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9668800000011

第11章 三十年来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之回顾与探讨(1)

林其玲、刘自雄

自1978年我国恢复新闻学研究生招生以来,2008年是第三十个年头了。回顾三十年来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经验、现状和问题,并探讨解决对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收集了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研究的相关历史文献与统计资料,通过回顾研究生教育思想转型、招生政策变化、重要教育会议、硕博士学位授权点变化、招生人数增长、课程设置以及教材使用等多个方面,考察三十年来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轨迹与现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历史与现状的分析,并整合相关的讨论意见,提出有关问题的解决对策,以期推动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继续深化改革,大力发展。

文献回顾

自1978年恢复招生以来,随着新闻学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界陆续出现了一些回顾与探讨研究生教育发展历史及现状的文章,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1984年,温济泽发表《我国新闻研究生教育发展概况》,回顾了1918-1983年间我国新闻学研究生教育的历史,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篇系统描述新闻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的文章。1999年,赵玉明和郭镇之在《现代传播》上发表《中国新闻学教育和研究80年》,回顾了1918-1998年间中国新闻学教育和研究的发展历程,并简单地勾勒了新闻学研究生教育发展情况。1999与2000年,金洪海、张玲与贡爱强发表系列文章《中国大陆新闻学研究生教育的产生及发展》、《中国大陆新闻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现状》,更加详细地描绘了1918年之后中国新闻学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积极思索新闻教育的发展模式。2000年,张玲主编《新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介绍了国外新闻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概况、中国新闻教育与新闻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概况,对我国新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2000年,刘卫东发表《新中国新闻教育50年》一文,对新中国成立后50年来新闻教育的发展作了系统回顾。

近年来,随着学科地位提升和社会影响增大,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也引发了教育界的反思,出现了一些积极探讨现状、问题和对策的文章。何梓华认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内容没有拉开档次;博士点少;博士生导师负担过重;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值得忧虑。郭克宏认为:教育理念存在偏差,表现在培养定位上,很多教育机构把新闻传播学硕、博士教育定位为研究型人才,重论文写作,忽视新闻业务训练;并认为“论文一刀切”的评价机制不尽合理,应借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办法,写出、拍摄出有分量的好新闻作品同样可以,因为它体现了学生所具备的思想水平与实际业务能力的综合素质。曹鹏则批评各校院系领导为了个人政绩而竭尽全力争取硕博士学位点,导致队伍壮大、院系林立,日益暴露出严重的危机,新闻教育质量与声誉每况愈下,即使是著名院系的毕业生,要在业界找到满意的工作也不容易;新闻专业教材质次量多;高学历人才面临两难处境,高校与研究机构趋于饱和,相当比例的博士只能进入业界。伍静与刘海贵指出:硕士生毕业后大多选择去媒体等实践岗位工作,选择继续攻读博士的实为少数。但是这两类学生在课程和论文要求上均没有区分开来,对于想去媒体工作的硕士生来说,其在校期间所获得的实务训练非常欠缺。

此外,博士生培养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如2003年和2006年分别召开了全国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研讨会,教育界专家对博士培养定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等热点问题展开了全方位的讨论。另外还有少数专论文章,如胡春阳认为:博士培养目标和方向不明确;培养模式不成熟;博士生课程设置落后;传播学博士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国际化程度较低等。

三十年来大陆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发展与改革历程

1961年,复旦大学新闻系招收2名新闻学研究生,专业为中国新闻事业史,计划学制三年(实际学习四年),这是我国首次招收有国家纳入招生计划的正规新闻学研究生。1966年6月27日,我国高教部发出通知:因为“文革”,1966年、1967年研究生招生工作暂停。自此全国停止招收研究生达12年之久。

1977年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年份。邓小平在8月召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和9月同教育部主要负责同志的谈话中都强调科学和教育的重要性。

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转批了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招收研究生的意见》。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应从1977年起,在办好本科教育的同时,积极招收研究生。11月3日,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出《关于一九七七年招收研究生具体办法的通知》。至此,随着全国研究生教育的恢复,我国新闻学研究生教育也开始复苏。但是由于一些原因,1977年的研究生招生计划没能得到有效的执行,真正恢复招生实际上是从1978年开始的。根据此后三十年间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将其划分为恢复期、稳步发展期、快速发展期和高速扩张期四个发展阶段。

(一)复苏期(1978-1982)

1978年,教育部发出《关于高等学校一九七八年研究生招生工作安排意见》,决定将1977和1978两年研究生招生工作合并进行,统称1978年研究生。1978到1983年,是我国新闻学研究生教育迅速恢复时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

(1)四大新闻院校开始招生。1978年,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分别招收85名、8名、4名新闻学研究生,成为“文革”后国内第一批培养新闻学研究生的院系。1979年,北京广播学院招收新闻学研究生2人。5年内,四所院校共招收新闻学研究生305人。直到1983年厦门大学新闻系开始招生后,四大高校垄断招生的局面才得以打破,随后各地院校纷纷开始招收新闻学研究生。

(2)制定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该项法规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将学位划分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是反映高等教育各个阶段所达到不同学术水平的称号。《学位条例》是我国当代教育、科技事业发展史的一项重要立法。

(3)1981年国务院审批了国内第一批博士、硕士授予单位。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复旦大学新闻系3家单位成为我国第一批新闻学硕士授予单位。

(4)提出较明确的培养目标。当时各院校将新闻学研究生(硕士)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新闻研究人才和新闻教育师资,同时也为新闻机关培养一部分理论和业务水平较高的新闻工作者”。

从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来看,1983年前后新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1983年前,开设的专业主要有“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中国共产党新闻业史、世界新闻业史、新闻业务、国际新闻报道、英文新闻写作、英文新闻采编、广播电视研究等专业”。课程设置结构包括基础课、专业课与选修课等三部分共40多门课。1983年之后,新闻学专业设置面不断开阔,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4门)、非学位课(1门)、必修课(3-4门)、补修课(3-4门),不到1983年前研究生课程门数的一半。同时还增设了一批管理学、法律学、统计学、广告学等新兴学科课程。

(二)稳步发展期(1983-1992)

1983年5月,中宣部和教育部在北京联合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新闻教育工作座谈会,着重讨论了新闻教育发展规划和改革问题。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闻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速发展新闻教育,同时要积极进行新闻教育改革。此次会议标志着新闻教育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83-1992年间,新闻学研究生教育进入稳步发展时期,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增5个新闻学硕士点,批准第一批新闻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84年,北京广播学院被批准为新闻学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新闻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被批准为新闻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86年,暨南大学新闻系、广西大学新闻系、武汉大学新闻系、四川省社科院成为第三批获得新闻学硕士授予点的单位。

1990年,第四批新增博、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中,没有新增新闻学博硕士点。

(2)招收第一批新闻学博士研究生。1984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开始招收中国历史上第一批新闻学博士生,标志着我国新闻学研究生教育事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3)提出新闻学研究生招生规模稳步扩大的计划。根据1981年中宣部和教育部的调查:到2000年,中国新闻传媒事业将需要补充11万专业人才,包括9万本科毕业生和2万需要培训的在职干部。为了扭转新闻人才紧缺的被动局面,1983年,教育部决定在大多数省市设立新闻学专业。1983年,新闻学研究生招生人数较前一年增长80%,随后两年招生人数稳步上升,1986年有所回落。1988年11月,国家教委在南京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新闻教育改革座谈会”,分析了当时新闻学教育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提出了加强和深化新闻教育改革的意见。到1991年,全国新闻学研究生招生人数降至28人,是1978年新闻学研究生恢复招生以来招生人数最少的一年。

在1983-1992的十年期间,新闻学研究生招生规模在40人到100人之间波动,处于蓄势待发的阶段。

(三)快速发展期(1993-1999)

1992年,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1次会议暨国家教委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讨论了《关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建议下一阶段的研究生发展工作需作出调整:博士生数量要有一个大的发展,研究生教育应侧重于内涵的发展,改进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招生就业制度以及培养方式,逐步改革研究生教育经费拨款和投资机制。根据“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指导思想,从1992到1999年,研究生招生规模均以10%-20%的速度稳步增长。新闻学研究生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进展:

(1)国家教委开始实施“211工程计划”。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3月9日,国家教委发出通知,为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大学和重点学科”的“211工程计划”。1994年7月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指出:硕、博士生的培养基本要立足于国内;在培养基础科学人才的同时,要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1995年6月19日到28日,由国家教委高教司主持的“高校新闻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这是一次对21世纪新闻人才培养目标与业务要求、教学方案大致定位产生重大影响的会议。会议认为,新闻教育改革的重点应放在教育观念的转变上,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应迅速从专才教育向专才与通才并重转移,从注重专业向注重素质教育转移。

(2)第二次新闻教育工作座谈会召开。1994年7月5日至7日,中宣部新闻局、国家教委高教司、中国新闻教育学会联合召开了第二次新闻教育工作座谈会,对新闻教育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会议提出必须加强新闻教育改革,包括加强新闻理论教学、加强新闻职业道德教育、加大新闻实践力度、提高新闻教师队伍的素质。

(3)招生规模扩大。1994年,新闻学研究生招生总人数第一次超过百人,达到114人。此后,招生人数稳步攀高。

(4)明确了新闻学的学科地位。1990年,国务院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把新闻学专业划分为法学门类中的社会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以及文学门类的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到1997年6月,我国第二次颁布了《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时,在文学门类中新增设了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

(5)新闻学博硕士点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1993年前,我国有新闻学硕士学位授予点8家,到2003年底,我国新闻学硕士授予点总数达到41家,10年间增长了4倍多。

(6)审批了第一批传播学博硕士学位授予点。从1998年开始,相继审批了一批传播学博硕士点,并且迅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