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外宣作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在很多国家都受到了重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他国家在文化外宣方面的宣传经验和发展策略,也可以为我国的文化外宣提供很好的借鉴。本章在全球范围内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几个国家分别进行探讨,分别是欧洲的法国,美洲的美国和亚洲的日本和韩国,主要分析这些国家文化外宣的策略特点和实践经验,并以此总结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第一节 法国的文化外宣
法国一向重视保护本国文化的发展,也很重视法国文化的对外宣传。从很多人喜欢吃法国菜,看法国电影,关注法国服饰时尚,追捧LV、Chanel等法国名牌,可见法国的文化外宣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引发我们去探讨法国如何进行文化外宣。
一、构建本国文化的强势地位
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全球化大潮的促进下,美国的影视产品开始冲击欧洲文化市场。由于美国影视产业具有雄厚的生产实力、庞大的资金投入、高科技的制作手段和有效的发行网络,很多国家的影视市场在其冲击下溃不成军。以电影市场为例,美国片一度占了法国电影市场的60%,甚至在一些欧洲国家占领了80%—
90%的市场。
为了限制美国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保护和扶持民族文化的发展,法国及时开始了文化“自卫”。具体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规定了电视台播放外国文化节目的比例;大力宣传本国文化;资助本国影视制作业;加强同欧盟国家的文化合作等。比如从1996年起法国政府制定了一项法律,要求法国1300多家电台在每天早晨6∶30至晚间10∶30之间的音乐节目必须播放40%的法语歌曲,否则处以罚款,罚金用于资助民族文化。
更为重要的是法国政府对此进行全方位的掌控。法国历届政府均非常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认为应该把文化权利作为一项福利提供给公民,使人人都能平等进入、参与并享受文化。为此,法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和发扬民族文化的政策,在资金上给予专项补助。
第一,政府对文化发展高度重视并提供资金保障。政府对一些国家文化机构、团体以及与国家有合同关系的文化团体,每年给予固定补贴,金额逐年增长。法国政府对文化资金投入比例很高。即使在法国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时期,政府对文化领域的投入并没有减少。法国政府没有把文化视为简单的消费和娱乐领域,而把它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文化投资的绝对数额在逐年增加,在国家经费预算中所占比例也在逐年提高。
第二,政府对文化的投入采取直接拨款方式。法国政府对文化的投入不通过社会中介组织,而是由文化和通讯部对重要文化机构、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直接拨款。重要文化机构包括国家重点文化设施、重点文艺院团和一些艺术院校等,同时也对一些重要文化活动直接提供资助。法国的公益性文化单位所需经费完全由政府负担,工作人员享受公务员待遇(如图书馆)。地方政府对文化的投入也相当可观。法国各地都有文化体育中心,经费主要源于政府补贴。各地都有公共图书馆,当地居民可以免费借阅,临时居住的即使是外国人,也可办借书证借阅馆内书籍和音像制品。
第三,政府对文化的投入主要依靠合同进行管理。法国政府对文化的财政投入,是通过签订文化协定的契约形式确保实现政府的管理目标。政府的具体文化发展目标通过财政投入的方式来明确。政府在提供经费的同时,与相关部门和文化单位签订了各类合同,如国家和大区计划合同、国家合同、与文艺院团签订的契约,等等,政府利用合同形式对政府资助的部门和单位进行管理和监督,确保投入经费的使用效果,实现政府的管理目标。
20世纪90年代起,全球化日渐成为热门话题,文化单一化和文化产品标准化也被世界上众多学者提上议程。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国文化多样性的特点受到极大冲击,法国开始采取多种手段来捍卫本国文化,并加强了本国文化外宣活动。
其实,早在1993年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针对美国要求欧洲开放文化产品市场,法国就提出“文化例外”的原则,反对将文化产品等同于一般商品,任其自由流通。当时美国电影向全球大举进攻,其电影出口额在所有出口产品中已位居第二,仅次于航空产品。法国为本国文化所受到的威胁深感忧虑。在1998年经济与合作组织关于投资的多边协议谈判中,法国继续坚持“文化例外”的立场,孤军奋战,最终使谈判流产。本世纪初,法国对这一问题有了新的认识,认为“文化例外”不能准确全面地表达他们的思想,因为文化产品有精神价值的一面,也有商业性的一面。特别是“9·11”事件让人们看到,缺乏文化方面的理解和沟通是造成西方与其他地区冲突的一个原因。法国虽然不赞成“文明冲突”的说法,但认为加强对话,增进文化交流是反恐的一个重要基础。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国家接受这一思想,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正式将“文化例外”的提法改为“文化多样性”,将有关文化产品问题的讨论从世贸组织转向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法国联合加拿大共同提议,就文化多样性起草一个国际公约,正式将捍卫文化多样性的战斗提上了国际议程。
从“文化例外”转为“文化多样性”,从贸易领域转到文化领域,从市场之争提升到价值观之争,如此多的政府决策表明在多数国家还没有意识到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带来文化全球化的危险时,法国已大胆站出来。
二、法国文化外宣的手段
法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多是由政府或者与政府相关的组织来推动的,并且有着非常明确的分工和目标。为了追求世界影响力,法国在文化外宣上持续不断地进行努力,力求提高自己在世界舞台的地位和形象,将法兰西独具个性的价值观、文化习俗传播出去。
1.以语言为桥梁介绍本国文化
早在17和18世纪,法国就开始在欧洲推广她的文化。1883年,法国创建了法语联盟,目的是向全球传播法语及法国文化。该组织是一个非盈利性组织,所有的法国总统都自动成为法语联盟的名誉主席。
放眼国际,世界主要国家都十分重视本国语言的推广,把语言输出作为国家战略,由政府拨款,国家首脑出面,不遗余力向世界上其他国家传播自己的语言,提升本国语言的国际地位。如英美投入巨额资金,通过各种渠道,千方百计推动英语在全世界的普及;法国坚持把推广法语作为抗衡英语、宣传法国文化的战略重点,在138个国家设立了1135个法语联盟分部;德国通过“歌德学院”在76个国家设立了128个分部;西班牙利用“塞万提斯学院”在23个国家设立了34个分院。
而所有设在海外的法语中心都坚持采用不同的形式介绍法国文化,并致力于与所在国的文化交流。他们制定的办学章程须得到法国法语联盟的认可。
法国法语联盟则监督法语中心执行,如制定了理事会的工作不取报酬,不介入当地的政治、宗教和种族争议等条款。法语中心的课程与正式大学不同,它通常由法国派遣的校长安排设置,校长的工资由法国外交部支付。
作为输出法国文化的重要机构,如今,法语联盟已在13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100个法语中心并接收了近4万名学员。培养了一大批对法国文化产生浓厚兴趣的外国受众。巴黎法语联盟主席让-皮埃尔·德洛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主张维护文化的多样性,不是和英语进行斗争。除了英美文化外,我们应该有其他的选择。”
2.教育交流的文化宣传
当法语在国际上逐渐获得认同之后,自然会使很多对法国具有爱慕之心的学子希望能够在法国读书。于是1998年由法国教育部和外交部联合组建了法国教育国际协作署,它是在国外推广高等教育的机构。
这个机构取得的成就不可小觑:1998年前,也就是协作署成立之前,每年去法国的学生只有几百人,自从法国调整了留学政策之后,每年留学人数快速增长。2002年,已经有9000个学生去法国留学,2003年、2004年都有六七千人。
以中国为例,据估计,目前有近两万名中国学生在法国就读,占法国国外留学生的8%—9%,而法国政府依然觉得人数不多,甚至在前法国总统希拉克访问中国的时候,还提到说法国希望接待更多的留学生。
通过教育交流吸引其他国家的留学生,法国也可以更深入地宣扬本国文化,同时,留学生作为各国社会的知识精英,也能够促进其他国家对法国文化的更多认同。
3.非政府组织的文化推广
很多国家都有一些非政府组织积极推广本国文化,法国也有很多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了法国文化的推广工作。以法国的艺术行动协会为例,它专门负责法国对外艺术活动,包括视觉艺术和建筑(Visual Arts Architecture)、表演艺术(Performing Arts)、文化合作和工程(Cultural Cooperation&;Engineering)、非洲和加勒比海的创造(The Creation of Africa and the Caribbean)出版和写作的世界(Publications and the Written World)等。
据协会主任布瓦夫·达沃尔介绍,该协会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非盈利性的私营机构,但是政府授权它是唯一的专业对外艺术宣传协会,并派人参与协会的经营管理。协会主要负责组织各种国内、国际的文化交流活动,每年预算高达2200万欧元,主要来自政府部门、企业、法国地区政府的资助。协会的主要任务是举办文化季以及出国推销文化产品,包括带领法国的艺术家参加在外举行的沙龙。
4.大型活动吸引媒体关注
法国很重视在境外举办大型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意义。外国文化周、文化季等活动对法国来说已是持续若干年的传统。近年来,法国成功举办了以色列、摩洛哥、捷克等国家(地区)的文化交流活动。在2003年到2005年中法互办文化年的活动中,法国更是通过一系列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活动和展览,呈现出法国在多个领域的创造力。改变了法国在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心目中的陈旧印象:法国不再仅仅是一个拥有灿烂艺术和旅游资源的文明古国,而且也是一个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的现代化国家。此外,法国文化年的另一特色是,广泛接触了其他国家的广大观众。比如说在中国方面,除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重点城市,活动还在成都、重庆、深圳、武汉及其他一些城市进行,一些展览接纳观众达几十万人。此外,媒体的支持使法国文化年的间接受众扩大到数百万。
中法互办文化年是法国注重与中国发展国与国之间双边文化关系的典型例证。这有利于两国之间的长期、多领域、深层次活动的扩展和延伸。此次活动促进了中法两国大学、科研单位、公司、文化艺术团体之间的长期交流与合作,建立了一所中法科技创新中心和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北京的法国文化中心以及法国法语联盟在中国的多个法语培训中心也开始启用。中法两国文化机构在中国文化年期间开始的交流与合作在法国文化年期间通过诸多演出活动得到进一步深化。
三、法国文化外宣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法国在外交的政治主张是“世界多极化”,同样针对文化方面,他们也提出了“文化多样性”,联合各国的力量与美国抗衡,并且从立法、政策、经济方面全方位支持本国的文化。但是对于美国,法国也并不一味排斥,像在学生的外语选修上,法国政府会希望学生选择英语,因为他们也意识到如果不会英语,法国就会落在世界的后面。所以,中国的对外宣传也应该有所借鉴,对本国文化的推崇是出于保护本国民族和历史,一切都以利于本国为基础,并不是偏执地去排斥一切外来文化。
1.以语言为契机推广文化
法语被称为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在西方会说法语也被认为是上流社会的象征,所以法国政府也在全球最先开始推广法语的教育,从而进行一步一步的文化渗透。中文与法语具有类似的吸引力。目前中国作为全球化发展中备受瞩目的商业市场,全球的商人和热爱中国文化的人都对学习中文有极其浓厚的兴趣,中国政府可以学习法国政府在全球化推广中文学习的基础上,以语言为桥梁对中国文化在全球进行推广。
中国在推广汉语教学方面,可以加强针对性,针对当今中国社会拥有浓厚兴趣的广泛人群,可以推广现代中文;针对热爱中国古典文化的外国人,也可以引入古文的介绍。至于具体的教学比例,可以进行市场调查以进一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