究工作。1985年12月,朝鲜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按照该条约规定,成员国必须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核设施的检查,但朝鲜却一直拒绝接受其检查。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以其卫星照片为依据,怀疑朝鲜有用于研制核武器的设施,扬言要对朝鲜的核设施实行检查。朝鲜反复声明它没有制造核武器的打算和能力,同时指责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威胁它的安全。由于各执己见,双方在核问题上的争端便由此而生。2003年1月10日,朝鲜发表声明宣布正式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危机,2003年4月23日至25日,在中国的努力协调下,中、朝、美三方在北京举行了三方会谈。同年8月27日至29日,由中、朝、美、韩、俄、日参加的关于朝核问题的第一轮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2005年9月,第四轮六方会谈经过两个阶段的艰苦谈判,与会各方一致通过《第四轮六方会谈共同声明》,就解决朝核问题达成六大共识。朝方承诺,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现有核计划,早日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回到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监督。美方确认,美国在朝鲜半岛没有核武器,无意以核武器或常规武器攻击或入侵朝鲜。朝方声明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其他各方对此表示尊重。然而,在第四轮六方会谈结束不久,美国以朝鲜涉嫌“伪造美元”等为由,宣布对朝鲜实施“金融制裁”。于是,直到2005年11月的第五轮六方会谈,朝核问题依然由于美朝之间难以互信而步履维艰。2006年10月9日,朝鲜宣布其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地下核试验。2007年2月,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三阶段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共同文件《落实共同声明起步行动》,六方同意根据“行动对行动”原则,在起步阶段平行采取一系列行动,其中包括以最终废弃为目标,朝方关闭并封存宁边核设施,包括后处理设施;朝方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人员重返朝鲜并进行国际原子能机构和朝方同意的一切必要的监督和验证;各方同意在起步阶段向朝方提供紧急能源援助等行动。但2009年5月朝鲜进行了第二次核试验,对此美国加强了对朝鲜的制裁。

3.国际社会对美国单边主义和单极霸权的反对

“9·11”事件后,美国单边主义政策愈演愈烈,其借反恐战争的名义,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战略制高点,试图建立不可动摇的美国单极秩序。但事实证明,美国此举不但未能有效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反而却使国际社会对美国的霸权行径怨声载道。

(1)美国的单边主义影响了其与盟国的关系

反恐战争以来,美国的盟友出现了两个方向的变化:一部分是紧密支持和追随美国的盟国,如英国、日本、以色列等;另一部分是对美国的单边主义行为有保留,甚至不支持或持批评立场,如大部分欧盟国家、绝大部分阿拉伯温和派国家以及东亚的韩国等。尤其是欧美之间的分歧更是短期内难以弥合的。

美国把反恐作为自己的优先目标,不惜发动战争。欧洲国家则认为,恐怖组织应当严格界定,不赞成将“流氓国家”扩大化;动武有时是需要的,但武力并非是唯一的手段,一味地依靠武力会助长恐怖主义蔓延,应当伴以预防战略;贫困是恐怖主义的温床,帮助贫穷国家发展,应作为反恐的优先方面。没有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不可能创造出和平的国际环境。

(2)以拉美左派为核心形成的国际反美新阵线叫板美国

2006年,拉美出现了一个历史上从没有过的政治现象,这就是中左翼领导人在巴西、智利、委内瑞拉、尼加拉瓜和厄瓜多尔等13个国家通过大选赢得政权。这些国家总人口占拉美地区总人口的70%,总国土面积占拉美地区总面积的80%。拉美“向左转”几乎是2006年国际社会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尤其令人注目的是,委内瑞拉、尼加拉瓜、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的左翼领导人查韦斯、奥尔特加、科雷亚和莫拉莱斯属于激进左翼,对美国持强硬批评态度,并同情美国的死敌古巴。而伊朗总统内贾德在2007年1月访问委内瑞拉,开始了建构“中东—拉美反美大联盟”的步伐。一个以拉美左派为核心的国际反美新阵线让美国如梗在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