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按声画合一的原则进行切换
国际上电视转播包括两种标准信号:视频:(1)现场画面,(2)配合画面的图形字幕信号;音频:(1)现场的原声信号(国际声),(2)评论员的声源信号(解说)。电视转播时应尽可能全面地展现比赛状况,因此声画同步是基本要求之一。
五、音乐类节目的导播
演唱类的节目切换一般以歌词为切换点,一句一切或两句、三句一切。形式有从灯光、舞台设计中的某一处摇向演员,或者从演员转向有寓意的衬托;有演员进入画面与出画面;有直接的切换也有不断地叠化;有镜头的特殊角度;有焦点从模糊到清晰或从清晰到模糊。每首歌都应该使用几个大全景,以备编片时之需。动作类的节目也要根据音乐的节奏来切换,一两个乐句一切。特别要注意交代运动中的人物关系,从局部人物表情到全身动作,乃至群体的队形,都要恰当地表达。全部表现显然不能同时,要有最佳组合和流畅的衔接。局部的动作特写在动作类节目中一定要用几个,既有视觉的冲击力,又是将来编片时极好的补救镜头。
在音乐类节目现场的制作中,每年的新年音乐会无疑是这类节目中的范例。这种节目能让我们学到很多导播的技巧。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音乐类节目的导播呢?
首先,要了解一下音乐的历史背景,对作品有个大致的了解。
其次,导播在基本了解了作品的创作背景后,还要分析一下作品的基本结构,熟悉音乐的结构对成功导播一场音乐会至关重要。凡是中大型乐队演奏的曲目都有严格细致的章节,作曲家在不同的作品中总是根据主题的要求,用不同的乐器或者不同组的乐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的时候这些不同的乐器组共同奏鸣,而有的时候只是当中一件乐器发声,即独奏。在交响乐队或管弦乐队中,乐器组按乐器自身的材料、结构、形状和音响效果大致被分为弦乐组、铜管组、木管组、低音组、打击乐组等。如弦乐组,它是整个乐队的基础,最长于表现抒情的、层次丰富的、强弱分明的旋律;铜管组则长于表现嘹亮的、雄壮的、厚实的旋律等。熟悉了音乐作品的结构布局,导播在操作时就会得心应手。
此外,导播对音乐会机位的安排也非常重要,这同样是导播及摄像师音乐修养的一种体现。新年音乐会的机位设置也有不同于一般之处,传统摄像机位的设置基本上是三角形外加两侧流动机位这样的方式,但新年音乐会摄像机位的设置基本上都在音乐大厅楼上两侧或前部位置。这是由于如果从正前面拍摄,其结果是只能拍到前部,而中后部乐器组则无法拍摄。
由于机位设置是多角度、多机位的,所以场景是立体的而非平面的。几个机位都能拍到演奏中的的乐器组,正前方的1、3号机位则主要完成主奏乐器的拍摄,因此形成一个错落有致的拍摄空间。
六、综艺节目的导播
娱乐类节目和其他节目现场制作的区别主要在于流动机位的设置上。在综艺节目制作中,流动机位既可以固定在一个地方的轨道上,也可以是持斯坦尼康(摄像机动态稳定器)的人员或摄像师能够到达的地方。摇臂摄像在实际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移动机位,轨道上的机位不能只片面地做移动拍摄用,更多情况下它是用来选择最佳拍摄位置的。流动机位不但会弥补固定机位的不足,而且还可以使画面变化丰富。实践表明,舞台口两侧各布置两台移动机位是必要的,在舞台正前方的轨道上布置两台移动摄像机也是必要的,但是流动机位的使用受灯光布置条件的制约。同场流动机位都是在台上,如果灯光把整个舞台照亮的话,摄像师就不好隐藏,很容易在画面中被发现,所以要求灯光的布置必须巧妙,有亮有暗。另外,流动机位在拍摄的时候由于不使用脚架,在拍摄固定画面时很晃动。因此,流动机位应尽量避免固定拍摄,要多采用摇移的方式。
文艺类节目要注意进行艺术处理,要强调镜头变化造成的冲击力,抒情时的移动拍摄运用、摇动拍摄运用以及高潮时的旋转拍摄运用都要恰到好处。
非直播类文艺节目利用多机拍摄进行节目制作,是现场实况转播的练兵。一般来说,文艺节目的录播,有利于导播演练实况转播的技巧,有利于后期合成的完善。只有经过多次的录播训练,才能在实况转播中得心应手。实况转播的操控者(导播)都是从录播开始的,有了相当的经验后才有能力驾驭实况直播。
文艺类节目录制,导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彩排(走台)时,导播应带领摄制人员都在现场,熟悉节目流程。
(2)导播和导演沟通,充分理解导演的创作意图。
(3)了解演出阵容,熟悉演员风格。
(4)在彩排中就应该划分出各机位和提出具体的摄录要求,让摄像师心中有数,随时调度。
同样,录播也要遵循以下两种方法:
(1)将节目分成若干个段落,逐个段落进行预演,然后录制该段落。
(2)将整个节目预演一遍,然后开始实拍。
有些节目使用第一种方法。这种情况下每个预演段落都不会太长,以便于相关拍摄细节的记忆。如果段落划分合理,分段拍摄会提高节目制作的效率。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在工作中保持精力高度集中,因为节目被分割成若干个段落后想要确保每个段落都能一次拍摄成功具有一定难度。另外,节目的录制工作往往没有条件回过头重新修改前面的段落。
如果节目内容过于灵活复杂,则必须提前给每个机位分配镜头角色(比如1号机负责拍摄全景,2号机进行近景跟拍等)。如果采用第二种方法,则需要额外安排节目的预演。如果节目内容可以提前做出精确的设定,那么在预演过程中就应当像对待实拍那样确定每一个镜头的拍摄细节。同时,作为相关人员也要通过预演对与自己的岗位制作直接相关的情况进行必要的了解。
分段预演拍摄允许对节目局部实施调整,逐个镜头进行预演拍摄,发现错误(如构图不满意、声音收录不好等)则立即停止重来。在预演过程中拍摄计划逐步成形,同时音乐和灯光配合也可能需要相应的调整。待所有问题都解决后,继续向下进行预演拍摄。
有的节目中会插播预先录制好的片段,摄像师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机位调整。
第三节 现场制作中导播要注意的问题
一、切换不到位
1.漏切
这种现象属于导播事先知道某个镜头必切,并且做了精心准备,可关键时刻却漏切了。
2.错切
这种现象就更多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导播在关键时刻对镜头的主题不明确。访谈节目怎样处理嘉宾与现场观众的关系,电视晚会怎样处理演员与现场观众的关系,往往心中没数。现场观众一掉泪、一鼓掌、一欢呼,导播不由自主地就切给他们了,这是一大忌。
3.丢切
主要指把演员的“戏”丢掉了,这种例子不少。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导播不懂得“戏眼”。
二、切换不到位的原因
首先是忙中出乱。该什么时候切,该怎么切,事先导播是非常清楚的,因现场紧张、慌乱、手足无措,影响了大脑的思维,才造成了不良后果。遇到这种大型活动,导播对镜头心中要有数,并且头脑清醒、有条不紊,才能万无一失。
其次是对切换主体不清楚,心中没数。
盲目“耍”镜头也是切换不到位的原因,为了避免镜头单调,导播对镜头做些处理是完全必要的,但一定要根据内容去处理。
最后是对镜头的景别和镜头运动的实质不了解造成切换不到位。镜头景别、镜头运动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作用,作为导播一定要熟知这些基本知识才能恰到好处地灵活使用。
三、怎样解决切换不到位
1.了解节目的特点和规律
访谈节目和文艺节目各有特点。访谈节目不需要更多的运动镜头,主要强调镜头切换的准确性。文艺节目就复杂了,有动的(如舞蹈),有静的(如相声等),有场面大的(如大型歌舞),有场面小的(如独唱),有激烈的、快节奏的(如迪斯科),有抒情的、慢节奏的(如音乐诗舞);舞台设计也不一样,有平面舞台,有立体舞台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形式,就用不同的镜头去处理,镜头语言既流畅又准确,才能让观众赏心悦目。
2.加强艺术修养
导播应是杂家,各种艺术形式可以不精,但不能不懂。哪些地方是“戏眼”、“戏核”,哪些地方出彩,不仅要知道,还要会用镜头去表现。
3.导播要与摄像师沟通
节目的镜头虽然都是由导播切出,但是它是由摄像师提供的。因此,除摄像师要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外,导播必须将节目的总体把握、具体要求、设置与摄像师沟通交流;摄像师也可根据导演的要求提出自己的设想,最后达到统一,做到胸有成竹,现场才能配合默契。
4.弄清楚台上(演员)与台下(观众)的几种关系
(1)台上与台下为一体时
比如在一台国庆晚会中有一首歌曲联唱,其中的几处合唱部分都是由现场的方阵观众演唱的,“越过高山(切),越过平原(切),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切),宽广美丽的土地(切),是我们生长的地方(切)……”切换类似的场景,一定要注意歌词的完整和节奏的把握,尤其唱到“这是伟大的祖国”时,台上的演员英姿勃发,台下的观众精神抖擞;台上的演员群情激奋,台下的观众成了红色海洋(每位观众手中挥动着小国旗)。台上台下融为一体,整场气氛异常热烈。此时要进行台上台下正打、反打镜头的交叉切换。这场面是台上台下一体的,怎么切也不会切错,但千万别切在腰上,近景、全景,各种运动镜头要灵活应用,才能展现场面巍巍壮观,情绪激动人心。
(2)台上与台下产生互动时
台上的演员和台下支持的方阵产生互动时,要恰到好处地切给观众席。
(3)台上的内容与台下的观众产生关系时
比如《艺术人生》中,当大山谈到他的中文名字是借用北京大学学生食堂大厨许大山的名字时,导播切入了台下的许大山,电视观众并不知道他是许大山,当主持人把他请到台上进行介绍时,由于先前的铺垫,观众很快就记住了他。
(4)台下对台上产生烘托时
台上演员的表演对台下的观众产生效果时,切入观众镜头可以对电视观众的情绪有所感染,但切记不能中断演员的精彩表演,保证表演的连贯性,只能在表演的“空当”中切入。
四、准确把握现场切换
1.以“情”为主
在访谈节目中一定要倾听嘉宾的谈话,感受嘉宾的内心活动和情感的表达特色。嘉宾动情之处一定要把镜头给他,甚至要用近景或特写。这种情况下一般不要把镜头切走,切走要有理由。
2.以“演”为主
“演”为表演者,当其在演出中有一些精彩之处、惊险之处、神秘之处、动情之处以及绝活绝技时,都不要为切观众镜头而中断演员的表演。
3.以“动作”为主
有些节目是以动作为主的,比如舞蹈、杂技、戏曲的开打、哑剧等。它靠演员的形体动作来表达语言和意境,所以在切换中一定不要中断,若要切给观众,原则只有一条,不能影响“戏”。
导播们一定要记住:切出去的镜头是给电视观众看的,不是给现场观众看的。所以,要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去研究受众心理。我们切出去的画面是他们最想看的画面,而不是导播强迫他们看的画面。有很多节目质量确实不错,但因导播水平的原因,播出效果反而大打折扣。优秀的电视导播要善于学习、取长补短,节目的成功与否除了自身质量的差异之外,与现场导播水平的高低也有相当大的关系。因此,作为节目导播在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与素质外,善于发现学习他人的技巧与经验是成为优秀的电视导播所必须经历的阶段。
思考题
1.导播与导演的区别是什么?
2.导播与摄像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和把握?
3.文艺节目导播与其他现场录制导播的要求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