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
9662300000017

第17章 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的特色(4)

二、报道领域拓展的原因分析

中国国际新闻报道领域之逐步拓展,体现了我们的时代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这种拓展的原因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加以考察。

首先,一和多的问题、一元和多元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所思考的主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人类实践的发展以及人类思想的探索都已经证明,我们必须坚持一种统一的辩证观念,而难以用统一性完全否定多样性,也难以因为多样性而完全忽略统一性的价值。只有将统一性和多样性有机结合到一起,才是我们所应该采取的理性态度。在中国国际新闻报道中,我们既看到了统一性的力量,也发现了多元化的声音,这正是实践中之辩证法理念的鲜明体现,与我们整个时代的主题是一致的。

现代社会既充满了统一化的印记,也充满了多元化的表达,这是时代的重要课题。正如伟大的思想家哈贝马斯所说:“‘一’和‘多’一开始就是形而上学的主题。形而上学试图把万物都追溯到‘一’。自柏拉图以来,形而上学就明确表现为普遍统一的学说;理论针对的是作为万物的源泉和始基的‘一’。普罗提诺之前,这种‘一’叫做善的理念或第一推动者;在他之后,则被称为最高存在、绝对者或绝对精神。在过去的十年中,这个主题获得了新的现实意义。有些人在哀叹形而上学同一性思想的丧失,不是努力为前康德时代的思想大师恢复名誉,就是努力回到康德之前的形而上学。相反,另一些人则把目前的危机归咎于主体哲学和历史哲学中的同一性思想所流传下来的形而上学遗产;他们呼吁历史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反对世界历史和生活世界的一元化;呼吁语言游戏和话语的灵活性,反对语言和对话的同一性;呼吁文本的丰富性,反对意义的单一性。人们以被压制的多元性的名义对同一性提出了抗议,当然,这种抗议有两种对立的表现形式。在利奥塔和罗蒂的激进语境主义中,形而上学批判原有的意图被保留了下来:拯救那些由于唯心主义而被牺牲掉的环节,如非同一性和非整合性、杂乱性和异质性、矛盾性和冲突性、瞬间性和偶然性等等。另一方面,在其他的语境中,对偶然性的辩护和对原则性的抛弃则完全丧失了其颠覆特征。在这些语境中,它们所具有的只是保卫传统力量这样一种功能意义——面对过分的批判要求,传统的力量已经没有什么现实性,能够使它们从侧面为失去控制的社会现代化提供文化上的支持。”

在这里,哈贝马斯非常明确地讨论了现代社会所存在的关于统一性本文认为所引用的哈贝马斯的“同一性”与我们所探讨的“统一性”是一致的,有时即使在同一本译著里也会出现两个词同时使用的现象。和多样性的争论问题,而实际上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的思想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一”和“多”不断争论的历史,而到了现代社会由于不同声音的强烈呼出,使得无论是思想家还是普通民众都已经认识到了多元化所具有的合理之处,从而开始承认多元化的思想和现实价值。并且现代社会的统一性只有与多样性结合到一起,才真正切实可行,哈贝马斯的宣言是要在多元化中求取统一性。“我通过思考所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在多元性的声音中,理性的同一性才是可以理解的——从一种语言转化成另一种语言在原则上是可能的,尽管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但终究可以理解。这种相互理解的可能性在程序上得到了保障,在现实中则比较短暂。它构成了现实当中相互遭遇者的多元性背景——即便他们彼此不相理解,同样也是如此。”报道领域的拓展是一种事实,既是我们生活的事实,也是我们语言的事实,语言的多样性则代表了不同的话语表现方式,而每一种话语就是一种不同于其他话语的声音,也是一种力量。

其次,今天的媒体已不再仅仅依靠财政拨款,相反,顺应市场化的潮流,媒体也表现出了强大的市场化的发展态势。我们能够看到,中国的众多媒体都已经成为经营集团,他们以市场作为策划新闻报道的重要前提。市场经济时代的媒体必须满足市场的需要,否则没有了受众,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就会大打折扣。以时代性、新颖性著称的网络媒体比其他媒体更关注市场的需要,网络媒介栏目的拓展恰恰体现了生活这个大市场的基本需要。在这个经济化、市场化的时代,一切都是按照经济规律运行,谁违背了经济的规则,谁就难以获得市场中的强势地位。网络媒介在国际新闻报道中,承担着生活化、社会化的现实追求,因此在网络媒介的多领域信息传播中,必然要贯彻市场化的原则,否则网络将失去自身的市场地位。所以我们说,网络国际新闻报道领域的拓展的原因是市场化,正是市场作为一种推动力在形塑着国际新闻报道的样式和状态。

最后,市场的需要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看做是人的需要。作为一个人,其真正的追求并不是外在的目标,而是一种目的性的生活,是人自身的发展,因此人必然最关注生活的原生态,国际新闻报道应该满足人们多方面了解和把握生活的基本需要。人们不仅要了解总统的选举,也要了解乞丐的生活;不仅要了解精英文化的发展态势,也要了解通俗文化的具体面貌;不仅要了解正常人的生活,也要了解被社会看做“非正常的人”的面貌。“实用主义者告诉我们,我们之所以爱护儿童、动物、精神病人、残疾人、幽灵和死者、外星人和大自然,并不是因为他们具有潜在的内在理性生活,因而得到我们的承认(笛卡尔作如是观),而是因为他们共享我们的世界和形态。我们爱护动物并不是因为它们有头脑,而是因为它们有脊椎骨、需要氧气或者有疼痛的感觉。我们对其他生灵有义务,并不是由于我们能够开发它们的内心生活,而是因为我们来自于共同的原始血缘关系,来自于共同的生物史。我们只不过是智能生命的变体形式而已,这是上帝或造化认为合适而创造出来的生命形式。”生活自身的多元化、人自身需要的多元化决定了国际新闻报道领域的拓展。生活的面貌是多种多样的,人们没有任何义务只了解主流意识形态所确定的信息内容,而必然要深入到生活的内部,感受一个更加多样化的生活样态。

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人们并不仅仅希望知道他国的政治或他国政府的某项举措,而是希望对另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比如对中国经济的关注就属于这种情况。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足以引起世人侧目,而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经济政治与外部世界联系得越来越紧密,所以其他国家多报道中国也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由于全球媒介的商业化,国际新闻体制由政治控制转变为政治与商业的双重控制,体制内的斗争也演变成了政治与商业的双重斗争,争取受众成了国际新闻报道的新特点,国际新闻也开始了从宣传到报道的转变。商业化又带来了娱乐化,在向新闻回归的同时,国际新闻中“硬新闻”的比重越来越少而“软新闻”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新闻内容出现了政治、经济和娱乐三元并举的局面。其实“娱乐”也是受众的真实需要。名人趣事、市井琐事、犯罪新闻、灾害事件、体育新闻和花边消息……对这些内容的偏好差不多可以算是人类的天性。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将新闻做得好看、吸引人并不表示堕落和异化。而之前我们提到的科技新闻在国际新闻报道中的比例上升,可以说是由于科技的魅力。进入21世纪之后,人类的生活从未像现在这样与科技的发展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从衣、食、住、行,到生物克隆、探索外太空,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渴望与日俱增。而在科技新闻的报道中又很容易实现新闻的客观性,它不受任何政治权力的控制与意识形态的影响,所以现在无论是哪一国的媒体还是哪一种媒体,对国际新闻中的科技新闻报道都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网络在为人们提供海量信息的同时,也自然加大了科技新闻报道的比重。

三、报道领域拓展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

实际上,每一次媒体的革命都推动了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当一门新技术创造了全新的社会和智力环境,人们就将期待社会不可逆转地发生变化。”报纸出现之后,人们习惯于在上下班的路上手持一份报纸消磨时光,或者晚饭后坐在躺椅上用来放松自己的神经;当广播普及千家万户的时候,每晚的围炉收听就成为一种温馨的家庭聚会;而当电视出现在每个家庭的时候,人们每晚坐在沙发上共同收看电视节目又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中国国际新闻报道领域的不断拓展,为人们提供了丰富而全面的信息。对于现代人而言,最为人们所认同的生活中的重要前提并不在于物质产品的增多,而在于信息资源的丰富。通过信息的拥有以及信息的互动,人们过上了一种丰富多彩的生活。在信息相互流动的过程中,人们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精神愉悦,并且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了提升,人们的生活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网络时代的发展进程中,人的改变与社会的改变是一致的。一方面,人们通过使用互联网改变了认识图景、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和实践方式,合力建构网络化社会;另一方面,人们生活在网络化的社会结构中,生活在网络化的信息资源中,生活在网络化的全球联系中,不知不觉地被重新建构和塑造。”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生活是一种自主性的生活,自主性作为一种基本的价值理念,一旦构成时代的生活主题,就必然真正地改变人的精神面貌。而人的精神面貌的改变,是一种最根本的生活方式的转变。可以说,网络重塑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一种行为之所以能够被称为生活方式,根本的原因在于习惯。对于一个习惯于从网络上获得国际新闻的人来说,经常性的在网络中的漫游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在其中习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若是没有习惯,而仅仅是一两次地从网络里获得信息,那还算不上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方式不同于单纯地从网络上寻找感官乐趣的生活,而是通过国际信息的积累和整合而形成的。从而影响了社会的深层文化内容,即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流动使得人们的生活中浸透了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理念,尤其在国际新闻传播过程中,无论是信息的形式还是信息的内容都在整体上体现了人类现代社会所追求的基本精神。传统的依附性的生活方式已经被现代的独立性的生活方式所取代。在互联网时代,虽然信息的流动一方面体现了人体的延伸,但更为根本的价值则在于实现了思想的相互传递。对于信息接收者个体而言,他主要不是去追求肉体的快感,而是精神的交流,这才是一种值得追寻的生活方式。“事实上,单个人的肉体存在本身并没有实质意义,并不能因其属于人而与动物的肉体有本质的区别。人的肉体的意义在于通过生物学过程支撑着能够思想的大脑。况且,人的肉体存在以生命为基础,而生命的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人的肉体随着这种新陈代谢的不断变化,最终必然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而死亡。对于单个的人来说,肉体是注定要死亡的,能够延续下来的只有思想。对于整个人类的历史来说也是这样。古往今来,作为肉体的个人都只是匆匆过客,而留下来的则是思想的历史。”

生活方式的主体不是一个抽象的人,而是一个具体的人。在互联网时代,一个人通过网络所把握到的不仅是中国的信息,而且是整个世界的信息。在国际新闻的传播中,个体通过互联网获取自己所需信息的方式真正造就了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当个人在信息化时代不断地从信息中发现自身的存在,阐发各种各样的观点,并用自己的行动融合到生活之中的时候,我们便可以感受到一种以个体为中心的时代的来临。

信息化时代的生活方式应该是简约的,而不是繁琐的。一个人只需要一把椅子、一个写字台、一台与外界相连的电脑就已经足够了,所有的信息都会通过电脑进入到个体的思维之中。但是简约化的生活方式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包含普遍的内涵,另一方面包含特殊的内涵,而互联网恰恰可以满足人们对于这两个方面的期待与要求。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个体,其所包含的普遍性在于可以从网络中获得世界范围内的多种信息,而如果一个人的外语水平足够高的话,那么他就可以获得更多的世界化信息,这就是网络时代的普遍性。信息是普遍的,对每个人都一样。但是在信息的传输与接受的过程中,以往的大众媒介给个体言论以极小的可能,使得任何个体都难以真正发表自身的观点和看法,但在互联网时代则与此相反,个体在把握了普遍的信息之后,依然可以通过网络将个人的观点和想法发布出去,从而在互联网上形成良好的互动。没有互动的国际新闻传播只有普遍性价值,而没有特殊性价值。只有在互联网时代才可能实现这两者的有机统一。

我们正在走向一个崭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每个个体的主体性正在加强,每个人都在融合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互联网上体验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外在的生活方式。个体永远都是生活方式的主体,而生活方式在融合普遍性的价值之后,必然最大程度地关注和发展个体化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方式中所包含的合理意蕴。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自我的价值,而信息化时代为每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是个体真正成为个体并具有生命价值尊严和自由精神的生活方式。在这样的生活方式中,虽然也包含了被电脑这种机器所异化的成分,但毕竟电脑只是一个手段,而在手段的动态运行过程中人才真正地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满足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