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影视作品评析教程
9663100000040

第40章 摄影作品评析(2)

在摄影发展史中,爱默森第一次提出“摄影是一门独立的艺术”,“摄影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爱默森的理论使照相术具备了深厚的美学思想。摄影作为一门由科学技术发展而诞生,由艺术与哲学而升华的艺术门类正式确立。从此,仅诞生数十年的摄影成为继绘画、音乐、雕塑、舞蹈、诗歌之后的又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

爱默森不仅是摄影理论家,他更是一位摄影创作家。他从25岁开始接触摄影,直到80岁去世,拍摄了大量自然主义摄影作品,并出版了多部作品集。爱默森在30岁时出版了第一个照片集《诺福克的生活和风光》,用自然主义风格拍摄了英国农村的自然风光和农夫的劳动生活。

但自然主义摄影流派着力于记录现实的表层,追求细节的绝对真实,而忽视对现实本质的挖掘和提炼。自然主义摄影不太重视艺术加工,不尊重艺术创作的典型化和艺术形象的典型化,所以有时会导致对现实的歪曲。自然主义的寿命也很短暂,1891年爱默森写了一本名为《自然主义摄影的灭亡》的小书,声明放弃自然主义摄影的主张。爱默森这种转变也许仍然缘于自身科学教育的背景与经历,他认为摄影只是一种科学技术,放弃了用摄影去观察和理解世界的追求。虽然自然主义就此走向衰落,但自然主义摄影促使摄影成为摆脱绘画而独立的一种艺术形式。自然主义摄影是第一个既有创作实践又有理论思想的摄影流派。自然摄影对日后的写实摄影也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四)纯粹主义摄影流派

纯粹主义摄影出现于1913年,主张摄影艺术应该弘扬自身的优势,摄影艺术应该发挥摄影自身的特质和性能,提倡用纯净的摄影技术去展现摄影所特有的审美效果,抛弃绘画的规则。随着照相器材技术的提升,照相机体积越来越小,曝光时间也可以越来越短,摄影在即时、直接、瞬间等方面展示出巨大的优势。摄影家们需要探索摄影艺术独具的特性,用纯净的摄影技术去追求摄影所独具的美感效果——清晰度高、影调层次丰富、光影变化巧妙、质感细腻、精确的形象刻画。纯粹主义摄影流派摄影家刻意追求所谓的“摄影素质”:准确、直接、精微和自然地去表现被摄对象的光、色、线、形、纹、质诸方面,而不借助绘画平面造型艺术的手法。

纯粹主义摄影出现的前身是“即时摄影”。现代摄影从古典摄影中转变,最重要的特征是现场即时拍摄。画意主义和印象主义摄影也是对现场的拍摄,但并非“即时”拍摄。用现代通俗的说法,早期古典主义摄影注重的是“再现”和“摆拍”,“即时摄影”则更注重“现场直播”。摄影风格的改变与摄影观念的改变息息相关,摄影家们逐步摆脱绘画艺术对摄影的影响,更倾向于寻求摄影自身的本体特征。与19世纪其他新兴产业一样,科学技术的变革对摄影观念的影响更为深刻。摄影器材变得更加小巧,更方便操作,胶片的感光度越来越高,曝光时间越来越短。技术的变革与观念的变革紧密呼应,摄影艺术开创了自诞生以来最伟大的变革——现场即时摄影。这一变革的领袖人物,就是被誉为“现代摄影之父”的美国著名摄影家艾尔弗瑞德·斯蒂格里茨。他拍摄的作品《终点站》被称为世界摄影史上“第一张现代摄影作品”,这幅作品被认定为摄影作为独立艺术形式的标志性作品。

美国摄影家爱德华·斯泰肯在纯粹主义摄影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既是纯粹摄影流派的开创者之一,也是实用商业摄影的奠基人。斯泰肯绘画功底深厚,早期的摄影作品体现出强烈的印象主义风格。斯泰肯深受斯蒂格里茨的重视,是摄影分离派的主要成员之一。斯泰肯进入摄影分离派后,摄影观念逐步接近摄影的本体性,提倡即时摄影和纯粹摄影。同时斯泰肯也是一位杰出的人像摄影、广告摄影和时装摄影大师,被誉为美国实用摄影的开创者。晚年的斯泰肯担任纽约现代艺术馆馆长,组织过全球最重大的摄影展览。2006年2月24日,斯泰肯于1904年拍摄的《池塘月色》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以290万美元的天价拍出,从而创下照片拍卖的世界纪录。

(五)新即物主义摄影流派

新即物主义摄影又称为“直接摄影”、“新客观主义摄影”、“新现实主义摄影”,从纯粹主义摄影流派中发展演变而来。新即物主义摄影流派的主要艺术特征是在事物的细节中发现美,运用近景、特写等景别把被摄对象从整体中分离出来,致力于景物的局部拍摄,细致的纹理刻画,丰富的质感,主张用朴素、直接的手法表现常见事物的美,强调光线层次,反对后期暗房特技。

新即物主义摄影代表人物是美国摄影家保罗·斯特兰德。即时摄影和他导师海因所倡导的纪实摄影对斯特兰德的影响很深。

新即物主义摄影流派中还有一支非常著名的摄影团体——“F64小组”。“F64小组”由一群位于美国加州具有相同摄影理念的年轻摄影师组成。“F64”是摄影中的一个技术概念,指最小的光圈系数,小光圈可以达到更高的清晰度。因此“F64小组”的摄影风格也可称为“精细摄影”。这个小组的主要成员有安塞尔·亚当斯、爱德华·韦斯顿、依莫金·坎宁安等。他们追求画面质量的高度清晰,影调层次的细腻丰富,使用大片幅相机,尽量使用最小光圈,以获得最大的景深。“F64小组”从成立到解散时间不长,从1932年到1935年短短的三四年时间,但在这段时间发表的作品及理论却深深地影响了20世纪摄影的发展进程。

新即物主义摄影的“积极贡献是继续弘扬了摄影的纪实特性,开拓了人们的审美领域,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审美领域。消极方面是该流派的摄影家由于过分注意和满足于对客观事物表象的描写,而忽略和摒弃对表现对象的整体把握和深层挖掘,因而其美学思想仍停留在‘形式主义’和‘自然主义’范畴,摄影作品流于单薄”。

(六)抽象主义摄影流派

抽象摄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种摄影艺术流派,是现代主义摄影中发展较早、作品丰富的摄影流派。抽象主义摄影宣称要把摄影“从摄影里解放出来”。抽象主义摄影作品“强烈表达主观感受,完全脱离客观形态的表现领域,‘抽象’有了非理性甚至反理性的色彩”。抽象主义摄影深受抽象主义美学思想的影响,认为在艺术创造中,除了移情冲动外,还有一种相反的冲动——抽象,将客观物质从变化无常的偶然性中解放出来,用抽象的形式使其具有永久的价值。

抽象摄影主义在其发展历程中又分为“冷抽象”和“热抽象”两派。“冷抽象”着重表现几何结构形态的空间变化,情感色彩非常单薄。而基于现代主义的抽象派,从诞生起就致力于主观感受的表达,于是一种基于内心情绪宣泄,具有热情冲动效应的抽象摄影应运而生,这种风格被称为“热抽象”。

无论是“冷抽象”还是“热抽象”,在本质上都是几何抽象,与绘画一样都是静态空间范畴。随后产生了一种新颖的风格“动抽象”。“动抽象”一般拍摄于夜晚,在暗背景中拍摄运动物体留下的光点,光点的运动形成光的轨迹,而主体隐藏于暗背景中。这种方式不仅仅表达空间因素,还能够表达时间因素,也称为“光点抽象”。这种手法直至今日仍为大量的摄影师所运用。

随着暗室技术的发展,抽象主义摄影中又产生了“暗室抽象”;随着广角镜头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变形抽象”。

抽象主义摄影流派产生了大量的优秀摄影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抽象主义摄影创始人英国摄影家阿尔文·兰登·科伯恩,抽象主义摄影理论与观念的创始者美籍匈牙利摄影家拉兹罗·莫霍利·纳吉,还有巴耶尔、亨利、德蒂科、勃兰特、柯兹特、费宁格、布鲁吉耶尔等。

(七)达达主义摄影流派

达达主义艺术流派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欧洲。“达达”源于法语“dada”,采用婴儿最初的发音,表示婴儿牙牙学语期间对周围事物的纯生理反应。达达主义艺术家在创作中主张对一切传统进行反抗和破坏,否定理性和传统文化,宣称艺术和美学无缘,主张“弃绘画和所有审美要求”,崇尚虚无,使创作近乎戏谑,因而人们把该艺术流派称之为“达达派”。在这种艺术思潮影响下,摄影艺术领域中也产生了“达达派”。

达达主义摄影师一般都是以暗房技术处理作为创作工具,对照片进行剪辑加工,创造出新颖的含义。虽然达达主义摄影对传统美学观念开展了猛烈反抗,但自身难以形成较系统的理论和体系,其多数作品亦不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情趣。1922年后达达主义摄影流派基本上销声匿迹了。

虽然达达主义在现代主义摄影思潮中昙花一现,但达达主义的剪辑、拼贴、合成等技巧却诱发了另一种摄影创作的出现——“摄影蒙太奇”。将毫无关系的图像剪辑合成,产生了新的意思。在今天的各种影像创作中,摄影蒙太奇的手法广泛运用在商业摄影中。

达达主义摄影流派的著名摄影家有乔治·格罗斯、约翰·哈特菲尔德、汉娜·霍荷、劳尔·豪斯曼、杰里·尤尔斯曼等。

(八)超现实主义摄影流派

超现实主义摄影流派是达达派没落时期出现于摄影艺术领域的一种流派,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超现实主义摄影作品,往往“局部真实,整体荒诞,违反常规逻辑,将过去与未来、生与死、梦幻与现实糅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种神秘感、陌生感和焦虑感,表现出一种‘批判的智慧将消亡,社会矛盾将消失’的超现实境界”。

西班牙画家萨尔瓦多·达利对超现实主义摄影影响巨大。达利与著名人像摄影大师美国人菲利普·哈尔斯曼合作创作了一系列超现实主义作品。借助哈尔斯曼人像摄影的深厚功底,他们的作品往往以达利为模特,创作了大量经典作品。

超现实主义摄影流派的著名摄影家还有汉斯·贝尔墨、芭芭拉·摩根、安格斯·麦克贝恩、李·弗里兰德、曼·雷等。

(九)主观主义摄影流派

主观主义摄影是一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比抽象派摄影更为“抽象”的摄影艺术流派,所以又称作“战后派”。其开创者是德国摄影家奥托·斯坦纳特。1952年斯坦纳特出版了《主观主义摄影》一书,标志着现代主义摄影中诞生了一个新的分支。

主观主义摄影认为,照片中的一切事物都只是摄影家表现自我内心的一种方式。在摄影创作中,充分利用照相机镜头的透视能力,对被摄体产生“剥离”效果;运用暗房技法,把被摄对象原有的丰富影调简化,将自然、平凡的关系转换成强烈的视觉关系;利用曝光的控制,使被摄体从时间的概念中分离出来。

除了斯坦纳特,主观主义摄影流派的摄影家还有米诺·怀特、约瑟夫·苏德克、亨利·卡拉汉、艾伦·西斯金德、焦恩·迈利等。

第二节 摄影技巧与摄影艺术

一、曝光与曝光控制

光线通过照相机镜头,投射到感光胶片或光电耦合材料(CCD)上,从而获得可视的影像。但照相机与人眼不同,需要控制进入照相机的光线,这个控制过程就是曝光。有两种方式可以控制光线进入的多少,一个是光圈,另一个是快门。

(一)光圈

镜头的光圈是由许多活动的金属叶片组成的。我们可以形象地把光圈理解成一个窗户,当这扇窗户打开得很大时,进入的光线就很多;当窗户打开得很小时,光线就进入得少。摄影师可以通过光圈的调节来控制进入光线的光量,当光线很强的时候可以缩小光圈,使照片不至于曝光过度;当光线很暗的时候可以开大光圈,使照片不至于曝光不足。当然,光圈并不是一个矩形的窗户,而是一个由叶片组成的近似于圆形的光孔。在镜头上通过转动光圈调节环来设置光圈。

在光圈调节环上,用不同的数字来表示光圈的大小,光圈的设计遵照倍率的关系分成许多档,其大小用f数字表示。通常可以在镜头上看到1.4、2、2.8、4、5.6、8、11、16、22等f数字。观察这些数字不难发现其中的规律,数字从小至大,相隔的两个数字呈现出1倍的关系,相邻的两个数字呈现出2的开方倍数关系。需要注意的事,数字的大小与光圈的大小正好相反,光圈数字越小,光圈越大;光圈数字越大,光圈越小。f/2的光圈比f/2.8的光圈要大一级,f/2.8又比f/4大一级。

(二)快门

光圈通过大小来控制进光量,快门则是通过时间来控制进光量。我们也可以形象地把快门理解成窗户。光圈是控制窗户开得大还是小,快门则是控制窗户从打开到关闭之间的时间长度。如果开的时间比较长,进来的光量就多;如果开的时间很短,则光量就比较少。这样就可以控制曝光,当拍摄对象很明亮时,可以适当缩短曝光的时间;当拍摄对象很暗时,可以适当增加曝光的时间。

在平视旁轴取景的照相机中,快门通常是一组活动的金属叶片,安装在镜头中,在按动快门按钮后,金属叶片组迅速张开迅速闭合,这种快门叫作叶片式快门。在单镜头反光相机中,快门直接安装在胶片或CCD前面,按动快门按钮后,一个像帘幕似的焦平面做上下运动或左右运动,一开一合完成一次曝光,这种快门叫做帘幕式快门。

快门以时间为单位,分为若干个档位,如1/1000秒,1/500秒……1/4秒,1/2秒,1秒,等等。有些照相机设置了“B档”(俗称B门),可以人为控制快门时间,尤其在天文摄影和夜间摄影时,经常需要长时间曝光,这时就可以使用“B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