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艺术综合真题解析
9663000000021

第21章 真题解析(12)

魏晋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动乱分裂的时期,也是中国人生活史里点缀着最多悲剧的时期: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南北分裂、秩序大解体、礼教大崩溃,可当时思想的自由、人文意识的觉醒、艺术创造精神的勃发,却促成了文艺大繁荣的局面。曹操悲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阮籍苦叹“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王羲之凄诉“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这种生死存亡的哀伤,对人生短促的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皇家贵族到下层庶民,在相当一段时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社会的动荡在无数有着创作欲望的艺术家心中投下了石子,激起了艺术的波澜。狄德罗说的对,经历了大灾难和大忧患之后的人,情感才会在心中酝酿,才欲畅舒胸怀而后快。因此,魏晋风度不独是艺术的自我发展,它恰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在苦难社会里哀号呻吟的艺术表征,正如宗白华先生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因此,看待艺术与社会经济政治的关系不能完全对等化,也不能完全疏离化,需要辩证地去对待。

【点评】

这篇答案就其自身来看,也算是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并且分论点之间采用了转折对比的方法展开,这种思路原本是不错的。但这道题目问的主要是艺术与经济的不平衡关系,应当着重笔墨在不平衡的表现上,而非把大段笔墨放在本文的前半部分说经济和艺术之间的促进关系。所以,同学们答题时一定要注意,题目问的是什么,你究竟是否清楚,是否能直击要害,而非迂回包抄。更为大家警醒的是:本文上半部分论述相当含混不清,太过于跳跃,这和下半部分的论述相比,很难想象出自同一人之手。

如果非要像本文这么作答,那么我的建议是,把后半部分和前半部分换个位置,即先扣住题目论证艺术与社会经济的不平衡性,再拓展开来说,“虽然社会衰败、经济凋敝是艺术繁荣的重要素材,但是社会经济发达的时候,也有可能促进艺术繁荣”,然后再论证。这样会显得你既能扣住题目,又能进行深入挖掘,岂非美哉?

所以,有时候答题的材料不变,只要将思路稍微一调整,感觉就出来了,所以,同学们平时练习完之后,务必再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写的东西,怎么样修改才能更加完美。温故而知新,这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参考答案2】

该句出自清朝赵翼的《题遗山诗》,作者后来在其诗论著作《瓯北诗话》中的评元好问之句也可视作对这首诗做了详解:“值金源亡国,以社稷丘墟之感。发为慷慨悲歌,有不求工而自工者,此固地为之也,时为之也。”

赵翼这番话倒是准确点明了创作主体的生活境遇与创作潜能的关系,所谓“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态,往往探其险怪;内有忧思感情之郁积,其兴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往往内在郁积的感情有助于诗人“兴与怨刺”,抒写出更为曲折入微却又带有普遍性的人情。所以现实生活愈是黑暗痛苦,理想主义愈是强烈鲜明,艺术家的情感也愈是炽烈和深沉,艺术创作也就愈是发达。

以魏晋时期为例,宗白华先生曾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时代。确乎是如此,《世说新语》论述的是神情笑貌,传闻逸事;描绘的是手执拂尘,口吐玄言,辩才无碍;展示的是内在的智慧,高超的精神,脱俗的言行,漂亮的风貌,文人的自觉。然表面看来潇洒风流,骨子里却暗藏深埋着巨大的苦恼、恐惧和烦忧。那是一个怎样动荡,混乱,灾难,血污的社会和时代啊,皇帝王朝不断更迭,社会上层争夺砍杀,政治斗争异常残酷,名士们一批又一批被送上刑场,何晏,嵇康,二陆,张华,潘岳,刘琨,谢灵运,范晔……这些当时第一流的著名作家,诗人,哲学家都是被杀戮害死的。他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侯、名利、享乐等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微,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它们构成了《古诗十九首》的基调:“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飘尘”;“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在被钟嵘推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的这些古诗中,却有多少字用于这种人生无常的感叹,如改说一字千斤,那么这里就有几万斤的沉重吧。它们与友情,离别,相思,怀乡,行役,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结合糅杂在一起,使这种生命短促,人生坎坷,欢乐少有,悲伤长多的感谓,愈显其沉郁和悲凉。现实的社会生活绝不是艺术家的敌人,它造成痛苦和失望,但对于艺术激情的产生来说,这恰恰是必要的准备。

“不为千载离骚计,屈子何由泽畔来?”在这个意义上说,艺术是事实上的社会生活,是通过艺术家创造出来的真实生活。所以,不是曹氏复制创造了建安风骨,而是建安风骨创造了曹氏父子,不是李杜、张旭、颜真卿创造了盛唐之音,而是盛唐之音创造了李杜、张旭、颜真卿,他们不过是当时被特定社会历史条件创造出来的无数不知名的,久已湮灭的艺术家们之中最优秀的代表,只有那些最有才华、体验得最深、生活得最充分、情感最为炽热的,心里动力最强大,心里负荷最沉重的人们,才能够不自觉地在绝大多数人的失败所提供的基础上取得成功。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困境为艺术家磨砺出洞察社会人生的眼睛和超拔俗世红尘的品格,而每一件不朽的艺术珍品下面都有一个寒冽的深渊,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点评】

文章磅礴大气、论点鲜明、论据广博、论述精练、富有文采、亮点很多,是一篇值得推荐的佳作。

【拓展】

艺术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像本题这么考,都已经算是简单的了。其实,艺术在当代社会里和经济的关系更是一个热点,尤其是今天文化做成产业,艺术作品变成艺术商品,从创作格调、传播模式、欣赏趣味、产业运作、美学特征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变迁,所以同学们务必要重点准备一下这个问题。

3.齐白石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解析】

见2008年简答题第二题。

四、论述(每题30分,共60分)

1.艺术作品中的“丑”为何能够具有审美意义。

【解析】

见2008年论述题第二题。

2.结合你报考的专业,试谈新的技术手段(包括新材料、新工具、新媒介等)对当今艺术创作的影响。

【解析】

这道题问得很直接,就让你谈新科技对艺术的影响,当然最好就是直接选择新媒体对艺术的影响来说。结合报考专业,也为考生们提供了一个角度,学影视的,可以谈谈新媒体对影视的影响;学音乐的,可以谈谈新媒体对音乐传播的影响;学数媒的当然最好,直接谈新媒体艺术的美学特征。毕竟,学习新媒体是为了能够应用到各位考生将来所学的专业中去。因此,要求结合报考专业来谈,是有很强的应用意义的。

【参考答案】

科技的发展对艺术影响甚为重要,尤其在电影、电视、网络这些媒介依赖型艺术中,这一点表现的尤为明显。

科技的确在艺术创作,特别是现代艺术创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技革命推动艺术的诞生和发展,同时也是创作中最活跃的参与因素。得益于传媒科技的发展,我们才有了优酷、PPlive等丰富多彩的网络视频,才有了《幸运52》电话连线砸金蛋的新奇景观,才有了2005年超女比赛中李宇春获得的350余万条短信投票。同时,从广播、电视、网络的艺术实践看,真正使其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特征正是建立于科学技术之上,广播电视等媒介的每一次革命性突破都是来源于科技。电视从黑白走向色彩,从无线走向有线,从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科技发展让媒介艺术新生。无怪乎本雅明提出,机械化复制技术让艺术从仪式化中第一次得以释放出来。影视如此,网络也如此。在web1.0的时代,门户网站可谓一击知天下,改变了传统文学阅读模式;web2.0交互式系统让我们拥有了博客、微博、SNS,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了世界的主人,促成了审美日常化和文化大众化。未来的web3.0将会是在web2.0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够更好地体现网民的劳动价值,并且能够实现价值均衡分配的一种互联网方式。所有这些,可以说无一不是科技带来的新的体验方式。

然而,我们在肯定科技的进步意义的同时,也不能回避其消极因素。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复制技术抹杀个性,严重损害和同化人格。因此,工业体系与传媒技术的结合,会掩盖资本主义的矛盾,用千篇一律的文化产品和虚幻的享乐让大众扁平化、肤浅化,丧失思想能力,导致艺术失去“一千个哈姆雷特”的主体性,也更让大众沦陷于政治的安抚场。另外,科技的发展与眼花缭乱更容易让我们滋生更多的物性崇拜心理,从而陷入了盲目跟风西方技术的漩涡,导致无法在稳定的环境下进行艺术和技术的磨合。有学者批判《满城尽带黄金甲》《英雄》《无极》就过度强调视觉特效,从而忽视了内容的挖掘,毕竟艺术创作最终的目的还是实现审美价值,而非机器化的工业制造。

总之,我认为技术与艺术本非对立,选择适中的契合点才能够强化审美。树立理性的艺术技术观念,纠正门户之见是第一位:艺术是技术发挥和施展的平台,而技术推动审美终极价值的表现。因此,在努力学习和研发新技术的同时,更要寻找与科技适应的艺术形式,以做到能指和所指的统一,方为上策。

【点评】

本文四段,开头总起说新媒体对艺术有影响,中间两段分别说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最后一段总结。文章结构合理,思路清晰,但是举例论证上做得不够充实、具体,显得有点干涩。

【拓展】

关于新媒体对艺术的影响这道题,我给好多同学批改过,但是,很少发现能够论述得非常精妙的。大多数人的论述基本只是停留于现象描述——新媒体带来的艺术作品形式的变化。其实,完全可以思路再拓宽一些,比如:创作主体平民化、艺术接受个性化、传受主体互动化、传播手段立体化、艺术作品多元化、传播成本低廉化、审美趣味大众化、产消模式合一化……其实这些都可以谈。

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综合考试[艺术学]试题解析

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榆树下的欲望》是美国现代剧作家________的代表性作品。

【参考答案】

尤金·奥尼尔

【拓展】

尤金·奥尼尔还有作品《天边外》、《琼斯皇帝》、《毛猿》,尤金·奥尼尔除了当名词解释掌握外,他的作品《天边外》也要当名词解释掌握,这是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

2.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的歌剧《白毛女》成为一代经典,其中执笔者分别是________和丁毅。

【参考答案】

贺敬之

3.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________》被后人誉为“中华书法第一帖”。

【参考答案】

《兰亭集序》

【拓展】

天下第二行书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4.1907年,西班牙著名画家________开始立体派风格创作,《亚威农少女》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参考答案】

毕加索

【拓展】

毕加索也要当一个名词解释掌握。

5.《威廉·退尔》是19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三杰之一________的代表作。

【参考答案】

罗西尼

【拓展】

戏剧作品《威廉·退尔》的作者是席勒。戏剧史上经常有话剧作品被改编为歌剧作品的事例,所以考试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问的是戏剧还是歌剧。

6.20世纪初形成于唐山的剧种是________,其表演艺术家有新凤霞、赵丽蓉等。

【参考答案】

评剧

【拓展】

中国传统戏曲的五大剧种: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外加昆曲,这六个戏曲种类要分别熟悉其重要表演人物、表演剧目、表演特点等。

7.________导演的电影《悲情城市》被评论家誉为是“一部时代转换与个人命运紧紧相扣的台湾史诗”。

【参考答案】

侯孝贤

【拓展】

台湾电影导演有三个人很重要:侯孝贤、杨德昌、李安。

8.世界电影史上经典影片《党同伐异》的导演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格里菲斯

【拓展】

格里菲斯是电影史上的重要人物,电影以镜头为单位就是从他开始的。

9.中国电视剧的最高政府奖是“________”,它创办于1980年,1981年开始评奖。

【参考答案】

飞天奖

【拓展】

其他奖项也要知道。星光奖、金鹰奖、华表奖、金鸡奖、百花奖。

10.美学名著《中国艺术精神》的著者是我国当代美学家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徐复观

【拓展】

一些美学名著的作者要知道。《文心雕龙》《美的历程》《美学散步》……这些作品的作者都得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