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9668800000045

第45章 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发展走向(1)

孙宝国

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是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形式、品质的自然延伸和个性化拓展,也即由叙事、新闻、选题、视听等元素构成的电视新闻节目设计模版。目前,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正在通过调配节目元素的结构编码而创建新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态,主要体现出信息的深度化、理念的民生化、功能的娱乐化、报道的连线化四个发展走向。

一、信息的深度化

电视新闻节目信息的深度化走向主要体现在对叙事元素内涵的延拓中,具体体现为电视深度报道的持续繁荣。电视深度报道相对于简单、快捷的电视消息报道而言,它不是一种节目形态,而是一种电视制作的理念;它不是对事件、现象简单浅层的记录和描述,而是要全方位地从深层次上报道事件的前因后果,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电视深度报道的概念起源于西方新闻学,起初是西方报刊为对抗电子新闻传播媒介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闻报道理念,但不久就被引入到电视新闻报道中。

一般来说,电视新闻报道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对事实表面直截了当的报道是第一层报道;发掘事实表面背后深度的调查性报道是第二个层面;在事实性报道和调查性报道的基础上所做的解释性和分析性报道为第三个层面。电视深度报道的概念就是在第二层报道和第三层报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它强调更深入地挖掘题材的内在和外在的诸多联系,在报道内容上充分拓展,多角度大范围展示事物的全貌和动态过程。

电视深度报道是一个从内涵容量与深度质量两个维度着眼的概念,在时间元素上,电视深度报道不仅要说明现在,还要追溯既往,预测未来;在地点上,不仅要报道现场,还要注意到地点的延伸和波及;在人物元素上,不仅要采访当事人,凡直接间接相关人员都应采访;在事实元素上,与其相关的情形和细节都应该搜集;在原因、过程、结果和意义元素上,不仅要说明新闻发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而且还要分析其意义,预见事件的发展和影响。

从内容语境特征上看,电视深度报道可细分为调查性深度报道、解释性深度报道、预测性深度报道。从外部表现形式上看,电视深度报道可表现为多篇式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组合报道和单篇式的新闻专题、新闻评论、新闻调查、新闻专访、新闻谈话等。不同形态的电视新闻报道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的现象比较常见,如出现“连续组合报道”、“系列组合报道”、“连续新闻专题”、“系列新闻专题”等等。电视深度报道作为以简明扼要为特征的电视消息报道的高级阶段或者说进化阶段,在揭示事物本质方面有着更为深刻的含义。

中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篇式的电视连续报道、电视系列报道、电视组合报道的持续繁荣,二是单篇式的电视新闻专题、电视新闻评论、电视新闻调查、电视新闻专访、电视新闻谈话等栏目的不断涌现。

二、理念的民生化

中国电视新闻节目理念的民生化走向主要体现在民生元素的不断强化,具体体现为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异军突起。电视民生新闻最早从电视动态新闻中的社会新闻演变而来,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演进为都市新闻,之后又与都市新闻中的经济、财经、法制、娱乐等新闻题材相分离,渐渐成为具有独自特征的新闻类别。早在1995年,北京电视台创办的《点点工作室》已基本带有了民生新闻的特点。

1997年北京电视台的《北京特快》与1999年成都电视台推出的《今晚800》等,都呈现出典型的民生新闻特质。在以大众品位为基础的文化消费中,由于这些电视新闻题材趋向市民生活,能以市民的眼光透视多数人的生活,用百姓的语言写百姓关心的事情,轻松活泼,因此受到观众的普遍欢迎。但这种民生理念还只是体现在一部分敏锐于时代变化的电视工作者自发而非自觉的节目生产实践中,而从宏观上看,这样的节目还只是凤毛麟角。

2002年1月1日,一档着力倡导民生新闻理念为特色的电视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在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开播,该栏目鲜明地提出“打造中国电视新闻新模式”的口号。在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网页上,对其的推荐语是:“第一个使用光头主持人的新闻节目;第一个放下架子、让观众觉得亲切的新闻节目,第一个零距离倾听观众需求的新闻节目,第一个让观众觉得独具创新的新闻节目。”内容上主要是社会新闻、生活资讯和投诉热线。其新颖之处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一是对新闻内容的拓展,将“市民新闻”和“市井新闻”展现在电视屏幕上;二是新闻视角的转变,以百姓视角反映百姓生活;三是特色主持人的魅力,魅力不在于主持人的光头,更在于其独特的评点。

在《南京零距离》栏目的带动下,民生新闻栏目在江苏省和全国各级电视频道中遍地开花。在南京市晚间18:00-20:30这个时段,南京电视媒体出现了7档自制新闻栏目:江苏电视台的《星网传播》、《南京零距离》、《江苏新时空》,南京电视台的《直播60分》、《南京新闻》、《社会大广角》,江苏卫视的《1860新闻眼》。全国各级电视台中比较著名的民生新闻栏目有中央电视台的《新闻社区》、上海电视台的《新闻坊》、湖南电视台的《都市一时间》、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湖北电视台的《现场》、河南电视台的《都市报道》、重庆电视台的《天天630》、黑龙江电视台的《新闻夜航》、吉林电视台的《守望都市》、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长春电视台的《城市速递》等。这些节目以关注民众生计、民众意愿、民众立场为主要价值取向,并致力于以民众视角、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与民众生计、民众生存、民众日常生活、民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新近变动事实的传播。有学者将其概括为“价值取向上的民众贴近性;传播形态上的平民可亲性;舆论监督性上的公众平台性”。

2008年1月1日,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河南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正式更名为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这也是全国首家民生频道。

随着人们对“民生”内涵认识的不断深入,中国电视新闻节目生产的民生理念也在不断发展完善之中,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为时政、经济、法制、文化等电视新闻体裁的民生化,也即广义的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二是表现为这种广义的电视民生新闻除了继续保持内容相对轻松的电视社会新闻所具有的反映百姓生活困难及其意见之类的报道外,还将追求向以严肃新闻著称的时政、经济、法制、文化等新闻所具有的大视野、大事件的报道,注意把握为民生计的根本宗旨,在内容选择、角度把握、价值取向上,努力实现权利与义务、效益与责任、批评与亲和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