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创意与责任:中国电视的本土化生存
9658700000012

第12章 对话与访谈(12)

中国电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困境一方面来自电视的体制,另一方面还来自于市场的竞争压力

宁可让电视娱乐,也不会让电视触及到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胡:中国电视目前面临的困境与整个外部的大环境是紧密相关的。整个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形势决定了这个行业、事业的管理环境,因为经济的压力带来就业的压力,带来社会稳定的压力,自然媒体的管理就要严格一些,媒体就要平静一点,舆论监督、新闻深度报道类节目可能没有太大的空间了。

刘:电视目前的困境一方面是来自于意识形态的压力,另一方面还来自于市场的竞争压力。现在央视和省级卫视、各省级卫视之间的竞争程度比以前激烈多了,但是最后这两种压力合二为一,使得所有地方电视台最后都走到了同一条路上,那就是不约而同选择电视剧、娱乐节目的内容策略。这样做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意识形态带来的管理限制,一方面还可以保证一定的收视,并在广告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份额。但这种节目内容策略带来的问题是,观众主体越发被“386199”所占据,即农村妇女、小孩、老年人这三个群体,而年青一代、知识分子、新贵阶层却越来越远离电视,而更多地依赖于网络。现在地方电视台的节目真是没法看,这对未来的中国电视影响会很大。

胡:在管理层面,它有时宁可让电视娱乐,也不会让电视触及到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中国电视面临的一个是政治压力,一个是市场压力,这样“带着镣铐跳舞”反映到节目内容层面就成现在这种状况了。

徐:面对这种困境,中国电视改革势在必行,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想通过上面出台一个政策在短时间内把局面翻转过来是不可能的,必须基于现在的情况做渐进式的改革。

第一,电视改革最根本的是改革以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为核心的机制。为什么这个省八个频道,那个省十个频道,这是由谁来决定的,谁可以取得这些频道资源?这是电视改革的根本,涉及到利益的最终分配。资源配置的改革,首先要打破各种媒体之间的壁垒,报纸为什么不能办电视,电视也可以去办报纸啊;其次,还要打破行政区化和部门垄断的格局,比如说在一定条件下企业集团可以去收购频道资源;再者对频道资源的功能做明确的划分,商业频道要在市场上竞争,专业频道才可以收费,必须进行明确的功能划分,而这些改革在现在是有可能进行的。在新闻出版领域,新闻出版总署已经启动了类似的改革,提出要在2008年底推出三到五个跨区域的传媒集团,如果新闻出版总署能做这种改革,那么相信广电部门也能够做到这一点。

由于媒体之间定位与分工不明确,带来的两个直接恶果一个是内耗,一个是克隆。内耗很典型,比如电视剧你播两集,我肯定播三集,现在央视一套、新闻频道的《朝闻天下》和二套的《第一时间》就形成了内耗。再一个必然导致克隆,即低水平重复。

刘:中国电视要发展,最核心的问题是体制改革。这几年新闻出版行业发展是很快的,原因是报业进入市场的门槛不高,还允许跨产业办报,市场进入退出机制也相对比较完善。中国电视曾经也有过一些尝试,比如旅游卫视、青海卫视等,但整体上的改革没有出现。

徐:第二,中国电视在管理方式上一直是政策管理,随意性比较大。每个星期电视台都要开例会,通报哪些事情不许报,这种做法缺乏法律的支撑。现在立法问题又是很敏感的问题,但是法律肯定是把双刃剑,既制约了制作方,又制约了管理方。

第三,电视台内部的创新动力不足。创新力量不是不存在,而是由于以前许多的创新努力都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阻挠,结果电视台从上到下对创新就再也没有动力了。众所周知,做创新的成本极高,而且电视台缺乏有力的奖励机制,其创新的努力得不到充分展示和拓展的空间。

第四,现在电视台发展仍然不能避免个人英雄主义的倾向。一个电视台、一个频道、一个栏目的生存与发展缺少一种体制的保证、机制的保证,往往碰到一个好的制片人或者好的频道总监,频道就有可能转危为安,反之也是如此。这种问题如果长期存在下去,中国电视的长远健康发展的确令人堪忧。

用充分的市场竞争推动中国电视创新

中国电视现在有进步,但进步不够,进步来自于竞争

中国电视应该建立充分、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同时也应该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

胡:改革必然会有风险,所以我们需要探讨的是在“中国特色”大旗下,中国电视能否在理想的改革创新之路和现实的创新可能性之间选择一条成本和风险相对较低的道路,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经验,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特点。如果通过立法来维护电视的运作,显然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等待。

刘:这些年中国电视有进步,但进步不够,进步来自于竞争。中国电视真正的直播,实际上最初由于凤凰卫视直播了“9·11”,然后到“美伊战争”中央电视台开始主动地直播。这次地震就经受住了考验。这就说明竞争产生动力,包括徐老师刚才讲到新闻评论节目也是如此。因为没有充分的竞争,所以才会创新不足。我这里有两句话,第一句话是充分的市场竞争才会推动电视的进步。现在又到了讨论“春晚”的时候了,其实“春晚”根本没必要垄断,谁想办就办,谁能办就办,这样央视“春晚”也就不必承担那么大的责任了。今年的“山寨春晚”不知道会怎样,但对央视“春晚”肯定会有一定的促动。第二句话是充分竞争的市场中并不一定只有低俗的东西才能通吃。现在就全世界的互联网媒体来看,没有看到哪一个专门搞黄色小说、八卦的网站会火,反过来看到新浪、搜狐、网易、天涯、凤凰等门户网站,大多数内容是严肃的,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所以管理层所担心的完全是低俗的、是搞笑的才会通吃的问题其实是不存在的。

凡是在竞争充分的领域,都是进步最大的。从电视来说,最突出的就是电视剧,电视剧是所有电视节目类型里唯一市场化运作的节目。无论早些年受到港台剧的冲击,还是前几年受到韩剧的冲击,中国电视剧都能很快地找到自己,利用自己丰富的历史空间,做出几个精品好戏,再把市场给撑起来,做大做强。2007年的《士兵突击》、《金婚》,2008年的《闯关东》等都是很不错的戏。还有综艺节目,它跟意识形态关联不太紧密,也相对有竞争开放的空间,这些年发展都还不错。

徐:现在电视台,不但要对政府立场负责,还要对民众市场负责,是对上对下两方面负责的态度。要积极鼓励和提倡创新,所有的创新尝试,哪怕是似是而非的创新,包括新闻频道的直播体制的建立,包括新闻评论节目的建立,都应该积极地提倡。

刘:面对新媒体的崛起,面对创意产业的发展,电视目前不能说完全没有介入,但介入的方式和力度都还有一定的问题。一些电视台现在已经进入电视剧市场,不光作为播出机构,而且还作为电视剧的生产制作机构,这对于电视台来说是轻车熟路的。

允许电视台建设网站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但各个电视台大多数做得像个机关网,缺少资本的运作。这两年央视网有了一些突破。未来媒体的发展,既不能只是网络,也不能只是报纸,未来媒体肯定是一个整合型的媒体,而不是单一的媒体。电视台把网站做好对其将来会有很大的好处。

另外就是人才的竞争。中国电视应该建立充分、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同时也应该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但令人失望的是,整个电视机制没有进行充分的改革,导致充分竞争不能实现,创新的动力、活力不足,表现在员工收入层面上就是电视人的收入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降低的现象。当年我在《新闻调查》的时候,一个月一万两千块钱,那个时候优秀的媒体人都往电视台去,但直到现在还是这个收入就很难吸引优秀人才了。现在在新媒体工作的年轻人,口气都很大,收入至少是月薪四万以上,报纸目前也都很好。而过去这么多年电视还停留在以前的那个状态,还是事业单位的那种体制,根本没有建立现代财务核算体系,连上市的资格都没有。

产业充分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媒介的社会责任

电视产业发展与媒介社会责任的丧失好像并没必然的关系

中国电视产业只有健康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媒介自身的社会责任

胡:近些年来,中国电视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同时也产生了媚俗化、低俗化的现象,由此产生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批评和非议,这是否意味着电视的产业发展与媒介的社会责任之间会产生必然的冲突?

刘:电视产业发展与媒介社会责任的丧失好像并没有必然的关系。有时候电视产业发展了,媒体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

我们曾经担心中国的电视剧,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很苦闷,(20世纪)80年代受到港台剧的冲击,90年代后期受到日剧的冲击,21世纪初又遭遇到韩国情感剧的冲击。不过,现在中国电视剧已经通过“制播分离”的改革,实现市场化的运作,充分竞争保证了电视剧的规模与质量。尤其近些年来,中国电视剧利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利用中国非常开阔的历史,利用中国人的当下关怀,利用中国人的精神追求,或者将这些要素结合到一起,拍出来的戏越来越好看了。能形成这种局面,应该归功于“制播分离”后的市场运作和充分竞争。

胡:现在的电视剧基本上是体制外运转,体制内只占少数。媒体要想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必然需要产业的快速发展,但如何实现产业的发展,一般的人会认为只有低俗的东西才可以刺激市场,才会得到很高的收视效果和市场回报。但是电视剧的市场发展充分证明,真正占主流市场的恰恰不是低俗的东西。

刘:现在我们根本没必要说中国电视剧是不是就格调低下了,谁说老百姓都喜欢格调低下?这些年的《闯关东》、《光荣岁月》、《金婚》等等,都是很主流的。电视剧的道路生动说明我们不用担忧创新不足,也不用担心人才素质低下,最根本的核心是有没有充分竞争的机制,市场决定一切。

徐:每个市场都有自我净化的过程,中国电视也是如此。

胡:看来,中国电视产业只有充分而健康地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媒介自身的社会责任。

突破误区,推动电视节目创新

讲创新讲多了,讲坚持讲少了

寻找中国观众最渴望的或者深层次的需求

胡: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电视,我个人将其分为以“宣传品”为主导、“作品”为主导和“产品”为主导三个阶段,今天电视节目创新的难度在于“宣传品”、“作品”、“产品”的三种诉求同时存在,目前它又面临着新媒体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冲击,好像陷入了一个悖论,一方面看到的中国电视是目前最活跃的前沿媒体,但同时它又是特别容易受到市场冲击的媒体。

徐:可以说,电视一方面是先进文化的代表,一方面又常常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

胡:这些年来,中国电视节目无论在形态创新,还是内容创新上,好像陷入了一种困境。

刘:其实我倒觉得,我们讲创新讲多了,讲坚持讲少了。我先从创新的角度来讲,改革开放以来走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前,更多是闭门造车,尽管也看到国外的东西,但从电视栏目的形态来讲,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理解;(第二个阶段)90年代中期开始以湖南卫视为代表,走的是全面克隆路线,开始是克隆港台,后来是克隆日本,再后来是克隆美国,最后发现全世界电视栏目研发基地在欧洲,欧洲专门用于模型输出。现在电视栏目在形式上来讲也需要走入第三个阶段。

徐:对所有的创新尝试都应该积极肯定,哪怕是似是而非的感觉,对新闻频道可以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