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5:警示篇——娱乐节目应注意的问题
当代传媒人,肩上有两副担子,一是市场,二是道义。既要抓市场,又要牢记自己的责任。
这就让许多传媒人陷入两难的境地,要么抓市场(收视率)忘记了自己的责任;要么注意自己的身份,按传统思维观念来录制节目,又丢掉了市场。在市场化竞争中,许多人就像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收视率是目的。为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什么低俗的,什么恶搞的(恶心的),只要能吸引眼球,在大众化、社会化的旗帜下,将娱乐节目编成了一个藏污纳垢的筐。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往里面装,长此以往,中国的娱乐节目将向何处去?不知道这些媒体、策划人、编导想过没有,当你选定这样的职业,在传媒人的位置上的时候,你展示在屏幕上的任何形象,已不是你个人的行为,在屏幕上,你(的节目)已属于大众的、社会的。你是一个公众人物,你所做的一切都应当负有社会责任,应恪守职业道德,把握你做人做事的底线。一句话,就是要有社会良知。每一个传媒人都应当牢记革命先行者李大钊先生曾说的至理名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当下,娱乐之风愈演愈烈,从中央台到地方台相继粉墨登场。以真人秀为例,继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对《美国偶像》的成功克隆之后,国内各类选秀节目遍地开花,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几乎各大电视台都推出了自己的选秀节目,这种毫无自主性的疯狂复制,直接导致了选秀节目的极端同质化。当观众看着一个又一个近亲繁殖的选秀节目占据荧屏时,他们可能机械地摁动遥控器,感受一种无奈而绝望的审美疲劳。我们不禁要问,选秀怎么啦?电视台怎么啦?你们除了克隆,就别无他法,真的江郎才尽了?!
与“超女”、“快男”对国外选秀节目的成功克隆相比,很多选秀节目只克隆所谓真人秀皮毛,甚至是皮毛之皮毛,没有克隆到真正的DNA。于是,炒作就成了这些节目所能利用的最后手段。
2008年8月,国内某电视台举办的由群众参与的选拔类电视活动《第一次心动》,由于格调低下,严重偏离比赛宗旨,肆意制造噱头炒作活动,在评委选择、比赛环节、演员表现、歌曲内容、策划管理和播出监管等方面都出现了重大失误,损坏了电视媒体的形象,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为此广电总局向该台亮出第一张黄牌。也是在同年8月,另一电视台的《超级情感对对碰》因在其播出的第136期节目中,邀请极具争议的网络红人芙蓉姐姐为嘉宾,而遭到观众的抗议,广电总局再次发出一张黄牌。荧屏低俗之风的泛滥,已成为电视媒体的顽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得一见的人性真实状态,这才是真人秀节目的核心竞争力,但越是简单的事实,越容易在利益的诱惑面前被忽视,当所有人都向巨大蛋糕奔去时,只有清醒者才不会因急功近利而噎死。
广电总局对《第一次心动》和《超级情感对对碰》的紧急叫停,无疑是为国内选秀节目敲响了警钟。警钟长鸣,愿传媒人警醒。毕竟在中国,真人秀节目仅处在咿咿学语阶段,它将逐渐走向成熟,其发展空间还很大。相信真正好看的节目会有收视率,会有观众,会有蓬勃的生命力。
(作者:徐先贵)
附录6:广电总局全国通报重庆电视台《第一次心动》严重违规行为
2007年8月15日,国家广电总局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局、中央三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下发通报,批评重庆电视台举办播出的《第一次心动》选拔活动严重违规行为。
通报指出,重庆电视台举办播出的群众参与的选拔类电视活动《第一次心动》严重偏离比赛宗旨,热衷制造噱头炒作活动,在评委选择、比赛环节、评委表现、歌曲内容、策划管理和播出监管等方面都出现了重大失误,损害了电视媒体的形象,产生了不良社会影响,广大观众反响强烈。重庆市广播电视局和重庆电视台相关负责人和编播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导向意识薄弱,专业水平缺失,内容把关疏漏,导致了上述问题的发生,现予以全国通报批评。
通报认为,《第一次心动》比赛环节设计丑陋粗糙,评委言行举止失态,节目设计缺乏艺术水准,内容格调低下,演唱曲目庸俗媚俗。重庆电视台对现场转播极不负责,对现场混乱不堪的局面未作任何有效处理,任其随意表现,放弃了播出机构的责任。重庆市广播电视局对此情况未向总局报告,失于管理。
为严肃宣传纪律,国家广电总局决定:
一、立即停播《第一次心动》选拔活动;
二、重庆市广播电视局和重庆电视台要对照总局关于综艺娱乐节目管理意见和群众参与的选拔类广播电视活动的若干管理规定,认真查找问题,切实吸取教训,做出深刻检查;
三、对节目策划、审查把关、行政管理及相关人员作出严肃处理。
通报要求,各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和播出机构要以此为戒,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遵守政治纪律和宣传纪律,高度重视群众参与的选拔类活动的播出管理。各级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要把抵制低俗之风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任务来抓,切实负起管理责任,严格执行国家广电总局有关规定,坚决做到令行禁止,科学管理,大胆管理,严格管理,自觉维护群众参与的选拔类广播电视活动的正常秩序,坚决杜绝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请各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和播出机构对本辖区所属电台电视台的节目进行一次清理,凡有低俗问题的立即纠正。各级播出机构要认真执行宣传管理规定,切实加强对编播人员的教育和管理,落实好从节目策划到审查把关各项职责,以营造良好的荧屏环境和舆论环境。
附录7:人文谈话节目的生存与发展
优秀的电视人文谈话节目,是电视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对娱乐化浪潮的生存策略,是电视人开始注重学术性、思想性的真实体现,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学术方针的具体反映,尤其是弘扬人文精神、倡导先进文化的生动实践。它在电视节目走出媚俗、低俗的误区,提升民族文化精神方面做出了新的尝试和贡献。
一、建立东方智慧的谈话平台
全国许多家电视台各展其长,纷纷办起了各具风格的谈话节目,而其中有一类谈话节目受到知识观众的格外关注和追捧,它被业界称为电视人文谈话节目。这类节目以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答问和交流为方式,以文学、艺术、社会、人生、情感、命运为话题,以关乎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情怀、人文批判为内容,以人文知识分子为主体嘉宾,围坐一起所进行的一场颇具人文含量的聚谈、畅谈。在有些电视台,这类电视人文谈话节目甚至被提到了高于其他节目的地位,成为台里重点经营的主打栏目和品牌栏目,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如陕西电视台的《开坛》,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等,还有诸如《世纪大讲堂》等栏目和各类法制节目。
电视人文谈话节目出现在中国的当下,并非历史的偶然,而是明显带有中国社会演进和中国电视发展过程中选择的必然。一方面,荧屏上汹涌的娱乐化浪潮,使人觉得电视正在制造大量的“沙发上的土豆”,观众身陷沙发,面对电视机,只求浅显的感官刺激,因此,社会的诟病使得电视人不得不开始反省电视的作用,调整电视的功能;另一方面,一批有学术良知、有人文精神的知识分子,正在寻找一种更具传播力量的媒体向社会言说,而电视至少在目前是这类言说最为理想的表达工具。因此,大众化的传媒与精英式的知识分子一拍即合,使电视人文谈话节目如期而至,并成为21世纪之初电视话坛的一个亮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类节目的制作成本相对低廉,制作手段和运作环节较为简单,因而深得电视人的喜爱。
人文加谈话,这个任务在过去大多由平面媒体承担,报刊上,我们常常能见到诸如“学者访谈录”、“谈艺录”、“专家聚谈”等栏目,到今天,它正在逐步向电视等电子媒体延伸,这种延伸体现了电视在向人的精神深度进发,在向“视觉”同时是“听觉”的广度拓展。这是电视媒体在人文领域里的可贵探索。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里面包含着浓重的人文色彩,这是一座无比博大精深的东方智慧的宝库,也是当代电视人取之不竭的人文源泉,如果无视这种存在,那是电视人的悲剧。因此,电视人有必要建立起东方智慧的谈话平台,让这批宝贵的精神财富整合到今天的电视传媒中去,最终得以光大传扬。
二、追求谈话节目的人文品格
优秀的人文谈话节目,其本质特征是一种承担。它通过人类生活中最常见、最亲切、最便捷的交流方式——谈话,在作用于观众的过程中启迪心智、化育情感,从而帮助人们怀抱精神追求的兴味生活着。人文谈话节目的话题从终极关怀到伦理规范,从理想信念到道德责任,从世界观到人生观,从生活态度到行为方式,从社会批评到文艺批评,可以说在精神的层面无话不谈。由于电视传媒的广泛性和节目内容的丰富性,它能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影响着观众。因此,它不仅是抵抗荧屏粗鄙化、低俗化的有效方式,也是抵抗心灵粗鄙化、低俗化,弥合价值观念、生活态度、行为方式鸿沟的有效手段。
以《开坛》为代表的一批电视人文谈话节目而言,它们大都把自己定位在“人文精神的张扬之地,知识才俊的精神大餐”,创作理念是“传统话语当下化,人文话语传媒化,精英话语平民化”,力求标新立异、凝聚智慧、体现人文关怀、展现思想魅力,解读人文话题。近年来,余秋雨、周国平、肖云儒、陈平原、龙应台、朱学勤、葛剑雄等一大批优秀的作家、艺术家和学者纷纷走进《开坛》,内容涉及教育体制改革、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知识分子责任与使命、文化遗址保护、作家与人格、城市文化批判、传媒的遮蔽性、传统艺术的困境与突围等众多人文领域,他们提供给观众和社会的不仅有理性分析、有建设性的批评,也有真诚的讨论和忧患的呼吁。
从某种意义上说,世俗化之风漫卷之日,也是人文精神失落最多之时。今天的社会,重物质利益和实用功利,轻人文关怀的现象比比皆是。由于人文的核心价值是学术性、思想性、知识性、社会批判精神,因此,作为具有道德批判和价值关怀话语权的知识分子,对于今天现代化的发展负有特殊的社会功能。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们在生存态度上具有更为积极的进取心,心中澎湃着强烈的道德激情,这使他们自愿地承担起关注社会、改造社会为己任的使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电视谈话节目如果很好地利用了这批人文资源,将会大大提升其人文品格。
三、期待人文谈话质量的提升
创造一个学术公共领域和人文话语空间,是电视人文谈话节目努力的一个目标。毋庸讳言,相对于以镜头和画面见长的故事类、综艺类、纪实类节目而言,谈话节目尤其是人文谈话节目有它自身的难度。如果做得不好,人文谈话有可能成为一种凌空蹈虚的奢谈,空谈,清谈。因此,要取得成功,成为品牌,实践的过程应该有着相当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它不仅要求电视人高举人文谈话的旗帜的勇气,而且要有智慧和胆识。这里,我们期待的人文谈话节目应该是这样的:
第一,人文谈话的参与者,应该是这样的一些人,他们不但要提供让观众喜欢的艺术和学术的情景,以满足精神交流的渴求,而且应该通过自己的言说去塑造较为完美的人格。
第二,观众希望能与这样的嘉宾达成精神默契,这正像一位哲人说的那样,他们既不高高在上又不过于随便;既洞察人性的缺陷,又仍抱有善意;既活在自己完整的内心世界,又不厌弃日常生活;既不故作超脱之态,又从不自恋自怜。
第三,人文谈话节目应该成为人道、理性和真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谈话者要兼具知识分子精神和民间立场,那种虚假和欺骗的谈话,不可能再有生命。它能够摒弃狭隘的、封闭的、偏执的己见。
第四,这种节目应该是建构文化多样性的极好形式,是文化多样性的具体体现,它能够使广大观众共享他人的文化和价值。
另外,这类节目还要善于从社会议题中找到人文谈话的由头;要强化镜头中的知识美感和学术美感;要营造谈话场的权威谈话的气氛;要实现人文话题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整合;要取得人文谈话节目的娱乐化元素的综合利用;要找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人文角色定位。惟此,才能使电视人文谈话节目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较长的生命力。
我们坚信,一个质量高的电视谈话节目影响一批观众,一批高质量的电视人文谈话节目必将影响一个民族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