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创意与责任:中国电视的本土化生存
9658700000032

第32章 潮流与趋势(4)

三、内容何以为王——当前电视内容生产中应处理好的六大关系

在具体的电视内容生产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若干关系的处理,其中有六对关系我认为是特别需要注意并处理好的。

1.必视性与可视性。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电视内容的评价标准经常围绕着“可视性”展开,简单地说就是要“好看”。“可视性”或“好看”对电视而言无疑是重要的,不能不强调,但是仅仅追求“可视性”或“好看”显然是不够的。在今天若想使电视内容获得足够的传播效果,强调“必视性”也许更为重要。所谓“必视性”,简单地说就是“一定要看”。为什么天气预报常常在各种节目收视率的排行中名列前茅?恰恰在于天气预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安排密不可分,“不看是不行的”,因此天气预报拥有了“必视性”的特质。同样,一些重大的时事新闻、重大的体育赛事、重大的节庆庆典以及不同群体观众所特别感兴趣的内容都具有“必视性”,因此电视内容的生产除了内容自身应当追求“可视性”外,还应当想办法通过导视或宣传预热等手段强化其“必视性”。

2.相关性与悬念性。电视内容自身的结构、叙事应当充满悬念,令人期待,这一点在近几年的电视内容生产中得到了大家的普遍重视。各种类型的节目都在追求充满悬念的故事性,这一点无可厚非,自然也是重要的,但“相关性”的强调对于今天的电视内容或许更加重要。所谓“相关性”,就是内容与百姓观众之间的一种关联度:是不是百姓观众所迫切需要的?是不是与百姓观众紧密相关的?是不是百姓观众所高度关注的?这是判断内容是否具有相关性的重要标尺,好的电视内容应当是相关性与悬念性的有机结合。

3.点与面。所谓“点”包括情节点、事件的转折点,也包括具体个别的细节点、兴趣点和高潮点等等,是观众可以直接捕捉、直接感受的具体、生动的那些内容;所谓“面”则往往是相当宏观的,具有普遍性的那些内容。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电视的内容相对重视“面”,而对“点”的捕捉和表现不足,给人留下宣教味、说教味、不生动、不具体的印象。近一个时期,一些优秀的电视内容非常重视“点”的选择、设计与表现,这固然是可喜的进步,但有时也会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在高度重视具体、生动、细致的“点”的捕捉、设计与表现时,往往忽略了普遍意义、典型性和本质性的开掘。有价值的电视内容应当体现点与面的有机结合。

4.真与假。关于这一对关系,业界与学界已经探讨了若干年。我认为在这一对关系中,至少可能出现四种情形:真的内容产生真的效果,假的内容产生假的效果,真的内容产生假的效果,假的内容产生真的效果。假内容产生假效果当然应该唾弃,这应是一个简单清晰的判断;假的内容产生真的效果尽管未必可取,但的确可以见出内容生产者的功力。真的内容产生真的效果当然是我们提倡的,而真的内容做出假的效果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可是,恰恰是这种情形大量存在于我们的电视内容中,许多真实、真切、真诚的内容,被我们的内容生产者、制作者处理加工后却在电视播出时给人以虚假、做作、矫情的效果。因此,如何避免把真的做假了,也许是我们目前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5.情与理。情感与理智,感性与理性,感受与理解,这一对关系是电视内容生产中经常面临的关系,对这一对关系的理解,在认识上我们都懂得情理交融,寓情于理,寓理于情的道理,但真正做起来则难免有所偏颇。有的内容抓住了动情的素材,就一味地放大、放纵、泛滥情感的表达和表现,使得电视内容过度感性,失去控制,无法给观众留下足够的审美张力和空间。有的内容抓住了很有说服力的道理、哲理,就一味地强化、渲染,使得内容或过于说教或过于沉重和板滞,从而失去了电视内容应有的情感灵动的空间。

6.深与浅。电视内容不论其原始素质如何,最终总要以特定的方式表述出来,而如何表述就不可避免地要面临深与浅的关系处理问题。在深与浅的关系上也至少有四种情形:深入深出、浅入浅出、浅入深出和深入浅出。“浅入浅出”,自然轻松、放松;“深入深出”尽管从电视观众瞬间接受的特点来看不值得提倡,但也算可以为观众所理解;“深入浅出”当然是我们追求的很高的境界与目标,能够把复杂深厚的内容经过处理以浅白、浅显、明晰的方式让大多数观众能够接受,这是我们不仅要提倡也要永远追求的一个目标,当然,要达到这一目标是很不容易的。但无论如何,我们坚决反对“浅入深出”的表述。原本简单明了的事件,由于缺乏清晰的逻辑、合理的结构或恰当的叙事,有时甚至是故弄玄虚,从而导致把简单的内容复杂化,给人或艰涩或迷惑的印象,这种状态和结果是我们必须避讳的。

总之,对于当前电视内容生产的潮流与趋势的判断和认识,不同的从业者、不同的研究者都会有各自的看法和表述。我这里所谈到的上述三个命题,有些可能是老生常谈,有些可能是近期特别突出的问题,有些可能是常说常新的话题,有些可能是当下亟须解决的命题,但是总的目标是明确的,这就是电视内容的生产一定要立足于最佳传播效果的实现上,努力探索出符合国情、地情的本土化的生产思路与方式,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地满足广大电视观众多元化的、变化着的、日益提高着的精神需求。

(本文与顾亚奇合作,发表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年第1期,转载于《新华文摘》2006年第10期)

SNG及其对中国电视发展的影响

相对于20世纪90年代红红火火、高歌猛进的局面,最近一两年,中国电视媒介在很多方面都陷入了一个困顿、迷茫的状态。媒体的管理者时而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将电视往市场上引导;时而又强调加强政府监控和宣传导向的控制。很多电视媒体面对种种潮流莫衷一是,许多省级卫视纷纷忙着定位,城市电视台也在探索着自己的生存之道。尽管大家都在“声讨”央视,但是央视自己也面临着危机。央视的创作者缺乏更大的创作空间,也没有太大的产生冲击力的空间。央视有它的难处,省级卫视有它的难处,地面频道更有它的难处。几家欢乐几家愁,其实欢乐都是相对的,而忧愁则是绝对的。原来处于传媒业龙头老大地位的中国电视媒体普遍陷入了困惑、无序甚至麻木的状态之中,纷纷呈现出病急乱投医的乱象,如广受全社会诟病的泛娱乐化倾向。电视行业内部出现抢地盘、抢收视率等恶性竞争的情况,全行业广告份额呈下降趋势,媒体内部体制与机制充满了各种矛盾(如人、财、物、媒体属性、定位等),媒介的公信力、权威性有所下降。在网络新媒体和平面媒体的冲击下,人才开始外流,20世纪90年代的风光不再。中国电视在经历了若干年的高速增长之后,陷入了增长乏力的困境,难以找到一条出路。

一、中国电视当前的生存环境

近年来,电视作为主流媒体,其关注度和影响力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其表现就是电视在媒介市场的份额,以及电视受到观众尊敬和信赖的程度都在下降,电视的关注程度在下降,电视在历史上所拥有的主流媒体的地位也在下降。随着互联网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走向大众,公众可以自主地在网上寻找信息源,包括电视在内的主流媒体地位都受到了冲击。大众自由地搜索信息,从网络上寻找符合自己需要的、个性化的东西。另外,有一批个性化的观众还听知名广播。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几年平面媒体发展得相当迅速,平面媒体的适应能力和高端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特别是高端的报纸和杂志令人刮目相看,这种状况打破了前几年媒介生态的格局。网络媒体、平面媒体和广播的发展对电视形成了巨大的挑战,电视生存的外部环境日趋严峻。几年前,笔者和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刘春进行了一次对话,在题为《会诊中国电视》的对话中,我们一致认为:中国电视的冬天即将来临,同时对中国电视“起死回生”的可能进行了探讨。从媒介生态来看,公众认为电视越来越低端、越来越琐碎、越来越软化、越来越欠缺分量、越来越可看可不看。而且,这已经成为中国电视的普遍生存状况。从公众的反映可以看出,公众认为电视节目在很大程度上形同鸡肋。这是中国电视媒介生存的外部环境。在电视媒介内部,媒介之间的利益之争越来越白热化,一块蛋糕大家都想多切一块,这是不现实的,这种竞争必然导致一种恶性的后果。

二、SNG体现了电视传媒的本质

中国电视近几年来一直处在低迷之中,尽管业界在新闻改革方面的探索给电视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中国的电视新闻一直没有大的突破。在波澜不惊的中国电视界,SNG的出现值得我们关注。

SNG(Satellite News Gathering)意为“卫星新闻转播”,特指装载全套SNG设备的专用车,可称为“卫星新闻采访车(或转播车,车顶装有碟型天线,可随意调整方向对准太空中的通信卫星)”。它作为一个移动式发射站,电视台工作人员可随时将所在现场的信号通过卫星传送到电视台,电视台再通过卫星接收信号播出。这一手段给电视新闻带来的最大变化是现场即时实况报道,让观众同步目睹新闻的发生;展现新闻事件的过程,给观众最真实的感受。简单地说,SNG实现的是新闻发生和新闻播出的零时差,让观众在第一时间共享此时此刻,“您现在看到的,就是正在发生的”。

从表面上看,SNG是一种新的传播方式,但在实际上,SNG却暗藏着中国电视新闻取得重大突破的契机。笔者对它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是多方面的,SNG的出现,促使我们重新认识电视传媒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对电视而言,SNG是一种快速提供资讯的有效手段,我们通过对这种新技术在电视实践中具体运用的考察,从电视节目内容的生产上不难发现电视的传媒本质,那就是“时”——正在进行时的“时”。

如果我们能对电视传媒本质特征,即“时”有清晰的认识,就能从根本上了解目前中国电视所面临的问题,并因此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在当下国内整个电视行业对前途充满困惑的情况下,SNG的广泛使用,无疑使我们看到了一丝亮光。因为,每一次电视传媒的革命都是从技术的角度切入的,技术的革命必将带来整个电视传媒行业的整体的革命。

三、SNG对电视传媒的作用和价值

笔者认为,SNG至少在五个方面的价值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第一,SNG在中国电视新闻中的广泛使用将会影响政治生态,必然导致媒介对政治的干预。从媒介发展的历史来看,电视传播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直接改变了政治生态。例如,当电视不能够进行直播的时候,或直播能力比较弱的时候,它制作新闻的素材和内容就比较有限,影响力也很有限。而当它有了直播能力的时候,电视对政治的影响力就不可小视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直播的肯尼迪和尼克松的电视辩论,奠定了美国人电视政治生活的基础。电视辩论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态,包括选举、总统的最后确认和政治导向,这是不争的事实,美国电视新闻的实践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多个成功的案例。从全球的角度来看,现在的电视辩论、电视讲话以及电视对日常各种选举的报道,都直接干预了政治生态。因此,毫无疑问,SNG在政治生态当中扮演的角色将是相当重要的,这必将为以后的电视实践所证明。

第二,SNG的广泛运用将提高电视的社会影响力。就像奥运口号“更高、更快、更强”一样,这也是电视媒体永恒的追求。受众对正发生在全世界的所有事情都抱有强烈的兴趣,尤其是与个人直接有关联的或者对于整个人类可能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情,他们都有着强烈的知晓欲望。所以,电视的目标和普罗大众关注的目标在这个方面是统一的,电视人永远的追求就是“更高、更快、更强”地报道世界发生的一切,特别是“更快”,在这方面,受众的要求和他们的追求是一样的。因此,笔者可以大胆断言,SNG对于建构一个理想的社会生态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

第三,SNG对文化的影响。在全球化语境下,SNG的出现可能打破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群体之间的沟壑,可能消弭区域的、主流和大众等文化的隔阂,对于建立精英与大众等各种不同文化取向、价值取向的人群共同的交流平台,也会产生极大的作用,“仅仅存在还称不上文化,文化必须是一种活的精神,它必须在现实中发出声音、产生影响”。SNG的运用及其评论系统、言论系统的建构,就是一种富有现实影响力的传播,它对文化的影响重大而又深远。

第四,SNG对电视产业和相关市场的影响。SNG的出现会使相关新闻产品的交易成为可能,也就是说,电视新闻的节目内容交易平台有可能诞生。另外,相关的机器、设备的更新换代也会不断地从重型向轻型以及便携型发展,这种电视媒体技术上的交易将对媒体产业市场和相关的衍生市场带来较大的影响。

第五,SNG对电视媒介的影响。目前,由于电视媒介生态处于一种观众、业界都不太满意的状况,电视的新闻改革又面临着一个瓶颈,在电视新闻软化、琐碎化、舆论化的情况下,电视新闻有没有可能张扬独家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呢?在媒介多元竞争的状况下,与电台、网络或者平面媒体相比,最能体现和张扬电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势的一种传播方式就是SNG。与广播媒体缺乏影像元素相比,电视媒体具有现场影像的优势;与平面媒体缺乏视听元素相比,电视媒体具有视听上的优势;和各种媒介相比,电视媒介的公信力和权威度是比较高的。SNG将会使电视潜在的或者原来不突出的优势凸显出来,例如电视在言论方面的节目,大家原先觉得不可能超越平面媒体,电视的成本不可能比广播低廉等等,但是,SNG的出现将会改变这些状况。综合看来,SNG可能是电视最有优势、最有价值的一个利器。目前,SNG在国内电视实践中运用得还不太广泛,它对电视媒介自身的影响尚不明显,笔者认为,SNG的影响力未来将主要在电视技术、管理、理念和制作等四个层面上显现其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