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客观与偏见:美国主流报纸台海问题报道研究
9664900000023

第23章 美国主流报纸在台海问题报道中的角色(1)

通过分析《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以上四个年份在台海问题上的报道内容,可以管窥美国媒体在报道中的角色,即美国台海政策的议程设置者、大陆台海政策的尖锐批评者、台湾当局利益的有力同情者。

第一节 美国的议程设置者

在目前,由于技术条件的制约,人们想随心所欲地了解发生在世界任一角落的事件,并不现实,这就为媒体影响政府决策提供了可能。由于媒体的介入,可以有效引导政府决策。在媒体的渲染下,对重大新闻事件尤其是涉及国与国利益纷争的事件,政府决策的速度往往更快。制定议程是决策的第一步,媒体的集中“轰炸”可能使没有列入政府议程的问题列入议程,使排在后面的议程提到前面。而且它还确定了事件该“如何被讨论”。

一旦媒体把某一外交政策问题放在它所设定的情境下公开讨论,政府官员或所涉及的外国往往要花更大的力气扭转由于媒体先入为主造成的“成见”。比如说,把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放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还是放在人权的背景下讨论,把台湾问题放在“民主”和“专制”还是国家统一的背景下讨论,得出的结论往往有很大不同。

某一事件被知晓的程度越深,规模越大,这一事件的影响就越大,而人们知晓、关注事件的渠道在哪里呢?答案就是媒介。在今天,人们获取外部世界信息的手段完全被大众传播工具垄断了。即使是外交政策的决策者们,他们要得到世界范围内的第一手信息主要也是通过媒介完成。CNN报道海湾战争获得成功后,媒体被依赖的程度在世界范围内普遍提高。而普通大众习惯于这样辨别事件的重要与否:头条新闻、重复报道的新闻,就是重要的新闻。正如传播学者们所指出的:“受众判断一个主题是否重要,主要看媒介对该主题的重视程度。媒介可以通过选择和提供某些消息而忽略其他,并对报道内容给予不同的重视程度来影响受众对其他报道的重视程度。”

在美国台海政策上,美国主流报纸特别是《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就不时扮演这种角色。

早在1949年6月,当时国民党政府节节败退。在中国大地上,旧政权摇摇欲坠,新政权呼之欲出。美国国内对即将成立的中国新政权,态度一直犹豫不决。为防止新中国倒向苏联,美国与中共进行非正式接触。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请罗隆基代转中共领导人,表示“美国可以分期借款60亿美元帮助中国建设”,条件是“中国不向苏联靠拢”。司徒雷登也准备应邀到北平与中共领导人沟通。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明确宣布“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的苏联。1949年7月1日,《纽约时报》在头版以通栏标题报道了这一消息。当日下午5点零5分,美国总统杜鲁门与美国国务卿艾奇逊通电话。6点整,艾奇逊电告司徒雷登:“根据最高层之考虑,指示你无论如何不要访问北平”。在《纽约时报》的报道下,美国和当时的中共关系急转直下。这是美国主流媒体在台海两岸分裂之前,影响美国决策议程的典型例证。

在1992年至2005年的美国媒体台海问题报道中,美国主流媒体影响政府决策的事例也不在少数。1995年,美国主流媒体制造舆论,批评克林顿政府,促成李登辉赴美访问;1996年,美国主流媒体攻击中国军演“威胁”到台湾,鼓动美国介入台海危机,美军两艘航母开赴台湾海峡,与中国军队紧张对峙。

以1996年为例:自1995年李登辉访美以后,美国一直高度关注台海局势的发展。1996年初,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伯恩斯声称:美国认为,中国并没有改变谋求统台湾实现和平统一的政策。但是美国主流媒体煞有介事地渲染大陆要对台湾发动“攻击”。

1996年1月24日的《纽约时报》在第3版刊文《中国威胁台湾时,确信美国只会听听而已》称:“北京已经做好在台湾3月份选举结束后,对台湾发动一次有限度攻击的计划”。紧随其后,《华盛顿邮报》也于1月26日宣称:“中国举行军事演习的目的在于影响台湾‘总统’选举”。2月2日,《华盛顿邮报》又在A19版刊登题为《台湾的不安》的文章。文章说:

Suddenly,and—everyone must hope—improbably,there is actually talk of a war between China and Taiwan. Beijing warns that as early as March 23,the day Taiwan's president is expected to be reelected,China could notch up its already-bold indirect military pressures against Taiwan and begin direct shelling. The United States is concerned enough to have sent an aircraft carrier on a cautionary cruise through the Taiwan straits.

The new tensions spring from Taiwan's ambition to convert its stunning achievements in development and democracy into a more exalted international standing. Hence its repeated shrewd and provocative requests for official U.S. travel visas for its top officials,even though Washington,by formal agreement with Beijing,maintains only unofficial relations—though extensive and excellent ones—with Taipei.

China,however,not only fears that Taiwan is seeking recognition plus eventual independence,a result trampling on China's devotion to reunification with Taiwan. China also fears that the United States is lending itself to Taiwan's imputed ambition and in that way reversing decades of solemn American undertakings to the contrary.

译文:

一时间,中国和台湾之间谈及战争。这是众人不希望发生的。北京警告在3月23日台湾“总统”改选之时已经准备大胆地对台进行军事施压并准备开始炮击。美国足够关注此事并决定派遣航空母舰在台湾海峡警戒性地巡视。

新的不安来自于台湾用自身在发展和民主上的成就转化成更高国际声望的雄心。因此,台湾领导人反复要求到美的签证是颇具挑衅性的。尽管华盛顿和北京有正式的协议,美国仍与台北保持非官方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十分融洽深入。

尽管如此,中国不仅害怕台湾寻求承认和最终独立,这种结果践踏了中国对两岸统一的投入,中国还担心美国会助长台湾雄心以至于违背多年来神圣的承诺。

2月6日,《华盛顿邮报》在A14版再次刊登题为《如果中国攻击台湾》的文章,要求美国介入:

IF IT CAME TO that,the United States would have no choice but to help Taiwan—a flourishing free-market democracy——defend itself against attack by Communist China. No treaty or law compels this response,but decency and strategic interest demand it. An American government that allowed the issue of Taiwan's future to be settled by China's force would be in disgrace as well as in error.

This is what the United States should be conveying,and China pondering,as Beijing steps up military pressure on Taiwan. Down that road lies a possible direct confrontation with Washington. Even starting out on that road carries heavy risks for China. Especially dangerous is any possibility that Beijing may be setting out under the dubious and smug impression that the United States will back off and leave China with no heavy costs to pay at all.

But,of course,to be faced with an actual decision on rescuing a threatened Taiwan would itself signify a calamitous American policy failure. There is overwhelming national need and also adequate time to keep today's friction from becoming tomorrow's explosion.

译文:

如果战争真的爆发,美国只能选择去帮助繁荣的资本主义民主的台湾来抵制共产主义中国的攻击。没有条约和法律来强制这样做,但庄严的战略上的利益要求美国这样做。一个美国的政府纵容中国的力量来决定台湾的未来将是耻辱和错误的。

在北京对台湾逐步加强武力威慑的情况下,这就是美国要传达也是中国要考虑的信息。到了那步田地,中国就免不了要与华盛顿正面对质。即使中国冒了很大的风险也要这样做。尤其危险的是,中国以一种不可信的自鸣得意的态度准备,觉得美国会退却而中国也不必付出任何沉重的代价。

但是面对现行的拯救受威胁的台湾的决定,当然本身也预示着一个美国政策的不幸的失败。强烈的国内需求和足够的时间也允许我们避免今天的冲突演化成明天的战争。

尽管如此,美国政府的立场并没有变化。2月7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声称,他深信台海两岸的紧张关系不会引发军事冲突。

对此,《华盛顿邮报》继续坚持强硬立场,要求美国政府干预。1996年2月11日,该报在题为《中国:在战争爆发之前》的文章里,要求政府拿出决心:

War between China and Taiwan is unthinkable today. It makes no sense. It is as unthinkable as an Iraqi invasion of Kuwait was in July 1990,as unthinkable as China entering the Korean War against the United States was in November 1950,as unthinkable as Britain having to expel the Argentines from the Falklands seemed in 1982.

That of course is the point: The Clinton administration must now think the unthinkable. It must move with an energy and determination it has not previously shown to prevent a war that could surprise the world by happening.

译文:

在中国和台湾之间爆发战争是不可思议的。这毫无理由,就像伊拉克在1990年入侵科威特、中国在1950年9月加入反美的朝鲜战争以及英国在1982年将阿根廷驱除出福克兰群岛(应为“马尔维纳斯群岛”,译者注)一样不可思议。

那当然就是问题的关键:克林顿政府现在一定觉得很不可思议。政府这次一定要拿出前所未有的能力和决心,以阻止这场一旦发生就会震惊世界的战争。

1996年3月12日的《纽约时报》载文批评克林顿对台湾政策“模糊”,要求美国“逐渐由以往为两党所支持的‘模糊’政策转为对台湾更加明确的保护”。

美国主流媒体的连连鼓噪,加上美国国会反华议员的喧嚣,使得克林顿政府决定介入台海冲突,不仅加剧了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而且使中美之间展开了直接的政治和军事冲突。1996年,台湾海峡又一次出现重大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