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
9661300000016

第16章 体育与电子媒介(3)

电视经历了一个世纪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媒介形态。如今,虽然电视受到互联网的冲击,但仍然保持着其在大众媒介体系中所占据的主导地位。

一、电视的传播手段和传播特征

电视通过视听语言进行传播,视听语言形式主要包括画面、声音、文字等因素。

电视画面是电视的基本符号要素,是视觉信息的载体。电视画面是连续运动的,可以展现事物的场景和过程;电视画面也是再现的,虽然电视能高度模拟真实,但是实际上展现的并非是完全真实的客观世界。电视画面经过一定的场面调度或是蒙太奇组接使看似客观的真实呈现包含着特定的信息改造和意义渗透。电视画面带着强烈的人为特点,但是在日常观看活动中这些人为痕迹却常被忽视。电视独特的镜头语言重构着一场比赛,比赛时间不再是线性的,而是可以被割裂的。双重画面反映着不同角度的对比,慢镜头放大比赛的细节,重播回放以突出某些时刻,这些人为的镜头设计引导着人们观赏体育的方式。

电视中的声音是电视画面的重要补充,甚至可以搭建起节目的结构,声音的叙事往往比画面的叙事有更强的完整性。此外,电视中同期声的运用也使电视的真实性更加可靠。

除了画面和声音,电视中也常常出现文字符号,包括语言的字幕、栏目的名称、各种提示等,以消除内容的不确定性,辅助观众理解。

以上三种符号构成电视传播的基本单位——电视节目。电视节目是电视传播的基本形态,通常的节目类型包括新闻节目、资讯节目、财经节目、娱乐节目、体育节目、谈话节目、电视剧等。电视节目体现着电视产业的专业化和分众化趋势,不同的节目针对不同的受众,有不同的传播目的。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电视具有如下特点:

电视是视听合一的媒介。电视传播信息的渠道有两个,即视觉和听觉,这决定了电视的其他特性,也决定了电视的传播优势。电视可以不通过任何中介环节,直接把客观事物再现在电视屏幕上,通过视觉图像深刻地映照在人的大脑中,同时配合画面的声音,使整个再现过程异常真实,让人们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视觉和听觉是人类接收外界信息最重要的通道。研究发现,人们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占人们所获得信息总量的83%,通过听觉渠道获得的信息占11%。视听兼备,正是模拟了人类平常的认识方式,让人能真实、立体地感受到事物的特征。视听合一的传播渠道决定了电视具有极强的形象感、现场感和过程感,这是电视的一大优势。电视将形象、现场和过程直接通过运动的、彩色的画面呈现在人们面前,使人们既看到形象、现场的状况和过程的发展,又能听到场景中的声音,这是对客观事物高度模拟真实的还原再现。所以,电视才能轻易做到“百闻不如一见”、“眼见为实”。电视这种直观性、现场感使电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体育赛事的电视转播中也能体现出这种巨大的能量。

电视的时效性较强。时效性是电子媒介的共同特点。随着技术的进步,采集信息的电视设备可以随时赶到现场,所采集的信息也可以在第一时间传递给受众;同时,电视信号的接收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手机电视、移动电视使得人们可以在更多场合获得信息。电视的时效性同广播一样,也有可能做到与新闻事件的发生零时差。而最能体现电视时效性的技术莫过于现场直播,现场直播使分处各地的人们都能在同一时间得到同样的消息,消除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实现了零时差。

电视的保存性、选择性较差。与广播一样,电视信号也是转瞬即逝,难以保存,因此不适合表现过于复杂的内容,再加上电视的符号主要是直观的画面,因此事物的内在联系和人物的心理活动往往难以直接呈现出来。所以,电视更适合于展示、告知,而不适合分析、解释和说理。电视是按照时间顺序播出的,因此观众选择的主动性不强。随着电视频道的增多,电视台专业分工程度的提高,电视节目开始针对特定的观众群,客观上也就扩大了观众的选择范围。另外,随着技术的进步,数字电视和网络电视的出现也大大弥补了电视的这一不足,数字电视具有很强的互动性,观众甚至可以实现对节目的点播,大大地提高了主动权。而电视与网路的结合打破了原有的电视播出时间表,观众对于感兴趣的节目可以随时点播,而不用守在电视机旁来观看。

由于电视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电视的最大优势在于形象感、现场感和过程感。电视视听兼备,与人们日常生活中接收外界信息的过程类似,这也就使得它非常适合再现形象、现场和过程。电视将形象、现场和过程直接通过运动的、彩色的画面呈现在人们面前,使观众既看到事态的发展,又能听到场景中的一切声音。因此,电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电视对体育的传播

(一)电视体育的发展历程

如果说广播大大改进了当代体育的传播形式的话,那电视的出现对于当代体育来说可以算是有着颠覆性的影响。电视把体育融入自己的灵魂之中,体育成了电视十分重要的文本。

电视传播体育的巨大影响力源于最初电视对体育赛事的转播,电视转播是电视和体育结合的基础。电视进行体育转播一般认为最早出现在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在那次奥运会上,组委会不但采用电影的形式对比赛进行了记录,还首次进行了闭路电视转播,当时共播出138小时,有16.2万名观众收看了比赛,这标志着电视与现代奥运会开始结缘。但是,刚出世十年左右的电视还处于幼年时代,电视图像模糊不清,传播效果很差,电视并没有引起国际奥委会的注意。在今天看来,体育需要借助无处不在的电视媒体壮大自己的力量;而在历史上情况却刚好相反,恰恰是当时出生的电视,由于受到种种技术限制,不得不依靠“最能吸引眼球”的体育获得大众注意。早期,体育比赛吸引电视人的地方并不在于他们能借助转播获得高额广告费用,而在于通过转播体育比赛刺激受众购买电视。不过早期电视的转播效果实在不够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体育也并没有把这种新兴的媒介当成一回事,而最初的比赛转播,也不存在“转播权”这一说法。

等到电视逐渐普及开来拥有了广泛的受众群后,体育比赛的转播权就成了不同电视节目提供商之间争夺的一块大馅饼。重大赛事的转播权有偿转让始于1948年英国伦敦奥运会,当时,英国广播公司(BBC)曾付给组委会1000几尼(相当于3000美元)获得电视版权,共播出64小时的奥运节目,伦敦周围50英里有50万人在电视上观看了比赛。不过后来因为BBC哭穷,奥组委最终没有兑换BBC开出的支票。但是,这张最终没有兑现的支票对现代奥运会却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奥运会电视版权”的概念从此确立。1958年,国际奥委会把奥运会电视版权写进了《奥林匹克宪章》。宪章第49款规定:“经国际奥委会批准,该权利由组委会出售,并依照国际奥委会的指示对收入进行分配。”国际奥委会在电视版权上的坚定立场使美国电视媒体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并开始为争夺转播权展开角逐。大致在80年代之后,在现代竞技体育赛事中,电视转播权逐渐成为体育产业的主要收益之一。展示了1960年到2004年各届奥运会的转播权收益,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转播权的收益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成功地进行奥运营销之后,呈几何级数趋势增长,2008年北京奥运会四年周期内,电视转播权总收入为17.37亿美元。

除了全球性的奥运会外,其他职业体育联赛也逐渐开始加入转播的大潮,现代足球的发源地英国从1971年开始向世界40多个国家有偿实况转播英国足球联赛。可以说电视的转播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同时,争夺到体育赛事的转播权也会为电视媒体带来巨大的收益。无论是电视产业还是体育产业,都十分乐于看到这种状况。至此,电视和体育的关系已经不只是简单的传播媒介和传播内容的关系了,它们之间有了更为深刻的利益关系,而由于这种利益关系,电视和体育又愈加密不可分了。

就在电视转播费逐渐开始攀升的同时,电视技术的进步也大大拓宽了奥运会的传播范围。具有历史性转折意义的是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开始卫星全球实况转播,有数以亿计的观众观看了开幕式。卫星转播不但从此改变了人们观看奥运会的方式,也使奥运会的观众开始呈几何级数暴涨,从而大大增加了奥运会电视版权的市场价值。

电视让处于不同时空中的数亿观众齐聚一堂,共襄盛举,电视凭借着它巨大的影响力,成为体育传播中最重要的一环。第28届雅典奥运会在电视机前吸引了全世界超过40亿的观众,比悉尼奥运会又多出3亿多人。同时,随着电视介入体育运动,体育比赛开始超出了地域或时间的限制,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产生影响。体育比赛已经突破以往自娱自乐式的小打小闹,演变成了全球性事件,奥运会、世界杯、NBA,也因为电视转播而成为全球性的狂欢节。

(二)电视体育的发展方向

近20年来,新兴的媒体技术在对电视传播构成强劲挑战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美国有线新闻网(CNN)国际频道拥有一亿多的收视用户,虽然不如中央电视台的总量,但它的覆盖面却远远超过中央电视台。其下属的互联网站内容包罗万象,包含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世界的每个角落,到1997年底从事网站工作的人员已超过千人。在香港,几乎所有有影响的电视台都已上网,一方面,通过国际互联网,电视传播信息实现了再传播;另一方面,通过电视传播对网络中的信息(主要是电视台网上客户)进行再宣传,实现电视和网络的双向互动传播,从而给电视带来自身所不具有的优势。1996年,中央电视台以www.cctv.com的域名正式上网,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了站点。2000年悉尼奥运会实现网络直播,此后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央视国际的网络都成为体育传播的重要平台。而在2006年世界杯中,上海文广集团旗下的东方宽频则成为中国唯一得到国际足联FIFA授权的宽频呈现2006年世界杯的网站。这次世界杯期间,东方宽频在德国前方的国际转播中心设立演播室,提供24小时滚动视频节目和图片、文字报道。这些事例都表明,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体育电视传播新的生长点。

除了网络之外,数字付费频道和手机电视都是可供传统电视媒体利用的新兴媒体技术。付费频道在国外早已不算罕见了,但目前在国内,由于收视费过高以及难以改变的传统收视习惯等问题,数字付费频道还没有大规模地发展起来。以数字化的电视信号为基础的付费频道能更好地实现分众化传播,电视观众在定制的模式下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频道和节目。此外,成熟的数字付费频道更加突出电视受众的主体地位,观众可以突破电视的线性时间限制,在任何时段进行点播,甚至可以选择在转播体育赛事时所要观看的角度(即选择转播现场摄像机的机位)。互动性突出的付费频道也为电视体育传播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变了传统的以广告收入为主的单一盈利模式。而手机电视则是更加新颖的传播手段,十分适合用来进行体育传播。如果说数字电视打破了电视节目时间限制的话,那手机电视就打破了电视节目的空间限制,让受众可以随时随地地看到实时的体育比赛。手机电视在我国也已出现端倪,2005年3月,上海文广集团获得了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国内第一张手机电视集成运营牌照。文广集团推出了全国首个数字广播式手机电视(DMB),它以数字广播电视技术播放,手机画面与电视同步。经过一年的试运营,2006年世界杯期间,手机电视推出了一场移动终端的“足球秀”,用户可以在手机上第一时间获得最新世界杯视频资讯。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宽的不断增加以及3G网络的运营,手机电视中的体育传播必然会越来越成熟起来并成为体育传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