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影视精品导视
9667600000033

第33章 Z

影片档案

出品:法国、阿尔及利亚1969年

片长:127分钟

编剧:科斯塔-盖维拉斯(Costa-Gavras)/Jorge Semprún/Vassilis Vassilikos

导演:科斯塔-盖维拉斯

主演:伊夫·蒙当

导演简介

科斯塔-盖维拉斯(Costa-Gavras)是电影史中最著名的政治影片导演之一,他的母亲是希腊人,父亲是俄国人,二战期间参与了抵抗纳粹的运动。在六十年代希腊国内极端右翼的政治氛围下,因为父亲的历史缘故,盖维拉斯求学、工作都面临着种种问题,百般无奈之下,他只身前往巴黎并且投身于电影。早年科斯塔-盖维拉斯曾担任克莱芒、德米等导演的助手,1965年以惊险片《列车谋杀案》在法国影坛崭露头角。1968年起他与剧作家若热·桑潘开始合作,拍摄了《Z》、《逼供》、《特殊法庭》等一系列政治题材影片。与同时期先锋意识浓厚的戈达尔政治影片相比,盖维拉斯的作品更接近好莱坞惊险片的风格,虽更符合大众口味的需要,但因此他的作品在评论界也存在一些非议。八十年代,盖维拉斯前往美国发展,先后拍摄了《迷失》、《八音盒》等优秀作品,保持了自己一贯的拍摄水准。

剧情简介

本片讲述军事、政权正处于独裁体制的南欧某个国家,国会反对派议员、和平运动领袖、奥林匹克冠军、医学博士Z,预备在群众集会中进行反对外国军事力量的演讲。但这场集会的举行困难重重,先是剧场老板在当局的压力下取消原来的合约,只能把会场挪到一个小会场,然后通过广播传给广场上的群众。会前,Z就接到右翼反动势力的恐吓,他并未退却毅然继续原来的计划。在会场门口,Z和同伴被突然出现的暴徒袭击,但他依然坚持完成演讲。宪兵队和警察局的头头们就坐在广场外的一辆车上,既畏惧又恼怒地听着Z的演讲。演讲完毕,Z走出会场,试图与宪兵和警察的头目交流,却被一伙暴徒用木棍打倒,周围的警察对此无动于衷。Z伤势过重,被送往医院,最后伤重不治而亡。政府当局公布是意外车祸而死,对这一理由不能置信的人们强烈要求查实真相。从Z先生的同事那儿打听到种种迹象的律师很冷静地查实此事,并牵扯出许多政界的大人物来。后来所有参与真相披露的证人不是被流放就是被处以徒刑或意外死亡。影片结束于一组幻灯片对此事件的报道。影片暗示着导演科斯塔-盖维拉斯对其祖国希腊的政情的不满。他以这种心情做基础,所拍出的这部真实的政治社会电影,在严密的过程中,充满了刺激性,是属于正义派的电影佳作,得到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和最佳编剧奖。

影片分析

一、政治电影

《Z》是法籍希腊导演科斯塔-盖维拉斯(Costa-Gavras)的代表作,改编自希腊作家Vassilis Vasilikos的同名小说,而原作则取材于希腊一宗真实的政治谋杀案,即希腊自由主义者、和平运动改革家Grigoris Lambrakis在1963年被官方雇佣的刺客所杀一案。60年代末,远在他乡的盖维拉斯筹拍此片时,希腊国内的军人独裁政府已经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由于电影涉及敏感的政治事件,最初连拍摄资金都很难筹集。但由于盖维拉斯身边汇聚了当时的几大“票房灵药”——伊夫·蒙当(Yves Montand)、Jean-Louis Trintignant(在法国新浪潮导演侯麦的名作《我与穆德的一夜》中有精彩演出)等,才最终找到了投资者。但盖维拉斯还是没在欧洲和美国找到制片公司,无奈,他只好与片中扮演记者的Jacques Perrin共同出任《Z》的制片人。

所谓政治电影并不是一个流派,更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一般来说,它是指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席卷西方影坛的具有明显政治性质的创作倾向而言。这类影片主要包括那些表现当代或历史上的政治事件、政治运动和政治人物的故事片,以及以鲜明的立场和态度揭露当代某些重大社会问题的故事片。但政治片思想上的优劣也并不能一概而论,其中不乏一些极左的或反动的影片。至于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之后,在法国兴起的由各战斗团体摄制的带有纪录性质的宣传鼓动片则被称为“战斗电影”,它虽然也可以划入政治电影的范畴,但由于这类影片是在非商业系统发行,且艺术质量较差,所以并没有起到多大影响。

在电影的诸多门类中,政治电影堪称一大异类。“政治电影”这个词就诞生于影片《Z》之后,可以说该片推动了世界范围的政治电影热。

二、叙事风格

《Z》被誉为“法国第一部真实的政治电影”,影片开创了纪实与虚构浑然一体的叙事风格,它以侦探片的形式来表现真实的政治事件,一方面体现了影片关照现实,对政治积极参与的严肃态度,另一方面又充分发挥了电影娱乐的特性,具备相当强的可看性。影片首先制造了Z车祸而亡这个悬念,然后通过法官进行的一系列调查使案情变得越发扑朔迷离,所有证人都危机四伏,与来自不明势力的人不断进行着角力,在追踪、暗杀、逃逸的铺陈中,越来越靠近真相,好莱坞式的情节——跌宕起伏,高潮迭起。与此同时,尽管是虚化的背景,假定的国家,影片还是为观众营造了一种不同于其他故事片的真实感,一个记者的现场采访报道贯穿了影片的始终,这大大增强了纪实性和观众的参与感。在这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中,导演又提出了一个个令观众深思的政治问题。盖维拉斯首倡的这种政治侦探片风格,不但赢得了观众,而且还被许多导演纷纷效仿。

三、视听语言

本片的视听语言,也体现着导演纪实与虚构、严肃与娱乐相融合的原则。多用中近景,给人压迫感与强烈的参与感;同时多用闪回镜头,避免了叙事的繁琐,增强了影片的可看性。对于Z的刻画寥寥数笔,却十分生动,闪回镜头中,他是一个对时局有着清醒把握的人,可以说是大无畏地走向死亡;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好丈夫和父亲。Z在希腊文中是“仍然活着”的意思,对于这个开篇就死去的人,导演给予了足够的“深情”。

另外影片也通过镜头语言展现了个体与政府之间无奈而无力的对决。影片的高潮是正义的法官串联所有证据,准备起诉官方,官方也有妥协的意思,而镜头中的法官被官方头目环绕,景别是影片中少有的远景,法官在半圆形的环绕中显得势单力薄,而一排排法院的椅子是一种权利的象征,它环绕着每一个生存于其中的个体,它比任何一个人都要强大。地板上巨大的红色地毯呈现出一个十字架的形状,既象征着保守基督教的巨大势力,也预示着法官最终无可奈何的自我救赎。

军人政权还是上台了,正直的法官被解职,讲真话的记者被囚禁,若干证人死于非命,那些黑手仍逍遥法外。一名电视女主播在念军政府的禁令,画面上随之打出一行行官方禁忌,它们是:长发,披头士音乐,和平运动,超短裙,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存在主义作家萨特,荒诞派剧作家尤奈斯库……最后,字母Z亦在禁止之列,被杀害的自由主义政治家,他是人们对自由民主的向往,这点期待,一直没有死去。(刘桐)

参考书目

《世界电影鉴赏辞典》,郑雪来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通向电影圣殿》,王迪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版。

《电影类型与类型电影》,郑树森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