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利用版权经济属性,加快一、二、三产业提档升级
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促进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变革,走科学化、商品化、集约化、产业化道路。要高度重视版权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挖掘版权资源,做好农业发展中的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使版权资源成为现代农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有力推手,全面提升现代农业附加值。
重视版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在第二三产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运用现代版权制度的文化、经济属性,激励企业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授权许可机制,规范行业版权资源的合法使用,最大化利用版权资源,使其成为第二三产业创富的助推器,促进高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高端化。
(三)打造国家版权产业基地,以集群效应带动版权产业发展
依托现有版权资源放大、扩充,打造国家级版权产业基地,建成具有高端化、高成长性的优秀项目集聚地,力争成为国际重要的版权产业集聚区之一。一方面,快速跟进现有园区、基地的申报工作,如天府软件园争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保护示范园区,创建高新区、武侯区“国家版权产业基地”,打造锦江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等;另一方面,可拓展现有园区、基地的功能范围,或规划全新的综合性基地,以出版印刷、工艺设计、数字音乐、游戏动漫等成都版权产业格局中发展较为成熟的几大重点行业为支柱,形成“一城二区三中心”的发展格局,为实力强大的企业、园区争取国家级授牌。
1.一城
“版权之城”:版权产业基地的整体规划均以利于成都版权业发展为本,规划特色景观建筑群,契合“田园城市”中心城区“园在城中”的发展布局,形成具有便利的工作办公条件、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良好的品牌声誉保障的版权产业集聚区。
2.二区
版权创意孵化园区:吸引版权产业相关行业的各大中小型企业及各类工作室入驻,搭建产业公共平台,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为其生产创造高品质的版权作品提供便捷的服务。
青年版权人才创业园区:扶持青年创业,提供办公、住宿优惠,为版权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吸引版权人才聚居。
3.三中心
办公中心(服务):版权各行业协会或相关企业办公地点聚集区。
版权创意中心(研发):各层次版权作品的研发、创意、设计中心,版权创意人才的集体创作基地。
版权交易中心:集各类版权资源信息查询、版权登记、交易、展示、保护、商务投资、融资等于一体的功能齐备、配套完善的综合性版权服务平台。
(四)建立成都版权产业统计体系
基于目前版权产业相关统计体系不完善、有效信息有限、对行业指导作用不强的现状,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借鉴国外版权产业统计经验,结合成都实际,开展版权产业指标体系研究,建立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滚动调查相结合的统计制度,着手建立成都市版权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并可以此为依据向全国推广,促进我国版权产业统计体系规范化、统计指标科学化,使版权统计对版权经济真正起到反向指导作用,成为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五)加强政策扶持体系建设
1.做好产业政策衔接
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产业政策、科技政策、贸易政策与版权政策的衔接,强化文学、艺术、科技领域创新活动中的政策导向作用,优化版权相关产业发展环境,提高全市创新和转化能力,推进自主创新成果的产权化、商品化、产业化,以创新来促进贸易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和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
2.设立版权产业基金,为版权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为满足成都市版权相关产业中各大型企业及众多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需求,解决其融资难题,建立起多层次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平台,促进成都版权产业的快速发展,可借鉴其他产业发展基金的模式,考虑设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版权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通过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版权产业中的主导地位与作用,打造创新型投融资平台,带动社会资本围绕政府整体产业布局来有效聚集、整合,激发民间版权产业发展动力与活力。
基金可主要用于园区建设、产业孵化、研究及培训基地等的补贴、资助和奖励,保障版权产业重点项目建设。
(六)加大版权产业人才培养
版权产业发展,人才是关键。人才资源是否充沛关系着版权产业能否长足快速发展。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成都市版权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也是成都发展版权产业的战略性难题。
1.市校联合建成“国家版权产业人才培养基地”
成都市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而高校尤其是综合性大学具有学科门类齐全优势,可以以市场为导向,整合各学科优势资源,创办跨文学、艺术、经济管理等学科的院系,专门培养版权产业发展所需的创意人才、研发人才、策划人才、经纪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等。为此,成都市可与优势高校共建集研究创造、教育培训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国家级版权产业人才培养基地”,以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版权创作、管理、经营等人才为主要任务,通过建立高端版权人才共享机制、国际版权人才交流机制等措施,发挥成都版权人才的最大贡献。
2.加强对企业版权人才的培训考核
由于版权工作的重要性与复杂性,建议达到一定规模的版权相关企业设立专人负责日常版权工作,如版权登记、版权贸易等。版权主管部门可定期组织相关培训及考核,由企业指派员工作为专门的版权人才参加培训、考核过关,获取从业资格。
如设立“版权教室”,以讲座或授课等形式,定期邀请版权产业相关专家、主管部门领导、优秀版权人等,为版权从业者进行培训。在适当的时机,可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规定,为专门的版权人才申报新职业,形成国家职业标准,并以成都为试点向全国逐步推广。
3.拓宽版权人才引进渠道,完善版权人才引进机制
(1)吸纳版权人才留驻成都
制定发布成都高端版权人才需求目录,采用多种形式如公开招聘、合作演出、客席聘用、片约制及签约代理制等大力引进高层次、高技能、通晓国际通行规则和熟悉现代管理的高级版权产业人才。其次,可考虑建立创意工作室和作家村,吸引国内外成名的创意设计专家或作家来成都,以配套的优惠政策创造更加宽松的创意创作环境,大力支持其创意创作计划,为其创造施展才华的平台和发展空间。
(2)建立高端人才共享机制
与东部创意人才集中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建立共享创意人才机制。在当前通讯技术高度发达的情况下,不一定需要高端创意人才身在成都,也可以通过网络会议、电子邮件等手段让东部城市的一些高端创意人才为成都的版权产业服务。
(3)国际版权人才交流
重点吸引一批跨国公司,国内外著名培训组织来成都建立培训机构,以培养一批与国际接轨的版权产业人才。推进人才培训的国际交流合作,建立境外培训基地,定期选派一批与版权产业发展直接相关的公务员、研究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版权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培训。
二、构建版权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体系
版权服务是加快融通版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各个环节的有力推手,是促进版权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构建完善的版权服务体系是成都市在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背景下完善城乡一体公共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版权兴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市各类版权权利人、使用者以及传播者对版权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范围越来越广泛,这对加快完善全域成都的版权服务体系提出了更为现实和迫切的需要。结合成都实际,可以从以下方面构建和完善版权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体系:
(一)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做好全域成都版权公共服务规划
在我国版权业发展的现阶段,需要强化政府版权公共服务功能,服务重点产业发展。建议政府牵头,从服务全市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强本地区版权业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问题研究,做好版权公共服务规划,在全市重点领域、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建立版权公共服务网络,逐步构建城乡一体的版权公共服务体系。
(二)建立版权城市战略联盟,以点带面优化产业环境
1.建立成渝版权经济圈,整合优质资源,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基于地缘优势和文化优势,可以进一步加强成都和重庆版权产业的合作与互动,构建“成渝版权经济圈”。历史上成渝地区本就是一个经济共同体,产业联系比较紧密,具有开展版权产业跨区域深层次合作、推动生产要素跨地区高效流动和版权资源优化整合的良好基础。这一经济圈一旦形成,将为成渝地区版权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直追京、沪、深三地区的又一个版权产业共同体。
2.成都与深圳、香港等地共建版权合作城市,共建“国家级版权创新试验城市”,发挥各自基础优势,探索版权产业发展新模式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特区和前沿阵地,可以代表着东南沿海地区的版权产业发展模式;香港具有各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背景与优势;成都是国务院确定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中西部地区具有广泛的代表意义。成都可深度融入“泛珠三角”区域,利用泛珠三角经济协作区的平台,加快向东南沿海地区辐射;与深圳、香港建立新型版权合作城市,利用深港的国际化环境促使成都版权产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在此基础上联合共建“国家级版权创新试验城市”。试验城市的版权产业发展模式不同于普通城市,其版权产业在资本运作、内容生产、审核销售,尤其是国际版权贸易等环节享有更多的优惠和更宽松的政策,以此为试点探索不同地域版权产业发展的最优模式。
3.联合杭州、武汉、沈阳、广州建立“东西南北中”格局的“版权城市联盟”
从地域角度看,杭州、成都、广州、沈阳、武汉五个城市分别处于中国的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上,而且五个城市的版权资源各不相同、各具特色,其版权产业的重点行业发展有一定的互补空间,组建“版权城市联盟”,可形成版权产业在全国范围“东西南北中”全域发展的战略。以各成员城市为基点,该区域可依托各自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在信息、市场、资本、技术、人才等方面与其他地区建立广泛的合作,打造跨区域互补、互动、互惠、共赢的平台,以推动版权产业的整体发展。
4.以“友好城市”关系为纽带,与国外城市共建“国际版权合作城市”
自1981年成都市与法国蒙彼利埃市正式缔结为第一对友好城市,2009年7月31日成都市与德国波恩正式建立友好城市关系,与成都市确立友好城市关系、友好合作关系的城市已有几十个,其中不乏在版权产业发展方面独具优势的国外城市。根据成都市版权产业全球视阈与产业优势互补的战略原则,可在现有友好城市中选择具有合作优势的城市,共建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或其他相关机构认可的“国际版权合作城市”;也可以版权项目为桥梁,与国外其他具有版权产业基础优势、发展潜力的城市确立合作关系,进而推动缔结友好城市,为成都加入全球城市竞争体系拓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