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9659600000018

第18章 “超级女声”:电视本体理念的思考(1)

■高鑫

2005年的夏天,“超级女声”横扫神州大地,一夜之间成为了带有某种社会意义的时尚符号。“超级女声”究竟火到什么地步?只要看一组数字,就不能不让人感到震惊:全国参赛报名人数达15万,风靡了30万青少年,电视观众达2000万,观众短信投票超过1500万条,收视率突破10%,报道媒体超过100家……就连远在大洋彼岸美国福克斯电视台《美国偶像》节目制片人、市场负责人埃里克·格林都知道了这个节目,他说:“啊,中国的‘超级女声’我知道,我很高兴中国也出现这样一个普遍受大众关注的节目。”伴随“超级女声”的火爆,各种评论纷至沓来,可谓见仁见智,褒贬有之。笔者认为,“超级女声”说到底是属于电视的,是属于电视文化的,因为它是运用电视媒体所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电视选秀活动。研究中国电视,就不得不研究“超级女声”这一重要的电视文化现象,因为它几乎触及了电视学的诸多领域,诸如电视社会学、电视经济学、电视文化学、电视心理学、电视艺术学等等。故而本文仅从电视本体的视角入手,对其电视理念加以审视、思考和判断。

一、从电视社会学角度——电视媒体可以操控社会舆论

“超级女声”,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电视传媒的力量,甚至感受到一种“可怕”的力量。

1.构成强势媒体

目前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媒体形态很多:平面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但是只有电视构成了社会的强势媒体。因为它是由电子技术武装起来的,具有传播快捷、迅速,而且声像兼备的特征,所以深受广大电视观众的欢迎。“超级女声”之所以获得如此巨大的社会冲击力,并且造成如此强烈的社会反响,都是电视这种强势媒体造成的。它可以从成都、广州、郑州、杭州、长沙五座城市出发,最后向全中国蔓延,出现了逢人便说“超女”的难以想象的情景。这是其他任何媒体所不可能完成的。

2.操控社会舆论

电视在一个特定时期,完全可以操控社会的舆论,掀起巨大的社会舆论狂潮,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走向,形成整个社会舆论的关注点。

“超级女声”就充分利用了电视的这种社会功能,使全国电视观众的注意力一时间集中关注“超级女声”:看“超女”,说“超女”,争论“超女”,评论“超女”……一时间完全控制了社会的话语权,形成了一种遍及中国大地的“超级女声”的狂澜。

3.形成舆论霸权

电视具有强大的舆论霸权,它可以引导社会舆论跟着传媒走,去创造特定社会文化氛围。电视传媒,基于某种目的,可以进行全民总动员,在一个时期内制造社会震荡。

“超级女声”就让几十万青少年沸腾起来,使全国亿万观众沸腾起来,一时间几乎控制了社会舆论,形成社会的热点、焦点、沸点。

正是由于电视的这种“可怕”的社会驱动力,“超级女声”产生巨大的社会反响,甚至引起社会的“焦虑”。

《北京青年报》就特意发表“社评”《不要对“超女现象”做过度诠释》。文中说:“‘超级女声’的火爆,已经成了2005年最重要的娱乐事件,在中国大众文化发展史上,也具有划时代的标志意义。而随着有关‘超女’的报道和评论,从娱乐版面向时政版面转移,又间接地证明它的影响,已超出单纯娱乐的范畴。”该文又不无担心地指出:“让娱乐回归娱乐,而不进行超出其承载能力的过度诠释”。足见其焦虑和担心。

作为电视工作者,要想使电视节目获得社会的认可,并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必须对当今社会有深入的了解,必须准确地把握社会的脉搏。

当今的中国社会,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也就是从“政治化”社会,向“经济化”社会转移;从“革命性”社会,向“小康性”社会转移。在一个现代化的社会里,人们自然会产生两种重要的诉求:一是经济上的富裕,二是政治上的民主。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和平崛起,老百姓的生活日益富裕,民主化的诉求也日益成为现实。

“超级女声”正是在这种民主化诉求之中产生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雷颐说:“从‘超女’海选开始,各种各样的后援团就自发成立,参与成员自觉自愿,按喜好结成组织,各种费用大家自愿。这些组织成员大都有责、权、利的明确分工,有不同的阶层领导或曰协调人、召集人。而互联网这种现代化联络工具,使素不相识的‘粉丝’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选手们通过电视使出浑身解数彼此竞争,各自的支持者展开种种有声有色的‘文宣’活动拉票,活脱脱一个‘选战’。事实表明,民间已具极强的‘自组织’能力,已开始成熟,并非人们有时担心的‘乱来一气’。”的确,“超级女声”的选手和观众,都以其出色的表现实践并示范了民主。至少在这场电视娱乐节目中,人们都尊重对手,遵守规则,服从民意,努力进取,愿赌服输。

人们亲身参与了这一娱乐民主化的全过程。

二、从电视经济学角度——电视媒体可以创造财富神话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期,电视节目商品化的倾向日趋鲜明、突出。现在办电视必须有机敏的“经济头脑”,要有“商品意识”,也就是要善于将电视节目作为商品来经营,通过电视节目来创造利润。否则,电视媒体就难以维继,难以生存。

“超级女声”从海选开始,就被当做一个品牌来策划、运作和经营。为此,他们专门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天娱传媒有限公司。不断地抛出各种足以吸引人们眼球的消息,从外围来扩大这个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甚至连“评委收黑钱”、“冠军内定”、“更换评委”这类负面消息,最终都也转化为扩大其影响的推动力。当评委柯以敏、黑楠等具有个性的评语,在网上掀起一浪一浪的争议高潮,其实都是在为其品牌做宣传。

当目的达到了,“超级女声”的品牌运作者,肯定躲在背后偷着乐呢。品牌一旦运作成功,财富也便跟着滚滚而来。

就连“超级女声”的赞助商——蒙牛乳业也是一次极其成功的传媒介入。2004年蒙牛酸酸乳的销售是8亿元,通过与“超级女声”的整合营销,现在已将近25亿元,到年底,要实现30亿。蒙牛董事长牛根生说:“媒体在现代企业发展、造就品牌过程中,所起到的喉舌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不妨试着给“超级女声”算一算经济账:

1.短信收益

以成都赛区总决赛为例,李宇春、张靓颖、何洁成为成都三甲,是由短信投票决出。

积累一周的短信,一共是30多万票(307071票),全国设了5个赛区,即成都、广州、长沙、郑州、杭州一共收到短信400多万票(4606055票)。移动用户每发一条短信为1元;联通用户和小灵通发送一条短信为0.5元。比赛中类似短信投票几十场,按此推算,光短信一项已收入几千万元。

2.广告收益

由湖南卫视公布的广告价格显示,2005年“超级女声”的广告价位是每15秒75万元。一场比赛广告时段近30分钟,也就是1800秒,也就是120个75万,一共比赛了几十场,计算下来又是几千万元。难怪有人将“超级女声”的电视经济运作称之为“财富的盛宴”。

3.品牌延伸营销

“超级女声”构成一条完整的产业运营链条:出唱片——2005年8月24日,唱片《超级女声终极PK》在北京首发,全国预订数已达65万,预计达到100万;巡回签售会——8月30日开始,在全国十几座城市举行;出专辑——出5张超女个人专辑;全国巡演会——首站成都,最后一站香港,计划是10个城市,5个赛区铁定;拍电视剧——超级女声同名电视剧20集,10月初开拍;拍电影——2006年初,关于超女电影开拍;报载:李宇春一年价值2000万,她已与太合麦田公司签约,今年预测给公司带来500万收入。

报载:2005年10月9日“超女”在京演唱会门票刚开始出售,令人难以置信的是680元的门票在网上转让竟要价8000元。“超女”门票竟比英超足球赛的票都难买。

以上统计起来,又是一笔多大的财富?真可说将创天文数字。

“超级女声”的电视财富奇迹是如何创造的呢?这得益于它一整套的电视经济学的新商业运作模式:

1.累积效应——将赛程设置成循环的漫长过程(2月~8月,达半年之久),将赛事拉长之后就有了累积效应,累积人们的忠诚度,累积“粉丝”,这种累积如同没完没了的电视连续剧一样。

2.观众培养——短信互动,实际上是品牌跟观众关系的培养,有了这种观众培养,“超级女声”的观众就有了保障,收视率就有保障,商业价值就有了保障。

3.制造话语——要求评委的评语必须充满个性,就是为了制造话语,制造争论空间,而这样一种话语制造本身,就能引起社会关注,掀起波澜,引起更多人的注意。

“超级女声”正是如此制造了电视财富的奇迹,创造了电视经济学的神话。

三、从电视文化学角度——电视传媒成就真正的大众文化

说到底,电视是一种文化。

电视当然可以制作精英文化,使其承载更多的文化意蕴、深沉的人生哲理、厚重的生命意义、多重的审美品格。但是电视的主体,应该说还是一种大众文化,这绝不是对电视文化的贬斥,而是愈发强调它充分体现了人民大众的意愿、向往和需求。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超级女声”的整体设计,是紧紧围绕着平民化、大众化的文化需求所进行的,这说明设计者对电视的大众文化特征有着深入而独到的理解。

在“超级女声”大赛中,所有参与者:选手、专业评委、大众评委、现场支持者、短信投票者、电视观众、网络读者全部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民大众,充分体现了大众文化的基础本质特征。

大众文化在“超级女声”中具体体现是:

1.原生态的展示

“超级女声”总导演王平在阐述节目设想时多次强调了一个“原生态”的概念。这其实就是尽可能让电视节目贴近观众,甚至达到毫无间隔的境界。“超级女声”打出“零门槛”的旗号,并将选手原生态的清唱直播,评委们毫不留情的苛刻点评也原封不动地播出。这与其他歌手大赛对“完美性”的追求大相径庭。“超级女声”更没有“知识问答”那种装样子的繁文缛节,有的只是选手们真情实感的全方位展示。这种毫不忸怩作态的平民本色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2.直接的参与性

“超级女声”和电视上其他电视综艺节目不同,它的主角不是主持人,不是明星,不是评委,而是普罗大众。对于中国民众来说,它提供了一个“平等而且自由”的平台。

而且参赛选手的晋级与否与观众投票数密切相关,这也大大提升了普通大众参与的热情。让每一个观众在那块似乎触手可及的绚丽平台上发现自我,实现自我。

3.民选的运作模式

总结“超级女声”在掀起全民娱乐上的成功,还体现为它们的“民选”赛制。以前所谓的明星、偶像都是娱乐界强塞给大众的。“超级女声”第一次真正实现了大众推选至上的赛制,短信高票歌手真正成了“人民的歌手”,主办方、评委谁也不敢“与人民为敌”。

“超级女声”彻底摈弃了那些“自视不凡”的明星和“德高望重”的权威,让广大民众通过直接投票的方式,决定谁应继续留在舞台上。平民选秀,成就了平民歌手,形成了平民偶像,满足了平民愿望。

“超级女声”还在大众中创造了许多流行于坊间的新词汇、新概念,丰富着大众社会的大众语汇。如:“超女”——“超级女声”的简称;“PK”——出自于电脑游戏中的Player Killer,指对决,意思是二选一;“粉丝”——Fans,泛指歌迷,广大超女的拥护者;“玉米”——“宇迷”谐音,李宇春歌迷的统称;“笔迷”——周笔畅歌迷的统称;“凉粉”——张靓颖歌迷的统称;“柯楠组合”——“超女”最酷的两位评委柯以敏和黑楠的合称等等。

总之,“超级女声”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是电视这一大众传媒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