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广播电视名家访谈
9660100000038

第38章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视艺术生产战略与创新之路——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杨伟光教授(2)

如果1980年代我们没有电视剧《红楼梦》、《西游记》,90年代没有电视剧《三国演义》、《水浒》、《中国命运的决战》、《长征》、《突出重围》这些扛鼎之作,人家怎么会承认中国电视艺术的成就。20多年来,我国制作了数以十万计的作品,大部分都被人们遗忘了,但这些大制作的精品,仍不断出现在屏幕上,仍在国内外影视市场上销售。什么艺术都要有一些代表性的作品,都要有一些标志性的作品。我觉得,在电视艺术方面,我们需要创作一些标志性的代表作品,就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为广大观众所欢迎的作品。

杨乘虎:这中间的确存在着一个电视艺术生产的有效比值和生态平衡的问题。就是说,不可能所有的节目都是大投入,财力是一个问题。而节目本身的潜在价值也是不确定的,题材、类型、影响力等等都天然地具有差异。最重要的是好钢用在刀刃上,大的投入,总是期望大的产出,那么,就会促成强强联手,锦上添花,追求艺术价值、社会效应、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电视的生产格局中实现有效比值和动态平衡。

品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

杨乘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是中国电视剧艺术的独有现象,几乎每一部作品,创作伊始就有高远的目标和恢宏的气势。而结果也证明,这类题材的电视剧,精品居多,这是因为题材的优势,还是如有人所说的是国家行为,而非市场行为?

杨伟光:这的确是一个很中国化的艺术现象,1987年7月4日成立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由研究党史、军史、文献和影视方面的专家组成,标志着这一方面的题材创作进入到有组织、有领导、有规划的新阶段。1996年开始,我担任领导小组的组长,成员从10人扩大为22人,这样的调整充实,表现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给予了新的更高的期望。近20年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以恢宏的史诗、高昂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气概,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道德情操,壮观的画面和感召力,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革命的光辉历程,塑造了一批鲜活的革命领袖形象和可歌可泣的英雄群体。这些作品借助现代影视艺术、技术,把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和叱咤风云的革命历史人物形象带进千家万户,使亿万观众在审美愉悦中了解了历史,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其特殊的教育作用是其他题材的作品不可比的,这的确是一种国家行为。

正是因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独特价值,所以尤其需要强调以质取胜,强调“少而精”,因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资源是有限的,极为珍贵,具有其他题材难以比拟和无法替代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务必出精品,出佳作。

杨乘虎:历史剧不是历史,是艺术文本,应该允许虚构,但是因为历史史实的存在,观众又常常会把历史剧当作历史来看。所以对历史的艺术想象和创作方法的论争,几乎一直伴随着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杨伟光:这其实是如何处理好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之间的辩证关系的问题。所谓历史剧,是以艺术的形式对历史的一种反映,一种叙述,是以史实为依据的艺术创造。从这个意义来讲,历史史实是第一性的,而对它的反映、叙述是第二性的,必须尊重历史事实,尤其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更是如此。对于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要坚持科学、审慎的态度,严禁戏说和胡编乱造、概念化、简单化。

但是,这不等于说,艺术创作在这里不能有任何的虚构和想象,因为大的历史事实是确定不移的,但是历史事件的具体细节大都失落在历史时空中了,这就要靠艺术想象来充实,通过艺术想象和艺术虚构来达到对历史的真实再现,达到艺术真实。当然,只有先尊重历史,然后才能实现对历史题材的审美把握,才能达到“历史”与“艺术”、“史”和“诗”的两种内在规定性的和谐统一,达到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辩证统一。

在重大历史题材影视创作中,如何把握人物和事件的关系,掌握好这个度始终是一个难题,也是创作能否成功的关键。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反映了历史的进程,是历史的外在表现,也是重要历史人物活跃的舞台。而人是历史事件的主体,是事件发生、发展的主导者,叙述事件和塑造人物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感知、体验、理解了历史,才能把握住历史的脉络和人物命运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把握住历史环境与历史人物性格的联系,才能进行真正的艺术创造。才能由史实升华成史诗。这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灵魂所在。

体制创新:制播分离

杨乘虎:我们现在都在关注本土化生产的方式和方向,在走过了节目形态单纯模仿的最初阶段,必然要面对自主创新的新阶段。随着从作品到产品,规模化的内容生产逐渐取代个性化的单体创作,电视的内容生产将面临着一场生产方式的改变。

杨伟光:长期以来,我国各级电视台的栏目都是自己办,台长们也把自办节目当成业绩,如果在90年代,这是一种先进意识,如今就需要重新看待,今天的中国电视已发展到2300多个频道,覆盖全国的频道就有50个。如果还抱着自给自足的电视节目生产观念,就远远不能满足电视台的经营现实。这种形势下,建立社会化大生产的生产方式就显得非常重要,破除电视台栏目自给自足的小生产方式,建立大型的影视节目制作公司,包括电视剧、电视纪录片、电视少儿节目、文化类节目制作基地,才能为精品战略的实施,提供一个广阔的基础。

杨乘虎:社会化大生产意味着在原有生产方式上展开纵向和横向的延伸,比如从单个节目播出为终端,向纵向、深度、多阶梯开发的转变;同时也把电视台的经营风险部分地转化到生产环节,而后者因为竞争的原因,回报的原因,也会强强联手、联合发展,追求产品最大程度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其中不排除电视台与其他力量的联合。

杨伟光:其实,我国电视台除卫星台以外,各地方台的覆盖是不重复的,这就为合作制作节目,交换使用和买卖节目提供了巨大空间。单干势单力薄很难做大,完全可以实现跨地域联合,集小资金为大资金,变小市场为多元市场。这样就能促进产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联合可以造就大的电视制作集团,联合可以催生中国的跨国电视集团。西方各大媒体,为适应新一轮竞争,建立其垄断地位,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进行了大兼并:迪斯尼公司以19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广播公司(NBC);美国西屋电器公司以54亿美元兼并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美国时代华纳公司以75亿美元兼并了特纳电缆电视新闻广播公司(CNN的母公司);美国微软公司兼并了美国全国广播公司(ABC),形成了兼有电视、广播、杂志、报纸、画报、网络和巨大的片库的传媒集团,大量输出其文化产品。据统计,全球50家媒体娱乐公司占据了世界95%的传媒市场,其中新闻90%以上由美国和西方国家媒体垄断。

杨乘虎:这可能涉及到了中国电视发展中的制播分离的问题,似乎目前已经有所共识,就是表达媒介舆论导向的新闻节目除外,电视艺术节目的生产可以更加市场化,可以通过合拍、购买等多种方式来激活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