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语言和谐艺术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品位与导向
9668700000023

第23章 新时期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文化影响力(4)

类似的情形在电视节目中尤其是综艺娱乐节目中,似乎并不少见。有的主持人出言粗俗,“见鬼了”、“死三八”等均是出现率较高的句子;有的主持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然表示自己是“国内娱乐主持人中最好的女主持”,但观众对她的表现却似乎越来越不满意,“在节目中开一些不适时的玩笑,尽拿肉麻当有趣”、“不知道是不是内地观众欠了她的?一天到晚装一口港台腔,做作得让人产生一刻都不想再忍受、想换频道的冲动”等指责声接踵而来。

对于这种电视主持人在文化品位上显露出来的低俗化现象,有人说“都是收视率惹的祸,收视率是万恶之源”,也有人说“过去电视上的说教太多了,现在市场经济了,所以这种逃避崇高的欢乐有什么不好?”还有人认为,这些都是电视文化格局中,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主流文化角逐较量的结果。这里,我们拟从格式塔心理学视知觉的角度,看看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给予受众接受心理上的不同反应。

有学者依据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形”理论,以绘画艺术为例,对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在视知觉上的分别进行了有意思的探析。文章说:“现代主义绘画对于大众来说,尤其是没有绘画基础的人来说,是一个坏的格式塔。从几何完形的角度来说它挑战日常视觉模式,既不规则也不熟悉,往往显得错乱而复杂,大众无法立刻知觉到这幅画中最主要的‘结构关系’。混乱的画面引起定向丧失,而找不到知觉线索就无法把握整个画面,因此形成几何完形压强。从意义完形的角度来说,它隐藏大众熟悉的日常世界,构造了一个塑造和挑战大众视觉理解力和发现力的陌生世界,它的意义深刻而内隐,而且往往极具个性化,再加上陌生的表达手段使得认识主体非常难以理解画中的情感表现和内在意义,从而形成意义完形压强。”一般来说,面对这样两个从图形到意义都使人难以从容不迫地接受讯息从而建立整体认知的格式塔,认知主体往往会有两种选择,一是重新建构知觉场,以取得新的“完形”;二是以拒绝接受的方式逃避眼前坏的格式塔。而大众文化带给大众的通常是一种简单又熟悉的格式塔,不但能够迅速满足大众对于几何完形的视觉追求,而且还往往给予人们愉悦感、放松感。这种简单省力的知觉活动,对于现代大众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调节作用,至少给已经肩负着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精神压力于一身的受众在下班之后收看电视的行为不再那么紧张。同时,这种简单又熟悉的格式塔往往都是人们熟悉的日常生活,在意义完形的视觉追求中,便也无须进行复杂的知觉活动和意义重建,而只需在连续不断的画面与声音的组合中,轻松建立一种整体认知即可。

据此,我们似乎可以找到一些答案了,精英文化因为它的独创性、个性化、真挚的情感、恒久的价值、高雅的审美旨趣、深刻的精神内涵,从而带来受众认知“完形”过程中的不那么轻松、不那么从容不迫,换句话说,在信息的接受与认知的完成上,需要花费气力、花费时间、花费思想。而大众文化拒绝深度开掘、策划情感、无景深、表层化、以复制替代独创、以平庸的类型化替代倾注灵感的个性展示,用一种“令人晕眩的视听时空”为在物质上已经与从前大不一样的人们营造着一个五彩斑斓的“拟态世界”,却正好符合这个阶段受众的审美取向。也许这就是为什么精英文化在电视的屏幕上难施拳脚,而大众文化却如火如荼占据了主导地位的原因之一。

然而,我们要说,大众文化立于现代工业生产的机制之上,是一种历史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电视大众文化的利润诉求是文化对市场经济的一种回应。大众文化以舒缓、轻松、温情以及充满亲和力的方式抚慰了受众渴望宣泄的心灵,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大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这既是对过去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的修正,同时也产生出极大的经济效益。

我们要说,通常人在饥饿时,只有一种烦恼,温饱解决之后,便很有可能生出无数种烦恼。有资料表明,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从人均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阶段,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矛盾凸显期。在这个时期,社会利益关系处于调整之中,人们的心理也会发生微妙而复杂的变化。当下的中国正好处于这个阶段,在物质生活有了极大改观的情况下,人们的精神生活必定会有多种多样的追求,精神需求的短缺也会渐次显露,现代化所带来的一切负面效应开始使得我们的社会矛盾重重,人们的焦虑不安、抑郁狂躁等等一些特殊情感也开始滋生蔓延。简言之,伴随着人们物质要求的逐一满足,是人们因各种问题、各种矛盾而产生的心理疾患与精神需求。因而,对生活意义的思索、对生存意义的追问,大众文化显然是无能为力的,只有精英文化才能对此做出有建设性的探索和解答。

我们还想说,大众文化并不等于低俗、媚俗,更不等于恶俗,娱乐节目如果只是考虑它的轰动性、娱乐性、刺激性,只讲求收视率,而舍弃它的教育性、引导力和公益性,势必走向没落的边缘。娱乐没有错,健康积极而不失生动活泼本来就应该是中国电视节目的鲜明特色,但是娱乐要有底限,比如新闻节目娱乐化便肯定是定位上出现了偏差;亲和更没有错,亲和是拉近与受众之间距离切实有用的元素,也是使信息良性交流的前提,但是亲和不是低声下气,也不是无原则的迎合。比如张越对谢霆锋做的综艺访谈,没有说“你这么年纪轻轻的,就有了那么大的成就,我真是很佩服你”。她的开场白是这样的:“我没听过你的歌曲,对于你,我只听说过一些不好的新闻。我和你的年纪差得比较多,当我听到你的那些消息时,我只觉得,这孩子真可惜。”言辞恳切,感情真挚,令受惯了拥捧的谢霆锋很是意外,脸上也显露出很是震撼的神情。接下来的交流,顺畅、深入。交谈中,平日总有些桀骜不驯、性格中有着过强自我保护意识的谢霆锋几次由衷地感慨,说张越与他有共鸣,给他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这一期由张越客串的《艺术人生》播出之后,观众的反映强烈,即便是谢霆锋的“粉丝”也认为是张越的真挚情感与对被访者的尊重使得访谈成功。

2005年初,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主持人,特别是娱乐节目主持人自觉抵制低级趣味,防止“低俗化”倾向。2005年9月10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出《关于批转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自律公约的通知》,再度批评主持人“低俗化”问题。2005年7月19日,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播音主持委员会成立,同时向全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发出全力脱“俗”的倡议。倡议书希望“全国播音员、主持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增强社会责任感;要认清自身定位和岗位责任,珍惜信任和声誉;要尊重受众,尊重他人,尊重同行,反对自我膨胀、自我吹嘘,努力做广大受众的朋友和知音”。倡议书还具体要求“主持节目要大方得体、用语纯洁规范,杜绝低俗、媚俗、颓废、宿命、无聊的内容,拒绝粗话脏话、庸俗调侃、打情骂俏、奇装异服、怪异造型”。这些无疑都将为维护主持人良好形象、以期提升受众文化品位起到一定的作用,不过,最为关键的依旧是主持人对自身形象建立、爱护的自觉意识。既然受众对电视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既然电视是“教育的电视”,电视节目主持人便有责任以自我形象为平台,坚持先进文化的精神理念,真正做到在文化品位上对受众的先导与提升。

第三节继承与求索——主持人文化影响力作用下对受众思维方式的影响

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体现出一定的思想内容和思考方法,对人们的言行起着决定性作用,也是决定某一个个体生存状况的重要因素。尽管它无色无形难以触摸,但它的普遍性和广泛性使得它渗透在各个领域、各行各业,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艺术的、人际关系的,等等,无一不折射出我们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

文化的熏陶和教育的影响是人们思维方式形成与变化的关键。在收视行为早已成为当代人日常行为方式的今天,电视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习惯:“如果说,视听是其思维的主要构成部分,那么数字式(点式)思维、以‘语言’方式积淀人脑中的‘原型思维’,就是电视文化创造与接受过程中无法离析但又与视听思维同在的模糊思维构成。”电视文化宣告了一种全能思维方式的出现。

在由电视形成的媒介环境中,受众的思维习惯往往与电视节目、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言行密不可分。在受众的选择性接触与选择性理解成为一种定势,开始主动追踪主持人时,我们说,主持人文化影响力的渗透作用就有了实施的对象,以节目为中介的对受众思维方式的影响与作用也就有了可能。在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上,在相对稳定的民族思维方式上,在面临现状调适心理的问题上,等等,这些都是主持人文化影响力之渗透力作用的空间。

一、“推进式思维”对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现在的中学,只有在语文课本里有着数量不很多的古典诗文篇章,而没有其他相关中国文化课程的设置;现在的大学生,大学校园里能够接受得到的人文教育似乎也支离破碎,不成系统。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过洋节,情人节的玫瑰、圣诞节的贺卡、愚人节的玩笑,都在提前计划的议程中安排得有声有色,然而,端午节的由来,为什么吃粽子划龙船;重阳节又为什么要登高,他们当中知道的并不多。他们知道电脑游戏文化、啤酒文化、汽车文化,不知道自己先辈留下的“经、史、子、集”是什么又指什么。追求物质强刺激的外来文化正一步步改变着我们年青一代的思维习惯,引导着他们过着西方式的生活。

思维方式是文化的最高境界,它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看待世界、对待传统的眼光。作为文化影响力之本质特征的渗透力,对于受众来说,是线性积累量与质的叠加,于无声处对人的思维能力与思维方式起着影响及改变的作用;对于主持人来说,则需要责任心与使命感的综合,在每一次出镜,在每一期节目,在锲而不舍精神的坚持下,为文化传承铺垫求索之途。而当下文化传统出现断层、文化传承呈现脆弱的局面,我们的电视文化人包括活跃在电视屏幕上的主持人,似乎难逃其责。

翻开全国的电视节目表,读书类节目似乎大多命运多舛:央视《读书时间》这个中国读书电视栏目的“老大哥”,自2002年起一直陷于“摘牌”的窘境,最终难逃厄运,原因是央视出台的末位淘汰制关于收视率的调查。另外,在《读书时间》之前,上海电视台的《阅读长廊》于1998年停播,北京电视台的《华夏书苑》也于2001年底停办,青岛电视台的《一味书屋》曾经改版,又定名为《电视书屋》,但后来因为广告回报率等方面的压力,便被毫不留情地取消了。

2004年元月,由业内多位资深专家耗时半年之久、倾全力周密策划研究、精心打造的全新读书栏目《非常接触》在北京电视台隆重登场。但它早已和原有意义上的读书节目不大一样,增加了很多娱乐的元素。

全国性的电视舞蹈大赛现场直播,选手进行文化知识的考核。主持人口述试题,将《汉宫秋》读作“汉官秋”,将“送元二使安西”句读成“送-元二使-安西”。播报新闻时竟然说出“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次分解”的句子。至于错字、别字,则更是频繁出现在主持人节目中。

采访嘉宾时,主持人常常因为案头准备工作不够细致,更因为文化内涵的欠缺,往往与嘉宾的话语南辕北辙;而因为主持人选拔赛脱颖而出不过两年的主持新人,在接受采访时,都愿意把自己摆放在高级轿车、豪华居室的背景之下,对着镜头极尽夸张之能事,这些显露的也只能是文化根基的浅薄与浮躁。

那么,获取了社会文化传播主流媒体的“主导地位”和文化流传过程“优势地位”双重优待的主持人们,在有声语言传播中,如何才能更大范围地影响社会文化的流行,并使自身的创造活动成为时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无愧于“天赋”的优势?

中国文化是一个复杂又庞大的文化体系,精华与糟粕并存,既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与意志,同时也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善良、正义及表达方式,是中华民族心路历程的创造和结晶。我们强调的文化传承当然是对糟粕的扬弃和对精华的留存。一言以蔽之,“传统犹如血脉,应该更新,但不可以割断”。科技的进步与物质的丰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文化的一种表现,但我们千万别忘了,文化的终极目标是人类精神素质与精神品位的提升。如若没有高尚的理想与道德的准绳,有些所谓的现代文明也许就会成为人类毁灭自身的“核武器”。此外,众所周知,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的生命与灵魂,“是一个民族千百年世代相传的基因,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本质特征和符号”。全世界没有哪个民族会主动地、自觉地、全方位地批判、摒弃自己的文化,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自然也没有理由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或全盘否定,或任她断裂、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