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海外新闻出版实录2009
9659200000171

第171章 日本大学出版部协会取得法人资格的艰难历程

在21世纪的第一个5年与第二个5年之交,日本大学出版部协会收到一份“大礼”:日本大学出版部协会取得了法人资格。对该协会来说,这是破天荒的大事,这是对作为成员单位的日本大学出版社乃至日本大学出版业作出的重大贡献。

其争取法人地位的艰难历程令人难忘。

从任意团体起步

1963年6月,由玉川大学出版部、中央大学出版部、东海大学出版会、东京大学出版会、东京电机大学出版局、东京农业大学出版会、法政大学出版局、早稻田大学出版部等8所大学的出版部(会、局)和日本学术振兴会、日本图书文化协会/东京教育大学等两个学术团体,以任意团体形式组成的大学出版部协会,在2005年即将过去的时候完成了“有限责任中间法人”大学出版部协会的登记,以“肩负社会的责任,具有权利能力的社团”的身份,迈出了新的一步。

在成为法人之前,大学出版部协会作为任意团体开展活动40余年,真可谓“历史悠久”。为了成为“社团法人”,同日本书籍出版协会、自然科学书协会、出版梓会等协会一样,大学出版部协会虽饱受挫折,历经艰辛,但依然是“革命尚未成功”。

2002年4月,日本诞生了“中间法人制度”,以此为转机,大学出版部协会法人化有可能变成现实。在实际上推进这项工作的,是第7任干事长渡边勋。

在大学出版部协会第64期季刊杂志《大学出版》(2005年夏季号)上,渡边勋发表了题为《近来可能实现之构想》的文章。渡边勋在文中论述道:“被称为任意团体的‘没有权利能力’的组织形态,各加盟出版部抑制个性突出集体性的运作形态,依赖各位负责人献身精神的活动形态,在事业上不具有扩大再生产能力的财务体制,被这种种不利因素困扰的协会,能够发展到今天,实在应当归功于众多前辈付出的大量智慧和辛劳。我认为,这简直是一个奇迹。如果撇开组织、运作、负责人、财务这些因素来看待今天的协会,我认为协会的工作水平已经达到了顶点。”渡边勋指出,从现实出发,必须加快实现协会的法人化。“作为把大学和出版结合在一起的大学出版部联合体,应当是有功能、有任务、有目的的组织,因此,为了获得力量,就自然而然要以实现法人化为首要目标。无论是从内部还是从外部看,协会要自立,要强大,除了法人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中间法人”也是法人

那么,“中间法人”的含义是什么呢?在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根据日本《中间法人法》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作为中间法人可以取得法人资格的团体,“是以谋求会员的共同利益为目的,同时又是以不向会员分配剩余钱物为目的的社团”。也就是说,如果是为了开展某种活动任意结成的社团,除了一般的公司可以成为营利法人以外,作为中间法人也可以取得法人资格。在这里,“公益性”不是设立的要件。

然而,加盟大学出版部协会的各成员单位,以大学作为存在的基础,以日本的高等教育界和日本的学院派为共同背景,因此具有其他出版团体所不具备的特殊性和独立性。通过开展出版活动,向社会展示大学,公益性寓于其中。这就是“有限责任中间法人”大学出版部协会设立的意义所在。

设立中间法人,最少需要两个会员。在确定朝着法人化方向努力以后,虽然没有确定谁是会员,但在2005年4月的大学出版部协会的例会上,确认了加盟协会的所有大学出版部(会、局)成员。总共28个成员,分别是北海道大学图书刊行会、东北大学出版会、流通经济大学出版会、圣学院大学出版会、圣德大学出版会、丽泽大学出版会、庆应义塾大学出版会、产业能率大学出版部、专修大学出版局、大正大学出版会、玉川大学出版部、中央大学出版部、东京大学出版会、东京电机大学出版会、东京农业大学出版会、法政大学出版局、武藏野美术大学出版局、明星大学出版部、早稻田大学出版部、东海大学出版会、名古屋大学出版会、三重大学出版会、京都大学学术出版会、大阪经济法科大学出版部、大阪大学出版会、关西大学出版部、关西学院大学出版会、九州大学出版会等。

为了制定设立中间法人的“章程”,使会员代表得到各成员单位的承认,在仅有的两周时间内,从北海道到九州,有关文件传遍了整个日本。由于中间法人章程的确认没有先例,所以在有关文件的封面和封底,仅骑缝章就各有14枚,各成员单位的印章和可请求印鉴证明的印章各28枚。公证部门的人揶揄地说:“你们把设立法人的事情看得太重,以至于如此辛苦地劳作!”

与美国大学出版部协会相比实力稍逊一筹

凭着任意团体的身份,从成立至今,日本大学出版部协会已经开展了40余年的活动。1963年至1978年,加盟协会的成员单位在数量上没有变化,还是10所学校(有3所学校退出,又有3所学校加入)。但是,到了1983年,增加到14所学校,这些学校共出版新书447种。到了1992年,增加到20所学校,这些学校共出版新书651种。到了2000年,增加到26所学校,这些学校共出版新书794种。截至2005年3月,增加到29所,这些学校共出版新书830种,创最高纪录(本次协会实现法人化,有1所学校退出)。这些学校出版的图书,有以哲学、历史、文学为主的人文书,有法律、经济等社会科学书,有生命科学、尖端技术等理工书,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学术领域。然而,从整个日本出版行业来看,不能不说大学出版部协会活动的规模是很小的。新书出版品种仅占全部新书出版品种的1%。出版行业的图书销售额为1万亿日元,大学出版部协会的图书销售额只有40亿日元。

美国大学出版部协会成立于1946年,当时有26所大学的出版部参加。经过了60多年,该协会的成员单位达到125个。据协会的机关刊物介绍,2002年出版新书总计11800种,销售总额约为4.44亿美元(约合490亿日元)。新书出版品种占全美新书出版品种的7.9%,销售额占全美出版销售额的1.7%。与日本大学出版部协会相比,美国大学出版部协会的实力要强得多。

区别于商业出版、以出版面向研究者的效益较差的专业书为主的美国各大学出版部,从明治时期开始出版“讲义录”、之后以出版学术书、教科书、教养书为主的日本各大学出版部,因为实力差异,两者在各自国家出版行业的地位是可想而知的。所以,不断增强各成员单位的实力,不断增加新的成员单位,应当是日本“有限责任中间法人”大学出版部协会的目标之一。

“四部会、一分部”

由于取得法人资格,大学出版部协会的名称、运作方式虽然有所变化,但协会的活动,还是按过去的“四部会、一分部”的体制开展。所谓“四部会”,即编辑部会、营业部会、电子部会和国际部会。所谓“一分部”,是指为了把地处关西地区的5所大学出版部的活动统一起来,使之便于协作配合,协会专门成立的关西支部。

编辑部会主要致力于出版方式的探索和成员单位编辑技术的提高。比如编辑、制作季刊杂志《大学出版》;收集、整理协会对外公布的资料;每5年编辑、出版一本纪念杂志,比如几年前推出的《40年的步伐》。更重要的工作是,积极促成来自日本生命财团、日本末延财团等民间公益法人对出版的资助,以及日本学术振兴会以科学研究费补助金(研究成果公开促进费)对出版的资助。调查大学或公益法人设立出版资助制度的情况、面向研究者介绍出版资助申请途径的《资助出版指南》(2001年版),目前正在修订之中。

营业部会主要是每月编辑、出版《新书速报》,分发给书店和图书馆,同时,作为年度事业,制作把12个月的新书信息分领域归纳的《新出版图书目录》;制作汇总各大学出版部图书目录的《综合图书目录》。为了方便图书馆挑选图书,营业部会还负责反映各成员单位出版业务情况的“可以接受的新书”、“已出版图书的藏书调查”系统的运营。截至目前,这个系统已被100多个图书馆使用。此外,纪念图书展的策划与举办、东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参展等,也属于营业部会的管辖范围。

电子部会主要负责协会网络平台(www.ajup-net.com)的运营。像协会办的《大学出版》、《资助出版指南》等杂志,读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阅读并付费下载。

国际部会主要负责国际交流。1982年,在韩国忠清北道俗离山,协会举办了首届“日本、韩国大学出版部协会合作论坛”。从那以后的15年间,日本大学出版部协会与韩国大学出版部协会一直保持定期的交流与互访。从1997年起,这个论坛发展成为“日本、韩国、中国大学出版部协会合作论坛”。2005年10月,在韩国庄州市举办了第九届“日韩中三国论坛”。国际部会运作、参与这些论坛,一边为协会的交流史续写新的篇章,一边推动协会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携手并进,协同运作”

“有限责任中间法人”大学出版部协会的章程明确指出了大学出版部协会成立的目的:“谋求大学出版部在日本的健康发展,提高学术文化水平,促进社会发展”。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章程列举了10大事业项目。围绕这些事业项目,协会今后将陆续实施一系列计划。对属于协会成员的28所大学出版部而言,关键词就是“携手并进,协同运作”。

当前,在编辑平台,日本大学出版部协会考虑建立“对策划的评价与审查体系”。在了解作者、编者的基础上,把详细的出版策划向所有的成员单位公开,哪些大学出版部希望出版,就履行出版手续。这样做有利于学位论文的发表、特殊领域研究成果的公布。

在营销平台,大学出版部协会拟与数个贩售公司建立交易关系,以备将来各成员单位的协同销售。由弘前大学出版会、东京学艺大学出版会、埼玉大学出版会组成的“大学出版部联络会”,没有加入大学出版部协会,但属于协会的“姐妹组织”。

由于联络会没有同贩售公司进行交易,以上几所大学的出版物流通到全国的书店就非常困难。协会需要利用自身的营业平台,承担这些大学出版物向全国流通的业务,从而促进这些大学尽快加入协会。

再就是募集赞助单位,与大众媒体合作宣传“大学出版”,为大学出版部协会开展业务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孟斯咏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