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新闻创新
9662600000014

第14章 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个案研究(3)

在技术层面的融合、升级之外,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钱江台在“大民生”的媒介框架下,加深了与社会的互动。比如,2010年,《范大姐帮忙》推出了“云南旱区转移就业1+1特别行动”,节目与云南卫视、云南都市频道等当地媒体合作,互派记者深入采访,邀请旱区一线人员和职能部门领导走进直播间与观众交流,开通24小时帮忙热线和网络平台,发出公益行动倡议,向社会各方发布用工和招聘信息,共收集用工岗位信息四万多个,并和劳动部门联手,在最短时间内促成首场浙江企业专项招聘会,同时在云南、浙江两地进行跨省现场卫星直播。主持人“范大姐”也因此项特别行动荣膺“昆明好人”称号。

另由钱江台与省内多家新闻机构以及云和县政府、省畜牧兽医局共同发起的公益活动“我们养猪吧”,也以一种深度参与、积极推进的方式,强化了本地媒体对于社会的责任意识。该活动虽看似“普通”、无甚噱头,但“三千元认购一头猪”的方式,对于城乡两头、帮与被帮双方而言,都是一件“实在的好事”。

其他方面的技术与社会融合举措还包括:“范大姐”被浙江省红十字会聘为“红十字博爱公益项目形象大使”,栏目结合“范大姐”公益形象,发挥品牌主持人的引领作用,依托职能部门,集中体现栏目特色和风格;2010年端午节期间,《范大姐帮忙》发布“帮忙英雄帖”,招募队员,水浒演员、观众、频道主持人、西湖船娘等组队参加杭州西溪国际龙舟节;《新闻007》整合自身资源,与报纸、杂志、网络、手机短信等媒体建立了一个立体的传播网络,例如与新蓝网、优酷网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不仅扩大了自己的收视群,而且品牌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在2010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范大姐帮忙》和《新闻007》联合浙江省和杭州市消保委及40多家行业协会,在杭州吴山广场举行大型现场服务活动;2010年杭州人居展期间,针对房产新政出现的变化,《范大姐帮忙》、《新闻007》举行“房产新政法律咨询会”,邀请专家律师后援团为观众现场解答买房卖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一家实在、专业的电视机构,在面对竞争加剧、融合加速的媒介化社会演进之时,难免会遇到发展中的若干问题:首先,由于自采量大、采制节奏快,从调研反馈来看,钱江台在新闻生产一线“人手紧张”,《范大姐帮忙》的12个记者、《新闻007》的5个记者、《九点半》的5个记者在日常工作中基本满档,新闻部和节目部两位主任都表达出对于人力资源的渴望,但目前他们却面临人才流失的尴尬状况。其次,大型新闻活动需要跨区域的深度合作。虽然目前协作体成员已在2011年跨年、西安“世园会”等报道中尝到了配合、共享的甜头,但彼此之间的互动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在热点资源、深度选题方面。

四、资源与战略:频道运作机制的再造

专业主义、融合新闻的理念在钱江台的日常生产中、在具体的机制实践中,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与调整升级,以适应全媒体的信息传播新局面。而在一线生产实践之外,频道运作层面的机制再造(战略与资源)同样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调研发现,虽然新的技术手段、形态带来的变革,在传媒业界、学界成为当下的热门议题,但是由技术的变革到生产机制的调适,对于专业机构而言,难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如果综合各地、各级电视机构的生产实况来看,近来被广为热议的新媒体/传播技术创新在中国尚不是最核心的议题。机制层面的改良和演进始终在一点一滴地发生,而体制层面的停滞乃至倒退,真正决定了“中国特色”电视发展之路的古怪和尴尬。用技术创新的话语替代体制改革话语也许并不是件好事。

比如前文提到的“人手紧张”问题,就涉及中国电视业的一个核心的体制弊病——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用钱江台某位资深业者的话来说,“我们现在是以计划经济的人才模式,应对市场经济的媒介竞争。想要的人进不来,进来的人不想要”。另一方面,当前参加电视台招聘考试的许多“新鲜人”,由于较为现实的考虑,或是不愿从事较为繁重且薪酬不高的一线新闻工作,或是参与了一阵子之后意兴阑珊,因而转岗、离职。

面对暂时无法更改的体制问题,在用人方面,特别是新闻生产的用人方面,钱江台采取了如下举措:首先,结合频道岗位进行双向选择,在新闻部实行岗位责任制,与员工签订岗位责任书,严格按照岗位责任要求进行管理考核,起到了较好的岗位管理效果;其次,对于新加入团队的年轻人,加强指导和培训工作,让他们迅速成为新闻主力,从思想上、生活上关心他们,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活力,并进一步影响整个团队;再次,建立灵活有效的奖惩制度,每月评选“工分王”对其进行奖励,严格执行考勤制度,每月每季度评选好稿奖,鼓励创优;最后,培养业务梯队,以新闻部为主,组成了“追风八小子”采访组和“潮记者”直播团队。

虽说上述举措无法在根本上解决用人紧缺的问题,但也算是“亡羊补牢”,把能用的人、可用的人尽量用好。而从用人制度这一个切面,可以看到:无论是新闻节目本体还是技术层面的机制创新,都不只是理念的问题,体制层面的种种制约,导致理念无法真正、全面落实。只要这些制约能够松解,目前在各级、各地通行的“次优方案”将逐渐升级为“最佳版本”。

从目前的情况看,钱江台在新媒体领域的探索尚无专项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频道官方微博由综合部副主任兼而负责,经由新蓝网链接到的钱江台官方网站在用户使用的便捷度、亲和力、更新速度等方面表现平平。本频道热门的新闻节目,多依靠热心网民上传或频道自传到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在互联网领域获得较高的关注度。

在与合作体协作方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了前文提到的一些合作外,2010年,钱江台还曾联合四川文化旅游频道,在《新闻007》栏目中推出“5·12地震两周年特别报道”,以新闻专题的方式对来自震区的一群孩子进行了回访,讲述了这群特殊的孩子在浙江就医、就学过程中所发生的故事以及他们回川后内心和环境的变化。除此以外,钱江台在日常的新闻生产中,与协作体的互动、合作并不多见。钱江台多位中层都曾提到:是否能够加强与协作体的深度合作,将这种合作机制化、常规化、长效化,真正形成一张遍布全国的新闻网络?对于省级地面电视频道而言,这是有深意的。只有这样的合作,它们才真正有可能走出省城、省域,不但以浙江的视角看浙江,更可以浙江的视角看江苏、看云南乃至看全国,从而真正从中国(各地)的视角看中国,而不只是从北京(中央)的视角看中国。

上述的战略部署以及相关工作,仅依靠一个钱江台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协作体各家电视台的共同协商、实施,并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不断修订、完善。协作报道所依赖的联络机制、激励原则、成本核算等方面的问题,都是必须考虑的关键点。

根据钱江台的官方材料可知,在今后的三五年间,频道在整体战略走向上将继续围绕“潮起钱江台”的口号,彰显都市频道新锐、时尚、前卫的“潮”特色,立足浙江,做出个性特色,着力提高内容生产能力和整合营销能力,努力成为电视频道中的“新周刊”。

钱江台将持续构建“三大平台”:精品节目平台——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知名新闻节目,打造充分体现人文特色的活动,打造频道自制剧场;营销创收平台——争取将晚间非黄金时间进行整合营销,逐渐向晚间黄金时间扩展;队伍建设平台——大胆起用无论是像涂磊这样的引进人才,还是初出茅庐的85后、90后,打造高素质的营销团队。

与“三大平台”同步的是钱江台的“三大战略”:

“潮杭州”,通过像与杭州万象城这样的商场合作,占领顶端时尚市场;

“潮浙江”,以“浙江骄傲”活动搅动浙江,将“潮”推向浙江;

“潮中国”,通过新闻产品、节目产品在全国性平台上的交流,通过举办“潮人汇”、“潮榜单”等活动,力争成为中国电视业界的标杆、风向标。

通过上述“三大平台”和“三大战略”的实施,钱江台希望在三到五年的时间内打造三到五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名牌节目,以及三到五个具有全国知名度的名主持人。并以此为基础,成为全媒体时代的节目内容提供商、跨媒体时代的整合营销操盘家以及自媒体时代的频道文化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