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影视作品评析教程
9663100000004

第4章 影视艺术和影视作品(4)

全景画面上有人物的全身,并留出周围的空间,给人物以施展动作的余地,相当于照相中之“全身相”。它常用来表达一两个人的动作(如单双人舞、打架、拳击)。它被称为“定位镜头”,为情节确定特定情境。

中景画面出现人物膝盖以上部分或类似视域,相当于照相中之“大半身相”。它常表达人物小幅度的动作(如唱歌、射击),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如握手、对话、对唱)。

近景画面出现人物胸部以上部分,或类似视域,相当于照相中之“小半身相”。它最能表现人物的相貌,所以又称为“标准相”(如常见的领袖相、明星相)。

特写指摄取人物肩部以上部分或者人物和事物某个局部的镜头。它常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面部表情、喜怒哀乐,或是细小的动作(如洗手、弹琴)。

大特写画面只出现脸的局部(如一双眼、一张嘴、一处伤疤),或细小的物件(如钥匙、钻戒)。它表达需要特别强调的表情(如递眼色、热泪盈眶),或小动作(如手发抖、犹豫不决按门铃),或小物件(如帽徽、项链)。

景别并没有绝对界线,何况影视拍摄是连续的。如画面上是人的腰部以上,它比中景要近,但比近景要远,就可称为中近景,以此类推。

(二)视点

视点指镜头所模拟的观察者的视野,即“谁在看”。可分为客观视点镜头与主观视点镜头。

客观视点镜头指一种摄影机只担当时间记录者身份,模拟摄像师和观众眼睛视线的镜头。它要求客观、公正、真实,新闻片中常用。

主观视点镜头指摄影机直接代表剧中某一人物的视角,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的镜头。如剧中人产生错觉、幻觉、闪回,或他/她看见周围的景象朦胧不清、天旋地转等,一般在故事片、电视剧中用。

(三)角度

角度是指摄影机与被拍摄对象之间的关系方位,它引导或者决定着观众的观看方位。有平摄、俯拍、仰拍三种。

平摄镜头指镜头与被摄物基本持平,符合一般人之间的观察角度。它又可以分为正面(0°左右)、侧前方(45°)、侧后方(135°左右)、背面(180°左右)等。

俯拍镜头指镜头从高往低拍。俯拍一般表现宽阔的场面(如原野、人群),有居高临下之感,有时它又含贬义(如拍反面人物)。

仰拍镜头指镜头从下往上拍。仰拍一般表现高大的东西(如高楼大厦、悬崖峭壁),有时它又含褒义(如拍英雄人物),有崇敬之感。

(四)运动镜头

与固定镜头相对而言,即机位、角度、景别有一项以上变化,拍摄出来的具有自身动感的镜头画面。有推、拉、摇、移、跟等。

推镜头画面从远景别逐步向近景别过渡,景物由小变大,给人以镜头由远到近的感觉。

拉与推镜头相反,镜头画面从近景别逐步向远景别过渡,景物从大变小,给人以被摄体越来越远的感觉。

摇指机位不动,但借助于三脚架的活动底座,镜头作上下、左右或旋转式摇动的运动镜头,类似环顾、转头看的效果。

移指把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它使得画面框架总是处于运动之中。

跟指镜头瞄准运动着的人或物,使之不出画面,始终成为关注的焦点,摄像机与被摄体保持等距离运动的镜头。

(五)长镜头

从字面上理解,长镜头与短镜头相对应,是指较长时值(通常在30秒以上)的镜头画面。同时,长镜头也是一个与蒙太奇相对应的美学概念,指在一个统一的时空里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或事件的镜头。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长镜头都是单镜头,即银幕画面在时间延续过程中没有切割空间,始终保持着空间的完整性;二是在单个镜头中展现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动作或事件。长镜头分为两大类:一是纪实性长镜头。主要特点是使一个镜头能够在一个与现实相一致的时空里完成对一个动作或事物变化的完整过程的展示,让画面本身说话,导演在其中不加任何主观意念和暗示。二是场面调度长镜头,即通过导演精心设置的景别、场面、人物构图以及光线、色彩等造型因素的变化,来体现创作者的意图。

(六)特殊镜头

特技镜头指利用各种特殊技巧、高科技手段拍摄的镜头,以展示一般人难以见到的场景,产生令人叹为观止的效果。这种镜头在战争片、武打片、神话片、科幻片、广告片中大量采用。

多画面镜头指一个镜头中出现两个以上的画面,兼顾不同的空间。常见的有左右式(如两人打电话)、上下式、画中画式、四画面、移动画面、叠画面等。

变速镜头如果拍摄速度不等于放映速度,那么银幕(屏)上的动作速度就会发生改变,称为变速镜头,如快镜头、慢镜头等。不过,在实际操作时,放映速度都是固定的(即常速标准),所以只能改变拍摄速度,以达到变速效果。

慢镜头是指快速拍、常速放的镜头。如拍电视时每秒拍50帧,而放映时仍按标准速度,每秒钟只放25帧,那么,原来1秒钟的动作就会放慢到2秒钟完成,其余类推。这就是慢镜头——让时间“慢流”。

快镜头是指慢速拍、常速放的镜头。如拍时每秒只拍10帧,而放时仍按25帧每秒,那么,原来1秒钟的动作只要0.4秒就结束了,其余类推。这样就产生快速运动的效果。

二、画面

画面是映现于银幕与屏幕上的活动影像,它是构成电影的基本要素,也是电影电视作品的最小构成单位。它是对被摄事物的客观反映,但作者可以通过构图、用光、色彩等手段表现出自己的主观态度和审美理想。

(一)构图

影视画面构图,是指在影视拍摄中把被摄对象及其各种造型元素加以有机的组织、选择和安排,塑造视觉形象与构成画面样式的一种创作活动。影视艺术的画面构图元素一般由主体、陪体和环境组成。主体是画面中表达创作意图的主要对象,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陪体是在一幅画面中与主体构成一定关系的那些对象,它在画面中处于为主体服务的地位,起修饰和映衬作用;环境是用于表明画面主体对象周围的人物、景物和空间,可以分为前景和后景两个部分,前景与后景不仅显示画面中的纵深空间,而且和主题、陪体构成特定的图形。

从构图的内部空间布局来看,影视构图分为平衡构图和非平衡构图两种。从构图与外部空间的关系来看,影视构图分为封闭性构图和开放性构图两种。封闭性构图以画框为依据,把所要表达的信息全部容纳于画框中,讲究画面的对称、均衡、稳定。开放性构图强调画面的连续性,单幅画面出现不完整、不均衡和不统一的现象。

(二)光效

光是影视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光的性质、成分、角度、层次、强弱和明暗的变化构成极为丰富的光效语言。从光源的方向而言,有多种光。

正面光也叫顺光,指光线从物体的正前方平射过来。这种光照明强,但过于平板,不宜于表达立体感或质感,不能勾画轮廓和凹凸。它只宜于拍平面的东西,如翻拍照片、文件、绘画。

侧前光也叫斜侧光,指光线从物体的45°左右射来。这种光很理想,最能表达物体的线条和立体感,有明暗层次。它适于拍摄人像、建筑、风景、静物。

正侧光指光从物体侧面约90°左右射来。由于受光与背光反差过大,所以人像的脸部以鼻梁为界,一边亮、一边暗,一边白、一边黑,形成“阴阳脸”。

逆光指光线从物体背面射过来,与拍摄角度成180°左右。逆光的作用,一是勾画物体轮廓,表现立体感;二是表达剪影效果;三是表达透明物的质感,如水、酒、玻璃、水晶;四是表达毛茸茸的东西,如小鸡的绒毛、人身上的毛发、花草上的细毛等。

顶光指从物体正上方照下来的光,如夏天正午的阳光。顶光常用于舞台演出,作追光,以突出人物的动作,尤其是舞蹈和杂技。

(三)影调

影调指的是整部影视作品及其画面影像所表现出的明暗层次基调。它按明亮程度可分为亮调、暗调和中间调。亮调或称为高调、淡调,暗调又称为低调。如果按明暗反差标准分,反差大的是硬调,反差小的是软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