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新媒体概论
9670200000040

第40章 媒介融合(5)

意识形态和权力斗争是传媒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在媒介融合的时代,文化生产的全民写作打破了少数人对信息传播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多元化和政治的民主化,受众的选择权和支配权的强化即为明证。“使个人表达自由和言论自由第一次真正地实现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出版商,不受任何政治、意识形态、技术、文字和逻辑能力的审查,经济能力的限制与以往相比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一些学者甚至把BBS与传统的自由主义传播理论和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挂钩,认为“意见的自由市场”在传统媒介仅仅是一种理想,而BBS使理想成为现实,借助于BBS,重建“公共领域”的曙光已经出现。

然而,情况并没有这么简单。媒介融合促使垄断性媒体的产生,重新又影响了对信息权力的掌握。同时,当网络的影响力日益提升的时候,政府对网络的控制也日益严格,而且,在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中,传统媒体依然占据主流地位,网络媒体成为主流媒体尚需时日。从信息本身来看,网络的发展把人群迅速分化为信息富有者和信息穷困者,两种人在获取和支配信息方面的能力不相等,其结果是为数不多的前者将会与后者迅速拉开距离。在信息决定一切的后工业社会,社会分层将完全取决于个人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熟练程度,信息差距和两极分化,使网络民主事实上变成了少数人的特权;而且,信息差距所造成的个体知识沟的扩大,将导致社会紧张因素的增加。

尽管如此,媒介融合时代比起单一的媒介时代,内容生产全民写作比起以往的少数人从事内容生产,毕竟是一种进步。在工业社会的单一大众传媒时代,人们追求的是自由、平等和合理,而在信息时代的传媒融合的时代,人们受到后现代主义、后资本主义思潮的冲击,越来越追求福利、享受和精神方面的东西,社会的理念就是服务、消费、沟通、福利。

三、内容融合与渠道融合

1.内容融合实现内容增值

媒介融合的途径很多,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内容融合和渠道融合。内容从物理形态上看,可以分为文字、声音、图片、图像等;从媒介载体上看,可以分为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媒体上的内容。

在数字技术产生以前,传媒产品报纸主要是文字和图片,广播是音频,电视是视频,这些不同的产品形态是不能直接兼容的。数字技术的产生打破这些内容产品在技术上的壁垒,不同介质的内容产品都可以进行数字化处理和传输,内容生产逐渐走向融合,实现“一次生产、多次加工、多功能服务、多载体(渠道)传播”。

内容融合的目的是实现内容增值。内容增值的实现有两个阶段,一是在内容的生产环节,借助媒介融合进行通用性生产,降低内容生产的成本,极大地释放内容生产力,使内容生产具有更高的效率;二是在内容的使用环节,同一内容或大致相同的内容在多个不同的终端上使用,内容产品的多层次利用提高内容产品的使用效率。

内容的生产和使用环节也是内容的采集和分配环节,集采集和分配两大功能为一体,需要构建媒体的“内容集成平台”,内容集成平台是内容的增值装置。媒介资产管理系统MAM(Media Asset Management)和数据库是常见的内容集成平台。在这一平台上记者编辑以多媒体手段完成新闻信息的采集、加工与发布。“所谓的媒介资产管理系统指的是节目内容平台的中心,是一个集音频视频数字化、编目、存储管理、检索和发布于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该系统将各种内容素材资料,包括音频素材、文字、图片等纳入统一的管理之下,原本分散的一次性使用的素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可以存储,可以向不同的媒体发放,这就是一种巨大的生产力,无论在时间上、经营成本上都会战胜那些个人方式的分散的内容生产者”。

国内一些媒体已经着手建立媒介资产管理系统。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逐步实现广告、发行和新闻采编的整合,建立了一体化工作信息服务平台“《广州日报》新闻业务综合管理及公众信息服务平台”。集团数据库与各应用系统同步建设,同步完成,主要应用在经营管理、采编生产、数字资产管理、读者客户服务、报刊发行配送管理等方面。

数字技术下的媒介融合所催生出来的内容产业是基于数据库的生产模式。数据库将新闻信息等内容资源进行整合、共享和优化配置,是实现内容资源增值的平台。以报纸为例,一般报纸网站的制作发布,报纸采编系统和信息增值服务都离不开数据库平台。数据库平台包括检索系统、图片系统、历史报纸资料库、编辑稿库、广告资料库等。

内容融合改变了新闻传播的范式,出现了一种新的新闻传播模式——“融合新闻”(Convergence Journalism)。“融合新闻”又称“多样化新闻”(Multiple-journalism),其特点是将多种媒介的新闻传播活动整合进行,采用多媒体、多渠道的方式传播新闻。不同的媒体例如报纸、电台、电视台和网站及手机等,集中在一个信息操作平台上,统一策划、相互协调,取长补短,根据各自媒体和受众特点对信息进行分类加工,发挥各自的传播优势,有针对性地传播给特定受众。如某地发生了一个突发性事件,编辑部立刻向现场派出采访小组,小组由有经验的文字记者、摄影记者、电视摄像记者或者熟悉各种技术手段的“多媒体记者”组成。他们将采集的素材迅速传回编辑部门,然后再由精通各类媒介的编辑在图表制作和设计网络交互式传播的专家配合下,制成不同类型的新闻产品。也许他们的第一批产品是用于网站的简讯、图片或是用于广播的口播新闻,紧接着也许是为电视提供的能够比较完整地表现事件现场的电视节目,最后也许才是为报纸提供的既有更多文字信息,又有相关背景资料介绍的深度报道。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内容融合绝不只是简单的技术变革,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前内容生产上的各自为政,变单一的线性生产为大规模的内容生产融合、内容形态融合和内容应用融合所构成的数字化生产方式,从而引起了内容生产方式和传媒组织结构的变革,在内容融合中提升传媒内容的加工、生产能力和增值服务能力。

2.渠道融合打造跨媒体、跨地域传媒集团

数字技术打破了各种传媒介质之间的界限,不同的传媒渠道呈现出融合的特征。报业集团和广电集团可以发展成为拥有各种传播介质的跨媒体、跨地域传媒集团。渠道融合贯穿于传媒内容生产的全过程,主要是网络和终端的融合。通过渠道融合,传统媒体进入网络平台和移动平台,并进一步向娱乐产业集团发展。另一方面,传统媒体要对已有的渠道进行有效整合。

对已有渠道的融合,首先要提高已有渠道的利用效率,对现有的渠道进行有效整合。在渠道融合中,新渠道的开拓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国外大的媒体基本上是综合的传媒集团,除了报纸,还有广播、电视,除了传统媒体,还有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传统媒体渠道的拓展,最为现实的是向以互联网为介质的有线网络终端和以手机、阅读器等为介质的无线移动终端拓展,受众则可以通过多种终端(如计算机、数字电视机、数字收音机、eBook阅读器、PDA、手机等)进行接收和消费。媒介融合的最终方向是跨媒体、跨地域的传媒集团。西方发达国家的报业集团基本上是跨媒体、跨地域的传媒集团,而中国的报业集团和广电集团基本上是单一的报业和广电业,这既与中国报业、广电业的发展不成熟有关,也与现存的行业壁垒、地域壁垒、资金壁垒等多种因素有关。尽管如此,国内一些传媒集团已在跨媒体、跨地域传媒集团方面进行了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