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Broadcast Presenting in English“Hard News”
本章内容提要
对外英语广播“硬新闻”主播出现在屏幕上,既不是演员,也不是普通采访者。在这一位置上的从业人员的职业角色定位是“新闻传播者”。
对外英语广播“硬新闻”主播在受众面前的言行与态势是职业化的。而这一职业素质的养成与体现,是有相应的支撑点,也就是心理态势——“告知新闻事实”。
对外英语广播“硬新闻”主播的塑造是需要后天的培养与点拨的,没有一个人是天生的职业人。要了解设计和践行有效的培养运用非母语英语担任“硬新闻”主播的流程,连线实训部分是引导和体现培养理念的核心。
对外英语广播“硬新闻”主播的成长过程,不仅含有一组组具体的技巧带来的对生理极限的挑战,更蕴涵了对心理极限潜移默化的磨砺。受训者的感受部分,是以鲜活的、发自内心的笔墨,勾勒出对这一过程的深刻认识与自我成长的反思。
【第一章对外英语广播“硬新闻”的主播艺术】
新闻主播,当你与现场记者连线时,你是代替受众提问的人;你是在以最用心的方式倾听和提问;
新闻主播,当你面对受众时,你不必漂亮或英俊、时尚与新潮;你不是塑造角色的演员,你是告知信息的新闻人;
新闻主播,当你选择这一职位时,你就选择了直面“现实”的职业特质,你就锁定了追寻“真相”的职业目标,你就奉献了所有的责任与热情,表现为执著、激情和义无反顾。
为了使担任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和他种节目的主持人职业角色定位的区别清晰可见,笔者使用“主播”一词来代表既不是单纯的“新闻播音员”,也不是综艺或其他谈话节目的主持人的主持群体,而是那些驾驭新闻直播连线、新闻专题、新闻综述和深度新闻访谈类节目的主持人们。
之所以将这一主持群体称之为“主播”,还是要追溯到“主播”这一术语形成的背景。
术语“主播”源于美国的沃尔特·克朗凯特(Walter Cronkite)。而在英国更偏向术语“新闻播音员”或“新闻播报员”,从而体现在大西洋两岸存在的主持风格的不同——各种风格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
如此有意识地将两者清晰地区分开来,是因为新闻节目的“主播”与他种节目的“主持”在呈现的风格上、在态度的定位上以及由此形成的心理定势上,都有明显的不同之处。恰因这样的不同,Andrew Boyd就给出了这样的文字归纳:
主播风格在一般节目与新闻节目间是不同的。一档节目的目的越是在于娱乐,其主持风格通常就越是热情、友好、并且是更轻松的。而新闻主播为了与新闻条目的素材分量保持一致,就要试图去接受一种严肃的并且更正式的语气。
这一归纳使我们意识到:新闻节目主播的艺术得以呈现,主要是集中在“态度”和“语气”上。而这两种呈现的方法,主要是以“心理态势”为基础的。虽然以“严肃”和“权威”为特点的风格被标注为“传统式”,而以“热情”和“友好”为特点的风格被标注为“当代式”,但两者间的互补趋势越来越明显。这是因为:
广播电视新闻正逐渐变得更个人化,并且新闻播音员也变得更可接近和友好。权威感是依然存在的,但是,如同学校校长般的外衣已经被转移到被大家所喜爱的那位大叔或朋友的肩上。
尽管两者间的“互补”已经成为趋势,但是,使得两者永远不可能合二为一的分水岭则是“权威性”的呈现度。
术语“主播”意味着个人性格和权威,仿佛这一称谓的持有者通过一种经验、人格及魅力的综合体,将节目通过某种途径使其与现实结合在一起。
由于新闻“主播”具有如此的特点和风格定位,使得受众接收到的综合新闻节目的样式有了新的面孔。这样的面孔会直接影响到传播的效果,也直接反映出“主播”作为节目的一部分所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与位置。
那么,要将新闻主播所秉持的职业艺术进行系统化地分析,就需要提炼出直接影响这一艺术形成如此样貌的因素来。就行笔至此的分析来看,构成我们行为方式的因素,主要还是源于个体所依据的内在反射与外在具体条款的结合体。
以此为分析线索,显而易见,形成新闻主播艺术风格的要素主要是:职业角色定位及“心理态势”;“态度”、“语气”。笔者将在下面的小节中,以这两个要素为中心进行系统化的分析。
第一节对外英语广播之“硬新闻”主播的职业角色定位——新闻事实传播者
硬新闻(Hard News)
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它有极严格的时较性,报道必须迅速、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硬新闻:源于西方新闻学的一个名词,指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受众阅读或视听这类新闻时,只能产生延缓报酬效应。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收听、收看国外的、尤其是“西方”制作播出的新闻节目时,总是会不禁反应道:怎么人家“老外”的新闻播得那么自然、那么流畅、那么真实可信,就像是在你旁边很清楚地告诉你发生了什么一样。咱们的新闻播的永远是“高八度”一样的“大喇叭”式,又好像是大声地向你喊道:“你必须听,这是很重要的。”
其实,只要大家带着这些反响去查一下看到、听到的那些“西方”显得很自然的新闻主播的从业背景,就会明白其中的原因了。这就是,他们大多是干了一二十年的记者后,才回到新闻直播室的主播台上。这也就很明确地告诉我们:他们是记者型的节目主持人,在传播“硬新闻”的时候,他们是主播,而不是播音员。在当今媒体传播全球化的形势下,像英国的“英国广播公司”(BBC)和美国的“有线电视网”(CNN),都是因为主播驾驭的新闻传播方式,而使其传播内容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中的传播道理,就是主播们的驾驭技巧符合了广大受众的观看、收听的心理期待和定势,即:自然、真实、告知,而无一丁点儿的修饰与矫情。因为他们知道源自新闻发生地的一切事实,就是赤裸裸的事实,不许任何事后的包装,因为他们秉持的职业理念是尽可能传播原汁原味的所见所闻,也就是新闻人的“天职”。
因此,就有了以下的一篇笔者认为很有启发意义的、值得推荐的访谈文字版。
一个优秀的电视主持人首先是位老辣的记者——CNN著名主持人韩玉花演讲录这是韩玉花2002年1月13日,在北京斯坦国际传播中心、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和国家行政管理学院共同举办的报告会上的演讲。黄瑞(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助理)翻译。
主持人(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主持人):
韩玉花(Lorraine Hahn)女士是亚洲最著名的和最受欢迎的电视主持人之一。在主持CNN每周一期的“亚洲谈”以前,她是CNN的王牌经济节目“亚洲经济”的主持人。我在新加坡的时候常收看她这档节目。加盟CNN之前,她在CNBC和NBC主持过“今晚经济”、“胜利者”、“亚洲谈话”和“NBC亚洲晚间新闻”等节目。她还在香港的TVB电视台做过主持人和高级制片人,并建立了该台第一个英文财经栏目,主要关注中国内地的市场情况。韩女士采访了大量世界知名人物,她当之无愧地成为亚洲顶尖级电视新闻记者。下面让我们用掌声欢迎韩玉花女士!
未来10年,将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媒介市场
韩玉花:非常感谢!我很高兴,也很荣幸今晚来到这里。刚才和几位中国同行简单地交流了一下,感觉很好。我出生在新加坡,在马来西亚和加拿大的温哥华长大。1月中旬的北京真是寒意逼人哪!今晚,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有关电视新闻的话题,一起来看看我们眼中这变换万千的新闻世界。我会尽量言简意赅,以留出时间让大家提问,同时尽我所能给大家满意的回答。
中国中央电视台正与全球杰出的24小时新闻频道——有线新闻网(CNN)齐头并进。正如你们可以在中国收看CNN的节目一样,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也即将在美国的有线电视网中播出。这些很可能使你对新闻节目的内容、制作和播出产生新的看法。虽然,CNN的母公司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和STAR电视网并不准备在今年年底落地广东省的时候大动干戈,但有一点你们可以确信,他们早晚有一天要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呈现给你们。目前,中国还未承诺在入世后打开它的传媒市场,但这根本无济于事。如果历史重演的话,那么你会看到一个组织敲敲你的门,接着被允许踏进一只脚,最后它将整个身子都挤进门来。中国在过去10年间的惊人变化,使得没有人敢预测未来会有什么事情一定会发生,什么事不可能发生。也许在我的有生之年,是见不到中国像美国那样,有一个开放的媒介市场了。然而,在未来的10年里,你们将会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中国媒介市场。今天,你们耳闻目睹的一切使你们相信,中国中央电视台面临的挑战正在日益加剧。
让我先向你们简要介绍一下CNN的情况,它的经历蛮特殊的。20岁的CNN电视网在全球有众多效仿者,有的做得还相当不错。1980年,CNN诞生在美国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郊一个废弃的俱乐部里,起初没有人注意它的存在。现在,那儿几乎成了亚特兰大市郊的一处旅游景点。CNN的奠基人是传媒业里数一数二的大人物——杰出而又怪诞的泰德·特纳先生。事实上,他还有两个绰号,一个是“怪诞船长”,另一个是“南方的老鼠”,因为他总喜欢虚张声势。CNN过去只是美国有线电视网中微不足道的一分子。它有很多年并不在美国以外的地方出现。它几乎不赢利,却固守着初衷——只播新闻,全天的新闻!当别的美国广播网,如CBS、NBC和ABC打造他们的明星记者和播音员的时候,CNN的头头脑脑们却还在强调:CNN的新闻就是明星。现在,情况稍稍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