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传媒经典个案(1998-2008)
9660200000068

第68章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视觉传播的巅峰之作(1)

■王甫

2008年8月8日,在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之中,灿烂的中华文化与激昂的奥林匹克精神对接,迸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一个接一个的视觉奇迹吸引了全世界40亿人的目光:在中国,开幕式电视直播的收视份额达到83.62%,超过了历年来春节联欢晚会的最高点;在德国和法国,收视率都达到黄金时段的最佳值;在日本和韩国,收视率创下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奥运会开幕式收视率的新纪录;在美国,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收视人数创造了美国本土以外举办奥运会开幕式收视率的最高峰。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吸引了各国100多家电视台万余名记者和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大量的先进设备聚集北京。作为东道主国的主播台和祖国大陆澳门地区唯一的电视、新媒体特权转播机构,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经济频道、综艺频道、少儿·军事·农业频道和高清综合频道、央视网都对奥运会开幕式进行了全程直播。中央电视台在开幕式现场设置了九个高清摄像机位,综合运用BOB提供的一路国际公用信号,加配中文解说进行重新组接。由于事前进行了充分准备,各个工种配合默契,前后方步调一致,整体直播画面流畅,声音清晰,气氛热烈,现场感强,充分展示了中国运动员和中国观众的精神风貌,充分反映了世界各国运动员和人民群众共享奥运庆典的欢乐景象。

通过电视直播,观众可以看到,在各种高新技术的支持下,张艺谋及其团队吸取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现代艺术的内核,别出新意地幻步移形、捕光捉影、浓墨重彩、静中取动,把各种艺术表演技巧和文化传播规律熔于一炉,在展示和破解一个个视觉悬念之中,呈现一个个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奇迹,用不可抵挡的视觉说服力向“鸟巢”现场10多万观众、向全球近40亿电视观众,宣布了一篇奥林匹克盛典上的中国宣言,打造出本世纪第一个视觉传播的巅峰之作。

一、完形理论与视觉奇迹的震撼

心理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视觉传播的过程并不是外部信号通过眼球和神经简单地反射到大脑皮层上,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视知觉活动,把外部的刺激信号结构为自己最熟悉的图形和符号。完形理论为我们揭示了视觉传播中的一条基本规律,也为各种视觉艺术的创新提供了重要平台。张艺谋,以摄像师的扎实功底和电影大片导演的特殊灵感,加之王潮歌、樊跃等广场艺术大师的鼎力相助,经过几年的精心准备之后,把完形理论应用得炉火纯青,终于在“鸟巢”打造出一幅“此景只应天上有”的视觉奇观。

1.视觉奇迹之一:场地上徐徐展开的画卷

运动场中央,承载着中国文化精髓的巨幅画卷徐徐展开的那一刻,场内十多万观众以及同时观看电视直播的世界几十亿观众疑惑了,眼前的景象亦真亦幻:太古遗音、四大发明、方块汉字、丝绸之路、万里长城尽收眼底,难道真有一幅巨大画卷被展开了?是谁展开了它呢?“古琴响起时,LED卷轴分别向两侧滑动,同时我们制作的视频出现在LED卷轴以及地面LED屏幕上,呈现的是模拟卷轴滚动的视频,就这样造成了观众眼中巨幅画卷徐徐滚动展开的视觉感受,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魔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视频影像总设计杨庆生解开了这个谜底。

也就是说,根本就没有什么卷轴被打开,观众眼中看到的两个画轴的转动,实际并不是这样,它们没有旋转,只是像两只门把手一样平移。不断旋转的效果是技术人员通过不同线束在不同状态下发光的原理,用LED渐次熄灭和点亮的原理制造出来的。地面影像与画轴表面的影像同步放映,高精度的咬合造就了慢慢展开的视觉效果。这是视觉原理中使静态物体呈现出运动状态的假象位移,或者说是错觉位移最直观的例子,静止的物体通过人脑的视觉暂留现象被感知为运动状态。

2.视觉奇迹之二:焰火“大脚印”

焰火组成的29个“大脚印”,是开幕式上令人激动的亮点。沿着永定门、前门、天安门、故宫、景山……150米长、70米宽的焰火“大脚印”,每隔两秒钟迈进一步,沿着古老北京的中轴线,流光溢彩,踏歌而行。最后一个“脚印”在“鸟巢”上空夺目绽放,化作满天繁星飘散而下。“大脚印”由焰火组成,代表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而不多不少的29个“脚印”,又寓意着已经举办了29届的体坛盛会终于来到了东方古都,遵循着“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方针,中国人一定能办好这一次最有特色的奥运会。

8月8日开幕式当晚,北京有73个焰火燃放点,覆盖面积达100多平方公里。“大脚印”迈进了“鸟巢”并没有停步,在开幕式中国国旗升起之后,红色、黄色的牡丹礼花腾空而起,沿着京城水系蜿蜒舒展,在夜色中连成长达3.5公里的龙形。焰火,成为进出“鸟巢”最活跃的文化元素,成为把开幕式现场盛景由“鸟巢”扩展到全北京、全中国的视觉导线。

在本届奥运会开幕式上燃放的“五环”焰火、“笑脸”焰火、“牡丹”焰火和“大脚印”焰火,除了具有以亮度、色彩构成艺术造型的强烈感染力之外,还具有明确的文化内涵和指意功能,具有更丰富的信息量和思想性。在奥运会闭幕式上,焰火在天空中打出了“未来”两个大字,更是直接点化主题,引发了全场观众的欢呼。以夜空为纸,以焰火做笔,在高科技手段提供的平台上书写更新更美的图画。在焰火造型上突出指意功能的创作理念,会很快在节日庆典、广场演出、产品推介、户外运动以及在科学探险和军事防卫中产生巨大的示范作用,引发更多更新的创作高潮。我们随着焰火“大脚印”,将会一步一步走进一个视觉传播的新天地。

二、心理期待与视觉悬念的张力

在举世瞩目、万众翘首的期待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充分运用了视觉位移、视觉错觉、视觉显化、视觉适应等认知原理,为观众制造和破解了一个又一个出人意料的视觉悬念,使心理期待一次次化为顿悟和满足,化为惊喜与赞叹。

视觉悬念之一:点燃主火炬

开幕式前,“鸟巢”体育场顶部东头被严密包裹的凸起物,成为所有观众热烈交流的话题,大家达成相对一致的理解:这是张艺谋的最新创意——一个凤还巢的火炬造型,意味着中国凤凰涅槃,有人甚至从包裹的外形看出,它确实像一只头伸向体育场的凤凰鸟。那么,这个最重要的时刻——点火仪式是不是真的就是“奥运火炬凤还巢”呢?

距离点燃主火炬的时间越来越近,让开幕式主创人员最自豪的一件事情是:火炬塔一直被藏得很好,即使是在开幕式表演进行中悄悄立起也完全没有被观众发现。当李宁在空中跑完一圈之后大家才发现,他,已经站在了一个不知什么时候冒出来的火炬塔下面。“鸟巢”屋顶檐口上那幅500米画卷末端“卷成”的火炬塔下,全球各地火炬传递的景象与开幕式现场主火炬被点燃造成穿越时空的组合,悬念延续到最后一刻终于揭晓,北京奥运会点火仪式将奥运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轰轰烈烈。

2008年8月8日,在“鸟巢”上演“大变火炬塔”的难度令无数魔术师自愧不如。按照国际奥组委的要求,全场至少要有70%的观众可以看到火炬塔和点火过程。凭借最新的电子技术和液压装置,火炬塔静无声息,横空出世,圣火腾空而起,所有人的心理期待得到先抑后扬的豁然释怀,掌声欢呼声惊天动地。根据CSM媒介研究发布的数据,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收视率创下了自国内开启收视率调查的新纪录,在点燃圣火的那一刻,收视份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90%。

视觉悬念之二:梦幻五环

在29个“大脚印”之后,全场熄灯,暗场中出现的由繁星汇聚组成的梦幻五环使观众仿佛置身于浩瀚太空之中,如入梦境,似真似幻。这个由场地中央缓缓上升闪烁出钻石光芒的五环标志是由影像和实物共同实现的视觉魔术。

事实上,五环标志是一张36米×12.5米的巨型五环纱网,是由直径2毫米的钢丝线编织而成的,当纱网上的4万多个LED发出白色光时,就呈现出了大家所见到的璀璨五环。为了使钢丝在演出时不至于反光,钢丝都裹上了一层黑色塑料皮,因为黑色塑料反射光弱,才不会被观众发觉。

在制造梦幻五环前,这张网事先已经被放在了舞台中央,当“大脚印”的焰火星星点点飘落下来的时候,地面上安置的5万个LED点和147米长、27米宽的地面LED屏幕同时放映星光汇聚的画面,形成影像五环。此时,纱网上由LED组成的与影像五环同样大小的五环也被点亮,上下两层五环相互重叠,影像五环渐隐,唯有缀满白色小灯的纱网缓缓上升,“影像五环”柔柔地被提起,弯曲、舒展、飞腾,充满浪漫与梦幻的奥运图腾,令所有人心驰神往。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个民族梦圆的时刻,更是一个民族振奋精神的新起点。五环升空,四座惊叹,民族自信心增强,对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更好地为世界作贡献,会起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