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口语艺术实用教程
9658600000029

第29章 口语艺术成长(13)

2.启迪事理

情画语言与科学语言对应,后者用准确抽象的语言表达思想,能精确而快捷地推进思考,但比较难于理解和记忆;前者能溶情理于语言中,将它们合并为一股力。例如美国内战前斯托夫人发表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使大众从中受到教育,认识了奴隶制度的残酷,激起了广泛的反奴情绪。又如我国当代作家刘心武在小说《班主任》里通过对谢慧敏形象的塑造,揭示了文革极左思潮对一代循规蹈矩、品质纯正的好孩子的精神残害,从而点醒了一批人。这两位作家都是成功地运用情画语言唤醒了人性和人情。

情画语言面对激发人们思索、反映价值取向或阐明为人原则等严肃问题时,是令人倍感理解之易的。如演讲家卢卡斯就孩子当义工的好处演讲道:

美国的希望在每个孩子的眼中闪耀。他们的梦想就是美国闪闪发光的梦想。当这些梦想破灭,当天真的希望被辜负,全国的梦想与希望都会如此。让孩子们有机会学习和成长,让他们共同分享美国的自由、公正和机遇之梦这是我们的责任。

家长们只有理解了孩子做义工的深刻意义,才能真心支持。卢卡斯用情画语言轻松地实现了自己的目的。

3.产生趣味

情画语言是使语言产生趣味和魅力的基础。那些新颖有趣的比喻、鲜明生动的事例、真挚饱满的情感将原本枯燥乏味的道理变得新鲜、灵动、有味、易懂,浓厚的情感和鲜活的图像为语言注入了灵魂和活力。例如毛泽东在讲述抗大的作用时有这样一段话:

抗大像一块磨刀石,把那些小资产阶级意识——感情冲动,粗暴浮躁,没有耐心等等,磨他个精光,把自己变成一把雪亮的钢刀,去创造新社会,去打倒日本。

就算是不识字的人也能听懂这些话,就因为深奥的语意融入人人熟悉的生活图像中而显得自然晓畅、明白具体。又如林肯曾取笑自己以逗乐于人说:

有时我觉得自己好像一个丑陋的人在森林里漫步,遇见一个老妇,她对我说:“你是我见到的最丑的一个人。”我说我是身不由己。她说:“不!你至少可以呆在家里。”

从林肯编造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善用情画语言表现自嘲的乐趣。

情画语言因有种种作用而普遍适用于演讲、广告宣传、自我推销、精神分析、调解矛盾纠纷等,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用武之地:与婚姻冷战中的对方改善关系;与正闹别扭的孩子深度沟通;想劝勉忧郁悲伤的朋友走出低谷;劝学生注意记住课堂内容……情画语言都是强有力的沟通工具。

四、演讲节律

演讲与节律的关系十分密切。因而,从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的演讲家,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都非常注意节律,也有过不少关于演讲节律的谈论。罗马最著名的修辞学家西塞罗就曾强调用日常语言演讲时要注意语言节奏的音乐性。今天,成功的演讲莫不各有其独特的节律。如《百家讲坛》上易中天先生的演讲节律就很特别,在诸多特有元素配合之下的“慢”显得格外出奇,使人听得清每个字,并有时间玩味每句话特有的情趣,收获之丰富立体让人感到语速慢得有理、慢得神奇。相比之下,主讲国学运用的翟鸿燊先生则是中速演讲。他本着“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有结果比有道理更有价值”的理念,在传播密度较大的国学知识的同时,尽量指导观众学以致用,使传教与训练同步进行,常令观众获得瞬间改变的惊喜。这除了凭借语言简洁、课件辅助、体态生动外,还仰仗声音材质和驾驭能力的出众,中速显得很合理。若与这两位比,于丹先生则属于快速演讲之列。于丹的“《论语》心得”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贴合观众的喜好,适应现代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不免要以快见长。对此特点,易中天先生曾评价为:“于丹好酒,度数略高。”希望于丹能够改变两点:一是不要一口气把半辈子的故事都一古脑地讲完了;二是不要把酒味太浓的酵母直接拿给观众,而要拿出热气腾腾的白馒头。同上。上述演讲家之成熟的演讲节律中各有不少值得学习的地方,但却模仿不得。因为影响节律整体面貌的元素太多,其中不乏埋藏很深的东西,有意识可以控制的部分,也有无意识的非控制的内容。最好的演讲节律让人感到自然合理,而那往往是随演讲成熟化而固定成为独一无二的演讲风格之重要标志的。

五、演讲准备

演讲是集思维展示、语言使用及体态表现为一体的口语艺术。这门艺术极其依赖演讲人的思想、知识、能力、毅力、生活态度、审美品位等综合素质。演讲的分量取决于演讲人为讲题思考的深入程度;演讲的价值取决于能为多大范围的人群提供精神助益;演讲的威力取决于话语能否直指要害、一言中的;演讲的资源来自于广泛而深入的读书、学习、实践和探索;演讲的激情来自于改变生活的强烈愿望和承担重任的神圣使命感;演讲的动力来自于个人梦想与民族精神融合一体……由此可见,演讲需要很多因素的汇集。所以,“你是何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为演讲准备好了没有,需要的东西都齐备了吗?在演讲台上,没有人喜欢一个仓促上阵者。当一个人真正为演讲准备充分的时候,他自会妥善解决面临的所有问题,勇敢善战地达成演讲的目的。

具体点说,演讲准备的基本要求是:目的明确、内容清楚、方式恰当。

1.目的明确

演讲目的在演讲准备中起关键作用,它关系着为谁讲、讲什么和怎样讲等三大要点问题。

演讲是演讲人发自内心的追求真理、探索真理、坚持真理和传播真理的自觉行为,演讲也是演讲人自愿承担的一项社会责任:或激励听众行动,或传播知识和信息,或引发情感共鸣,或让听众感到快乐。为此,演讲人就要比常人更关注人类的发展问题,更有心于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博览群书,积累知识、广博学问、陶冶性情、钻研技巧。正因为此,一些著名的演讲家不惜用数年、数十年来准备讲稿。他们在长期的演讲实践中反复体验,探究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研究的成果,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流露自己真实的情感,才使得演讲越来越精彩的。

2.内容清楚

内容清楚是说对于自己就演讲题目思考了什么、研究了什么、有什么东西要讲,听众又想听什么等问题心中有数。美国大律师丹诺在一生中的五十多年光景里曾作过很多成功的演讲,在自传中他总结说:“多年来,无论在演讲台上,在陪审团面前,或是在日常交谈中我头一件事情就是确定自己应该说些什么,然后用简单明了的方式,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我研究的内容,大多数都是关于政治、经济、劳工、宗教、禁酒法令、犯罪等问题,偶尔也谈到著名文学家的作品与言行。我辩论的内容,也都是有关禁酒法令、宗教、政治及科学的主题。因为一个人的一生,思想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这些演讲和辩论,可以说是我个人生命中的一部分。这一点,有时我在演讲或辩论的开始就作了公开声明,因为这有利于听众了解我的为人和态度。”演讲者与听众之间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的供求关系。演讲者作为供方,有责任为听众提供他们最需要的精神食粮;而听众最想知道的和最需要听的也正是最值得演讲的内容,演讲者就不妨多花时间来准备这样的内容。卓越的演讲家汤玛斯曾说,假如你想发表一篇重要的演讲,就要与这个讲题共处一段时日,并且在内心一再反复思考。

当你走在街道上,或读一篇报上的文章,或准备上床睡觉、或早晨刚醒过来的时候,许多有用的思潮会源源不断地涌现。我们可以这么说,一场平淡无奇的演讲,通常出自平淡无奇的思想方式,或是对你所要谈论的主题不熟悉的缘故。演讲准备一开始,最好从以往的经验中找出最有意义的事情向自己发问,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来整理和提升自己的想法、情感和信念,在反复思考的过程中让潜意识为自己提供灵感,使自己的思想日趋清晰、深刻和成熟。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演讲,无不出自深刻的思想和成熟的信念。如物理学家奥立佛·罗吉爵士在讲《原子与世界》之前,已经花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去研究、观察并实验,可以说这个内容已经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演讲前,他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所知道的讲出来,使听众能感受到他所感受到的东西。他作了一场超凡脱俗的演讲,被人们评价为出神入化的演讲者,而实际上当时他根本忘记了自己在演讲。

3.方式恰当

演讲者在清楚了演讲内容之后,紧接着就要考虑如何讲才能最好,以便以最好的方式进行演讲。前人的经验是:顾及听众才能赢得听众。

顾及的意思是指以听众为中心,多方面照顾到听众的心理,尽可能地随其心愿,让听众觉得“这对我很重要。”演讲面对的是一些特定的听众,他们特有的脾气、喜好、看法、感情和偏见都要考虑到,否则何以左右他们的决定,燃起他们的热情。演讲者需要听众的心理认可,只有听众接纳了演讲者和他的演讲,演讲才会取得成效。为了赢得听众的心,演讲者从准备阶段开始一直到演讲结束,方方面面都要顾及听众的喜好、情绪、要求、渴望,甚至性别、年龄、组成成分等,想他们之所想,说他们之想说。

赢得听众的意思是令听众信服于你。演讲作为一种言语沟通活动,它的成功要建立在情感相容、相互合作的基础上,为此话语要像聊家常一样直截了当,像对话一样平易近人,这常常是精心准备、细致雕琢后的回归自然。要想演讲达到日常交谈的自然程度,就要平时训练自己的思维和精神,让头脑中贮存着思想的精品,一旦演讲,稍加整理便可脱口而出。另外要注意的是,保持住自己的个性。因为优秀的演讲者,一定是个性突出、很有人格魅力的人。

演讲要有适度的“演”的成分,应经过设计地安置一颦一笑、一招一式、举手投足,使它们与内容配合一致,成为情感的自然流露。

总的来讲,演讲是一门融语言、动作、姿态、表情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尽管演讲稿一般属于论说文体,但好的演讲可以像诗歌一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从内容上看,怎样开头、铺垫、过渡、高潮、结尾、说理、抒情都有讲究:叙事应声情并茂,说理应犀利透彻,抒情应激情洋溢等。从声音上看,虽然不像朗诵那样讲求丰富多变,但在语速、语调的处理上仍要求高低快慢适当,声音清晰。吸引人的演讲无不是:声音响亮,热情自信,语调铿锵,语气平和、亲切活泼;语言通俗、精确、清晰、幽默;表达方式自然、直接、具体、生动;节奏平稳、恰当;语句短小,富有声音的感染力。下面,让我们欣赏几份演讲稿:

《在葛底斯堡国家公墓的演说》(林肯)

87年以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这个大陆上创立了一个新国家,它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一切人生来平等的原则。

现在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以考验这个国家,或者说以考验任何一个孕育于自由而奉行上述原则的国家是否能够长久存在下去。

我们在这场战争中的一个伟大的战场上集会。烈士们为使这个国家能够生存下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在此集会是为了把这个战场的一部分奉献给他们作为最后的安息之所。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应该而且非常恰当的。

但是,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这块土地我们不能够奉献,我们不能够圣化,我们不能够神化。曾在这里战斗过的勇士们,活着的和去世的,已经把这块土地神圣化了,这远不是我们微薄的力量所能增减的。全世界将很少注意到,也不会长期地记起我们今天在这里所说的话,但全世界永远不会忘记勇士们在这里所做过的事。毋宁说,倒是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勇士们已经如此崇高地向前推进但未完成的事业。倒是我们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仍然留在我们面前的伟大人物,以便使我们从这些光荣的死者身上汲取更多的献身精神,来完成他们已经完全彻底为之献身的事业;以便使我们在这里下定最大的决心,不让这些死者白白牺牲;以便使国家在上帝福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并且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选自《历史上最伟大的演说辞》第151页,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这份讲稿的演讲人是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他从小就酷爱演讲,能走上几十里路去聆听律师的演讲,能对着树木和庄稼做演讲练习。他没有接受正规教育的条件,但始终在如饥似渴地学习。他异常刻苦地研习法律、政治等,特别对现实的政治事件、基本人权问题表现出巨大的兴趣、关注和责任感。也许正是这一切使他成为深受世界人民敬爱的杰出的演讲人。本演讲稿思想深刻丰富、情感真挚博大,极强的逻辑性将它们安排在短短的十句中,真是思维加工的奇迹和语言表达的奇迹。本演讲用时2分5秒,却赢得了近十倍于演讲时间的长时间掌声。谁都知道,这个时间比只是当时的和当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