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小主持人技能训练
9662900000031

第31章 小主持人的训练素材(4)

毛主席从小爱劳动

毛泽东6岁开始就下田帮助大人干活了。8岁上学后,每天早晨和下午放学都要放牛,干零碎活。13岁至15岁时,他停学在家整日在田间劳动。

劳动中,毛泽东从来都是踏踏实实,从不偷懒取巧。有一次,爸爸叫毛泽东和他弟弟到田里摘豆。弟弟调皮,选豆子少的地方去摘,因为豆子长得稀,好摘,面积就显得大。而毛泽东呢,专选了一块豆子长得密的地方摘,他一颗一颗地摘着,用了很长的时间,才摘了一小块地。父亲来了,站在地头随便一看,就称赞弟弟而责备哥哥。毛泽东没有说什么,把篮子拿给父亲看,父亲知道自己批评错了,拍拍他的肩膀笑了。

毛泽东是一个劳动小能手,他干活不怕多流汗,人家锄两遍,他锄三遍,因此他种的庄稼长得特别好。他自己喂牛、喂猪,一有空就用铁篦子给牛梳毛,牛圈和猪圈都打扫得很干净,因此,他喂的牛和猪从来不生病。他自己在山坡上开一块菜地,种上各种蔬菜,菜园干净整齐,好像一座小花园一样。

毛泽东从小参加劳动,使他和农民群众有了亲密的联系,从小树立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同学们,你们从小是否也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呢?我们现在的条件变了,和毛泽东小时候的情况不同了。我们的生活很幸福,有的小朋友的生活条件甚至很优越,越是这样,我们更应该从小培养爱劳动的思想品德。城市的孩子要帮家长买菜,做饭,洗衣服。农村的孩子可以帮家里搂柴,喂鸡,喂猪。总之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能做的事情积极做。在学校里要认真做值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劳动习惯并不是一两天养成的,必须坚持下去才能形成。同学们,我们从小就要自觉锻炼自己,都要成为勤劳肯干的小能手,不做好吃懒做的小懒虫。

小萝卜头在狱中学习

看过电影《在烈火中永生》的同学都记得影片中的“小萝卜头”吧!他的真名叫宋振中,是共产党员宋绮云烈士和徐林侠烈士的小儿子。在他才只有8个月的时候,就和爸爸妈妈一起被国民党反动派抓起来送进了“中美合作所”的一个秘密监狱。从此,就开始了他的痛苦的狱中生活。

在他6岁的时候,振中的爸爸向特务提出让孩子读书。经过多次斗争,特务们才同意让政治犯黄显声将军做他的老师。每天由特务押着去上课,学习完了再由特务押回牢房。

监狱的生活多苦啊!住的是阴暗潮湿、终年不见阳光的地牢,吃的是发了霉带臭味的米饭。在这里哪还谈得上有什么学习条件呀!可振中学习却非常努力。

每天他都按时去上课。上午学语文、算术,下午学俄语和图画。他爱学习,尊敬老师,有礼貌,所以成绩很好。

在狱中得到一支铅笔和一张像样的纸都不容易。妈妈就把发给她用的草纸省下来,订成本子。在他过生日那天,黄先生送给他一支铅笔。这可太珍贵了,他舍不得用,只是在上课时才用。平时,他就用小石头块儿在地上写字。他自己还用硬纸壳做了个小盘子,里边装上沙土,用小木棍在上边写字做作业。不管地牢里夏天多么闷热,冬天多么寒冷,他常常趴在潮湿、冰冷的地上写呀,算呀。

因为他刻苦努力,所以进步很快。虽然他只有6岁,就能用毛笔临帖写字了,还学会了点俄语。遇有特务监视时,他就用俄语说话,气得特务干着急。

他有一本字典,不上课的时候就看字典。就这样,他学会了好多字,懂了很多革命道理。在狱中,爸爸妈妈和革命长辈的英勇斗争事迹也教育了他,他准备着将来出狱后能参加建设新中国。因此,他的学习就更刻苦了。

同学们,宋振中烈士没能看到祖国的解放就被反动派杀害了,那时他才8岁,正是应该到学校读书,和我们一样过着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的年龄啊!

同学们,从“小萝卜头”狱中学习的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教育和启发?你懂得了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了吗?

雷锋的“钉子精神”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读书、学习。

有一天雷锋去看电影。电影还没开演,雷锋找到座位后,便从挎包里拿出一本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这时电影院里乱哄哄的,可雷锋就像没听见似的。

一个少先队员发现了雷锋,便惊叫起来,“哎呀,雷锋叔叔,这么一点时间,你怎么还看书呀?!”“时间短吗?我已经看了三四页了。”雷锋说,“时间短,可是看一页是一页,积少成多嘛!学习不抓紧时间不行呀!不抓紧,时间就白白地过去了。”

每天晚饭后,雷锋除了参加其他活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了。有时熄灯号响过,他怕影响战友们休息,便到车场、工棚、厨房、司务长宿舍或连部办公室去学习,一学就是大半夜。

雷锋叔叔在日记里曾经写过这样的话:

“要学习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

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

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同学们,咱们都来学习雷锋叔叔的钉子精神,学会珍惜时间,可千万别让时间白白溜走呀!

文武双全的辛弃疾

你一定很爱听岳飞的故事吧!你知道跟岳飞同时代还有一位文武双全的英雄吗?他叫辛弃疾。他既是个带兵的将领,又是个出色的诗人,他的诗篇流传到今天,仍非常受人们的喜爱。

小时候,辛弃疾就很爱学习,也很爱练武。一次,老师问他:“你长大了,准备干什么?”他说:“我不想做官,我要习文填词,用厉词骂尽天下的贼;我要演习武艺,用利剑杀尽天下豺狼。”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为了恢复山东的失地,打击金兵,他刻苦地练习武艺。一次,同学看见他从山上跑回来,身上还背个大袋子,都很奇怪。等他卸下来一看,原来是背了重重的一大袋子沙子。同学们很纳闷地问他:“你疯了!看你累成这个样子,真是自讨苦吃。”辛弃疾听完后,哈哈大笑。他说:“你说得对,我就是要自讨苦吃。不然,没有缚鸡之力,将来怎么为国出力呢?”同学们都认为他说得对,不再笑他了。

由于他天天坚持锻炼,经过一段时期的磨砺,他终于练就了一副飞毛腿的本领,他不但跑得快,弓法也好。依靠这样强健的体魄,他在反抗金兵入侵的斗争中,成为一名出色的抗金将领,被人们誉为“文武双全”的民族英雄。

贺龙老总买瓜

1946年,边区开展了大生产运动。晋绥部队的战士们除了纺线、织毛衣、种粮、种菜外,还种了很多西瓜。一天,战士们正在地里干活,远远地看见前面走来了几个人。“贺老总!”一个眼尖的战士叫起来了。于是大家抢着上前向司令员问好。一位小战士抱着两个大西瓜对贺龙同志说:“老总,您工作辛苦了,吃个瓜解解渴吧!”贺老总接过瓜,笑呵呵地坐在地上和战士们聊了起来。他亲切地询问小王学习的情况,问他又学会了几个字,转过头来又向大个子李了解生产情况,边说边吃,一再夸奖战士们种的西瓜个大籽小,说得战士们心里甜滋滋的。

过了一会,老总要走了,他吩咐副官拿钱给战士。这一下,战士们全急了,连忙说:“司令员尝两个自己部队种的瓜,哪有交钱的道理呀!”贺老总却收起笑脸严肃地说:“官长不侵占士兵群众利益是八路军的光荣传统。种瓜是你们的生产任务,我怎么能随便白吃呢?你们如不收下钱,就是叫我犯错误!”大家没法,只好收下了。“这就对喽!”老总又笑了起来,并和战士一一握手告别。

望着老总远去的背影,战士们的心头又升起一股深深的敬意。

小董过雪山

小董是个红军女战士,1935年随红军长征来到金沙江的时候,她才13岁。在金沙江畔,远远地就能看到一座很白很白的山。有人说这是棉花山,有人说是雪山,也有人说是白糖山。走近了一看,原来是一座好高好高的大雪山!

小董她们这些小兵可高兴啦:当时正是阴历四五月穿单衣都热,看到山上全是雪,想到了山上去凉快凉快,那多舒服呀!

登山前,每人除了粮食外,还发了几个小辣椒。小董她们怕辣,不愿意带辣椒。当地的一位干部告诉她们:“上到雪山后,不能到处乱看,后面的人只能看前面人的脚后跟儿;实在感到发冷,就嚼一口辣椒增加点儿热度……”

第二天,部队向雪山进发了。到了雪山底下,有一条小河。因为河水是从雪山上流下来的,泡着很厚的树叶和杂草,所以水的颜色是黄的。当地人说这是“仙人茶”,可是,喝下去却是又苦又臭。

上山了。向导让每个人用毛巾把头包起来,只留下眼睛看路。开始,天气还很热,大家的兴致很高,都想早一点爬到山顶,看看是什么样子。走到半山腰,开始起风了,冷风瑟瑟,草枯枝干,像秋天一样;再往上走,太阳就没了,雪花飘飘,满山银白,积雪不知有多厚,就像进了冬天一样。山上高低不平,雪洞很多,一不小心,掉到雪洞里,就很难救出来。不知是哪个单位的一个男同志摔到雪洞里去,大家费很大力气,才把他拉出来,他的手脚和脸都被冰块扎得鲜血淋漓了。

快走到山顶的时候,云彩不知什么时候落到脚面下去了。雪下得更大,还夹杂着李子那样大的冰雹。山上没有树,也没有草,雪光刺得人睁不开眼睛……越往上走越难受,小董只觉得头昏眼花,呼吸困难,身体发软,一阵阵恶心想吐。她真想坐下来休息一下,但向导的话响在耳畔:“多累也不能坐下去,坐下去就起不来了!”

爬到山顶上,空气更稀薄了,炊事员郭大叔平时可喜欢小董了,他背着一口大铁锅,在山上走着走着就倒在雪地里了,临死双手还死死地抓着锅沿儿……

小董哭了。可是,当时部队不许停下,大家把老郭抬到一边,放在稍背风的地方,就继续前进了。山上的风,“嘶——嘶——”地狂叫着,把地上的雪卷起来和天上正下着的雪搅在一起,如同大海里的波浪,一个旋涡一个旋涡地卷动着。由于大家穿的都是单衣,有的同志还光着脚,雪打到脸上、身上,像铁沙子打得那样疼。头上好像带着一个大酒篓一样,头重,脚轻,身子直摇晃。军团的一位首长在风雪中使劲拉着小董,边走边吓唬她说:“小鬼,好好走哇!不能坐下,一坐下可就要在这‘天国’里‘成仙’啦!”

到了山顶,谁也不敢停,歪歪倒倒一个劲往下走。很多人陆续在积雪很厚的雪坡上往下溜,一溜就是几十丈远。小董一见,如释重负,往地上一坐就跟着人们溜了下去……

下到半山腰,头才慢慢地轻松了些,呼吸也渐渐地均匀起来。

13岁的红军女战士小董,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胜利地随着大部队,翻越了一道又一道大雪山……

永不消逝的电波

一对革命夫妻,十多年秘密战斗在“上海至延安”的空中战线上,他们艰苦卓绝的斗争事迹鲜为人知。这对夫妻就是李白和裘慧英。

1938年,党组织决定派曾在长征途中担任无线电分队政治委员的李白到上海建立地下电台。为了方便工作,他和妻子裘慧英开了一个电器修理店,白天招揽生意,晚上和延安总部电台通报联络。

为了破坏我地下党组织,日伪相互勾结,采用一切手段,日夜搜查我们的电台。为此,这对革命夫妻不得不经常搬家,以躲避敌人。

1942年中秋节前夕的一个夜晚,李白又和往常一样,集中精力向延安总部发报。突然,传来一阵猛烈的砸门声。原来是敌人发现了电台的位置,十几个日本宪兵冲上阁楼。李白见隐蔽电台已来不及,便索性坐下来,从容地发完了电报,最后,又连续拍了七八次“再见”,边拍边把电报稿纸塞进嘴里……

李白和裘慧英被捕,分别被关在两个屋里进行拷问。一次,裘慧英遭到一顿毒打后,被拖进了李白的房间。李白被绑在老虎凳上,人已经昏死过去。凶恶的敌人用冷水把他浇醒,继续逼问:“给谁干的?领导在哪里?有多少人?”

李白咬牙切齿地回答:“没有什么可讲的!”

当他看到裘慧英,怕她年轻,经不起毒打,就轻轻地对她说:“保护同志,牺牲自己。”小裘含泪点头答道:“放心吧。”

残暴的敌人用尽了各种卑鄙的手段折磨李白,但他始终坚贞不屈。就这样,敌人把李白折磨了一个月,也没从他身上得到一点有价值的东西。经党组织多方营救,李白夫妇最终被释放出狱。出狱后,他们不能在上海久留,于是转移到浙江、江西等地继续从事秘密工作,直至抗日战争胜利,他们又重新战斗在“上海—延安”的空中通信线上。

白色恐怖下的上海,使他们的处境更加危险。李白在渔船上找了一个修理发报机的工作,白天去上班,晚上回来发报。1948年12月19日晚上,他们的住所又被包围了。李白镇定地发完了电报,处理了电报稿,隐藏好电台。

李白再次被捕了,在国民党警备司令部,他再一次受尽了种种惨无人道的酷刑,但无论敌人怎样严刑拷问和威逼利诱,李白始终没有吐露半句真情。

在上海解放前夕,敌人下了毒手,秘密杀害了李白。但是,这位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革命英雄,将永远被人民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