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语言和谐艺术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品位与导向
9668700000001

第1章 绪论(1)

播音主持艺术的改革,肇始于1980年年初,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阶段。广播电视改革,是以新闻改革作为突破口的,播音主持艺术的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初期,由于政治氛围的宽松,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精神生活需求的广泛,使得广播电视飞速发展,电台频率、电视频道都迅速增加,节目内容日益丰富,节目形态不断更新。这就要求播音主持艺术工作者的队伍急剧扩充,知识结构走向多元,管理模式开始变迁。这样,“多样化”成为广播电视改革的明显特征。

就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完善的过程中有时宏观调控不够平衡,有时自由竞争缺乏引导那样,播音主持艺术改革也会出现时而忽视喉舌功能主流意识的强化,时而放松娱乐功能迎合媚俗的规约。因而,如何“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如何在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中坚持先进文化的导向和品位,就成为当前一个时期急需重视并应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提出了中国共产党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又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同时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因此,我们认为,和谐文化的确是支撑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是一种崇尚“和合”、追求和谐的精神境界,营造着倡导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社会环境,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召唤人们对于人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不懈追求和终极关怀。

一个民族或国家存在的主要标志,在于它的独特性——世界观及信仰体系,也就是文化观念。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但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领社会思潮扩大社会认同,形成思想共识;而且体现出正视矛盾、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广阔胸襟,凸显了吸纳不同思想观念和文化背景的宽容大度。这样,先进文化就不会是孤立和单一的标识,而是率领千军万马的大纛,指挥航海编队的旗舰了。先进文化,作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既超越了历史的长期积淀成果,又汲取了世界的多种文明精华,既包容了儒释道各家的经典学理,又涵盖了现代不同学派的发展轨迹,博大精深,生机无限。

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化,是在发展过程中,经过多次碰撞和交融之后,逐步构建而成,并仍然前行的稳定而变化的观念形态。其中,必然包含着非主流、非主体、非本族、非本国的东西。那些没有被淘汰、被扬弃的,还具有当代的价值,应该加以肯定,应该给以承认,以至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由此可见,和谐文化的提出,具有重大的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鲜明的现实针对性。以先进文化为主轴,吸纳其他有益文化,排除腐朽文化,普及高雅文化,推动大众文化,提高通俗文化,定能迅速构建和谐文化的基础和辉煌大厦。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传统的民族优秀文化是和谐文化的思想渊源,它蕴藏着无比丰富的宝贵资源,它凝聚着难以比拟的民族智慧,它反映着世代传承的审美理想,它塑造着东方巨人的伟岸形象。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数典忘祖,任何时候都应该捍卫民族文化的安全。我国古代,根据朱熹的说法,八岁入小学,主要学习道德礼仪,十五岁入大学,学习文化知识。其实,不论是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还是道家的“道法自然”“上善若水”,都蕴含在“观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天人合一”之中,都可以用“合和”“和谐”来概括。

我们认为,广播电视的语言传播的根本规律,就在于“引导”功能的发挥。而引导的两翼,一个是“灌输”,一个是“满足”。一定要把受众“未知”而“应知”的信息等,艺术地灌输给他们,让他们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现实参与感,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主人翁意识,树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全球化胸怀。同时,一定要把受众“稍知”而“欲知”的信息等,积极地使他们满足,让他们得到教益,身心愉悦,深味人生的珍贵价值,体验时代的美学理想,生发克服挫折困难的勇气,提升健康向上的生活质量。这里,重中之重,就是“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准确、鲜明、生动地传播。必须同单调、肤浅、机械、冷漠的传播观作斗争,应该反复强调,我们不能做“时代的简单的传声筒”,我们要丰富、深刻、灵动、热情地进行传播,做“善于传播”的人。必须同低俗、浮躁、浅薄、丑陋的传播观作斗争,应该时刻警惕腐朽、消极、糜烂、奸猾等垃圾的无孔不入和恣意泛滥。

我们认为,广播电视的语言传播的根本属性,就在于“多重和谐”基础上的“整体和谐”。广播电视语言传播是一个子系统,它植根于大众传媒的母系统之内,并受其制约,但这个子系统又具有独立的存在价值。在它的内部,又有许多分支,各个分支之间,联系十分紧密,构成了多重关系。如创作主体和创作依据、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创作主体和创作群体等;如思想感情和气息声音、用气发声和吐字归音、创作依据的内容和形式、节目形态和语言样式、节目性质和传播对象、传播技术和传播艺术等;如播音主持艺术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语言功力、内在气质和体态服饰、化妆和表情、灯光和置景、话筒和现场、音响和音乐等。这些,都构成了多对关系,形成了多种矛盾的对立统一。怎样达到多重关系的和谐共存、和谐共处、和谐共变、和谐共进,就会造就出节目的新气象,传播的新境界。如果出现了不和谐的情况,能不能及时进行互助、互补,使之达到和谐,实在是一种考验。成功的传播,总是在这种不断地调整之中提高和发展的。这是基础,这是最起码的理性认知和操作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