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新闻创新
9662600000023

第23章 媒介融合时代美国电视新闻生产的创新(2)

2.媒介融合在美国的进展

(1)技术融合。广电、电信多种宽带接入技术入户。美国在推进网络建设和融合的过程中,开发实施了多种技术方式的宽带入户,包括DSL、Cable Modem、FTTx等。随着宽带接入无线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无线和有线、无线和无线技术的融合方案也不断推出。

(2)业务融合。广电、电信推出多重“捆绑业务”。2009年,时代华纳公司和康卡斯特公司共同宣布,推出“电视无所不在”(TV Everywhere)的服务,能让用户通过电脑、手机及其他终端随时随地收看和点播有线电视、卫星电视和电信电视的节目。2010年4月,康卡斯特、缆视系统及时代华纳三家有线电视运营商共同达成一项协议,使其各自的宽带用户可通过iPhone、iPad、黑莓手机或笔记本电脑等任何WiFi终端,在三家运营商布设的近千个WiFi热点实现免费漫游。美国目前最大的两个IPTV平台是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的U-verse TV和威瑞森(Verizon)公司的Fios TV。据预测,到2013年,美国IPTV用户将增长三倍,达到1550万户,总收入将达到150亿美元。另外,视频分享、社交网站、微博等的发展,以及苹果公司“手机+应用软件在线销售”业务模式,谷歌软件与卫星电视机顶盒的合作等,也都处在迅速而深刻的变化之中。

(3)终端融合。能够连接互联网的新设备不断涌现,手机、iPad、高清电视、可上网蓝光影碟机等终端大面积接入互联网。2009年,美国有超过850种经过FCC认证的移动通讯产品,手机销售达到1.72亿部,其中27%为能上网的智能手机。设备之间实现互相通讯,移动互联网业务成为发展热点。电视机厂商也通过推出“互联网电视机”(Internet TV)加入竞争,用户拥有的电子设备种类花样不断翻新。2008年,谷歌、摩托罗拉、Mobile、高通等34家企业组建了“开放手机联盟”,推出开放式移动终端平台Android。

(4)产业融合。通过资产重组并购实现产业链相互渗透延展。产业融合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与内容商之间联盟,如康卡斯特公司拟收购NBC环球的股份;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与电信公司之间联盟;有线网络公司与互联网公司之间联盟,如2000年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AOL)的合并;电信公司兼并有线电视、直播卫星公司等,如美国西部公司(USWEST)兼并有线电视公司大陆缆视(Continental Cablevision)。2005年YouTube诞生,一年之内迅速走红。2007年,美国各大电视台所属的媒体公司陆续开始商谈如何联手建立一个网络视频平台与YouTube抗衡。其中包括新闻集团力推的MySpace、CBS和维亚康姆共同投资的Joost,时代华纳等多方投资的Veoh,以及后来鼎鼎有名的NBC和Fox合作的Hulu等。2010年6月,谷歌公司正式推出谷歌电视平台,与卫星电视公司DISH Network和索尼等合作,利用自身研发的手机平台操作系统Android,使观众通过网络观看电视。

(5)文化融合。亨利·杰金斯在《媒体融合的文化逻辑性》一文中写道:“我们需要从以文化垄断为基础的政治学(即阻挠外界的文化流动)向积极地塑造媒介信息流动的博客过渡。”也就是说,以博客为代表的新媒介形式打破了以往政治性的文化垄断,也改变了媒介信息的流动方式,重塑了媒介文化。杰金斯另指出: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记者开始浏览博客来寻找新闻源头,以便开拓报道的广度和深度。

3.媒介融合中的美国电视

电视新闻教育早已和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站密不可分。打开美国著名的电视频道CNN、ABC、Fox、CBS,几乎每档节目或新闻话题播出时,都会在屏幕下方出现一个Twitter或栏目网址,期待得到与观众的反馈和交流。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俨然就是移动的微型电脑,内容提供商所提供的用于视频播放的软件和内容层出不穷。互联网上,美国著名的YouTube、Hulu等视频网站的流量震撼着电视收视率,Google TV等新型网络电视台更是让传统有线电视战战兢兢。媒介融合模糊了媒介的固有边界,跨媒体、多媒体采集制作发布新闻成为普遍的现象,所有的媒介都倾向于互联网化、视频化的发展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三网融合”的焦点IPTV业务及其倡导的互动服务等功能在美国并没有掀起什么热潮。美国电视上的互动并不频繁,美国人买东西依然是去超市商场,有时也通过网络购物,水电费依然通过银行卡支付,卡拉OK、电视课堂在美国并不受欢迎,美国电视观众对于传说中的IPTV可以代办一切的神话似乎并不热衷。换句话说,美国的电视上依然还是以单向的Broadcasting(广播)为主,真正的互动主要出现在互联网上。视频网站上传、分享、评论等互动功能显示出互联网的巨大吸引力,而电视却依然故我。唯一不同的是,电视栏目会借助互联网搜集观众的反馈信息。电视台纷纷把节目搬到网上,同时为互联网和移动新媒体渠道提供内容,包括专门为手机量身定做的手机短剧等。最新的尼尔森季度报告显示,2011年美国总体电视收视率比2010年每人每月增加22分钟,移动视频和网络视频收视率比2010年第一季度亦有所增加。“调查表明移动和互联网视频的增长强劲,但是传统电视仍占主导地位。美国消费者每个月花了近159小时在自己家中观看电视,四个半小时在他们的计算机上观看网络视频,还有超过四个小时在移动设备上观看视频。”尼尔森执行副总裁和媒体观众测量者Matt O’Grady如是说。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美国电视新闻生产的创新

1.理念创新:“融合新闻”、“公民新闻”

(1)定义及发展概况

“融合新闻”的前提和基础是“融合媒介”。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安德鲁·纳齐森(Andrew Nachison)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他强调,“融合媒介”值得关注的,并不是集中了各种媒介的操作平台,而是媒介之间的合作模式。换言之,“融合媒介”是在数字技术与网络传播推动下,各类型媒介通过新介质真正实现汇聚和融合。在业界,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美国南加州大学安南堡传播学院拉里·普赖尔(Larry Pryor)教授的定义:“融合新闻是指在新闻编辑部中,新闻从业人员一起工作,为多种媒体的平台生产多样化的新闻产品,并以互动性的内容服务大众,通常是以一周七日、每日24小时的周期运行。”

“融合新闻”理念的诞生突破了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各媒体由单纯的竞争状态纷纷走向“竞争中合作”,媒体对新闻报道的维度更加多样,不再简单地追求独家新闻,而更重视对原创信息的深加工,更注重受众的参与性与互动性。这里,强调了“融合新闻”是在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随着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以印刷、音频、视频等多种数字媒体组织的相互合作为平台、有针对性地向特定目标受众群传播的新闻产品,是一种已经产生并随时代逐步发展的颇具创新性的新闻报道模式。作为“融合新闻”实践的发源地,美国电视“融合新闻”的发展也是引领全球之先。早在20世纪初,芝加哥论坛集团便和WGN广播电台首开融合之先河;2000年,媒介综合集团投资4000万美元建立坦帕新闻中心,将旗下的报纸、网站、电台和电视台的编辑部门集中起来运行,以“坦帕模式”的成功融合享誉世界。20世纪90年代培乐集团旗下的《达拉斯早新闻报》、WFAA电视台、德克萨斯有线新闻以及它们各自的网站以本土化制胜的“融合新闻”策略和交互式的新型采访方式取得极大成功。2009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试水”新推出的文字公告服务,正式涉足通讯社业务。

在美国电视“融合新闻”的发展进程中,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日益强大,对媒体记者这个角色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媒体之间的融合程度越深,对记者的综合要求就越高。

数字技术的进步、媒介跨领域合作、对新闻时效性和客观性的要求以及传受方互动需要等因素促使“公民记者”这一新概念的形成。2006年8月,CNN官方网页上开设IReport栏目,口号是“你的声音,将和IReport记者一起,帮助塑形CNN报道什么和如何报道”,开创一种以对话、合作与平等为核心理念的新闻生产与传播方式。2009年4月20日,福克斯新闻频道和Myspace推出一个名为“uReport”的公民新闻计划。密苏里新闻学院的Newsy.com成立后,立即向受众提供多视角的网络视频新闻,通过收集各大电视台与网络上的视频短片,对新闻事件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

“大众”走向“分众”,大众电视依然存在,但已不再是唯一的选择,媒介融合给人们提供了无处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能的终端。美国“融合新闻”发展至今,不仅表现为各种专业媒体新闻传播业务的融合,更是一般公民借助网络媒介和多媒体设备参与新闻传播的“共享式”新闻事件活动。当专业媒体以外的普通公民能够担当起传播者的角色时,新闻媒体也会越来越分众化、碎片化,更多的将会变成“公共交流平台”。传播受众的细分给美国电视“融合新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2)跨平台的融合进程

美国电视“融合新闻”实践案例中,跨平台的进程被演绎得非常精彩:从最初单纯的资源共享或信息在各传播平台之间的移植到后来媒体之间的真正融合,电视台、报社等媒体间的界限不再那么分明,一个记者可能被要求同时向电视台或网络等多个媒体报道新闻。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和微软公司合作成立MSNBC,在MSNBC网站上可以实现文件、音频、视频的传输,兼具电子报刊和电视两种功能;美国电信公司AT&T推出名为“AT&T宽带电视”的互联网电视服务,Sling box在美国也很流行,可以将接收的电视节目或用TiVo数字录像机录制的节目传送到电视机和个人电脑上观看,甚至可以通过手提电脑和手机来观看家里已经订购的电视频道;打开CNN、福克斯以及三大电视网的新闻节目,几乎每隔几分钟就会播出类似“欲知最新动态,请登录CNN网站”的广告……

(3)美国电视“融合新闻”创新实践案例

①美国论坛公司:共享新闻,实现无缝传播。

美国论坛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芝加哥论坛报》、WGN电台、WGN-TV、CLTV有线台、芝加哥论坛报网站、Metromix网站和芝加哥俱乐部。2003年,该公司又花80亿美元买下时代镜报集团公司,在此基础上更增加《洛杉矶时报》、《今日新闻》、《巴尔的摩太阳报》和Hartford Courant网站及论坛等。

芝加哥论坛公司很著名的一个融合案例是在CLTV有线台播放的由《芝加哥论坛报》电影评论家马克(Mike)录制的名叫Movie Mix的电视秀节目。Movie Mix与报纸专栏和Metromix网站形成联动关系,电视节目一经后台工作人员编辑完毕,便被发送到论坛公司各大媒体平台。较早的一次合作是2002年全明星球队棒球比赛的节目。在密尔沃基采访完比赛的《芝加哥论坛报》记者Morrissey先给报社写了一篇文章,并在回报社途中专门就该比赛发表进一步的评论,与电视台及网站多方合作,实现新闻的现场报道,媒体的声音在最快的时间通过网络、电视等多种渠道传给了受众。

②媒介综合集团:全面融合,打造“融合新闻实验室”。

2000年3月,一个占地12万平方英尺、造价4000万美元的新闻中心在美国佛罗里达坦帕市树立起来,里面容纳着《坦帕市论坛报》、WFLA-TV、TBO.com,它们顶有“融合之塔”的耀眼光环。无论从外在形式还是内在合作上看,坦帕市新闻中心的建立都被全世界媒体视作“融合新闻的实验室”。美国坦帕市是进行电视“融合新闻”很成功的代表城市,在长期的实践和创新中形成了著名的“坦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