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马上开讲:亲历中国体育电视30年
9663600000016

第16章 黄金时期(9)

我不喜欢足球,二十几个人奔跑拼抢一个半钟头却常常是什么都没有,我对体育比赛则更看重它的结果。但我虽然掌管体育部,却不能够以我的好恶来决定观众应该看什么,而我知道足球拥有的观众最多。我请他们容我细想一下,过了两天,我找到他们两个,说:我同意你们的想法,但希望做得更大一些,每周四个小时,做一个世界上最长的常规性节目,做一颗体育频道的“重磅炸弹”。这么想的基础是栏目要利用只有体育频道才有的条件,而且只有与众不同才能从一开始就引起各方面的注意。

看了《足球之夜》的前两期之后,我心里就有底了,在那之后我基本上没有再到制作现场去,只是和普通观众那样看电视。我现在修炼成了一个习惯,在制作现场尽量少说话,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要替代制片人指挥,因为只要是尽力干活的制片人都会有自己的方案和做法,这个方案和做法不可能与我的完全一样,但只要可以达到相同的目的,何必都让别人按照我的路走呢?领导干涉过多就会扼杀手下人的积极性。所以在重大场合我总是找一个角落静静地看节目、观察人。我知道他们希望我坐在那里,那样他们的心里会更踏实一些。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和世界杯我都是这么度过的。

我不常去《足球之夜》则是因为那个组新人太多,在他们的心目里我距离有些远,如果出现在他们身边会使他们紧张,相比之下先是张斌后是刘建宏是他们的真正领导,而他们的领导我又恰恰很放心。

我不在当然不等于我不管,我做的经常是他们无法做到的“挡箭牌”的作用,挡住他们因为热情因为热爱变得过于激动的话语,以使这个节目得以长存;也挡住因为受到批评的某些权贵人士的责难,以保护这些年轻人对足球的热情和热爱,因为我知道他们做的一切都出于对这项“世界第一运动”的热爱。

然而说真话太难了,即使是在屡战屡败的中国足球这里。原因是管理中国足球的中国足协是“一级政府”,而媒体是不能够和政府抗衡的,尽管我们是一片热忱。最后我这块“挡箭牌”终于挡不住了,1998年的下半年,《足球之夜》和一些其他足球媒体对于中国足球联赛中问题的鞭挞终于让主管部门坐不住了,即使他们知道问题严重,却绝对不愿意面对公开的批评。于是一纸盖着主管部门大红印章的公文发到了媒体的主管部门,认为现在对足球的批评“不利于安定团结”,多么大的一个理由!于是1998年下半年《足球之夜》被禁止直播,张斌被禁止担任主持人,而且若不是我坚决反对的话,他的制片人都是保不住的。我没有和他说过这一点,当时我收到了数不清的观众的质问,由于职责所限,我一个字都没有说,现在应该到“解密期”了。现在看起来,如果不是有关部门干涉的话,已经进了监狱的足协几位领导是不会在今天成为罪人的,而《足球之夜》这个栏目也不会由于激情不再而辉煌尽失的。

1999年1月下旬,《足球之夜》又被迫改为90分钟,也被迫失去了它的锐气。其实我对《足球之夜》的要求是最严的,经常指出他们的不当之处,但是我更能感受到这个组的年轻人对于中国足球的热爱,对于中国电视的完美追求。人无完人,何况他们的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对他们只应该鼓励而不应该打击。至今我也不承认这个栏目有多大错误,对这种无奈我感到一种真实的悲哀。可以说从那时起,《足球之夜》栏目的制作质量没有降低甚至还提高了,但是收视率却一直走低,因为它的部分灵魂失去了。

我看重《足球之夜》这个创作集体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参与者的激情,这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很出色,但是每一个人都很热爱自己的工作,都是将自己干的事情当成生命的一部分。我经常和同事们说这么一个道理:事业和职业是有区别的,把自己做的事当职业的人是大多数,那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他要以此供车供房,养家糊口。而当一个人将他做的事当成事业的话,那他就是将其当成了生命的一部分,就不仅仅再是挣钱养家,而且是一种乐趣和需要,他也就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在这个世界上能够把职业和事业合为一体的地方不多,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就是这么一个可能的环境。所以我希望在这个工作上的每一个人能够充分地认识到这个机会,能够向体育频道投入更多的热情。

我的梦

我有个希望或者说是梦想,那就是在我的任期里为中央电视台,其实是为中国培养出一支哪个国家的电视人都不可以轻视的力量。

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之后我写了一篇文章,那是我对中央电视台体育部的真实期望。题目就叫《我的梦》:

我的梦

1996年亚特兰大归来,关于奥运会报道的总结已经有许多,在《电视研究》这份刊物上,我想只以个人的名义写一些个人的感受,作为和同行们心灵的交流。

——题记

美国人的骄傲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他们的梦上。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组委会也没有离开这个主题:在开幕式上空回响的是马丁·路德·金的一句名言:“我有一个梦”,著名女歌星迪昂的压轴曲目叫做“梦的力量”;组委会主席佩恩先生多次提到奥运会在亚特兰大举行,圆了他近十年的梦;就连赞助商之一的德尔塔航空公司的机翼上也涂着一句广告词:“翅膀上的美梦成真”。亚特兰大本来还梦想着萨马兰奇的一句话:这届奥运会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

我们也有梦,亚特兰大为我们提供了实现梦想的机会。当最后萨马兰奇只能用“特殊的奥运会”这个词送给亚特兰大时,我们中央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却可以自豪地宣布:1996年奥运会的报道是我台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

奥运会开始之前,我在CNN的直播室里预计中国队的金牌数将在15-22块之间。其实我还是给自己留下了余地,我的同事们知道,直到距闭幕还有三天,我还硬着嘴坚持:中国队的金牌数在20-22块之间。这是我的一个梦。而且如果加上那几块沉甸甸的银牌,这个梦就成为现实了。

我之所以坚持着这个梦想,是因为我太知道我们报道成败的第一要素就是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成绩。我们整个报道团的58位同志,在亚特兰大没黑没白地拼命,绝大多数人在实际生活中已经没有了做梦的时间,以至这次的许多纪念照片都是横七竖八的睡姿。我现在想起当时许多人憔悴的面孔,眼眶还禁不住有些湿润,我们的一切努力就是为了让全中国的观众通过我们感受到中国体育在世界上的位置。假如这个位置过于靠后,假如又一次出现汉城的结局,还有多少中国人愿意挑灯夜战,陪着我们熬夜呢?尽管在出发前的准备会上,我告诉大家报道要以中国队为主,将银牌、铜牌也当成金牌做。但假如大多数奖牌成色不对,国人还会满足我们只报道中国人的铜牌吗?使出吃奶的劲儿也换不来像现在这样巨大的共鸣。

所以我希望保留着这个梦。而且或许是我报道体育的时间久了,我总是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因为尽管体育比赛之中也有种种丑恶,但真实的成绩还是居多,我特别喜欢运动员在赛后的那种真实的快乐和悲伤。

有人告诉我,当了主任就不该再有梦。但我相反,做主任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梦想。从1986年汉城亚运会开始,我就常常感到一种压抑,在国际广播电视中心要和香港电视台的人共用一间办公室,电视信号的分配要听香港电视台的安排。早在1991年底,我们就制作了有半米多长的“中国中央电视台”的不干胶贴,就是想把它贴在国外电视中心自己台的大门上,告诉人们“中国人在这里!”在1994年的广岛亚运会和今年的亚特兰大,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们有了自己的工作间和演播室。我还记得7月9日上午11∶00时的感觉,那是我第一次踏进我们设在亚特兰大的演播室,我久久没有说出话来……它的壮丽(我愿意用这个词)超出了我的想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梦,我知道这里面凝结了许多人的梦境和艰辛。当我听到国外同行的惊呼时,我真正觉得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

我知道我的许多同事都是怀着和我一样的梦想走进亚特兰大的。我们知道面对着的是几亿双眼睛,让几亿颗心随着我们播出的画面而一起跳动,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件事情啊!就是我们这58个人,要满足几亿人的需要,这又是一种多么重大的责任!

没有人退却。

回来之后,每个人都向我道声辛苦。其实辛苦的是我的同伴们,而我除了睡眠少之外并不累,因为一切都在计划之中,一切计划中的岗位都有尽职尽责的人在把守。我更多的时间是在观察:观察播出的情况,观察我的同志们,也观察我自己。每次大型运动会的报道都像是一个战场,而战争的硝烟最能折射出一个人的灵魂。我以我的理解在感悟着同伴们的一举一动,也以我的感悟支配着我的追求,我一定可以组建一支中国电视体育报道的“梦之队”,去和国外的同行一比高低!

每次大型报道之后,我总喜欢独自坐一会儿,看着那已经被拆得支离破碎的工作间,常常感到一种惆怅和一种安慰,这次在亚特兰大也还是同样的心境。惆怅的是两年多的努力,十几次修改的计划,就这么一页页地撕完了,再没有了那种紧张、那种疲劳;安慰的是终于皆大欢喜。尽管这十几天里我们也有挫折,有眼泪、有委屈,但在汇聚了全世界目光的奥林匹克面前,任何个人情感都显得过于渺小。重要的是我们在报道,它成功了。让全中国的人们都满意,这是我们最大的梦想,而这个梦在亚特兰大真真实实地实现了。

梦境中总会有一些遗憾。而这些遗憾可能正是我们下一个梦想的开始,因为还有1998年的亚运会,还有2000年的奥运会。

同伴们,我们无法停止!

与ESPN合作的意愿

中央电视台的体育频道从一开始就面临着版权的困难。

世界上的电视内容大致分为开路(用普通电视天线收看),有线(通过有线电视网络收看)和卫星(直接用卫星接收天线接收)三种版权形式。CCTV5由于是通过有线电视网络传输到用户,所以播出的节目必须有有线版权。但是在90年代,绝大多数体育赛事的亚洲有线版权都被香港卫视体育台和ESPN分别买走了,后来这两家为了避免过度竞争而形成了合资公司。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他们不会把中国的有线版权让给中央电视台,在体育频道逐渐壮大之后更是如此。而如果CCTV5得不到重要赛事的版权而不能播出的话,又直接影响到它的发展。

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就是中央电视台在开路版权之外又单独支付了10万美元才得到了五套的播出权。其他如NBA,法国网球公开赛等只能在一套和二套播出。

所以我在1995年年中提出了与世界上最大的体育电视网——美国ESPN合作的建议并且开始了认真的谈判,而且几乎就成功了。如果当时成功,对于后来世界上的体育电视格局将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当然现在看来,即使是十七年之后的现在,要把这个设想变成现实也会是困难重重。不过在90年代中期,办事情比现在要单纯、容易,所以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我只把最后已经经过广电部部长批准的报告和“与ESP的来往电传”放在这里。

1995年10月4日就ESPN合作事提交广电部领导的报告

前附1:台办公室请示报告

前附2:广播电影电视部外事司批阅意见

请示报告

台办公室:

现送上根据杨台长批示修改的给广电部领导的关于与美国ESPN合作的报告。请交杨台长批示后送部领导。

体育部马国力

1995年10月3日

广播电影电视部外事司

事由:关于与美国ESPN合作的报告

家正同志:对此项合作,我有如下意见:

1.体育一般不涉及政治问题,与美国公司比较容易合作,鉴于我体育节 目制作能力无法支撑一个单独的频道而ESPN又有实力,故可同意;

2.在使用ESPN的体育节目时,应注意:

(1)涉台问题要合乎我方政策(旗、歌、各赛事)

(2)体育项目应有所选择,不能把美国观众喜爱的节目大量引进;

3. 第九条不能提,更不能让对方借此大肆宣传进入中国电视市场,防止引起不良后果;

4.在美设立联合制作中心,需单独报批、单独论证;

5.ESPN的母公司是ABC,其新闻宣传对我多有偏见,因此不宜在台与公司之间建立似我和NHK之间的混委会性质的机构,有个工作委员会就足够了;

6.项目批准后,中央电视台体育部应加强向台及部做工作汇报,以利于其他各台的协调工作;

7.尽量利用ESPN的渠道播出我制作的体育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