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写作与语言教程
9658500000067

第67章 修辞方式(3)

四、仿词

仿词就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成分,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的修辞方式。根据原词与临时仿造的词语之间的关系,我们可将仿词分为相类仿词、反义仿词、谐音仿词三类。

(一)相类仿词

临时仿造的新词语与被仿词语意义上相近或类别上相似。例如:

①“怎么,班长看上那丫头了?那就赶紧!我这本书是《情书大全》,可以借你看看。干吧,伙计,抓住机会——过这村没这店儿,误了这包子可没这馅儿……”(刘震云《塔铺》)

②朋友姓刘,其妻姓田,其子名刘田一郎,这委实叫我大大地开了耳界。(老魏《崇洋时代》)

例①中“误了这包子可没这馅儿”是仿俗语“过了这个村可没这个店”而造的,意思都是指要抓住机会。例②中“开了耳界”是仿造“开了眼界”一词,既新奇又妥帖。

(二)反义仿词

临时仿造的新词与被仿词语意义相反或相对。例如:

①但他是一家之主,觉得家里任何人丢脸,就是自己丢脸,家丑不但不能外扬,并且不能内扬,要替大儿子大媳妇在他们兄弟妯娌之间遮隐。(钱钟书《围城》)

②“您真是个天才!”戈勒校长笑道,“您的胆量令人钦佩,女士。”“我是‘地才’,博士!”女科学家冷冷一笑,“正如生命起源于大地一样,我的认识也是脚踏实地摸索出来的。”(张扬《第二次握手》)

例①中“(家丑)不能内扬”是依据“家丑不能外扬”仿造而成的,这样一反一正两个词就更加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方鸿渐父亲迂腐保守的个性。例②中“地才”是仿照“天才”造出来的,这是女科学家对戈勒校长的讽刺,也充分表现出她认真踏实的作风。

(三)谐音仿词

利用音同或者音近的关系,更换原有词语中的某些成分而仿造新词。例如:

为了一件名牌衣服,一个新款手机,一顿奢侈的晚餐而攀比、爱面子,缺乏理财能力和自制力,让本该安心读书的大学生成为“负翁”。(《一个大学生“卡奴”的悲惨生活》,《中国青年报》2008年7月24日)

“负翁”是“富翁”的谐音仿词,用以表现现代大学生因为互相攀比、爱面子、缺乏理财能力和自制力而负债累累的状况。

恰当地使用仿词,可以使文章产生新颖活泼、诙谐幽默的修辞效果。不过运用时也要注意意义的明确性,与生造词区别开来。

五、藏词

藏词,是指在人们熟悉的成语或俗语中包含本词,使用时故意隐藏本词本义,只用成语或俗语中的另一部分代替本词的修辞方法。根据藏词位置的不同,可分为藏头、藏腰、藏尾三类。

(一)藏头

隐藏的部分在代替部分之前的为藏头。例如:

①谁知他将到“而立”之年,竟被小尼姑害得飘飘然了。这飘飘然的精神,在礼教上是不应有的,——所以女人真可恶……(鲁迅《阿Q正传》)

②此文所谈,中外古今,包罗既广,错误自必更多,不揣浅陋拿出来见人,聊以“引玉”而已。(茅盾《夜读偶记》)

例①“而立”是“三十而立”的藏词。语见《论语》:“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例②“引玉”是“抛砖引玉”的藏词。

(二)藏腰

隐藏的部分在代替部分中间的为藏腰。例如:

逢君只合千场醉,莫恨今生去日多。(龚自珍《广陵舟中为伯恬书扇》)

“去日多”藏去曹操《短歌行》“去日苦多”中的“苦”字。

(三)藏尾

隐藏的部分在代替部分之后的为藏尾。例如:

①这是千里送鹅毛。(老舍《方珍珠》)

②这实在是叫做“天有不测风云”,她的男人是坚实人,谁知道年纪轻轻,就会断送在伤寒上?本为已经好了的,吃了一碗冷饭,复发了。(鲁迅《祝福》)

例①“千里送鹅毛”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的藏词。这是以歇后语的结构方式构成的藏词。在口语中较常见,常常只说其前半部分,隐藏其后半部分。例②以“天有不测风云”藏“人有旦夕祸福”,话只说了一半,留给读者自行寻味。

藏词的修辞作用是避免浅露,使语言简洁、生动、含蓄,增添诙谐的情味。

六、析词

合成词和成语的结构形式都有凝固性,不能任意拆开。为了获得特殊的修辞效果,临时将合成词或固定词组拆开来使用的修辞方式为析词。析词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一)隔离式

隔离式是将一个合成词或固定词组拆开,中间插入别的词语。例如:

①百废待兴,报到以后“翁”字层面就出现了职衔,职衔后面便是扯不完的皮,操不完的心,开不完的会,还不完的债。(王蒙《相见时难》)

②焦大以奴才的身份,仗着酒醉,从主子骂起,直到别的一切奴才,说只有两个石狮子干净。结果怎样呢?结果是主子深恶,奴才痛绝,给他塞了一嘴马粪。(鲁迅《言论自由的界限》)

例①是将合成词“扯皮”、“操心”、“开会”、“还债”拆开后,中间加入别的词语。例②是将固定词组“深恶痛绝”拆开后,中间加入别的词语。

(二)颠倒式

颠倒式是将原词拆开并颠倒其原来的语序。例如:

①虽说因为痛恨“流寇”的缘故,但他是究竟近于官绅的,他到底想不到小百姓的对于“流寇”,只痛恨着一半;不在于“寇”,而在于“流”。(鲁迅《谈金圣叹》)

②但看得见绿荫之中,浮现着隐约的屋顶,是三角的是长方的是斜面的是一组不则不规的几何图形。(贾平凹《浮躁》)

例①、②分别将“流寇”、“规则”拆开,并且各自颠倒语序,中间插入别的词语。

(三)拈用式

拈用式是从合成词或固定词组中拈出一个或两个语素来独立使用。例如:

①于是曾方进了“牛棚”。随后被转送监狱进行劳改,一改就是八年……(徐怀中《西线轶事》)

②“请多多包涵。哎呀,多包涵……我去给你取行李。”说着,他弓着水蛇腰出去了。尽管店主“包涵”不离口,但即使他说上一千零一个,这个地方也真难叫人“涵”得下。(金河《大车店一夜》)

例①从“劳改”里拈出语素“改”来单独使用。这类析词,原词必须同时出现,否则不能称为析词,甚至会让人无法理解。例②从“包涵”中拈出“涵”来独立使用。

恰当地运用析词,可使词所蕴藏的语意更丰富,还可使语言表达新颖、幽默、风趣。

七、拆字

拆字,是利用汉字特有的条件,通过离合或增损字形的方法以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的修辞方法。例如:

①他们就动手打起来,有的丘八还跑上戏台胡闹。(巴金《家》)

②我妈妈生在一九○九年,今已“米寿”之年,眼看九十了。(李敖《李敖回忆录》)

③昨天编完了去年的文字,取发表于日报的短论以外者,谓之《且介亭杂文》……。(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序言》)

例①“丘八”,拼合起来组成“兵”字。例②“米寿”,即八十八岁。因为“米”可分解为两个“八”字和一个“十”字。例③“且介”为“租界”的减损,暗示了当时“半租界”的社会现实。这样表达新颖、婉转。

运用拆字可以表达不便直说的思想内容,委婉含蓄,耐人寻味。它的结构形式奇特多变,还可以使语言增添幽默情趣。

八、拈连

拈连,指在甲乙两种事物连说时,把本来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拈来用于乙事物的修辞方式。

拈连从形式上可以划分为明式拈连和暗式拈连两类。

(一)明式拈连

甲乙两事物都出现,拈连词也出现。例如:

①春天里花开处处香,声声布谷催人忙。播下了种籽,播下了希望。一籽下地,万籽归仓。(故事片《丰收》插曲)

②苏州的桥,不仅站立在水巷里,还牢牢地站立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不仅跨越了河流,还跨越了历史。(文化专题片《江南》)

例①“种籽”是可以播下的,但是“希望”要靠拈连词“播下”来连接,这样“希望”与“种籽”一样慢慢长大,最后变为现实。例②中苏州的桥站立在水里,是拟人的描述,但将“站”用于抽象的“历史长河”,就是用了拈连方式了。同样后半句也是如此,“跨越”不仅用于“河流”,还顺势用于“历史”。

在明式拈连中,由同一个动词连接起来的甲乙两个事物,甲事物是具体事物,与这个动词搭配合情合理;而乙事物往往比较抽象,临时用这个动词来描述,使得抽象事物化为好理解的具体形象。

(二)暗式拈连

甲事物省略,或者甲事物中的拈连词省略,但乙事物必须出现。例如:

①母亲一把大剪刀,仿佛裁掉了我童年的忧伤,给我剪出一个原来如此瑰丽的世界。(阿紫《战争·我正当童年》)

②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流过。(宗璞《紫藤萝瀑布》)

例①中省略了甲事物“裁剪衣服”,但保留了乙事物“瑰丽的世界”,十分形象地表现了母亲的爱,为“我”遮住了生活中的苦难与忧伤,留下的是瑰丽的童年生活。例②中作者省略了甲事物中的拈连词“流过”,让紫藤萝瀑布直接在我心上流过。

在暗式拈连中,拈连词本身就含有能与乙事物相配的比喻义或引申义,这样即使省略了甲事物或者甲事物中的拈连词,也并没有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反而使话语更加简洁、生动。

九、飞白

为了表达上的特殊需要,特意将读错或写错的词如实地记录下来。这种明知其错故意仿效的修辞方法叫飞白。“飞白”的“白”即“白字”的“白”,意思是说了或写了错字或别字。飞白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一)语音飞白

一类是由于发音不准确而将词语读错;另一类是由于理解错误,将词语读错。例如:

①“家里几口人呀?”“细(四)口人,爸爸、妈妈……哎呀,我妹妹还没吃饭哩。”忽然,小刚扭头就跑。(李兴桥《津门喜讯》)

②“柿油党”……原是“自由党”,乡下人不能懂,便讹成他们能懂的“柿油党”了。(鲁迅《阿Q正传的成因》)

例①由于发音不准,将“四”读成“细”。例②是理解上的错误造成的。这里使用飞白,不是耻笑乡下人,而是讽刺赵秀才一伙投机者,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二)字形飞白

由于将字形认错而造成的飞白,称之为字形飞白。这类的飞白,写出来的字形是错误的,读音也是错误的。

①老程又钻到被窝中去,指着破皮袄悦:“祥子抽烟吧,兜儿里有,别野的。”别墅牌的烟自从一出世就被车夫们改为“别野”的。(老舍《骆驼祥子》)

②这校长比文盲强不了多少,校长视察时,问语文教员“曹大家”坐落在什么地方,问体育教员女学生能不能跳“掌竿跳”。(王蒙《青春万岁》)

例①将“别墅”错认为“别野”,表现了车夫们文化程度低,念了白字。例②将“撑杆跳”错认为“掌竿跳”,讽刺了校长。

适当地运用飞白,有助于逼真地刻画人物形象,如刻画白字先生、操方言者等;还可以使语言活泼生动、幽默、饶有趣味,或者起到讽刺的表达效果。

应用飞白要注意:第一,必须合乎说话人的身份和语言环境,恰到好处地使用,才能妙趣横生。第二,飞白的特点是将错就错,是不规范的。所以,应把读白字、念错音、理解错词义和有意利用其错误区分开。前者是误用,后者才是运用飞白。

第三节强化语意加深印象

一、对比

对比,就是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的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对照。例如:

①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臧克家《有的人》)

②这次接触给她留下了这样一种印象。鹿兆鹏是一件已经成形的家具而鹿兆海还是一节刚刚砍伐的原木;鹿兆鹏已经是一把锋利的斧头而鹿兆海尚是一圪圪铁坯……(陈忠实《白鹿原》)

例①整篇采用对比,歌颂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的文化巨人鲁迅,鞭挞了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统治阶级。例②通过对比,两人在白灵心目中的地位就显而易见了,白灵的情感变化也在对比中体现出来。

对比可以分为异体对比和同体对比。

(一)异体对比

就是把相反相对的两个不同事物放在一起比较、对照。例如:

①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鲁迅《一件小事》)

②一点微小的爱心,乘以13亿,将变成爱的海洋;再大的灾难,除以13亿,都变得微不足道。(凤凰卫视抗震救灾片头)

例①将“我”跟“他”对比,“他”虽然满身灰尘,形象却“高大”,“我”虽然穿的是皮袍,下面却藏着“小”。例②把“微小的爱心”和“再大的灾难”进行比较,比出了万众一心的可贵,比出了巨大灾难在众志成城面前的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