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口语艺术实用教程
9658600000038

第38章 口语艺术成长(22)

4.显示语言审美的功效

主持人的语言除了具有画龙点睛、内涵丰厚的特点外,还应有一定的审美功用和美学价值,具体表现在语言意义、语言形式以及形式与内容有机统一与完美结合上。其美可细分为内容美、语汇美、声韵美、风格美等。

内容美是指主持人语言中所包含的智慧、思维、文化内涵和格调品位。

语汇美就是指用最经济的语词,传递尽可能大的信息量,得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使人信服、感动,产生共鸣,乐于接受,表现出规范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声韵美是指平仄调配得好,富有节奏感,能显示语言的音乐美。

节目主持人在我国的崛起是20世纪80年代。他们在大众言语沟通过程中以人际沟通的方式,提供编辑们采集制作的信息,跟大家一起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其独具魅力的主持使节目具有了个性化和人格化等特点,难怪有人说谈话节目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持人节目。

(二)文艺节目的主持

文艺晚会往往是多种文艺节目的集中会演,由于观众多、口味杂、欣赏和娱乐目的明确,对主持的要求也很高,无论是外形还是内涵,无论是声音还是内容,都会被人们品头论足,都被要求要尽善尽美。因此,作为主持人不仅形象和口才要好,还要能歌善舞,穿着打扮要适应场景,举手投足要有风度,语言要响亮而激情四溢,善于营造出热烈而轻松的气氛。舞台主持与其他节目主持人不一样,最突出的是表演成分更重,为此,许多优秀的主持人都是演员出身或接受过一定的表演技能训练的,而新闻节目的主持人不同,更多的是从记者队伍中产生的。舞台主持人的言谈举止要经过平时训练,或事先已有大致的设计,而非生活中本来的面目。演播之前,主持人背诵台词、走台、彩排、选择服装、寻找镜头内的最佳形象角度、与对手交流等等,都与表演是相通的。在演播中主持人也随时处于自己理智的监督之下,都与节目整体节奏和气氛有密切联系,对观众也起引导和暗示的作用。主持人最重要的是要有真情实感,以真实个性作为出发点来真切感受活动内容与现场气氛,才能焕发出自然、真切、动人的主持,这样的主持才能满足观众多方面的审美需要。

第十三讲配音

何为配音?配音就是由演员代替影像中的角色发音说话。具体形式有对白、旁白、独白、解说、内心独白等。人生是个大舞台,声音是这个舞台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配音作为声音艺术的一种,在这个舞台上演绎着百态人生。

在影视艺术中专门替角色说话,这种替代性给予从业者的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丰富而又神奇,那是像海洋一样的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在其深处却藏着一个奇妙无比、宽广无边的世界。配音使一个人的生活与人生仿佛被置放在了两重天中,全然不同。对此观众史航就曾感慨地说:“上译那帮人,也买大白菜,骑脚踏车,打月票上下班,开小组会,读报纸,他们活得跟每个中国人一样,为什么他们能进入《简·爱》的空间、《战争与和平》的空间、《悲惨世界》的空间?他们读过的小说,其实大家也都读过。那帮人脚跟站在中国土地上,但另外又过着属于云上的日子。”说得真好!人间的生活与云上的日子,这好像就是配音演员的生活与人生分离的两重天地。配音让一个人过上了许多人的日子,体验之丰富和精彩确实难以描述。资深的配音演员苏秀曾深有感触地说:“我这一生接触过几百部影片,每部影片都是一片新天地,这里面有着人生百态。……我深入进去,我参与其中,有的使我愉悦,有的使我愤怒,有的使我扼腕叹息……而这一切就是我所从事的工作的魅力所在。……一个人活在世上能有一份终生令自己痴迷的事业是何等的快乐和幸福。”是啊,配音的快乐和幸福得自于工作本身。虽然配音并没有使一个人的生命得以延长,或使一个人的生活显得像明星那样出众,但是配音却让一个平凡的人变得不平凡,让一个普通人变得不普通,交替生活于许多人生中,获得许多种典型的人、许多个特殊人物的生命体验,在比普通人毕生领略的所有酸甜苦辣都多得多的滋味中,始终处于亢奋的新奇的梦幻般的创作状态中。所以,你哪怕只做过一次配音,也会像被施了魔法般地痴迷于它,难忘更难以摆脱它。

一、配音的特点

1.声音的替代性

配音是演员模仿他人发声,这使配音具有声音的替代性特点。配音不像小品和相声中的语音那样自由,而是要符合固定角色的声音要求。而且,这种要求之严格可以说是几近严苛。因为要得到以假乱真的艺术效果,在声音上替代角色必须得到观众的认可。有意让声音拟人化,说他人之话、拟他人之声的配音,语声中出现的是那个被替代的人。不要以为只要模仿能力强就能做这份工作。事实上,一个配音演员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差不多都要在配音实践中学得。因为,配音不能表面化地去模仿他人。他人的生命体验、生存态度、人格品性等才是真正需要模仿的内容。否则,没有相应内涵的假的声音很容易被观众识破,为此而导致的失信于人会毁了整部影视作品。《骆驼祥子》就要配出京腔京韵来,哪怕没有在北京生活过的人;而《叶塞尼亚》就当配出洋腔洋调才行。可见,配音这一行因有特殊难度之故,需要艺术方面的大量积累,包括阅读名著、琢磨人物及体验各种生活,思考种种声音表现,反反复复、循序渐进、边做边学,直至成功。

2.造型的多样性

百人百性,百性百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背景、生活体验、健康条件、形象气质等。不同的经历会造就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格会在接人待物上表现不同,这些不同又会从考虑问题的角度、修养教养的层次、理解问题的能力、处理问题的方式以及性情脾气等方方面面表现出来。然而,这些还都是外显的明白的变化,配音的难度远不止表现这些方面。真正属于角色(他或她)的个人特点、真正的角色自我是否被演员抓住了,所配的声音是形似还是神似,这才是配音的关键所在。比如:要配的角色是一个英俊魁梧和极其富有的人,别人眼里的幸福对他已没有任何吸引力,一切人与事、景与物在他看来都无聊乏味,提不起一点兴趣。他的生活态度是消极的、不健康的,极端无聊的感觉使他痛苦到了病态的地步。这种状况之下的他,说话没有底气,气息少而徐缓,每个字出来都是冷冰冰的,没有弹性,没有活力,没有起伏,没有任何感情色彩。为他特制的声音要能够与他的外表形象形成强烈的反差。然而,任何一个辛苦工作的配音演员,要配出这种自己从来不曾听过的“行尸走肉”之声,声音造型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假如不凭借非常的艺术想象力,简直不可能成功。例如:A型血的雅坤,是那么容易动情。每一次她都深深陷入自己的角色中,无法自拔;悲伤,快乐,总是情难自禁。她表现的李清照就是一个多年前的女诗人;她表现王洛宾,她就是历尽苦难,永不放弃音乐的王洛宾;她为怀念周总理纪录片配解说词,她一次又一次泪流满面,不得不暂时中断录音……(参见王静和陈东明主编:《中国金牌主持人》,哈尔滨出版社2000年版,第94页)因此说,配音造型的多样性要求配音演员内在十分富有,其中包括天赋、勤奋、积淀、想象、悟性,尤其是丰富的灵敏易动的情感,这些对于配音演员来说,一样都不能缺少。

3.情智的统一性

要当好一个配音演员,要有理智但不能太理性,要有感性但不能失控。理性依赖感性,感性要发展到理性,唯有这样才能智慧地配音。一个人太理性了,条条框框就多,在需要狂野或豪放时会怎么都放不开,当然也就不能恰如其分地表现角色,更谈不上去表现一个和自己格格不入的角色的内心世界;一个人太感性了呢,又会缺少约束力,在放开以后往往收不回来,使尺度的把握不能恰到好处,在对角色的感情处理上就会出现问题。所以,配音演员一定要学会理智地去做感性的表演。在这一点上,播音员也一样需要这份磨练来开拓以丰富自己的播音风格。比如:23岁刚迈进播音门槛的曹山,身材瘦削,性格内向,给人一种文弱书生的感觉,声音也比较柔和,听他播的文艺节目,有人说他善于抒情,还有不少人称赞他对节目把握得当,让人听了优雅动人。这本是赞美的话,可曹山听在耳中,却并未沾沾自喜。一心要在播音事业潜心进取的他,不禁自问:说我善于抒情,那我什么不擅长呢?大概是柔情有余,激情不足吧。于是曹山开始培养朗诵中的激情。长诗《雷锋》全朗诵下来需要二十多分钟,曹山却不知花了多少时间,逐字逐句推敲、练习,反复体会领悟,并且要求自己每一次都要激动,每一次都要达到可以落泪的程度。他表现得热情豪迈,终于打破害羞的性格束缚,超越了自己。曹山还进一步练习配制话剧《悭吝人》的主角阿巴公误抓自己的手为小偷之手的片段——这是一部讽刺喜剧,在齐越老师的支持下,请了北京人艺董行佶先生授课辅导,后来演播讽刺、幽默、诙谐风格的稿件,也成了曹山的长项了(参见王静和陈东明主编:《中国金牌主持人》,哈尔滨出版社2000年版,第111~112页)。纵观口语艺术史,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当属于“吃青春饭”的播音员一旦离开播音这一行,往往能够顺手干起配音行当,这是因为播音员要求的许多要素也就是配音所需要的,其中就有很强的对情感与理智关系的把握能力。

4.声画的一致性

一个好的艺术产品一定是精致的,是经得起品评和挑剔的,这对于配音来说突出表现在声音与画面的一致性上。为影像类节目配音要的就是声音和画面的和谐统一。这里所说的声音包括背景音乐、人物对白、各种道具的应发之声等。配音演员所要注意的是使人物的声音与画面同步,声音紧贴画面,达到声画的一致。因为,配音要求有人物感(生活背景、人物性格)、对象感(具体人物、具体内容)、交流感(人物的形体、长相,声音的距离、位置)。初学者在配音中,可先根据片中演员原始的声音,找发音的位置,找气息的感觉,当然主要还是靠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来确定声音。配音演员对于所配影片中人物周围的环境、人物的动作、面部表情以及眼神的细微变化都要仔细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琢磨是因为什么原因这样做,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结果会怎样?只有对这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使配音后声音与画面同步,并且达到自然和谐。

5.规定的制约性

配音艺术是多角度创作的艺术,具有很强的规定制约性。

从创作依据上看,原片和文稿的风格、题材、体裁、时代特征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作品整体色彩、基调的不同,对影视配音创作的规定制约是非常大的。

从创作对象上看,原片人物的视觉形象,包括外貌模样的高矮胖瘦、表演行动的快慢松紧、口型的开合长短,人物的性格特征、具体场景境地冲突关系等,对影视剧人物配音创作的规定制约是十分突出的。“未成曲调先有情”,创作依据和创作对象都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创作者对原片、文稿和人物整体基调的把握,规定着创作者内心情感的状态和心理节奏的调整,规定者创作者吐字力度、语气语调、停连顿挫、点送重音、贴合口型等外部技巧的运用。

从创作手段上看,作为影视作品后期制作的一环,配音者们恐怕很难或很少像编导那样经历前期拍摄丰富真实的场景体验,像演员那样能受到服装道具、美工制景等手段的辅助,他们只能在话筒前的方寸之间,仅仅依靠自己的声音去展现丰富的大千世界,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不同的创作环境、录音条件对影视配音的规定制约十分明显。

其实,任何一种艺术创作都要受其形式的制约,闻一多先生曾把格律诗的创作比成是“带着镣铐跳舞”,称“越有魅力的作家越要带着镣铐才跳得痛快”。配音艺术的创作尤其如此,规定尤其鲜明,制约尤其具体,镣铐尤其沉重,其“魅力”也就尤其巨大。

6.整体的适应性

第一是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所生活的具体历史时期的、社会的、民族的产物,影视艺术作品更是如此。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价值取向往往在影视作品中直接表现。配音创作要达到有声语言作品与时代审美价值取向的整体和谐。

第二是配音作品各要素之间的整体相适应。配音与片子的内容风格贴切;与人物整体视觉形象统一;与画面的情绪气氛、具体语境相和谐;与镜头的运动方式、景别相适应;与画面的段落体置相吻合;与音乐的情绪节奏相融合;与音响效果、同期声、字幕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