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英语节目主持艺术
9658400000054

第54章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的理论实质——“情境诠释演播”(6)

7)Another way of showing emotional understanding is to briefly offer incidents in which you had similar experiences.….Be cautious,though,in sharing your experiences during the interview.Make sure your example does not minimise the interviewee's suffering by presenting a false analogy.Keep your comments brief enough so that your experiences do not become the center of the discussion.Keep in mind that expressing emotional support is better done through suggestion or brief empathetic utterances.

8)It is not too difficult for most interviewers to convey a level of emotional understanding when they really feel it.But what about those situations in which you do not empathise with the interviewee?On one hand,you should not communicate disgust and reject out of hand what people are doing.On the other hand,you should not pretend to accept behaviours that are shocking to you,because your pretence may come across as hypocrisy.What you want to communicate is that you are interested in what they are saying and trying to learn from them.

9)Showing understanding does not require becoming a member of the group you are concerned.You can be understanding and still be yourself in an interview relationship,agreeing with some things and disagreeing with other things.

总之,对于体现在主持人职业素质上的“善问”的形成,抑或可以说是“锻造”,也是要经历不断积累和超越的过程的。而且,这一过程并不是“时段式”的,而是“职业式”的。因此,以上笔者列出的具体方法或操作时需注意到的点—自然氛围、适时鼓励、体现理解,也只是具有参考价值的引导。毕竟,每位主持人还须根据自己的特点来总结和积累更符合自己的方法和经验。

3“善问”的定位——节目风格类型的视角

在丰富多彩的广播电视节目里,由于节目以类型化的形式被设计和制作,所以,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的掌控方法,也就随之而形成风格化的体现。但是,在这些看似主持特点鲜明的掌控方式上,其实也是因为主持人在遵循着新闻传播特点的基础上,而进行的“个性化”的处理而已。

这里提到的“新闻传播特点”,是指所有的广播电视节目,都是以“新闻化”的“事实”传送方式,通过“播报”、“讲述”、“议论”和“直播”来完成的。而这些传送的完成,都是以“问”和“答”的原理为出发点的。所以,尽管不同的节目风格定位使得主持人的掌控方式有了不同,但是,对于具有“善问”能力的体现,还是在节目中一览无余的。

在这一部分里,笔者根据节目的最基本类型“谈话类”(Talk-show或Chat-show)节目中对“善问”的要求和把握方式,进行探讨和分析。

以“谈话类”节目原理而衍生出的不同风格节目,使得节目主持人的掌控方式的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大了,从“一对一”的“访谈”,到“小组式”的“议论”,再到“多维空间”的“连线式”的“互动”等等。但是,不论形式如何翻新,掌控节目的主持人所用于运作节目的原理,还是“善问”而形成节目的“色彩”。

在为广播电视节目而建立的“对话”、“谈话”、“问答”关系,看似存在于主持人和所邀嘉宾的关系是“水乳交融”的,但实际上是一种非常“短暂”而又“清晰”的关系,即:所邀嘉宾的到来,就是对主持人的“提问”是“有备而来”。于是,形成的是“配合”的关系,而非“同事”或“朋友”的关系。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双方建立的是一种工作合作基础上的“友好”关系。

如此的局面,是因为主持人没有任何工作过程中以外的机会,去和受邀嘉宾建立距离更近的“友好”式“个人关系”。这也就是从事新闻传播工作具有的一个特点,也正是这一特点,使得节目主持人所处的“客观”位置得以建立。

那么,这种支撑“谈话类”节目的“善问”所具有的理论解释原理是什么呢?

根据Rubin的理论研究和总结,主要是以“人际化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原理在所“聚焦团体”(Focused Groups)里进行运用的结果。Rubin(1995, 第139页)这样解释道:

An increasingly common use of focused groups is to bring together a group of people who have experienced the same problem.The interviewer becomes a group leader who facilitates the discussion,asking questions and listening to the answers of the whole group.

这里形成的主持人与受邀嘉宾间的“互动”,是我们所熟悉的新闻人获得相应素材的基本方式。但是,在“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需要获得的素材从量到质,都不是“硬新闻”的条目化形式,这就需要“谈话类”主持人的“善问”同新闻现场记者的“抢新闻”有一个质的变化。Rubin(同上,第140页)对“谈话类”主持人形成“善问”的背景,有这样的解释:

The purpose is to obtain depth and detail from individuals.In focused group,the goal is to let people spark off one another,suggesting dimensions and nuances of the original problem that any one individual might not have thought of.Sometimes a totally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a problem emerges from the group discussion.

因为要获得具有“深度”的“回答”,所以,主持人的问题覆盖面是眼前所有参与节目的嘉宾,因而必须具有激发所有人灵感的问题。更何况,节目的时间是严格限定的,主持人不可能提出“不关痛痒”的“聊家常”式的问题,尽管面对嘉宾还需要有“亲和力”和“聊天儿”的状态。

因此,为了既兼顾以上的状态,又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成“善问”的效果,主持人的“控场”能力就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就这一点,Rubin的建议还是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1995,第140页):

During the conversation,the moderator pays close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embers of the group to ensure that people don't step over each other.Some people are frightened to speak before strangers and are willing to let others talk,so the moderator may have to take special measures to get their opinions.“Thanks,Bob!That was interesting.Now Mary,you haven't spoken yet,have you had any experience with the drug pushers?Are they on your block?”The moderator thus gently moves the focus away from an overly talkative person and highlights the experiences,and hence competence,of the person whose opinion he or she is soliciting.

由“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控场过程中引起的“善问”效果,使我们进一步意识到了“提问”和“善问”对从事节目掌控的主持人来说是有着完全不同的区别。这样,使节目主持人能够秉持的一个理念就是:“善问”是一个永远需要努力达到的“提问”境界,不论节目类型是怎样的定位。

第四节英语节目主持人的“会议论”——对Rubin及Kvale的观点探讨后带来的启示

纵观对外广播节目中涉及主持人进行“会议论”能力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一是节目本身是“议论型”的节目。这类节目的主持人是“一个人”支撑节目,也就是受众熟悉的电视画面上只有主持人一个人,在对所聚焦的议题进行“头头是道”的评说和议论;收音机里传出的只是主持人一个人的“引经据典”的论说和评点。二是受众看到的电视画面上主持人在与少则四至五位嘉宾,多则达到二三十人的大讨论场面;收音机里传出的是主持人与很多嘉宾,在就一个议题进行近乎辩论的“你方唱罢我登场”般的议论。

但是,这两种节目类型的主持人掌控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与我们熟悉的“谈话类”节目的主持人的掌控有本质区别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对节目谈话现场的掌控出发点,是对受邀节目嘉宾“提出问题”,目的是得到受邀嘉宾的“回答答案”。而“议论类”节目的主持人对节目掌控的出发点,是进行担任讨论的群体中的一位“调解者”,也就是主持人不仅向受邀节目嘉宾提出问题,而且还要不断激发持不同观点的嘉宾持续地参与讨论。“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是尽量以“提问”的方式,使“问”与“答”间形成的聊天“气场”顺畅,是主导嘉宾的话语走向的角色。而“议论类”节目的主持人,是在讨论群体中的成员间进行“斡旋”和“调节”,通过综合来自各方的不同观点,激发受邀嘉宾的观点及言论。

因为这样的区别,节目主持人的“会议论”素质和体现方式,就主要表现在“议论类”节目当中。当然,“一个人”支撑的“议论类”节目主持人的“议论”,是与“斡旋者”烘托的“议论类”节目主持人的“议论”不同的,这也就形成了笔者在此要展开探讨的两个方面。

1“单口”情境释义-Situating Interpretation

这一标题是为直观地形容“一个人”支撑的“议论类”节目主持人的“议论”而设定的。触及“议论”这一术语,就涉及了“评论+叙述”的含义。而如此的含义的唯一本质就是“解读”,即:我们熟悉的“理解体”,这个涉及到“诠释”、“释义”或“反响”的术语。

可以想象得到,当一位主持人在单独掌控一档“议论类”的节目时,其所拥有的面对受众的“话语权”具有的引导视听的力量和意义了。但是,先撇开这一点不谈,单就如何用既符合节目定位,又具有引导视听作用的话语来“填满”节目时长形成的播出时间,就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了。这时,节目主持人的“会议论”能力就显得最为重要了。

事实上,主持人的“会议论”能力与其具有的“能说”、“善问”等能力一样,都是经过训练和学习后,经过长期不懈的积累而形成的。那么,是怎样的理论解释使得“单口”评述每天花样翻新地与苛刻而又聪明的受众见面,并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接受呢?

经过笔者对自身从业经历的总结以及有关传播理论的研究,提炼出了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和提高“会议论”的相关研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