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9659600000016

第16章 电视艺术的生态观念(1)

■丁海宴

从形态上看电视,电视明显的标志是“综合”。

影视理论界,有个理直气壮的说法叫“电视是综合的艺术”。我也曾在自己的拙作《电视艺术的观念》中这样写道:“电视是普遍的浓缩,又是个别的放大。电视是最广泛的,也是最具体的。电视是个人的,也是每一个人的。电视不是电影,不是音乐,不是舞蹈,不是绘画。电视艺术却是电影、音乐、绘画、舞蹈的综合。”其实,严格地讲,“综合”只是电视的一种表面形态,一种并不学术的说法,起码不是一种本质的界定。我们知道,“综合”的意思是指集中、汇总、聚拢。但是,电视艺术的含义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多种手段、多种方式、多种知识、多种形态的集中、汇总和聚拢。

确切地讲,“综合”只是电视的外在形态,而不是电视的观念形态。真正电视艺术的观念,应该是“生态的综合”观念。无视生态的综合,只是给予电视一个外形,只有生态的综合,才是有血有肉的电视。

按照当代生态学的观点,生命的繁衍生长是靠不同物种之间的共生和互生来支撑的。正如美国科学院院士刘易斯所说,地球上的微生物“大多数不能单独培养。它们在密集的、相互依赖的群体中共同生活,彼此营养和维持对方的生存环境,通过一个复杂的化学信号系统调整着不同物种间数量的平衡。……生物结成群落,群落结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结成生物圈,是这个世界存在的真相”。世界本不是物种间的群聚,而是物种间有机的结合。群体是个人的群体,个体是群体的个体。

按照人类伦理学的说法,人类认为有益和无益的物种,都有其本身的存在价值。

多种价值的共生,才是价值体系的原貌。所以“生态学主要观察的是一个群体中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不是建立起一套由低级形式到高级形式的等级序列”。

就具体的艺术而言,在每一部绘画作品中,局部不但影响着整体,而且也影响着其他任何一部分。所谓“增之一分太多,减之一分太少”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在电视艺术中同样会有如此感受:一句广告语,可以让整个栏目生辉;也会因为一个镜头的失误,使整个影片受损。艺术生态观念的根本原则,一定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电视艺术就其根本性质而言,不是多种手段、多种方式、多种知识、多种形态的集中、汇总和聚拢,而是要在多种手段、多种方式、多种知识、多种形态的互动和碰撞中,产生出新的样式,拓展出新的含义。只有这样,电视艺术才能具有自身的个性,电视艺术的概念才是一个独立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综合的生态化,构建起了电视艺术的本质。

下面从四个方面详细论述:

一、平衡而非平等

平等的意思,常常是表示数量上、大小上、重量上、面积上的相互等同。比如,10斤米,两人各五斤;10亩地,两人各五亩;10个苹果,两人各五个。相互各占一半,各自不多不少。但是,平衡的意思就不是这样了,10斤米,大人分七斤,小孩分三斤;10亩地,种植能力强的分七亩,种植能力弱的分三亩;10个苹果,能吃的分七个,不能吃的分三个。虽然数量上、面积上、重量上互不相等,可整体上是平衡的。因为平衡不是数量上、大小上、重量上、面积上相互等同的概念,而是整体上、感受上、心理上不倾斜、不凹凸的概念。一幅照片黑色与白色均等是一种平衡,黑多白少同样可以形成平衡。

如升起的月亮(只是一个小小的亮点)与大面积的崇山峻岭(大面积的暗部)其面积大小无法相等,然而,视觉的感受上却是平衡的,就是说,芝麻大的亮点,可以与西瓜大的阴影保持平衡。一件小事足以震惊世界,十年历史却可以转瞬即逝;一件小事可以转变历史的进程,十年历史却可以反应平平。大和小、高和矮、长和短的关系不仅是绝对量的关系,还可以是相对量(感受的、情感的、心理的)的关系。感受的多少不一定是数量的多少,心理的轻重不一定是重量的多少。一句诗情,在心理上的位置,可以胜过一本小说。一种思恋,则无法用千金置换。

我们知道,电视艺术创作的元素和手段是多元的:包括声音(人声、自然音响、音乐)、活动画面、图片和文字。毋庸置疑,每一种元素和手段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性,即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电视艺术创作就是对这些元素和手段的整体把握和综合驾驭。

元素和手段的综合利用与处理,不一定是平等的,而却应该是平衡的。比如,选用一分钟画面,不一定要配上一分钟声音或一分钟文字;相反,只有二十秒钟声音或文字,同样可以构成声画之间满意的效果、新奇的关系。举例来说,一幅母亲悲伤的特写画面(二十秒钟),只配有两声枪响(两秒钟),就足以揭示出悲伤中蕴涵的意义。甚至一幅哭喊的孩子的全景画面(一分钟),没有任何声音(静场),其效果甚至比加进任何声音都具有心灵的震撼力。显然,元素和手段之间的关系不是平等的综合关系,而是平衡的生态关系。具体来说就是,有声是让无形更具形象性;无声是让有形更具声音性。

声与形、形与声之间是一种有机的整体关系,二者的结合不是平分秋色,保持长度上、多少上的平等,而是相互间整体效果和感受上的平衡。物质的“一”不等于感受的“一”,五个苹果减少一个,还剩四个。但一句诗会因为一个“字”意境全无或精彩异常。

综合的关系强调的是个体之间的并列、聚集关系,而生态的综合关系则强调的是个体与整体的共生关系。电视艺术的多种元素和手段显然是共处一个“生态圈”中,元素与元素的结合,不是元素之间个体的事,而是整体的事。原因在于,每一元素的特性展示,并不取决于这一元素本身,而只能产生于整体感受的效果之中。也就是说,“特性”的意义和价值,取决于整体的意义和价值。没有整体的意义和效果,便没有个体的价值展示。个体是整体的个体,整体又是个体的整体。具体来说,每一画面的处理和声音的利用,都与其产生的整体效果相关。比如,欢快的画面可以配上欢快的笑声,也可以加进忧伤的音乐。前者是一种整体效果(声画对位),后者也是一种整体效果(声画对立),要选择前者,就不能加进音乐,反之,要选择后者,就必须去掉笑声,因为整体的效果,决定着个体的取舍和个体的容量。当然,个体与整体又是相互渗透、互为因果的,个体又可以改变整体的含义,没有个体的多种组合便没有整体的多种效果。自然,每一种整体效果的产生都会影响个体特性的展示,甚至涉及到个体特性的含义的重新领悟。如上所述,“忧伤音乐”配上欢快画面,使人们感受到了“欢快笑声”中无法领悟到的意味,致使画面变得多意了,声音变得新奇了。

必须强调的是,整体是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基本要素的集合。也就是说,整体不是简单地产生于多种元素之间平等相加,而是产生于多种元素之间有机的构成。综合的效果不是理想的整体效果,生态的综合效果才是理想的整体效果。因为,“特性”的意义来自整体。各部分的特性只能产生于部分与整体的相互作用中。一段画面是一种信息的传达,画面上叠上一段文字,既可以拓展画面的含义,又可以诠释画面的内容,再加进一段内容丰富的解说,此时的整体效果是各部分要素相加所无法达到的。

电视艺术是形象化的艺术,绝不意味着是画面为主宰的艺术。在许多表现中,画面往往会显得苍白无力,而语言和文字却能显示出无法替代的作用。所以,电视艺术中声、画的综合,不是无视整体的综合,而应该是注重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的综合。平等只顾部分之间的关系,平衡才关注整体与部分之间的效果。

在美伊战争的直播报道中,显然不是画面主宰着荧屏,屏幕下方不时划过的字幕,远在千里之外传来的电话连线,加上图示和主持人的播报,可谓多元素、多手段的综合报道。其中每一种元素和手段,都是另一种元素和手段的补充、完善和拓展,在时间的长短、用量的多少上都不是平等的,而是平衡的。就是说,每一元素的使用都与整体的内容、效果相关,并以此作为取舍的标准和布局的条件。

文字虽不如画面直观和生动,却有画面无法涉足的内容;图示虽是静态的,但其直观、全面、细致,又是活动画面最好的补充。形和文、静和动的优势互补,构成了整体意义上的平衡。这种关系很像摄影时的各种景别,全景反映整体,特写表现细节。全有全的用处,细有细的用场,但全景与特写的长度是不会平等的,正是这种不平等,才满足了人们在观看时的整体需要。

二、差异而非统一

电视艺术中汇集了多种艺术形态,如电影、音乐、舞蹈、曲艺、美术、文学、建筑等。

简单意义上的综合,是不顾个性特征的聚集,而生态意义上的综合,则是保持个性,尊重差异的共存。也就是说,不是抹平差异,而是凸显特征。保持差异不仅是个性张扬的需要,而且是影视生态的需要。

在电视艺术中,有抽象的音乐艺术,也有具象的绘画艺术;有语言艺术,也有建筑艺术。可以讲,多种艺术的融合构筑建造了电视艺术的殿堂。恰恰在于艺术形态的差异,才使得电视艺术如此辉煌又如此绚丽。

从生态学的观点看,“差异”、“对立”、“抗衡”并不会导致双方消失和灭亡,反而,“异己者”的存在才构成了一切存在的前提,即:对立才有统一。生态学原理提示我们,“对立”不一定是敌对,世界万物之中,森林、海洋、动物、土地以及一切与我们不同的人,尽管相互之间有各种差异、对立和区别,但正是这种不同才满足了生态的需要,如果我们要消除这种差异、对立和区别,生态将无法保持,也就从根本上违背了生态自身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