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国际艺术品贸易
9665800000009

第9章 国际艺术品贸易的定义及简史(8)

阿尔贝·马尔凯(Albert Marquet,1875~1947年),法国风景画家。1897年马尔凯进入莫罗的画室学习,和马蒂斯一起成为野兽派的成员。然而,随后他又放弃野兽派风格,转向风景画的相对自然主义形式。马尔凯在野兽派画家中不算最活跃的人物,但他的作品最接近马蒂斯的水平。后期作品多描绘家乡波尔多和巴黎塞纳河的风景。他的风景画构图精美,色彩和谐,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抒情风味。代表作品有《自画像》、《马蒂斯在画女模特》、《迈顿港》、《新桥之夜》、《长椅上的女子》等。

亨利·查理·曼更(Henri Charles Manguin,1874~1949年),法国画家。曼更开始模仿古典风格,后来转向模仿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凡·高、塞尚,运用纯色做新的尝试。代表作品有《自画像》、《画室的裸女》、《琼恩的小阳伞》等。

埃米尔-奥东·弗里兹(Emile-Othon Friesz,1879~1949年),法国野兽派画家之一。1908年弗里兹放弃野兽派,转向一种更传统的风格,更多注意构图,采用简单的、不复杂的颜色。1912~1914年他开办自己的画室。1919年定居巴黎,但是他的绘画失去了活力,远离了新艺术运动。弗里兹对塞尚特别推崇,作品的风格深受塞尚的影响,从他的作品《弗尔兰德·弗兰特肖像》中可以明显看出因袭塞尚传统的痕迹,但色彩更加明亮和强烈。代表作品有《弗尔兰德·弗兰特肖像》、《秋日的劳作》等。

拉乌尔·杜菲(Raoul Dufy,1877~1953年),法国画家、插图画家、丝织品设计家。早期作品受印象派的影响,后来在马蒂斯的影响下于1905年转为野兽派。1908年他受塞尚的影响,与勃拉克一起采用一种更为朴素的风格,但之后很快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并出名。其特征是快速的笔触画在白色做底的明亮的颜色之上,很适合他所喜欢的奢华而又愉悦的景色。杜菲多作市街、港口等风景画及静物画。他运用单纯的线条和鲜明的色彩将物体夸张变形,追求装饰效果。代表作品有《三把阳伞》、《赛艇》、《对莫扎特的敬意》、《海利的赛艇》、《海港的节日》、《海港边画室中的画家与模特》等。

乔治·鲁奥(Georges Rouault,1871~1958年),法国画家、插图画家,创作出一种个人表现主义从而使其在现代艺术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1885年在巴黎装饰艺术学校夜班学习。1885~1890年在玻璃作坊当学徒。1891年进入美术学院,不久即成为象征派画家莫罗的得意门生。1898年成为巴黎莫罗博物馆的第一任馆长。几乎在同时他经历了心理上的危机,尽管他还和后来被称为野兽派的画家保持联系,但他没有采用他们明亮的色彩,而用一种昏暗而又热烈的色调描绘丑角、妓女、无家可归的人及法官。这些题材表达了他对残忍、伪善及罪恶的憎恨,用同情的眼光来描绘人性的丑恶和堕落。以后受凡·高、高更和塞尚的影响,导致他在1905年成为野兽派的同路人。从1940年起他就专心于宗教艺术。鲁奥是一位多产画家,作品包括大量的书籍插图、陶瓷以及挂毯和彩色玻璃的设计品。原多作水彩画,1914年以后更多采用油画作品,色层浑厚丰富,给人以美感,形体简化而有庞大感,色彩和粗的黑线条令人想起玻璃窗画。题材更加具有宗教性,如《耶稣和大祭司》。代表作品有《学徒工人(自画像)》、《喷水》、《法国岛上的黄昏》、《威罗尼科》、《老国王》、《秋》等。

凡·东根(Van Dongen,1877~1968年),荷兰画家。1897年定居巴黎,1929年取得法国国籍。凡·东根早期的作品是印象主义风格。1906年他成为野兽派的成员,1908年他与德国的表现主义画派“桥社”的画家一起举办画展。裸体和女性肖像是凡·东根最喜欢的题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他所描绘的上流社会的女性形象及对酒吧社会的描写使他变得出名。凡·东根既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素描大师,也是一位色彩大师。他使野兽派的色彩适用于上流社会的肖像和对于酒吧社会的讽刺性速写。代表作品有《扮成海神的自画像》、《舞》、《威哥瑞夫·格威斯蒂的肖像》、《印第安舞者》、《演出季节的回忆》等。

苏珊·瓦拉东(Suzanne Valadon,1867~1938年),法国女画家,是画家莫里斯·尤特里罗的母亲。年轻时为生活所迫,在巴黎蒙马特充当马戏班演员与模特。后学习绘画,曾受劳特累克与德加的指导,技法上自称受高更装饰风格的影响。她的画作线条粗犷有力,色彩鲜明强烈。善作人物画、风景和静物画,有些作品取材于劳动妇女的生活。代表作品有《亚当和夏娃》、《撒网》等。

莫里斯·尤特里罗(Maurice Utrillo,1883~1985年),法国女画家瓦拉东的私生子。其名字取自于西班牙艺术评论家米格尔·尤特里罗,他为了帮助莫里斯,将其认做儿子。尤特里罗孩童时就是一个酒精中毒的受害者。为了解除他的病痛,在母亲的压力之下,1902年他开始学画。母亲是其启蒙老师,但大体上他以自学为主。尤特里罗是一位多产的画家,作品以描绘蒙马特的街景为主,从1909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他的“白色时期”,其作品以乳白色为主,一般认为他最出色的作品出自于这个时期。它们微妙地传达了画家内心的孤寂和感情的空虚,色调和气氛有一种微妙的感觉。他后期的作品栩栩如生但很难打动人。代表作品有《圣马丁门》、《小路》、《街景》、《德伊尔教堂》、《蒙马特》、《蒙马特的宫殿》等。

马克·夏伽尔(Marc Chagall,1887~1985年),俄裔法国画家。他从小受到俄国和犹太人民间、民俗艺术的熏陶,并对犹太教信仰笃厚,一生迸发出的想象力,莫不与民间艺术、民间传说和犹太教有关。他最初在圣彼得堡学画,受到舞台设计家巴克斯特的指导。1910年来到巴黎,后成为法国画家。夏伽尔初期受立体派影响,后转为超现实主义风格。后期画风变得更加自由浪漫,更具有梦幻的特点,如油画《蓝色的天使》。其作品特色是对少年时故乡俄国习俗之回忆,以“爱”为主题基调,表现出画家的丰富的想象力。色彩由初期紧张不安而走向明亮,晚年更华丽。代表作品有《七个手指的自画像》、《我和我的村庄》、《诞生》、《失乐园》、《拿酒杯的双人像》、《孤独》、《时光的河岸》等。

阿美迪奥·莫迪格利阿尼(Amedeo Modigliani,1884~1920年),出生意大利的法国画家,1898年,年仅14岁时就显露出绘画才能。他一生的作品绝大部分是人物画,风景画占极少数,几乎没有什么静物画。他的肖像画有些变形,但都是按照人的本来面貌创作肖像的。他所描绘的那些人物几乎都是和他关系密切的女性、画家、雕刻家、诗人和画商等,他都出色地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代表作品有《自画像》、《查尔姆苏丁的肖像》、《持扇的女人》、《比特斯哈斯蒂的肖像》、《坐在椅子上的珍妮艾尔德尔的肖像》、《横卧的裸妇》、《坐着的裸妇》等。

朱勒·帕森(Jules Pascin,1885~1930年),保加利亚画家,巴黎画派的成员之一。帕森过着流浪的生活,尽管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了美国国籍。他主要与巴黎的画家苏丁·夏伽尔等保持联系。虽然他创作了大量的以《圣经》为主题的作品以及朋友的肖像,但是大多数作品以女性裸体为主。它们可以和劳特累克的作品相比较,但是帕森的作品不太深刻而更让人困惑。代表作品有《安德烈沙尔门在蒙马特》、《皮埃尔马克奥兰的肖像》、《萨洛米》等。

柴姆·苏丁(Chaim Soutine,1894~1943年),立陶宛画家,巴黎画派的成员之一。1913年定居法国,他成为巴黎画派中表现主义者的领导之一。在他自己的作品中充满了消沉和缺乏自信(他不愿展出作品甚至毁掉自己的画)。他一直贫困潦倒,直到1923年美国收藏家阿尔伯特·巴恩斯购买了他的大量作品之后情况才有所好转。苏丁的作品以厚重、骚动的笔法为特征,以此来表达脆弱而又骚动不安的心理状态。他的一些非凡的绘画是对伦勃朗作品的自由变体画,可以说是他热爱伦勃朗的纪念。在可憎的、血淋淋的效果方面,他的《半片牛肉》超过了伦勃朗的《屠宰的公牛》。他也画一些风景、肖像、童仆和糕点师。代表作品有《狂女》、《小糕点师》、《风景》、《公牛与小牛头》、《火鸡》、《静物》等。

莫伊兹·基斯林(Moise Kisling,1891~1953年),波兰出生的法国画家,巴黎画派的成员之一。他是莫迪格利阿尼和夏伽尔的朋友,受立体主义的影响。代表作品有《围蓝色方巾着红毛衫的青年女子》、《荷兰人》、《博士的孩子们》、《花与含羞草》等。

藤田继二(Foujita Tsougoharu,1886~1968年),日本出生的法国画家、插图画家,巴黎画派的成员之一。1913年定居巴黎,除1929年作环球旅行时在东京居住以外,后来一直居住在巴黎。1925年以后他形成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开始是巴黎的风景画,之后因他的裸女以及把静物和人物联系起来的构图而出名。其作品的特点是具有犀利而精确的线条和一种敏感而富有诗意的和谐色彩,而这一切均是欧洲的风格。巴黎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有他的这类作品。代表作品有《自画像》、《家族》、《三王礼拜》等。

玛丽·洛朗森(Marie Laurencin,1885~1956年),法国女画家及舞台设计师。她无师自通,在1908~1912年为阿波里奈的情妇,导致她加入立体主义的圈子,并认识了毕加索和勃拉克,然而她自己却没完成一件立体主义作品。她的特长是描绘年轻而优雅的少女,以柔和色彩勾勒出她们的抒情、甜美。她受罗可可艺术和波斯小画像的影响颇深。1920~1930年间,她为普瓦雷(Poriet)设计为数众多的“洛朗森少女”。代表作品有《有家具出租的房屋》、《鸽子和两个妇人》、《夏奈尔小姐肖像》等。

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年),俄国画家、艺术理论家,抽象艺术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德国青骑士社的组织者。生于莫斯科,从小对绘画、音乐和民间艺术感兴趣,原在莫斯科大学学习法律和政治经济学。1896年移居慕尼黑,立志从事绘画,最初师从阿茨贝,后拜师学院派画家施图克,1901年决定离开学院自辟新路。康定斯基主要美术活动在德国和法国。他擅长油画、水彩画和版画,早期作品采用的是印象主义及新印象主义的技法,并常把民间艺术的成分糅合进去。他受到过野兽主义的影响,如画《蓝色的山》(1908年),重视线的作用;他还用高更的色彩表现空间法及修拉的点彩技法。在油画《构图二号》中,画中的骑士和其他人物形象几乎是用色彩的块面和线条图案暗示出来的。从此时起,他作品的名字采用音乐名称,诸如《乐曲》、《即兴曲》、《抒情曲》等。在1910年的水彩画中,强烈颤动的色彩相互作用,线构成平面,所有客观描绘的成分消失,已经是纯粹的抽象绘画。不过,在画出最初的抽象画以后,他并未立即完全抛弃客观物象,似乎徘徊了一段时间,以后又继续纯抽象的绘画。1914年,他作组画《秋》、《冬》,用抽象的线、色、形的动感、力感、韵律感和节奏感来表达季节的情绪和精神。1921年他离开苏联到德国魏玛包豪斯学院教学时,受俄国至上主义和构成主义的影响,从自由的、想象的抽象转向几何的抽象,如1920年的《白色的线》。以后,他试图把抒情的抽象和几何的抽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几何形的结构与造型中,配以照亮的光和柔和的色彩,某些平面使人联想到埃及和美洲印第安人的象形文字,具有神秘的色彩。代表作品有《河边》、《青骑士》、《有塔的风景》、《即兴19》、《圣·乔治之二》、《构图七号》、《白之上的2号》、《黄—赤—青》、《多样的行动》、《稳定的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