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心理学导论
9670600000031

第31章 动机与情绪(5)

(二)面部表情的先天遗传性与后天习得性

人类的面部表情是由动物的面部表情演化而来的,具有程序化的模式和生物适应性。达尔文在《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中总结到:“表情是动物和人类进化过程中适应性动作的遗迹。”个体生来就具有不同的面部表情的表达能力,不同民族的人的面部表情模式具有共同性。

许多研究都证明了面部表情的先天遗传性。比如,艾克曼和弗里森(1986)要求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对标准化照片中的表情所表达的情绪进行界定,结果发现,人们通常可以识别其中情绪的相应表情,他们分别是高兴、惊奇、愤怒、厌恶、恐惧、悲伤和轻蔑。可见,人类的面部表情模式具有跨文化一致性。

(依次为快乐、惊奇、愤怒、厌恶、恐惧、悲伤和轻蔑)

虽然基本的情绪表现具有先天遗传性,但它们的具体表露却要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复杂情绪的表露更是如此。由于我们的情绪表现能被别人识别,而情绪表现又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因此,在什么情况下表现何种情绪是人们后天习得的。有时人们力图掩盖自己真正的情绪,有时甚至故意表现和内在情绪感受不一致的表情,有时则会试图夸大或修饰自己的表情,这些都称为“情绪表露规则”。这些“情绪表露规则”是受社会文化因素制约的。比如,艾克曼对美国人和日本人面部表情的跨文化研究(1972)表明,当日本人和美国人分别与一位来访者(被告知为科学家)共同观看同一部可引发负性情绪的外科手术影片(表现一位女性被截肢的过程)时,日本人倾向于用微笑来掩盖负性情绪,而美国人则毫不掩饰他们的感受,负性情绪会直接通过面部表情显露出来。这一差异与日本文化不鼓励人公开表露自己的情绪有关。

第六节情绪与健康

作为一种基本的心理过程,情绪对人的生活与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情绪状态不单是个体身心健康的表现,更是身心健康的前提与保证。相反,强烈的、持久的不良情绪状态则会导致各种身心疾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一、不良情绪与健康

(一)心理应激与健康

心理应激属于情绪维量上“紧张—舒缓”维度的紧张极。一定程度的应激,也就是一定程度的心理紧张度,对人从事各种活动是必要的,因为它可以为人可能的行为提供必要的能量——在应激状态下,植物性神经系统调节着有机体的活动,呼吸会加快、加深,心率增加,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另外,应激反应还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在其影响下,脾脏会产生更多的红血球(如果有伤口的话,将促进血液的凝固),骨髓将会产生更多的白细胞(去抵抗可能的感染),肝脏则会制造更多的糖元,为机体提供能量。

加拿大医生谢利(G.Selye)将个体应激状态下的反应称为一般适应综合征(the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它包括三个阶段:警觉阶段、阻抗阶段和衰竭阶段。警觉期是一个短暂的生理唤醒期,它为机体能够有力行动而做好准备。如果应激源保持下去,躯体则会进入阻抗阶段——一个适度的唤醒状态。在阻抗阶段,机体可以忍受并抵抗长时间的应激源带来的效应。然而,如果应激源持续的时间足够长或强度足够大,躯体的资源会耗尽,机体将会进入衰竭阶段。

一般来说,持续的应激状态可引起许多慢性疾病。例如,肌肉紧张可引起多种疼痛症。经久的忧愁、焦虑、烦恼等不愉快情绪的紧张维度很高,这会使肌肉增加紧张而导致诸如肩部或颈部肌肉发生所谓风湿痛或纤维组织炎症。经常性的应激还会引起消化系统正常运行的障碍,胃酶分泌减少,胃酸在胃里停留过久而导致胃壁局部溃疡,最终转为慢性胃炎。长期的心理应激还能使某些器官发生物理性变化,例如胸腺退化致使有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这是导致身体任何部位细胞组织异常增生而发生癌变的原因之一。

当然,并不是每个心理应激状态的人都会发生上述病症。任何疾病均有它发生的病理和健康原因。关键是心理应激经常是在有机体某些薄弱环节上起诱导和助长作用,因此心理应激通常会被认为是一种致病因素。

(二)异常情绪与健康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常见的异常情绪对人的负面影响极大。

1.抑郁

抑郁(depression)是一种复合性负性情绪,它表现得强烈而持久。抑郁通常不会导致伤害他人的极端行为、人格解体以及严重的思维障碍,但常会使人处于一种消沉、沮丧、失望无助的状态之中,给人的生活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抑郁发展为病态后,患者持续存在抑郁心境,并伴有焦虑,病程较长。

2.焦虑

焦虑(anxiety)是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恐惧体验的情绪状态,多半是由于不能实现目标或不能避免某些威胁而引起的。焦虑常与抑郁同时存在,二者在症状上有某些类似之处,如睡眠障碍、食欲改变、注意力难以集中、易怒等;但二者也有明显的不同,如在基本心境上,抑郁症患者的持久而内在的体验是情绪低落,焦虑症患者的基本心情是害怕、不安和紧张。

3.情感淡漠

情感淡漠(apathy)是指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亲人朋友(当然情感淡漠的人也少有朋友)和生活中的悲欢离合都无动于衷。情感淡漠症患者缺少丰富的内心体验,面部表情较少。这类人往往很难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难以适应社会生活,他们可能在个别单独进行的工作中获得很不错的业绩,但从总体上来看,这类人很难获得成就,他们生活平淡乏味,缺乏创造性和独立性,没有细腻的情绪体验与表达,显得与社会格格不入。情感淡漠症的形成一般与儿童时期缺乏父母的爱有关。

4.躁狂抑郁症

躁狂抑郁症(manic-depression disorder)又称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是一类以情绪高涨或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同时伴有与心境障碍相关联的思维、意志行为障碍。躁狂抑郁症患者往往有情绪爆发性和行动的冲动性,缺乏自制力,极易兴奋,对人粗鲁,没有社会责任感,有攻击倾向。这类人心理不成熟,易受人调唆,做事不计后果。

二、不良情绪的自我调节和控制

情绪对我们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面对不良情绪的积极做法应当是坦诚地面对它,善于用各种方法进行自我调适,发挥自我对情绪的制约作用。

(一)应对应激源的策略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多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每走一步都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应激源。为了避免那些慢性的应激源过多地扰乱我们的生活,甚至要我们的命,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应付对我们来说不利的应激源。

进行应激应对的两条主要途径,一是直接面对问题,即问题指向应对;二是为了减轻压力产生的不适,即情绪指向应对。

1.问题指向应对

“擒贼先擒王”是对“问题指向应对”这一策略的形象描述。此时,个体关注的焦点是要对付的问题和造成压力的事件——要么面对威胁,要么逃跑,或者通过收买、说服或其他激励性方法来战胜你的对手。总之,这一策略包括所有直接应对应激源的策略,无论是外在的行动还是认识上的问题解决行为。这类解决问题的方式通常对于那些可控制的应激源是有效的,即那些个体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改变或消除的应激源,如盛气凌人的老板或某次考试的失利等。

2.情绪指向应对

情绪指向应对方法对应付那些不可控的应激源产生的影响更为奏效(比如个体的先天残疾给其带来的压力)。在这种情境中,没有什么来自环境的“威胁”需要你去排除,你无法找到改变此应激情境的方式。此时,个体需要改变的是自己对此事的感觉和想法,你可以向相关的组织寻求支持,或者学习一些心理放松技术,以使自己的心理能保持在健康水平。

(二)负性情绪的调控原则

对不同情境下的负性情绪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并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不过以下原则对大多数人都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2.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3.广交朋友,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时常以赞赏的眼光看待自己。

5.不以过高的标准苛求身边的每一个人。

6.学会忘记过去的失败和别人对自己的伤害。

7.避免过分自责。

8.当负性情绪袭来时,学会适度的宣泄,同时尝试用其他事情来分散和转移注意力。

9.不要随意夸大事情的严重性,尽可能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10.学会忽略某些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以避免因此引起负性情绪体验。

关键术语

动机、驱力、诱因、需要、需要层次、生理性动机、饥饿动机、血糖水平

厌食中枢、进食中枢、性动机、雌激素、性取向、社会性动机、成就动机

交往动机、情绪、生理反应、主观体验、表情、基本情绪、复合情绪、心境

应激、激情、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情绪的中枢机制、下丘脑、边缘系统

杏仁核、心理应激、一般适应综合征(GAS)

思考题

1.结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思考一下你的亲身体验:你是否体验过真正的饥渴,它能取代你对别的更高层次需要的关心吗?你经常感到安全吗?你能否感受到被爱?你对自己有信心吗?你觉得自己是否有“自我实现”需要?

2.你如何理解性取向?作为传媒人,你如何利用自己的作品来表达或传播自己的观点?

3.你在取得某方面的成功后是否得到过高度激励?它对你后来的学业有多大影响?结合本章的内容,你将如何提高你的成就水平?

4.有研究者以奥运会比赛中获得第2名和第3名的运动员的情绪反应进行研究发现,铜牌获得者要比银牌获得者更高兴。请你用学习过的情绪知识对此结果进行解释。

5.举例说明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如何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