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美国电影艺术史
9666400000060

第60章 当代好莱坞(1990-2005)(10)

第三节全球化制作班底

好莱坞是以一种“世界电影”的形象立足于全球的。因此,各个国家的许多优秀电影人都成为好莱坞电影的制作者。法国导演吕克·贝松(Luc Besson)执导的《这个杀手不太冷》(Leon,1994)、《第五元素》,墨西哥导演阿方索·阿劳(Alfonso Arau)执导的《云中漫步》(A Walk in the Clouds,1995),印度导演奈特·沙马兰执导的《第六感》(The Sixth Sense,1999)等,都是不折不扣的好莱坞电影。

随着东方旋风的盛行,那些成功的华人导演、演员、摄影师,开始越来越多地被邀请到好莱坞去创作主流电影。如导演吴宇森、李安等,演员成龙、李连杰、周润发、章子怡等,摄影顾长卫、赵非等,这些人大多已经在华语地区取得广泛的社会影响。好莱坞一方面利用东方情调来为观众创造一种文化奇观,获取新的市场资源,同时也利用这些人在原住地区的地位、影响、名声来赢得华人文化圈的认可,以期开发和扩展在中国和其他亚洲地区的电影市场。

全球化制作班底的策略,归根结底是为了将好莱坞电影发行到世界每一个角落。同时,各国优秀电影人进入好莱坞,在艺术性与娱乐性上使好莱坞电影呈现出多元化的面貌。

一、吕克·贝松(法国)

吕克·贝松是通过片场学艺而成为导演的。他在法国拍摄了《碧海青天》(The Big Blue,1988)、《尼基塔》(Nikita,1990)等片后,于1994年被邀请到好莱坞。在好莱坞,吕克·贝松寻求电影的商业与艺术融合,于是他拍了《这个杀手不太冷》。这部影片以其独特的电影语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好莱坞的音响效果和美国动作片的特征,使吕克·贝松获得了“欧洲的斯皮尔伯格”的称号。1997年,吕克·贝松拍摄了异想天开的《第五元素》,尔后又拍摄了《圣女贞德》(The Messenger:The Story of Joan of Arc,1999)等影片。2000年,由于吕克·贝松在艺术上有目共睹的成就,他荣任法国戛纳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吕克·贝松常常处在彷徨和不解、孤独和苦闷状态之中。他常表示:“我一生只拍10部片子,然后就去过自己的日子。”虽说如此,其实吕克·贝松任编剧或监制的影片还真不少,其中大多可以看到他的影子。比如,李连杰在好莱坞的伯乐便是吕克·贝松,他们一起合作了《龙之吻》(Kiss of the Dragon,2001)、《狼犬丹尼》(Danny the Dog,2005)等动作片。可以看出,吕克·贝松到好莱坞后诗人气质少了几分,而增加了对商业动作片的兴趣。

下面以吕克·贝松在好莱坞的电影代表作《这个杀手不太冷》为例分析其艺术特点:

《这个杀手不太冷》讲述的是一个富有爱心的杀手替邻家的小女孩复仇的故事。该片的枪战场面虽然精彩,但重点不在于此。吕克·贝松想通过影片展示杀手里昂的内心世界,他的人性复归及对人间真情的渴望。在这一点上,该片显然比其他同类影片高出一筹。

吕克·贝松在影片中的视听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特色是简洁、洗练而富于悬念。

《这个杀手不太冷》的第一场戏用19个特写完成叙事内容,同时营造了一种神秘的气氛。可以设想,如果用全景或者是远景表现环境空间,表现这家杂货店,具体表现出这两个人有多高多胖,视觉上的震撼力与画面的神秘感就会没有了。

第二场戏镜语分析:

镜1.(近景)一把枪指着保镖的头。保镖:这里有个人要见你。

镜2.(近景)胖子:什么样的人?

镜3.(近景)保镖:一个有敌意的人。里昂表示要上去。

镜4.(特写)溅满血迹的墙脚和散落的武器。无声手枪的枪声。

镜5.(近景)胖子听见枪声一愣。

镜6.镜头由中景推向近景,同时胖子走近镜头。胖子:有人来了,有敌意的人。

镜7.(中景,横摇)所有保镖抓枪迎战。

镜8.(中景)保镖掏枪。

镜9.(中景)保镖掏枪。

镜10.(中景)镜头随小头目摇跟至楼梯。小头目:上来了吗?

镜11.(近景)小头目背面,拉枪栓,严阵以待。

镜12.(特写)电梯显示楼层数,电梯向上走。

镜13.(中景)小头目严密监视。

镜14.(特写,横移)电梯显示“17-18-19”层。

镜15.(近景拉中景)同时小头目向后退,端枪待发。

镜16.(特写,横移)电梯显示“19-20”层。

镜17.(特写)电梯门开了,伸出一只带血的手。

镜18.(中景)众保镖开枪。

镜19.(近景)胖子及身后随从紧张的脸。

镜20.(中景)四人射击后,小头目一看不妙,忙叫停火。

镜21.镜头由死者脚上移,从电梯内向外拍摄。

镜22.(近景)胖子呆了:唐托!(胖子的手下)

镜23.(中景)镜头由屋内移到屋外。有人将门拉开,小头目指挥司机:把车停到后面等我们,快!

镜24.(全景)司机迅速下楼。

镜25.(中景,俯拍)小头目搜寻杀手。

镜26.(中景,侧面稍仰)小头目搜寻杀手,同时远处传来一声枪响。

镜27.(中远景)小头目到楼梯处搜寻。

镜28.(近景,俯拍)小头目探出头向楼梯下看。

镜29.(远景,从楼底往上仰拍)小头目探出头向楼梯下看。

镜30.(特写)小头目的领带突然被一只手抓住。

镜31.(全景)小头目被甩下楼梯摔死。

镜32.(特写)监视器没了信号。

镜33.(近景)在监视器旁的保镖拍了拍监视器。

镜34.(全景)众保镖收拾毒品。

镜35.(中景)众保镖收拾毒品。

镜36.(中景,镜头向前移)监视器旁的保镖开门端着枪向楼梯处走去。

镜37.(中景)女人问:怎么回事?

镜38.(中景)胖子回头:没事,宝贝。睡一觉吧!

镜39.(中全景,镜头缓缓地前推)保镖探头探脑地持枪查看。

镜40.(特写)天花板划开。

镜41.镜头随保镖向后退,镜头后退速度较缓。到近景时,一条绳索从天花板扔下套在保镖的脖子上。

镜42.(特写)被吊死的保镖,双脚凌空,武器散落在地上。

从以上的镜头可以看出吕克·贝松的运镜风格十分节制,干净利落;淡化空间的处理方式,强调细节,强调动作,强调事件。在静谧中死亡突然而至,令观众有种窒息的感觉。并且这场戏的运动镜头也运用得恰到好处。伴随着摄影机的运动,人也运动,重点在纵向调度上。“纵向”在镜头画面中称之为“纵深空间”。这里人背身往里走,摄影机就跟着往里推进;人迎面往前走,摄影机向后拉。电影中的场面调度的特征,突出表现为“纵深调度”。

至此,里昂尚未在敌人面前露面,便干掉了若干保镖。这样一个高明杀手的形象即凸显出来了。

影片在具体的处理方式、方法上,有仪式化倾向;在场面调度和人物调度的风格上,也有仪式化的倾向。缉毒警官史丹和他的随从走进楼道,用了一个缓缓前移的镜头,很有仪式感,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同时也反映了导演对节奏的把握与控制。接着,小女孩买东西回来的过程中,采用了高速摄影,这也是一种仪式化的过程。仪式化的处理方式,其目的是为了强调和渲染。女孩全家被杀的戏,采取的也完全是仪式化的表现方式。

影片之所以大受欢迎,吕克·贝松的编剧功不可没。他设置的剧情、线索都穿插得十分精巧,台词也妙趣横生。塑造的人物性格鲜明,即便是坏人也是很有特点的。

可以说,《这个杀手不太冷》是吕克·贝松的巅峰之作,艺术与商业完美结合的典范。

二、阿方索·阿劳(墨西哥)

阿方索·阿劳,墨西哥最知名的电影导演。1992年,阿方索·阿劳拍摄的《巧克力情人》(Like Water for Chocolate)是根据他的夫人劳拉·埃斯奎(Laura Esauivel)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的,影片为阿方索·阿劳赢得了国际影坛的瞩目与肯定,并一举夺得第72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1995年,阿方索·阿劳执导《云中漫步》。该片改编自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小说《真爱的风采》。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制片人在购得小说的版权后,经过七年的寻觅,终于筛选出导演阿方索·阿劳。他们认为只有这位导演才能真正赋予《云中漫步》以灵魂。阿方索·阿劳也热诚地接受了导演任务,并全力以赴。他说:“我喜欢影片关于家庭、传统价值的观念,也喜欢那种对土地的热爱,以及那个年代一些根深蒂固的伦理,但是最重要的,是影片充满爱!”

阿方索·阿劳的电影有着独特的镜语和优美的内涵,也体现了导演视野的开阔以及那与生俱来的浪漫精神和青春激情。

下面以阿方索·阿劳的好莱坞电影代表作《云中漫步》为例分析其艺术特点:

《云中漫步》讲述“二战”后,美军战斗英雄保罗回到朝思暮想的家,却发现爱妻已经变心。保罗正万般失落之时,他碰到了被人抛弃并已有身孕的维多利亚。两人从假结婚到真相爱,再到维多利亚的父亲因误会而要杀他,直到最后,爱情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本片蕴含着浓而不腻的浪漫主义情调。爱情故事本身就是浪漫的,再加上如梦如幻的场景,更显罗曼蒂克。薄雾笼罩的葡萄园宛如仙境,使人如痴如醉。为了寻找一个带有梦幻般色彩的葡萄园,导演曾经亲赴欧洲、澳洲和美洲各地挑选,最终选定了美国北加州的纳帕山谷。当地人把这里称之为“云上之乡”。另外,导演在处理某些场景时,也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比如“葡萄园驱霜冻”和“丰收”两场戏,阿方索·阿劳调动摄影、照明、表演、音乐等一切艺术表现手段,生动描绘出人们劳动和丰收中流露出的快乐。平凡而普通的采摘葡萄,在影片里变成了宛如人间仙境般的莺歌燕舞,葡萄园顿时成了上帝的伊甸园。

影片另外具有一种拉丁风情。当然,这与导演是墨西哥人有关。

演员的表演也不俗。保罗这个角色对于基努·李维斯(Keanu Reeves)是全新的,《云中漫步》为他提供了尝试在另一种风格的影片中扮演浪漫角色的机会。他说:“我想让我的影迷知道,我既能演动作复杂的惊险片,也能演感人至深的爱情片。”扮演维多利亚的女演员爱达娜·珊琦(Aitana Sánchez-Gijón)是一位具有拉丁血统的姑娘。爱达娜·珊琦说:“看完剧本,你会被其中所蕴含的浪漫、乐观以及对爱的信仰深深感动,它真的为不同文化间的鸿沟搭起了桥梁。”她的表演细致、纯朴、真挚,心灵的传达十分准确。保罗的岳父扮演者基安卡罗·基安尼尼(Giancarlo Giannini)的表演也可圈可点。他专横粗暴,带有西班牙牛仔的疯狂。他饰演的阿尔贝托,暴如旋风,慈如舐犊,性格鲜明。扮演维多利亚祖父的安东尼·奎恩,德高望重,以自己的睿智,引导保罗去发掘他一心向往的传统价值。这价值就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在这个广阔的葡萄园中。

在《云中漫步》中,阿方索·阿劳用绘画般的摄影构造了美妙的视觉艺术,用细腻的镜头传达了含蓄的意旨和幽微的信息,可谓精雕细镂,意味隽永。如片中那一段脍炙人口的“葡萄仙子木桶舞”,歌舞俱佳,声情并茂,具有十分讲究的印象派画风的光线风格,堪称为世界级的经典影片段落。

本场戏的镜语分析:

镜1.(中景)老太太被抱起,掌声起。

镜2.(中景)祖父鼓掌。

镜3.(全景)女人们被抱起。

镜4.(中景)人们快乐地弹手风琴。

镜5.(中景)保罗和维多利亚两人互相看着对方同时鼓掌。

镜6.(中景)维多利亚的母亲对维多利亚说:“来吧!你已经结婚了。”

镜7.(中全景,正面)女人们拉着保罗的手,走。

镜8.(近景,侧面)前景有葡萄,维多利亚与保罗走过。

镜9.(中全景)祖父母谈话。

镜10.(中全景)女人们被抱入葡萄桶中。

镜11.(近景)脚踏葡萄。

镜12.(全景)保罗与维多利亚背对镜头。保罗将维多利亚抱入葡萄桶中。

镜13.(中景)保罗与维多利亚正对镜头。保罗将维多利亚抱入葡萄桶中。

镜14.(中景)保罗与维多利亚背对镜头。维多利亚开始跳舞。

镜15.(近景)维多利亚跳舞喜悦的神情。

镜16.(近景)保罗开心地笑。

镜17.(中景)保罗背对镜头。保罗笑着鼓掌。

镜18.(近景)脚踏葡萄。

镜19.(中全景)女人们开心地跳舞,维多利亚处于画面中心位置。

镜20.(中全景)男人们开心地鼓掌,保罗处于画面中心位置。

镜21.(全景)大家开心。

……

以上我们可以看到,阿方索·阿劳的镜语运用十分娴熟。一个复杂的众人欢庆场面被处理得有条不紊。另一场人们战胜霜冻的场面,也令人回味。阿方索·阿劳的电影就像一位浪漫情人。不过,这种浓郁的浪漫情调,对美国人而言是不是有点腻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