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9659600000039

第39章 影视剧音乐的文化价值取向(3)

音乐的构成中,本来就具有一定的空间因素,在纯音乐的审美想象中也离不开视觉的参与性。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自电影、电视出现以来,特别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电影、电视音乐的迅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审美方式,同时也在逐渐培养起人们视听结合的音乐欣赏方式。也许这一点还没有被人们充分地意识到,但是我认为这种视听结合的音乐欣赏方式已经在人们的音乐活动中发生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应该予以充分的重视。我想正是因为人们没有充分地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才使影视剧音乐长期以来不被音乐界纳入“科班”的门类当中,受到应有的重视。也正是因为人们没有充分地意识到它的存在,也就没有意识到它已经在改变着我们的审美欣赏方式。我们可以设想,当我们一天也离不开电视,整天所接受的诸如新闻、不同内容的电视栏目、各种娱乐节目、各种电视剧、电视电影等等都是在同时调动我们视听两种生理能力的时候,我们的审美欣赏方式难道会不发生变化吗?

当然,这种变化并不意味着会代替纯粹听觉的音乐审美,这是另外一个问题。我想提出的是,在现代多种媒介传播同时并存的情况下,特别是电视已经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占有着权力话语制控权的时代,我们应该知道我们自身所受到的影响和变化,这样在文明不断发展的同时,人类自身的发展才不会完全失控。

五、离开母体的影视剧音乐与社会传播

所谓“离开母体的影视剧音乐”,我们指的是人们在影视剧之外听到的被制作成各种音像、音响产品的影视音乐。严格地讲,这已经不是真正的影视剧音乐了。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这些由于影视剧的需要而产生的音乐可以并且实际上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就它们的艺术文本来说,脱离母体之后,不作为影视剧音乐,作为一般意义上的音乐可以有着更为广泛的意义。因此具有社会传播的基础。

离开母体的影视剧音乐的社会传播首先是影视剧音乐中的歌曲。

早在有声电影的初始阶段,电影音乐还主要运用现成音乐往上贴的时候,最初出现专门为电影配音乐的方式就是为影片写插曲。比如《铁蹄下的歌女》(电影《风云儿女》插曲)、《渔光曲》(电影《渔光曲》插曲)、《夜半歌声》(电影《夜半歌声》插曲)、《西洋镜歌》(电影《都市风光》插曲)、《毕业歌》(电影《桃李劫》插曲),聂耳创作的解放后被定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也是来自电影《风云儿女》中的电影歌曲。这些电影歌曲在当时主要是借助于电影的广泛影响在社会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一是参与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群众斗争,鼓舞了当时民族危急关头的抗日救国运动。像《大刀进行曲》、《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等;二是为我国近代中国歌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0年代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的先声有相当数量来自电影歌曲。

建国以后,电影音乐随着电影事业的迅速发展,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其中的许多电影歌曲已经成为中国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的精品,不仅在当时广泛流传,至今还影响着许多没有看过这些电影的青年一代。比如《让我们荡起双桨》(电影《祖国的花朵》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电影《铁道游击队》插曲)、《我的祖国》(电影《上甘岭》插曲)、《敖包相会》(电影《草原上的人们》插曲)、《人说山西好风光》(电影《我们村里的年青人》插曲)、《我爱你,中国》(电影《海外赤子》插曲)等等,多不胜数。现在许多人已经忘记了它们是哪部片子里的歌曲,也有许多人并不知道它们是电影中的歌曲,但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以自身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成为中国老百姓喜爱的歌曲,已经在中国的歌曲发展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

自电视出现以来,电视剧中的歌曲继承了电影歌曲的经验并更为多样化。电视的传播方式由场所进入了家庭,自然对社会的影响方式和影响面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

电视剧适于面对面的交流,因此自80年代以来,电视剧中的歌曲大量运用与群众生活更为接近的流行音乐的写法,其中不乏艺术歌曲和流行歌曲相交融的形态。可以说这些电视剧歌曲的流传极为迅速和广泛,原因主要有四点:

1.80年代后,大量的电视连续剧开始出现,连续剧的出现和热播为其中歌曲的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首先是连续剧中的主题歌,每集都会出现,而且多数在片头,即使在片尾也会同片头主题歌一样,以不断重复出现的方式加强人们的记忆和认同感。长篇的电视连续剧往往长达20—50集,以每天一集或每天两集的密度播出,这种轰炸效应从传播的角度是非常强大的。它让人在很短的时间里,以被动接受的方式产生了强化的记忆,凡是坐在电视机前的人无一“幸免”。如果是具有轰动效应的电视连续剧,诸如《渴望》、《红楼梦》等几乎是万人空巷的盛况,它的传播面就更加广泛了,甚至包括一些没有赏听音乐习惯的人。

2.与电视发展同步的音响与音像事业,它们的发展对电视歌曲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强势作用。这也是大众传播时代社会音乐生活的一种重要现象。这种现象的依托是音响音像工业和事业的发展。正是这种事业的兴起和发展把电视歌曲推入了市场经济的运作过程中,成为商品经济当中的一个“产品”。同时流行音乐的广泛发展和广大需求,形成了消费这些“产品”的文化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电视歌曲就不仅在电视剧热播的时候对人们产生影响,在热播之外,由于文化市场的推动,以主动接受的方式,不断延伸电视歌曲的传播,使得电视歌曲能够获得最广大的传播效应。

3.是在这种传播效应和效益的推动下,电视剧的制作者愿意对电视歌曲的制作投入大量经费,为生产高质量的艺术作品提供了重要的经济保障。

4.是在经济条件的保障和传播效应的激发下,影视剧歌曲的创作和演唱逐渐集中了一批最优秀的作曲家和歌手,使得歌曲的创作质量和演唱质量都在能够出版发行的最高一档之中。

集以上诸种优势,影视剧的歌曲岂有不长足发展之理。当影视歌曲脱离了影视剧之后,以单纯歌曲的方式在人们社会生活中流行的时候,一方面它在延伸着影视剧主题内容的多种社会意义,这是在一定时间内人们身上的正常反应;另一方面它填充了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种需要,或者说它也培养了人们社会生活的一种需要,丰富了人们的社会音乐生活。

除了影视剧歌曲之外的影视剧音乐,即以器乐演奏为主的具有个性特征和一定审美价值的主题音乐或一些重要的场景音乐,也同样在影视剧之外进行同样的社会传播。这些音乐在离开了影视剧母体之外同样具有通常音乐所应具有的音调和旋律的个性和审美价值。它们往往从影视剧中摘出,被单独播放,或被改编成各种形式的器乐曲在音乐会中演出,或制作成音响、音像品进入文化市场。比如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的主题音乐、电影《与狼共舞》中的主题音乐、电影《简·爱》中的主题音乐、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歌旋律改编的音乐等等,都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这一切都说明影视剧音乐在离开它的母体之后,就成为一般的音乐作品,享有一般音乐作品在社会上的地位。从这个角度上,我们说影视剧音乐的存在具有双重的价值。

影视剧音乐为当代音乐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料,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应该说它至今还常常被人们所忽视,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主要是人们还没有完全注意到它的特征(视听合一、多向文化意义的创造)在艺术表现当中的重要性。它的表象虽然很容易被人们所意会,但是它的意义与价值的真实存在几乎是“隐形”在影视剧中。好在它本身的成长和发展是那么自然和营养充足,它有足够的能力不仅继续自身的发展,还会对整个音乐文化和影视剧艺术的发展继续作出令人惊奇的贡献。因为它的文化价值取向来自于文学所蕴含的人类所具有的全部价值创造的可能性,它借以表达的语言又是借助于人们视与听的两种能力,它又生长在多媒体传播时代,因此,我们可以对它寄予多种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