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传媒观察:危机与转机
9659700000065

第65章 后记

本卷所选文章均取自于1998-2008年期间的《现代传播》的主打栏目——“传媒观察”发表的文章。

上世纪末,《现代传播》逐步从具有文化特色的学报向思想性、学术性和时代性为标志的传媒学术类刊物转型,为此,特意开辟了“跨世纪传播文化研究”栏目。世纪之交,该栏目先后发表了后来可以纳入“传媒观察”栏目之中的若干篇重头文章,这可以视作“传媒观察”的萌芽阶段。2002年,根据现实形势发展的需要,自当年第1期起,《现代传播》增设专门发表对传媒业界进行全景、深度观察的理论性文章的栏目,定名为“传媒观察”,并由时任副主编的胡智锋教授亲自负责此栏目的编辑工作。从目前来看,2002-2003年可以视作“传媒观察”的成长期,在这期间,编辑部根据来稿情况,决定当期是否刊出这个栏目,因此这个栏目在此期间并不是每期都保留;2004年至今可以视作是“传媒观察”的发展期:2004年初,为增强“传媒观察”的权威性和学理高度,时任本刊主编胡智锋教授决定推出系列化的“年度访谈”,并联手时任凤凰卫视副台长的刘春先生推出《会诊中国电视——关于中国电视现状及问题的对话》,此对话以“鲜明的问题意识,建设性的批判”获得了学界与业界的广泛好评。从这一年起,“传媒观察”正式成为《现代传播》的主打栏目,力争每期都为读者推出一到两篇,个别情况下刊出三到四篇的重头深度观察类理论性文章。

经过近十年运作,目前“传媒观察”的栏目定位越加清晰,那就是发表和刊载针对当下传媒业界,具有全局性、建设性、时代性的深度观察和主流观点,由此编辑部对这一栏目的要求就是“优中选优、宁缺毋滥”。在此要求指引下,刊物先后发表了孙玉胜《电视盈利模式的错位——频道专业化与付费电视》、刘春《中国电视的“盛世危言”》等引发业界高度关注的深度观察类文章。作为放在刊物前列、并每期列首位的主打栏目,每期“传媒观察”都会组到最优秀的稿件以飨读者,但是不无遗憾的是,刊物的邮箱虽然天天都会收到大量的稿件,有些稿件甚至还比较符合此栏目的定位,但由于存在“局部而无视全局”、“批判而欠缺建设”、“新鲜但缺乏深度”、“个人而不入主流”的问题而只能忍痛割爱,所以,即使在2004年以后的刊物中,“传媒观察”栏目也会偶尔缺席,这有时实在也是无奈之举。

本册入选的23篇文章或者引发当时业界、学界的高度关注,或者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转载,或者成为各级广电机构的学习材料,不一而足。所以,本册在选编过程中较少考虑到年度的均衡,可能有的年度仅入选一篇,有的年度则入选多篇,这都是更多注重文章自身的影响力而较少考虑其他因素的结果。同时,入选文章作者也是有一定考虑,一方面尽量使作者具有代表性并反映近年来该栏目作者队伍的全貌,另一方面,有些作者在近十年来在此栏目发表文章多篇,但是限于本书的篇幅和字数,编者也不得不忍痛割爱,还望相关作者和读者包容海涵。

为此,编辑部一并向多年来支持《现代传播》成长发展的,尤其是“传媒观察”栏目茁壮成长的领导、专家、学者、同仁们表示深深的感谢,因为没有你们艰辛的智力付出和孜孜不倦的学术思考,就没有“传媒观察”的过去和今天,更谈不上本册书的问世。

张国涛

2009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