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影视作品评析教程
9663100000056

第56章 附录五

把握时空转换叙述传奇故事

廖秉宜在1999年“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评选中,山西电视台采制的16分钟新闻专题《回归情——十八罗汉头像归晋记》,赢得所有评委的好评,以高票获得专题新闻一等奖。这除了片子题材重大之外,更重要的在于记者独特的构思和片子“讲故事”的方式。全片充分运用各种电视手段,遵循新闻规律,让观众感受到洋溢在作品中的一种难得的大气、一种叙述的从容与流畅。“新闻故事”该如何讲、怎么讲好?该片也提供了启示。

一是全片以“头像回归”事件为主轴,不断进行时空的转换,故事生动,情节曲折。1993年山西发生了震惊中外的重大文物被盗案件,山西灵石资寿寺十八罗汉头像一夜之间全部被割首级。经过山西警方两年多的缜密侦查,4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被缉拿归案,但十八罗汉头像已经全部流散境外。1996年,台商陈永泰先生不惜巨资将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头像重金收回,并打算无偿捐赠回山西。要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头像全部收回,难度可想而知,那么,到底是什么促使陈永泰先生愿意不辞辛劳地收回头像并无偿捐赠呢?是海峡两岸人民对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共同热爱以及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血脉亲情。按照台湾当局的规定,100年以上的文物是禁止出境的,灵石资寿寺的十八罗汉已有400年的历史,属于禁令之列,这给陈永泰先生捐赠十八罗汉头像蒙上了一层迷雾,也给电视观众留下了悬念。随后在“海协会”与“海基会”的磋商与共同努力下,台湾当局首次打破禁令,同意向大陆捐赠这批佛头像。捐赠仪式在台湾举行,上海市台协和山西省灵石县的代表接受了这来之不易的捐赠。令人意外的是,陈永泰先生却没有出席交接仪式,并且在十八罗汉身首复原的日子仍然没有出现。在极其平常的一天,陈永泰先生偕夫人一行9人,专程从台湾来到山西灵石资寿寺,亲眼看了复原以后的十八罗汉,了却了他心中的一桩夙愿。整个事件富有传奇色彩和不同寻常的传播价值。全片围绕十八罗汉头像“回归”这一中心事件,以时间为序,不断地进行时空转换,细致地讲述了头像失而复得的传奇故事,扣人心弦。

二是写事重在写人,写人重在写情。该片通过对十八罗汉头像归晋始末的真实描述,反映了海峡两岸人民对中华民族瑰宝的认同感和割不断的血脉深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常常看到记者在报道中出现见物不见人的现象,因而显得枯燥乏味。《回归情》异乎此,其成功之处正在于,观众不仅可以看到离奇生动的故事情节,而且能够看到一个充满着对中国文化瑰宝无限热爱,对祖国无限赤诚的人物形象。曲折生动的情节描写,使陈永泰先生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清晰可见。而陈永泰先生的感人事迹和感人形象,表现的是两岸人民同宗同族、同根同源的兄弟情谊。这里不仅有十八罗汉头像的真实“回归”,更暗含宝岛人民心系大陆的深意。片中人物的举动和情感,对当时台湾当局叫嚣的“台独”,无疑是一个强有力的回击。

三是全片用拟人化手法把十八罗汉活化,从而增强了作品的传奇色彩和感染力。如开篇这样写道:“这位67岁的老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走近一看,天哪,十八尊罗汉头像一夜之间全没了,与自己朝夕相处的罗汉们一个个伫立在那里,仿佛在哭泣,又仿佛在呻吟,其惨状目不忍睹,一起震惊国内外重大珍贵文物被盗案发生了”。平实生动的语言,故事化的叙述方式,迅速吸引住了观众。当得知陈永泰先生愿无偿捐赠十八罗汉头像的消息之时,“古蕴深厚、民风淳朴的灵石……古老的土地也绽放出笑容”。当代表团赴台湾拜访陈永泰先生时,陈先生第一次将十八罗汉头像一一排列出来,同期声“你看他的时候,好像在讲话,对,好像在跟我们讲话,嘴巴微微张开,你看他好像在跟我们对话一样”。极为传神。同时,片中开头与结尾的洪亮又悠扬的钟声,都极有震撼力。开头的钟声揭示头像被盗的紧迫,结尾的钟声则因头像回归的圆满,前后呼应,发人深省。

四是连续追踪,深度挖掘,充分显示了记者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精神。一个记者要做出好片子,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电视感觉,专业的技术技巧,全面的知识积累,还必须要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无比的自豪和热爱,对周围人物事件有最大的好奇和高度关注,以及抓住好的新闻素材进行深度开掘的“钉子精神”。《回归情》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品质。十八罗汉头像历时6年终得身首合一的故事得以传播,是记者锲而不舍地做全线记录,孜孜以求地使作品达到“精雕细刻”的结果,这也最终成就了这部优秀的新闻专题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