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广播电视写作教程
9660800000023

第23章 电视纪录片台本写作(3)

(二)编导阐述

编导阐述主要是导演或者导演组对作品拍摄的一些基本想法的说明。格式相对自由,内容也并无明确规定,可以是导演对于选题的理解、对拍摄方式的构思,也可以是导演对一些艺术灵感的捕捉和记录。

虽然有时编导也会在完成创作后专门写出总结性的编导阐述,但通常而言,编导阐述会在选题完成、选题报告通过后,进行前期调查和创作构思的过程中写作。在西方国家,如果用两年的时间拍一部纪录片,那么他们会用三个月时间做调查研究,用三个月时间进行实地勘查,六个月用来做前期调查,占去了创作周期的四分之一,可见前期调查的重要性。事实上,成功的前期调查可以大量节省纪录片的创作成本,也可以提高纪录片的成功率。但前期调查的成功不仅是多花时间这么简单,还需要做许多工作,编导阐释的写作就对于前期调查的成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调查过程中,编导会观察和采访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例如一处值得拍摄的新场景的发现、一个重要人物的发掘、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等等,通过与被摄对象的交流,编导还会不断地迸发出创作灵感,比如一趟艰苦旅程中得到的启示、一个细节动作给人的感动等,这些都需要进行记录和梳理,都可以成为编导阐述中的内容。因此,好的编导阐述,将成为进一步细化选题的重要环节,有利于统一创作团队的思想,也是拍摄和剪辑时可以依赖的重要帮手。

编导阐述没有固定格式和内容上的具体规定,如下几个方面可以作为参考:

(1)拍摄作品的基本目的和构想。在选题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关于作品的整体构想,结合前期调研的成果明确拍摄作品的基本目的,完善关于作品的艺术构想。但相较于说明文式的详尽拍摄计划或拍摄提纲,编导阐述中的作品构想更像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地描绘作品的蓝图。

(2)在作品中要阐述的观念、表达的思想。对于整个片子而言,不散之“神”应当是作品所传达的理念,编导阐述写作的过程中,编导对选题的深入思考也多体现于此。因此,对纪录片所要表达的思想观念的描绘往往成为许多编导阐述中的重点内容。

(3)作品大体的框架结构。随着前期调查中所搜集资料的增多,编导对于拍摄内容有了更具体的想法,从而对作品的整体结构有了更为完整和深入的构想,这些也都常常体现于编导阐述中。

(4)作品的风格样式。作品究竟是拍成快节奏的还是慢节奏的?是口述式还是格里尔逊式?编导在拍摄作品之前,往往会对作品风格和样式进行设定,这也成为编导阐述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5)对拍摄对象的理解和认识。前期调查的重点在于与被拍摄对象的交流,对其认识的加深,对整个拍摄计划的制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这些理解和认识也成为编导阐述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编导阐述写作的一个重要基础。

(6)对表现手法的设想。电视纪录片不是以语言为基本符号的纪实文学,而是以视听语言为表现基础的电视艺术样式,如何运用各种视听符号来表现内容,是编导们思考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尽管具体如何表现,需要在拍摄和剪辑过程中定型,但在编导阐述中还是可以进行大体设想,或者提出总体要求的。例如:

《神鹿啊,我们的神鹿》编导阐述

孙曾田

(1)东北大兴安岭的最后一片原始森林中,生活着饲养驯鹿的鄂温克人——敖鲁古雅鄂温克。他们饲养的驯鹿美丽而奇特——雌鹿也生着犄角。如同他们饲养的驯鹿,鄂温克人的生活、文化、命运也呈现着一种奇异的色彩。

族中有一个祖孙三代女人组成的家庭:外祖母妞拉、母亲巴拉杰伊、女儿柳芭。外祖母94岁,是族中最后一位萨满,代表了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母亲巴拉杰伊是从山林中走出来定居的一代,她承受了丧夫的痛苦和生活的艰辛,坚忍地生活着。女儿柳芭,中央民族学院美术系毕业,因心灵受不住都市生活的积压,返回山林故乡。三代女人构成的命运链条环环相扣,却又各不相同,充满了奇异的悲剧色彩。她们的命运,是其民族文化命运的缩影,她们的心灵历程,体现着民族的灵魂与感情。

(2)我们要充分关注和理解其民族文化对三代女人命运的影响,它融在她们一脉相承的血液中,虽在一代代地变化,但无法变色,这种驯鹿文化在人类大文化背景中呈现着奇异的色彩。我们也要充分关注和认识时代的巨变对三代女人生活与命运的影响,它使三代女人命运成三级跳状态。

民族文化和时代的巨变构成了矛盾冲突的两面。本民族文化的纵向继承和时代巨变的横向冲击,一纵一横构成十字架般巨大的阴影,笼罩了三代女人的心灵和命运。这一切,触及了一个现代文明的大命题:人类文明在发展中,是否应该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3)充分注意驯鹿民族性格的内在的相似性:原始自然的生命力、善良浪漫的天性、向往自由又离不开山林的宿命……鹿是民族心灵外观的精灵,是他们传统文化的具象,是我们创造意境的意向。

(4)全片风格要严格写实,忠实地记录人物生活、命运的片断,让主人公倾诉她们的心灵之声,沉重的激情蕴含在真诚的纪实之中。

镜头随生活流动,画面却自然生动。注意用特写展现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严格的同期声。

中国传统文化中,充满了大智慧,几乎你能想到的,古人早已有成语放在了那里。古语中的“微言大义”四个字,我想用它来概括纪录片题材与思想的关系再恰当不过了。纪录片要记录的事实必须是具体的、具象的:某人、某事、某时、某地……不可能是抽象的、概念的;但它必须有着深刻而普遍的意义。说一部纪录片有现实的意义,或有人类共同关心的主题,就是这个意思——我称为“大义”。试想,一部纪录片所拍事物跟谁都没关系,什么意义也没有,那谁要看它?那它有什么价值呢?

(三)拍摄提纲

曾有人总结说,纪录片的创作流程有三种:一是先写出解说词或脚本,按图索骥地拍摄搜集视听材料;二是先拍摄,再剪辑,最后配解说;三是列出拍摄提纲,根据拍摄提纲拍摄,然后剪辑配解说。其中第三种方式既不会导致画面成为解说词的“图解”,又不会导致盲目拍摄,是纪录片创作最理想的选择。因此,在完成选题之后,开始拍摄之前,应该拟定一份详细的拍摄提纲,为纪录片的拍摄工作起到提示和计划的作用。

拍摄提纲在选题策划和编导阐述的基础上完成,是创作过程中始终遵循的线索,是未来纪录片的蓝图。一般来说,提纲编写的准备工作要尽量充分,熟悉素材,明确立意,做到心中有数,使它成为拍摄和剪辑的依据。当然,这都是以纪录片创作者详细具体的实地考察和周密的筹划为前提的。

在拍摄提纲中,一般包括如下主要内容:

(1)主题与主要内容。提纲一般应说明作品的主题。这是在以后整体创作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出发点。只有主题明确,才能使创作者在创作中始终保持清醒的思路,及时纠正失误与偏差。同时,根据主题要求,提纲还应该说明作品拍摄的主要内容是哪些,也就是用哪些内容表现主题。这是选择形象素材的依据。

(2)结构层次。根据内容的性质,考虑具体结构形式,哪部分应在前,哪部分应在后,内容之间如何过渡,形成作品的雏形,这个雏形是后期编辑的依据。

(3)拍摄日程。虽然纪录片的拍摄不像故事片拍摄一样可以很精确地进行时间管理,但拍摄前还是需要有一个大致的时间安排。因此,比较详细的拍摄提纲也会把拍摄的日程安排写进去,作为以后拍摄过程中的参考时间表。

(4)风格式样。根据题材性质,决定作品的表现风格,是用纪实的方法,还是用表现的方法;加强文学性,还是加强新闻性;是以事信人,还是以情感人,等等。风格的不同决定了内容性质和结构方式的选择。

(5)视听方案。在提纲中要体现出同期声、音乐、音响和解说词综合处理的设想,特别是重点段落和高潮部分,如何发挥综合效果的作用要尽量有所考虑。

由于纪录片主题和创作方式的不同,纪录片的拍摄提纲有详有略。有的只简单地列出拍摄内容、地点、时间等;有的则十分详细,如《郑和下西洋》的拍摄提纲就达到12万字的规模,仅对提纲的讨论修改,前后就耗时近一年。拍摄提纲具体写哪些内容?每一项内容的详细程度如何?都要根据纪录片拍摄的需要来决定。

二、“蓝本”写作的特点

(一)强调生活积累

电视纪录片“蓝本”的写作非常重视生活积累,对生活积累的强调成为“蓝本”写作的重要特点和基本要求。一方面,纪录片是对现实生活的记录,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复原。而能否真实完整地实现这种记录和复原,有赖于纪录片创作者对世界的认知,因此对我们所处的世界的深刻认识是纪录片创作成功的前提。另一方面,由于“蓝本”写作是在纪录片拍摄前进行的,需要对纪录片拍摄过程中人和事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可能的突发情况进行大致的预测,所以缺乏对生活的深入理解,就不可能写出具有可行性的“蓝本”。

(二)注重可行性

注重可行性是纪录片创作“蓝本”写作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如果缺乏可行性,纪录片的“蓝本”就是一叠废纸,在实际拍摄中将毫无指导和借鉴的价值,甚至会导致拍摄误入歧途。纪录片蓝本写作的可行性,有赖于作者深厚的生活积累,但也决不能单凭个人以往的生活经验进行主观臆造,在纪录片拍摄中任何妄图导演生活的想法都是违背纪录片本性的,必将在艺术上和道德上都惨遭失败。下面这段“蓝本”就是一个不具备可行性的、闭门造车的典型:夜,风雨之夜——一盏煤油灯在风雨中摇摆,周超和一年轻人冒雨在泥泞的道上同行,然后乘上一条小船,摇摇晃晃地走了一个多小时才赶到周漠水家,进门一看,周漠水的老伴已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老周赶紧打开药箱,马上给病人扎上一根银针,接着就进行人工呼吸,全身按摩,病人脱险了……

这样的“蓝本”就明显不具备可行性,毕竟纪录片的拍摄不同于故事片,它只能真实地记录生活本身,而不能根据详细的剧本进行表演,但生活中发生的一切怎么可能与如此详细的一份拍摄蓝本完全一致呢?所以,纪录片蓝本写作应当注意“留白”,不能过于“满”,这样很容易脱离实际。

(三)具备灵活性

给纪录片蓝本写作“留白”,实际上也就是纪录片蓝本写作的另一个特性——灵活性的体现。纪录片蓝本只是一个大致的方案,在拍摄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进行调整和修改,有时甚至要做彻底的颠覆。因此,纪录片创作蓝本必须充分重视灵活性,多留出些余地。拍摄日程上一定要留有余量,不能卡着截稿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某些题材还要大量地留出机动时间才行。在拍摄场景的选择上,也要多留几个备选项,随时准备应对下雨、停电、不准拍摄等等突发情形。只有强调蓝本写作的灵活性,为各种临时调整留出足够的余地,才能更好地保证纪录片拍摄按质按量按时完成。

三、“蓝本”写作的方式

纪录片“蓝本”所包含的文本类型很多,而写作这些文本的方式则更加丰富,甚至可以说每一个创作团队的每一位编导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和行文方式。但从文本的结构方式来看,总体说来,有如下几种方式是比较常见的。

(一)列表式

电视纪录片的选题报告和拍摄提纲都可以做成表格,以列表的方式进行写作。列表式的文本一目了然,便于择要查阅。但表格的条条框框将文本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割裂,显得不那么连贯。列表式的写作对于注重文本规范化的电视台或一些大型制作机构十分适用,简洁明了、条目统一的表格,有利于进行规范化管理。比如,进行栏目化的纪录片创作时就常常需要填写表格。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列表式的蓝本写作并非都一定需要重新设计表格,很多情况下,电视纪录片的主创人员都只需要填写表格。我们也可以根据事前是否有表格提供,将表格式的写作分为列表和填表两类,但本书将其统称为列表式写作。

在进行列表式写作时,除了应遵循前面所提到的蓝本写作要求外,还应当注意表格作为一种特有的格式,在排版时的特殊之处,只有保持文本的整洁美观,才能保证阅读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