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解码电视湘军
9668900000019

第19章 给湖南一个世界(2)

马志明一下飞机,魏文彬立即趋步上前,接过了马志明手中的公文包。奇怪的是,他身边随行者甚众,但是无人出手代劳。原因在于,马志明一行从香港启程之前,魏文彬曾专门召集会议研究接待方案,大到参观线路的设计,小到拎包打伞的细节,精心的程度,不亚于打造一台面向千万观众的文艺晚会时对节目流程的推敲。讨论接待陪同人员的分工时,魏文彬出人意料地宣布:为马志明拎包打伞的工作,由他亲自来做。

中国的官员,多有派头十足、排场十足者。一出门,前呼后拥,想进门,前面有人打帘,想抽烟,旁边有人点火,想喝茶,马上有人来探温度。本来极其朴素谦和的人,做了几年官,也很容易变成对别人的服务安之若素。魏文彬显然清楚地知道这一点并且对此有所戒备,所以说话不打官腔,做事不讲官体。后面的事实证明,正是他的某些“不得体”,为他赢得了很好的分数。

马志明一行造访湖南是在1995年的端午前后,这是一个多雨的季节,除了拎包,魏文彬还有很多机会来为马志明撑伞。等到撑伞的一幕展现在众人眼前的时候,有心的人便会觉察到魏文彬事先做此安排的奥妙,不得不叹服他的敏感、细腻与丰富。他具有极高的情商,虑事极细,也极善攻心。

撑伞是一个富含情感意味的动作。一个人为另一个人撑伞,是关切和爱护的最直接的表达,很容易让对方感觉到温暖与亲切。更加微妙的是,两个人共用一把伞,那就势必造成一种亲密距离,造成一种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感觉,感情上易于迅速贴近。同时,为他人撑伞,又是一个高难动作。雨伞是否适时撑开在对方的头顶,撑到什么高度,向对方身体的偏移幅度,都是难于把握的技术细节。太过拘谨不敢靠近不行,太过殷勤靠过去太多也不好。你若个子比对方矮,就要不辞劳苦地高举手臂,你若个子比对方高,就要适当躬身前行。

魏文彬的个子比马志明矮,为马志明撑伞的时候,手臂举得很高,辛苦的姿势令观者印象深刻,以至于许多年以后,覃晓光仍然清楚地记得魏文彬为马志明撑伞的情景。他说他的个子比魏老板高一些,很想上前替他担负撑伞的工作,但是情知魏老板用心良苦,不敢造次。

许多年以后,湖南广电声名鹊起,魏文彬名满天下,提起这件事情,他并没有任何不自在,坦率地说:“是啊是啊,我给他拎包,打伞,那有什么关系呢?这个问题跟尊严有什么关系呢?你不要理解成我有求于他,所以屈尊这样做。其一,他是一个长辈,大我将近20岁,我伺候他一下,有什么关系呢?其二,他是商界的前辈,我刚刚开始在产业化的道路上摸索,我在他面前执弟子礼,也没有什么不妥当。”

这就是魏文彬。任何时候,他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逻辑。而在这样的逻辑指引之下,他逐渐接近坚硬岩石的最柔软处。

10.5一场争取前排就座的战斗

魏文彬调动了一切力量,来确保马志明湖南之行的顺畅、舒适和愉悦。马志明乘坐的车辆,是长沙当时唯一的五星级宾馆华天大酒店最高级的礼宾车,湖南省绝无仅有的一辆劳斯莱斯。马志明一行前往韶山参观毛泽东故居时,公路正在大修,交通拥堵严重,魏文彬的秘书杨国兴亲督警车开道。“那就是把路上的车硬往两边扒,生生地开条缝出来让我们的车队走啊。”马志明一路上感受了交通状况的糟糕,但同时也看到了湖南致力于交通状况改善的努力,尤其看到了湖南广电厅的特殊能量。

魏文彬明里暗里,随时随地要将他的特殊能量发挥到极致。这里所谓的特殊能量,倒也不是全指“特权”,对于魏文彬来说,更强大的动力,来源于不惧艰难、勇于追求超现实目标的心理能量。

马志明一行造访湖南期间,正逢端午佳节。端午是中国重要的节日,对于湖南更有特殊的意义,它是湖湘文化的重要表征,它所纪念的人是湖湘文化的历史长廊中最伟岸的身影之一。恰巧这一年,第一届世界龙舟锦标赛暨第五届岳阳国际龙舟节在岳阳南湖赛场举行。魏文彬自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绝佳的时机,来向马志明一行充分展示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湖南丰富的旅游资源。

这次大赛是世界龙舟运动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国际性正规比赛,也是中国第一次承办世界龙舟锦标赛。来自中国、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日本、新西兰、瑞典、印尼、南非等12个国家和香港、澳门地区的37支龙舟队,976名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参赛。同时还举行中国民间龙舟赛,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的30支各具特色的龙舟队参加比赛。出席开幕式的有不少重量级人物,包括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国务院特区办主任胡平、国务院外事办主任刘华秋、全国侨联副主席暨党委书记陈彬潘以及中国龙舟协会主席路金栋等。

如此隆重盛大的文化性体育赛事为魏文彬的接待活动增添了可遇而不可求的好节目,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难题:马志明是个赶巧而来的“不速之客”,不是大赛组委会的正式嘉宾,未被列入正式接待计划。

魏文彬向他的“公关”团队下了一道包含三个层级目标的命令:第一,要将马志明的名字添进省政府的嘉宾名册;第二,要让马志明坐上开幕式的主席台;第三,在此基础上,还要争取“前排就座”。

新闻与公关本来就是密切相关的事业。魏文彬手下庞大的记者队伍,就是一支庞大的公关队伍,第一、二个目标因此得以顺利实现。但是,第三个目标属于典型的“超现实主义”,专门为此打前站的工作人员报告,国家级省部级的重量级嘉宾人数众多,马志明顶多能够坐在第三排,前排挤无可挤。魏文彬在电话里简单地指示:“不行,再想办法。”

这是一个近乎蛮横的命令与要求。当各路达官显贵政要名流纷至沓来的时候,各种微妙的关系很难平衡,当时总理其事的省长助理翁晖,一个头有两个大。这时有人说,反正上了主席台,也就行了,第一排不第一排,不那么要紧,算了,别折腾了。魏文彬对这种说法根本不予理睬,一到岳阳,就要过座次表来亲自研究,发现了仅有的一种可能性:中央某位领导的夫人随丈夫在前排就座,这是前排唯一可动的一个座位。有人说,这不太好吧,座次表都发出去了,调谁都不好。这的确是极为微妙的时候,但是魏文彬似乎天生就有走钢丝的瘾,并且的确拥有不一般的平衡能力。他一面亲自打电话跟省政府的相关领导力陈这次招商引资的重要性,一面派人跟会务组软磨硬泡、建言献策,一面派出手下“巧言令色”者直接去找首长夫人,协助会务组积极沟通,避免发生任何不愉快。

魏文彬用了绣花般的细致功夫来对付这个看似简单实则微妙复杂的座位调整问题,事情最后出乎意料地顺利,首长夫人对湖南广电的良苦用心深表理解,十分爽快地接受了调换座位的安排。接下来的事情容易之至,只需报会务组同意之后,将两个人的座位牌悄悄对换即可,对大局不产生任何影响。

对别人的容忍与配合抱以乐观的估计,这是具备强大心理能量的一种表现。在这种心理能量的支撑之下,他可以义无反顾地扑向一个目标,不知道什么叫怯懦,什么叫知难而退。他可以“霸蛮”到让人觉得不可理喻,甚至觉得他缺乏自知之明,但是他那看似缺乏自知之明的目标常常出人意料地得以实现。要理解魏文彬这样一个人,也许应该重新理解“自知之明”这样一个概念:有时候,所谓“自知之明”不过是缺乏“他知之明”的借口,如果总是过分悲观地看待自己的不利因素却不对他人抱以积极的期望,自然就会丧失追求更高目标的勇气与信心。魏文彬显然是拒绝这样的自知之明的。

魏文彬的目标,是不容许马志明在湖南有一丝一毫的不适感。他要让马志明对自己所做的一切百分之百满意。而且,魏文彬也要借此机会显示自己强大的活动能量,让对方感知到他是多么可靠和有力的合作伙伴。

马志明对于自己在这样一个活动中所获得的超规格的待遇,是心中有数的。虽然他并不一定在乎这些,但是他确实真切感知到了对方的心意与力量。当他坐在主席台的前排一无所碍地观看龙舟赛的时候,尽管口中无言,他实际上已经无法忽视魏文彬和他的湖南广电的存在。他的目光投向岳阳的南湖,却落在更往南去的长沙市东北角的马栏山。

10.6沉默的说法

一路之上,魏文彬鞍前马后地陪着马志明,随从人员十余人,副厅长覃晓光、厅办秘书姜欣之外,还有秘书、司机若干,但是给马志明拎包打伞、开车门,都是魏文彬亲力亲为。四十出头的官场新贵,没有半点一厅之长的样子,在马志明面前恭恭敬敬执晚辈礼,执弟子礼。所有的人都默默地跟随着,情知魏老板在做一个“局”,只见这个“局”越做越深,越做越圆,但是魏老板始终没有半点破“局”的意思。

姜欣回忆说:“十几天工夫,陪得非常好,不时出现极为融洽甚至是相当热烈的氛围。每当这时候我们就眼巴巴地望着魏老板,心想该提了吧,是时候了吧。但是走了一程又一程,过了一村又一店,他始终半点口风都不露。而且他还警告我们,谁也不准提项目的事。一个字都不准提。”

魏文彬绝口不提他的项目、他的梦想,尽管那正让他寝食难安。他只是谦恭而忠实地履行着一个陪伴者的职责,时时刻刻悉心体察着客人的需要,为客人精心策划、安排行程,恪尽地主之谊。

魏文彬是一个出色的“地主”。他对客人的情感与需求保持着敏锐的知觉,周详体贴的服务恰如知时好雨,润物无声。闲谈之中,魏文彬偶然得知马志明与湖南的东安曾经有过一段渊源。马志明是广东台山人,曾随家人一起“跑日本”跑到湖南省东安县,在那里居住过一段时间。魏文彬立即抓住人在老之将至时的怀旧心态,问他是否愿意故地重游,并且立即提出了一个不与原定行程发生冲突的妥善方案:马志民原拟湖南之行结束后从长沙直飞桂林,魏文彬提议改走陆路,经东安入广西,因为东安位于湘南桂北接壤处,距离桂林并不遥远。马志明对魏文彬的这一变通安排甚为满意,频频点头称好。

在东安的田埂上,马志明在魏文彬的陪同下踏着一路泥泞歪歪扭扭然而兴致勃勃地寻找着儿时的回忆。姜欣远远地望着这一老一少的身影感慨万分,还有什么样的公关活动能够做到这种境界呢?这哪里是公关,简直是攻心。

但是,魏文彬一直将马志明送过东安,送入桂林,送到了桂林市市长为马志明所设的接风晚宴上,仍旧绝口不提世界之窗的项目合作。随行人员几乎个个都露出了迷惑而焦急的神情,但是他视若无睹,不为所动。

他说:“我不说,绝对不说。我不是真的不说,我也不是怕说,我认为我已经说了,说的够了,只不过我说的方法和别人不一样。”

没错,他说了。而且他最后的不说,仍旧是在说。而且如他所料,马志明听懂了他全部的话语。晚宴上,马志明端着酒杯来到了魏文彬的跟前,像一个长辈那样亲切随意地说:“我给你敬杯酒啦。”魏文彬立即恭敬起身:“马老,岂敢岂敢。”马老说:“你交给我的事我还没给你做,你喝了这杯酒,放心,我会给你做。”魏文彬一口干了满杯。“杯酒释千愁!”十几年后重提这段往事,魏文彬仍旧像当年那样如释重负。他用了“极具智慧,极具谋略,极具耐力”三个极高级别的词汇来评价自己当年的作为。自我矜许是每个人内心都有的“小九九”,但很少有人会这样口无遮拦地说出自己对自己的高度评价,这一方面透露了魏氏个性中坦白、无机心以及无所顾忌、无所畏惧的一面,另一方面则说明,“攻陷”马志明一役对于魏文彬曾经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