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传媒经典个案(1998-2008)
9660200000008

第8章 从倾诉者到倾听者

——从《实话实说》看主持人的角色转换

■主讲:叶延滨,整理:曾祥敏

近年来,我国的电视节目有了较大的变化,以《实话实说》为代表的谈话类节目把观众请进演播室,让观众与主持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直接参与节目的制作。自从观众和嘉宾走进演播室后,中国的电视传媒才真正体现了其作为大众传媒的特性。

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地强调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代表党和政府的声音。但是,如果仅以“喉舌”来局限广播电视传媒,那就不能称其为大众传媒。传播需要传者和受者之间的双向交流,既要有政府自上而下的声音,又要有观众自下而上的反馈。而最能体现这种交流,体现大众传媒具有的大众性质的节目是谈话类节目。谈话类节目访谈的对象包括两种人:嘉宾和观众。而这里的观众与作为综艺节目中“只看不说”的观众是两种性质,前者能阐发自己的观点,是真正的参与者,后者只是一种陪衬。应该说,这种谈话节目的出现,与中国当前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移,从较为封闭的社会向对外开放的社会转移相一致。没有市场的开放和多种经济结构的开放,我们的传媒只是一种单向性的传达工具,市场经济结构要求传媒回归其大众传媒本性。

谈话类节目的出现也体现了主持人的历史发展变化。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新闻播音员更强调其“喉舌”意识,他们的职责要求他们忠实地传达党和政府的意愿,按事先拟好的稿子,照本宣科。正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播音员李瑞英所说,作为新闻节目播音员要体现官方发言人的身份,代表政府形象,要求仪表端庄,发音准确,一丝不苟。应该说,这是由新闻播音员的特性决定的。但是,随着节目主持人的出现,我们发现这些主持人完全照搬了新闻播音员的方法——“背稿子”。无论是具有儒雅学者风度的赵忠祥,还是朴素端庄的倪萍,他们在现场主持节目时,都是将事先准备好的内容倾诉给广大的观众,他们忠实地体现了导演和编辑的意图,传达他们的思想,扮演了一个倾诉者的角色。

访谈节目出现后,应该涌现出一种不同于以往的主持人,如《东方之子》的采访者,他们本应以倾听者的身份出现在被采访者面前,但遗憾的是,这些主持人仍既定于原有的模式,或太急于表露自己的才华,往往提出一些刁钻或学术味很浓的问题,规定被采访者回答,实际上这些问题的答案早已被他们所知,他们是明知故问,以导演的手法,把事先拟好的问题倾诉给被采访者,而从来不准备倾听对方的答案。这些主持人仍未从倾诉者真正转向倾听者。

《实话实说》节目出现以后,主持人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在《实话实说》里,倾诉的主体不是电视台的主持人和编导,而是邀请来的嘉宾和观众。编导只确定了倾诉的题目,至于倾诉的内容是没有事先准备的。主持人崔永元第一次认真地扮演了一个倾听者的角色,他在节目中的主要任务和完成节目的主要手段是倾听,有人谈到崔永元的出色,在于他的风格和谈话方式的不同。其实他的最大特点在于他第一次不只充当“喉舌”而且充当了有思想的“耳朵”,这是一个极具转型意义的变化,作为倾听者,崔永元认真倾听来自嘉宾的声音,来自社会的声音,这个基本的姿态使崔永元有别于以往所有的主持人。

在倾听的前提下,崔永元在三方面展示了他的光彩。

首先,倾听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启发,启发人们发言。主持人只能启发嘉宾和观众发言,至于发言内容,主持人一无所知。为了启发出不同的观点,主持人必须认真地倾听。能不能启发大家发言,这是一个引导的艺术,真正掌握了这门艺术,“主持”的概念才真正出现,主持人才真正主持了节目,而不是单纯的报幕人或发言人。

其次,主持人在调动的同时,还需要“激活”,激发现场嘉宾和观众的情绪,制造出一种诙谐幽默的气氛。崔永元采取了一种幽默风趣的谈话基调,而这在以往的节目中是未曾有过的。作为倾听者,主持人对嘉宾和观众观点分析判断,有的持赞成的态度,有的持否定的态度,对这两方面的观点,主持人不能过于褒贬,而化解这些尴尬的办法就是幽默。“幽默是思想的微笑”,它用一种大家都能够接受的方式,激发不同的思想和观点,把它们融会贯通,活跃了现场气氛。

最后,调节或调整。现场的观众,个人立场不一样,有的观众的观点很极端,甚至是错误的,主持人在倾听以后,习惯地用一种幽默的方式,把它调整到正常的轨道上。幽默的目的不是让大家对偏激或错误的思想一笑了之,而是在笑声中看到它们的矛盾和偏差,潜移默化地引导了思想。

引导,激活,调节,这三种功能只有在主持人认真“倾听”后,才能完成。这种“倾听”要求主持人具备全方位的素质,不仅要“倾听”,而且能够迅速地作出反应。如果,《实话实说》对节目而言是实话实说,那么,对主持人来说则是“实弹实战”。这样的主持人是实战型的主持人,他根本不同于以往由编导事先准备好稿子,只在台上“表演’的主持人。他要求渊博的知识,较强的应变和语言表达能力。主持人崔永元有过十年的记者生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的出现,把主持人过分强调的相貌、声音、表演等外在性素质逐渐内化,更追求个人内在的修养和思想,追求个人的综合素质。

《实话实说》这类节目的出现,展现了我国广播电视的总体形象,即更加面向大众。广播电视不再单向地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还能倾听来自平民大众的声音。而《实话实说》更侧重于自下而上的反馈,体现了广播电视另一重要功能,是广播电视从计划时代走向开放时代的标志。《实话实说》无论从新闻学角度,还是从主持人角度来说,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