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复制合成
复制合成是广播剧制作的最后一道程序。在合成前导演还应该做哪些工作呢?首先,他要录好本作品的报题及演职员表;再仔细地审听一遍已录好的语言录音,检查有无遗漏或差错(如有,则在合成时进行弥补和修改,要做到心里有数);核查音乐和音响效果;核实节目时间,以便掌握作品的节奏。这时我们会觉得,以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就像是一幅画的草稿、素描,而合成工作就像是着色,音乐、音响以及一切技术手段就像是颜色,什么地方该浓涂,什么地方该淡抹,全靠导演来指挥。色彩的运用应和画的风格、内涵相匹配,画面要有层次,要干净,不留任何多余的痕迹,要让观众赏心悦目,对于广播剧的听众来说则是赏心悦耳。下面提出几点具体要求:
一、设备要求
复制合成广播剧主要靠录音复制技术来完成。在设备上应有如下的准备:1台主录机(供各种声音素材合成);1台语言分机;1台音乐分机;1台报题、演职员表的分机;2~3台音响效果分机。
如果设备有限,则需要预先复制一部分。例如音响如果比较复杂,就先把各种音响复制在一条带上,这样就可以省去一些机器设备。但最好语言、音乐不要二次混复制,因为复制合成一次在音质上会有消耗,最好保证用第一次的原始录音复制合成。
如果采用电脑工作站,则需要把各种声音素材输入电脑,通过多轨调音台复制。这部分在第二节已经进行了讲述。
二、技术要求
在通过电波传送广播剧的过程中,语言的音量、音质比音乐损失大,因而在合成中,一定要把握好音乐、音响效果的音量,尤其是音乐。有时候,我们在复制间里听起来音量比例合适,但在收音机里听到的结果就未必合适。当语言与音乐混录时,一定要控制好音乐的音量。音乐与语言的音量比例是1∶3,如果音乐不与语言混录则可以用正常的指标放音。总之,不能用做音乐节目的感觉来给广播剧配乐,应该是让听众在欣赏剧的内容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感受音乐。如果音乐过大或是过小影响了听众欣赏剧的内容,这样的配乐是不成功的。音响亦是如此。
三、艺术要求
复制合成阶段是导演充分施展才华的时机,此时,他对全剧的整体艺术构思逐步得以实现,而构思中的不足也可以得到修正、改进。在复制合成时,导演需要有极大的耐心和对艺术百折不回的探索精神来完成此项工作。
(一)在开篇上狠下工夫
广播剧能否抓住听众,开篇是极为重要的。要做到一下子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好奇心,随之给予启示,令其有所领悟,这才有可能一步一步地吸引其听完剧目。广播剧创作者和听众就像放风筝的人和风筝的关系,虽然距离遥远,但广播剧中的故事线牵动着听众让他们舍不得离开收音机。
比如,广播剧《爱不能言》的开篇:
〔音效:飞机启动声。划向辽阔的蓝天。在机声中出女主人公的自述——〕
陆晓芳 (内心独白)我又一次背井离乡飞往大洋彼岸。在我的祖国,那块生我养我的土地上埋葬着我的生母、养父和一位终生爱我却又不肯做我丈夫的人。若不是这种残酷的情感折磨,他也许不会英年早逝。——哦,他给予我的是怎样的无法表达、不能诉说的爱呀!
这段开场戏无疑磁力很强,让人很快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听着主人公娓娓道出的令人肝肠寸断的情感独白,谁的心能不被揪住而产生强烈共鸣呢?听众肯定会急切地想知道是什么事情迫使她背井离乡,是什么人又是什么样的爱让她无法表达,不能诉说。这种倒叙独白的手法先将结局无情地抛给听众,再由此追溯源头……人物、情缘和盘托出,这样的开篇是能够抓住听众的。
开篇的方式各种各样,导演可以各显神通。有的用一组抢劫杀人、警车开道、嘈杂人声的音响效果作为破案题材的引子;也有的以一曲悠长的“信天游”拉开序幕,讲述一个遥远年代流传下来的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等等。无论什么样的开篇,有一点是明确的,序幕打开必须有声有色、先声夺人,让听众有兴趣去收听这部广播剧。
(二)把握好音乐、音响效果的进、出点
复制合成的难点在于如何把音乐、音响效果有机地融合进语言中,音乐、音响何时进入,何时结束;是淡进淡出,还是强进强出,完全要依靠导演以及参加复制合成的同仁们共同作出决定。此时导演的艺术感觉、艺术修养显得极为重要。
例如,广播剧《千条水,总归东》中有这样一场戏,剧中的盲人老大娘拿出录音机,播放儿子参加抗洪前给两位老人的录音留言对话,作者在这里真实地表现了母亲想念儿子的舐犊之情,剧本提示是老大娘频繁地按录音机的按键,与之对话。
在合成中,导演要求配乐加进一段深情悠扬的旋律,淡进淡出,既冲淡了按录音机键的自然音响,又升华了母亲对儿子的思念之情。这段音乐的运用,恰到好处又感动人心。何时介入音乐?导演要格外用心。因为音乐强化主题的震撼力是很强的,关键是掌握好度。
音响效果亦是如此。举一实例,广播短剧《海子》中有一段戏是这样的:
海子 棉花嫂子又把钱退回来了。
海子妻 看吧,拉开锯了,你往她那儿寄,她往咱这退,这可咋办?
海子 我有办法。
〔骑上摩托车,疾驰而去。〕
〔集市上的各种叫卖声,过往车辆声……〕
如果按照剧本的提示合成的话,应该是摩托车发动、起步、远去,转接农贸市场,效果接效果转场。但摩托车远去的声音要多长,才能让听众感觉到了农贸市场?短了,感觉眨眼就到,没有必要乘摩托车去;长了,则把戏的节奏拖了,戏也散了。在实际合成中,导演是这样处理的:海子说“我有办法”之后,直接转入农贸市场,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远处一辆摩托车由远而近,熄火,下车找人。这样做既避开了摩托车声用多长的难处,又合情合理地把戏过渡到了农贸市场。
合理巧妙地运用音响效果,而不是自然音响声音的罗列,运用的长短强弱,也要很好地掌握一个度,一切都要根据剧情的发展需要而定。
(三)每场戏之间的衔接转场要清楚明了
每场戏之间的转场过渡,一般采用音乐或音响效果,无论是采用哪种方式,一定要清楚明了。我们再三强调转场的作用,是因为广播剧的转场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也是广播剧和其他艺术品种相区别的重要标志。如果我们的转场没有处理好,或是很生硬,就有可能让听众听不懂,因而失去听众。如前所述,广播剧创作者和听众是放风筝的人和风筝的关系,故事线是风筝线,每场戏之间的转场过渡就是风筝线的质量,线的质量不高,就会被风吹断,可想而知,风筝就会随风远去。在复制合成中,导演应把自身摆到听众的位置上,用听众的立场角度来检查每一场戏,以及每场戏之间的转换是否合理,能否听明白。每场戏之间的过渡衔接应如行云流水,自然顺畅,不留任何痕迹,牢牢地抓住听众,让他们把故事听完。如果听众听了一半,还不知该剧究竟讲的是什么,而关掉了收音机,那么它就是一个失败的作品。
复制合成工作是一个集体项目,导演既是指挥者,同时又是普通的工作者。复制合成工作应该是群策群力,充分调动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导演尤其应该尊重各个行当的艺术创作,决不应该武断地否决他们的意见和想法,他们的意见只要对全剧的创作有帮助,就应予采纳。只有在和谐的气氛中,才能全面地发挥各个行当的创作热情,因而也才能制作出成功的广播剧。
思考题:
1.语言录音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单声道录音与立体声录音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3.复制合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利用音频工作站制作广播剧的步骤是什么?
注释:
[1]所谓的回响时间,就是指从声源发出的声音终止那一瞬间起,到原音的余波衰弱消失为止的这段时间。
[2]〔中国台湾〕庄克仁著:《广播节目企划与制作》,台湾五南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版,第207页。
[3]标记点:记录音轨某处位置的点。标记点分为自动标记点、手动标记点和移动标记点。用户可以通过下面几种方式手动找到标记点:1.将鼠标移动到控制区的“标记”按钮上,单击鼠标右键可以出现这一轨的所有标记点列表。2.通过鼠标来选择某个标记点,则该标记点所对应的波形将移动到屏幕上。用户可以对该点处的音频进行修改。3.通过点击音轨全貌显示栏上的标记点也可以选中该标记,使该标记点对应的波形移动到屏幕上。自动标记点:用户执行了剪切、复制或粘贴后,就会在音轨全貌显示栏上增加一个自动标记点,鼠标左键单击自动标记点,则该点对应的位置就会移动到屏幕上。
[4]步长就是指磁头线每跳跃一次的单位长度(单位:秒),这个单位长度可以通过参数设置进行自定义。
[5]选中音频范围是编辑操作时的基本单位。编辑时必须选中一段范围,它包括“小范围选中”,“全部选中”以及“大范围选中”。小范围选中是指选中编辑的轨道,用鼠标在“轨道编辑区”拖动选中编辑轨道的上半部分(音轨的中心线上半部分)。全部选中是指选中编辑的轨道,在菜单→编辑→全选,或双击“轨道控制区”空白处。大范围选中可以选中大范围,但不是全部。它有两种方法:1.按下Shift键不放,用鼠标左键来定位磁头线(即定义选中部分的开始部分),用鼠标右键来定位磁头线(即定义选中部分的结束部分)。2.先用鼠标左键来定位磁头线(即定义选中部分的开始部分),在“快捷键区”按下“设置左范围”;用鼠标左键来定位磁头线(即定义选中部分的结束部分),在“快捷键区”按下“设置右范围”。
[6]音频块是在移动编辑时所用的最小单位。每个音频块是独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