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创作的最终目标是电视节目,找到一种好的表达方式,恐怕是每一个电视节目创作者一直在努力的目标。至于电视节目好的思想、好的创意和好的愿望都需要通过一种好的手段去表现,否则,这些想法就只能是个人思想,而不能通过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电视传递出去。相反,对于电视创作者来说,在确定了“讲什么”之后,还得找到“怎么讲”的方式、方法。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表现非虚构类节目方面是比较有特色的,其节目很多都是看似静态,镜头表现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表面看似乎不是很有意思,但国家地理频道却能够把这些看起来不好讲,甚至不可讲的事情讲得生动、有趣,让观众觉得很解馋。比如科技、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内容,表现对象缺少强烈冲突,但节目却能够让人感受到有强烈的悬念感、故事性,作者究竟是从哪里找到能够吸引观众的内容呢?这些内容在电视化的过程中又被做了哪些转化?创作者在对这些内容加工、处理的时候,做了哪些工作,使得原本相对平淡的内容变得跌宕起伏,颇具故事性,而这种故事性原本又隐藏在哪些事实的哪个地方呢?
如果对国家地理频道的节目做分析,就会发现有几点是它不二的原则:第一是有一个好故事,作者在一个单元时间里有哪些故事希望传递给观众;第二是有一个好的叙述方法,即用什么手段来把生活冲突上升为带有一定戏剧冲突的故事讲述给观众,因为只有一个好的模型,但没有好的传递手段,也未必能成为可供欣赏的故事。如果故事的内容是“说什么”的问题,那么讲故事的方法就是“怎么说”的问题,这个“怎么说”在节目中表现为作品的结构方式;第三是要有好的细节,这里的细节是指电视节目中那些展现故事的矛盾冲突、动人点和动情点,这些内容有的是创作者从生活中捕捉来的,有的则是根据电视叙事特点后期编辑而成的,还有一部分是出于某种需要而刻意设计出来的。
首先要有一个好故事。“听故事是人的本能需求”,用作讲述的事情,凡是有情节、有头有尾的皆可被称为故事。那么,什么是好故事?恐怕没有人能够简单地说得清楚,但那些能够抓住观众视线,捕捉观众眼球的至少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故事。这些不错的故事里有什么特点和规律呢?
在国家地理频道,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要把最精彩、最重要的内容放在节目的开始;或把次重要的内容放在节目开始部分,而把最重要的放在节目的结束部分。这一方面是从节目的吸引力考虑,要在最初的瞬间抓住观众,而从叙事上来说,节目有好的开头,也是为之后的故事做好铺垫。
电视的叙事首先要确定的是其叙述内容,之后则依照一定的规则建造各影像系列的内在统一性的叙述方法,并依照一定的次序和节奏实现叙事的目的。电视作品在结构中形成的节奏和次序,应该说是作者为表达内容而精心创造的影像集合。
在电视节目中,叙事的内容和叙述的方法之间一般来说有三类关系:首先是次序关系。叙事的内容通常以思维的或事件的直线性次序为特点,而叙述的展开次序往往与内容的展开次序有不一致的时候,如回忆、插入、跳接、闪回等等。二是同一行为在两个层面中的时延关系往往不一致。一般来说,叙述中的时延都短于内容中同一事件的时延,如一个人从家里到街上,在屏幕上只用了几十秒钟,但却在叙事内容中表示了几分钟甚至十分钟乃至于更长的时间。三是两层面的视点方式往往不一致。在叙事内容中一般只以叙事者的视点建构故事;而叙述时,则可以用不同的视点:旁观者、叙述者等来引出叙事内容,引导观众观察一个实在的世界。
非剧情类的电视作品中,叙事是创作者根据生活的本来面貌,对生活原生态的艺术表述。它可以突出情节因素,强调冲突和矛盾,表述为情节化的叙事;它也可以突出逻辑因素,强调生活本身的过程,表述为一种散文化的叙事;还可突出情感因素或理念因素,强调心理体验或理性思考,表述为一种诗化的叙事或哲理化的叙事。不同的叙事形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作品结构形态。
至于剧情类的故事片创作,由于其在创作初期有严谨的文学剧本,所以在影片拍摄过程中已经解决了叙事结构、镜头结构等涉及到影视叙事手段的问题,而纪录片、纪实节目或专题节目等非剧情类节目,进入到编辑过程中还需要重新构思故事结构,因为这些节目的拍摄与镜头分解是同步完成的,而且拍摄之前没有清晰的故事线索,虽然很多时候创作者也是按照一个尽可能清晰的结构在拍摄,甚至在拍摄的过程中,这个结构会变得越来越清晰。但与剧情类节目相比较,其叙事还是比较朦胧的,与现实生活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而这种距离决定了非剧情类节目后期结构故事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当然,因为前期拍摄无法精确地掌握“故事”的发展,所以可能会有意无意间忽略故事结构,而一味地依赖纪实过程本身,使得原本很精彩的故事消失在对生活流程的记录中。及至今天,纪实类栏目甚至出现了完全没有“故事”结构的所谓“纪录片”,错误地以为生活流程就是电视节目表达的对象,无法从生活冲突上升到创作层面。
第一节为什么要讲故事
不同的人可能对故事的理解和要求都不一致,在艺术作品中,最能体现故事特征的恐怕除了小说就是电影和电视剧了。从过去文学创作领域的寓言、传奇、戏剧、小说,到今天的电影、电视剧、纪实报道等电子传播手段,人类总是创造、讲述、享受着同一个东西——“故事”。所有这些样式包含的一个共同元素就是“故事”,这似乎成为人类洪荒时代就遗留下来的集体无意识。故事是什么?哪一类的内容能够被称得上故事?
故事并不是一种文体,它是通过叙述的方式讲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辞海》里故事被解释为: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一系列为表现人物性格和展示主题服务的有因果联系的生活事件,由于它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成为有吸引力的情节,故又称故事情节。
电视由于其作为媒体的复杂性,所以很难像电影那样能够比较纯粹地以虚构为主去讲故事。电视节目囊括了从新闻、纪录片等以生活真实为表现主体的非剧情类节目,到以电视剧、广告、文艺节目为主体的虚构类节目,但无论是剧情类节目还是非剧情类节目,电视观众的目的是一致的。研究观众的心理结构发现,无论在剧情类节目中还是非剧情类节目中,观众对故事性的要求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作为人类的基本心理欲求,从过去的文学作品到现代电子作品,观众对故事的诉求并没有因为传播载体的改变而改变。美国纪录片制作者和理论家Michael Rabiger使用了“编剧”这一不可思议的概念:“戏剧感是从哪里来的呢?我自己的感受是来自于集体潜意识,而这是恒久不变的人性之一。大家都知道,它是从古至今都一直存在的人性动力,我们对于一遍又一遍地说故事与听故事都很渴望,你可以想一下现存亚瑟王传奇故事的改编版本有多少种:故事本身是中世纪的产物,但是千年之后,它仍一直被改编与更新,也不断给予人们乐趣。”既然故事符合观众的心理结构,为何一定要把它摒弃在电视节目之外呢?从电视节目的构成来说,虽然种类繁多,但对故事的需求并没有多少改变。正是由于电视节目内容的多样性,也带来了节目中故事的多样性,除了表现在完整的叙事性作品中,还表现在许多以说理、抒情的写意风格作品中。有些大型系列片,其形态样式可以是历史文献、政论、电视文学,甚至调查、科学研究等不同形态,但都十分珍惜那些细小、具体的真实情节和故事。
可以想象,许多野生动物、植物题材的自然纪录片,如果不是巧妙运用拟人手法讲述其生存斗争故事,使知识的、教育的内容情节化、故事化,只是课堂教学式地讲述其生理、生态知识,那如何参与电视传播竞争呢?正是把丰富的科学知识编织成符合科学道理的充满人情味的,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故事,才使这一片种获得强劲的竞争力。
在叙事学里,故事的构成元素有许多,诸如人物、地点、情节、矛盾、高潮、结果等,无论这些元素有多么复杂,对其进行分析之后,构成故事的元素似乎可以抽象出简单的几种:人物(或动物)+情节+环境。概括虽然简单,但这三种元素的组合却能变幻出人世间无穷尽的恩怨情仇、悲欢离合。
观众看故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故事同样也是电视非剧情类节目表现的最佳选择之一;电视创作者如何去寻找故事,如何结构故事,表现故事,则是电视创作一个永恒的探索课题。讲故事同样也是电视作品重要的呈现方式。
第二节“生活冲突”里寻找“戏剧冲突”
电视节目中,尤其是在非剧情类节目中很重要的一点:故事来源于生活,所以生活流程是叙事载体,但它又不等于叙事结构。电视创作既可以按照生活流程结构故事,也可以将生活流程打破,按照节目的需要来结构。与剧情类节目相比较,非剧情类节目的一个困惑就是如何去处理生活与表现的关系。在这里,生活流程是观众了解创作者所要表现对象的载体,但节目创作又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重要的是创作者如何在载体的基础上将其升华,使生活冲突具有一定的“戏剧冲突”,满足观众对故事的需求。所以在非剧情类节目中,虽然拍摄的是生活流程但却并不等于叙事结构。
戏剧冲突、戏剧情境、戏剧结构作为戏剧和戏剧文学的三个特征之一,电视非剧情类节目的创作者要清楚如何从生活原生态里提取戏剧冲突。现实生活的冲突时时刻刻存在于生活中,但这些冲突本身大多数并不具备多少戏剧性。电视节目里的非剧情类节目由于其故事来源是生活原生态,创作中如何去寻找故事源?生活冲突里寻找或发掘戏剧冲突对于每个电视节目编导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将生活冲突上升到戏剧冲突,则是每一个电视创作者必须面对的,至少“戏剧冲突”因素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什么是戏剧冲突?表现在戏剧中的、因双方的意志对抗而造成的、能够推动剧情发展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是戏剧性最高、最尖锐和最集中的表现形式。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本的本质特点就是戏剧冲突。对于戏剧冲突的特点,美国戏剧理论家布罗凯特尔曾经这样表述过:“一个剧本要激起并保持观众的兴趣,造成悬疑的氛围,就是要依赖冲突”。事实上,一般对戏剧的认识是:它总包含着冲突在内——角色与角色间的冲突,同一角色内心诸欲望的冲突,角色与其环境的冲突,不同意念间的冲突。
在戏剧界有一句尽人皆知的话:“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这句话几乎成了戏剧创作的神圣“法律”,没有人可以超越它。在戏剧舞台上上演的人生故事,通常都是命运跌宕,明争暗斗,剑拔弩张,你死我活的。一部完整的影视片,它的构成元素至少包括主题、人物、动作和叙事结构等,这里说的叙事结构不仅指讲述故事的脉络,还包括叙述的方式和形态。
戏剧冲突在作品中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可能表现为某一人物和其他人物之间的冲突,或称外部冲突。其次,可能表现为人物自身的内心冲突,或称内部冲突。再次,可能表现为人同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把它加以戏剧化。有些剧本在表现主人公同社会环境的冲突时,往往把环境“人化”,即把它戏剧化为主人公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冲突。如《哈姆雷特》中主人公面对的社会环境是一座“牢狱”,而克罗迪斯及其周围的朝臣恰恰是社会环境的人化。在另外一些剧作中,社会环境往往成为对人物发生影响的背景,给主人公造成一种外在的压迫感。
戏剧冲突是其内在本质,所以戏剧欣赏的切入点是戏剧的冲突。电视节目虽然载体发生了变化,表现对象也不完全是虚构的了,但观众欣赏过程中的这种心理需求并没有因为这些外在形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对于生活中散点式、松散的内容应该说更需要创作者将其戏剧化,或者说去寻找它的“戏剧冲突”。
非剧情类节目由于其表现对象、表现内容来自于生活原生态,因此其直接的表现和可能被记录的部分是生活冲突。电视直接的复制是很难达到戏剧冲突中矛盾的集中和激烈程度的。这对于电视创作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矛盾。
生活冲突有什么特点?生活冲突一般以什么方式呈现出来?生活是指人或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而冲突是指矛盾表面化,发生激烈争斗的部分。戏剧冲突不同于一般矛盾冲突的主要特点是:矛盾的集中性和激烈性。而生活冲突与戏剧冲突的差异也就在于此,生活中的冲突持续性要长于戏剧冲突,因为戏剧冲突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一个作品,生活中可能会随着不同的情况,矛盾持续时间会变得长短不等。在电视节目里,生活矛盾与戏剧冲突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但又有所区别。生活冲突是戏剧冲突的基础,生活冲突必须提炼出戏剧冲突来。
生活冲突来自生活原生态的生活流程,这里所说的生活流程是指拍摄对象按照其在生活中的逻辑或行为方式在镜头前的表现。正因为是生活原生态的,所以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矛盾也可能不存在矛盾,无论这个矛盾是否存在,而表现矛盾或冲突是电视叙事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