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产业概况
据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成都市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45亿元,增长16.8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142万平方米,增长20.66%;完成竣工产值604.4亿元,增长16.3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992.35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6.05%,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870.46万平方米,增长6.5%。在2009年一季度成都市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6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9.9亿元,增幅23.6%。一季度成都市建筑企业利润总额为4.23亿元,同比增长35.7%;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2.5亿元,增幅25.0%。全市资质以上的建筑企业1349家,比去年同期增加38家。
3.人才情况
成都建筑业人才大体的文化层次可以分为:大学本科及本科以上、大专、中专。虽然三种人才的分工或多或少有些不同,但都供不应求。大学本科以上以及本科毕业生大多在毕业前便有了“归属”,他们大多选择到铁道部下属的各大局、公司、设计院,还有人被外省的建筑企业挑中。相对于大学本科及本科以上的毕业生而言,大专或中专学历的学生毕业后愿意到建筑业的第一线——建筑工地接受锻炼。像他们这种既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的人才,也是各大施工单位的“抢手货”。包装设计包装设计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宣传媒介。长期以来,很大一部分商家不重视自身产品的包装设计,在销售中处于弱势地位。现在,包装设计在产品流通销售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成都的包装设计产业以酒类包装为代表。在蓉酒类产品包装设计被业界公认为全国第一。如高级工程师陈小林设计的“三星堆古酒系列包装”,曾荣获“第29届莫比斯国际金奖”。它盒子的表面采用深紫色做大面积渲染;酒名用洒脱的书法字体电化铝烫金,题写于正面,与底色形成强烈反差,突出品牌;周围环境衬以烫金细线和英文酒名;酒器平面图以装饰线描绘于表面,金光闪闪,格外精致;两侧采用青铜纹样为底色,古朴典雅,整个艺术风格浑然一体。该包装还有一个匠心独运之处,盒型采用了具有POP展示功能的可变形开启式设计。盒盖打开后,将切口插入上方,顶面便形成了一个展示面的角度,同时盒内的酒器就一览无遗了。酒器前用一块透明片做成盖子封于前方,透明片上印有英文酒名,以增强国际品位。两类酒瓶的原型是川西出土的殷商时期的三星堆青铜器。青铜器铸造工艺精美、形象震人。特别是双眼外突、两耳飞扬的形象,极具个性风采。酒瓶用青瓷烧制而成,成品精美、线条清晰、轮廓分明。人头像为瓶身,古朴大方,五官恰好形成特有的装饰,瓶口开于头顶上方。为突出艺术效果,在主酒器的衬托表面镀上一层金色,效果辉煌夺目、不同凡响,具有民族风格和民族气魄的美。
设计师许燎原设计的“舍得”酒、水井坊“世纪典藏”、“金剑南”酒等中国名酒产品的包装,针对不同的企业和企业产品本身的历史文化内涵、市场定位,美化和张扬了产品的个性,增强了中国名酒与世界名酒对话的分量。2001年,由他策划整体设计的水井坊“世纪典藏”,每瓶售价高达两万多元,既使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又使水井坊白酒的品牌形象、美誉度得到了飞速的提升,并开创了水井坊作为收藏酒的先河。其他设计
1.陶类设计
成都的陶类创意设计居全国前列。陶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直接物化证明,早在三四千年以前的古蜀时期,三星堆、金沙遗址的先民就已经熟练并大量使用陶器进行生活和生产。东汉时期成都的陶俑就已驰名全国。如今以“西蜀陶瓷之乡”桂花镇为代表的成都陶艺已形成一定规模并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成都彭州市桂花镇已形成一条长达1公里多的桂陶产业带,运用桂陶工艺生产的企业达68家,从业人员达到3000人,附带产品带动就业近3000人,产品远销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桂花土陶传统制作工艺也成功入选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桂花镇还将加强规划,在854厂到桂花大桥1.2公里长、0.8公里宽的区域范围内打造桂花陶瓷特色产业观光园。逐步将分散的企业引入园区,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2006年8月,由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以及中国室内装饰协会材料委员会主办的“中意高端设计论坛”在成都召开,并同时启动了“2007年马可波罗杯‘中国印象’产品原创设计大赛”。在论坛上,与会者呼吁增强中国原创陶瓷设计,增强中国陶瓷的民族特色。
当然,与景德镇等名扬海外的陶瓷制作城市相比,成都的陶类制品知名度不高,产业化规模尚处于初级阶段,对经济发展贡献还稍显不足,成都陶艺要想发展成为海内外驰名的品牌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家具设计
成都家具产业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全国五大产业基地之一,在国内特别是西部市场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目前,成都家具展已经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家具展。
多年来,成都家具最受诟病的地方就是自主创新不足,照搬广东等地家具企业的产品式样,虽然仿制在短时期内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应,但是从长期来看,这给行业发展带来瓶颈。由于产品设计、包装落后,品牌含金量无法提高,成都家具曾一度面临被竞争对手讥讽的窘迫。
虽然成都被称为中国家具第三城,家具的产量仅次于广东和浙江,但是成都家具却仅占全国一级城市家具市场份额的10%。
近年来,成都各大家具生产企业都意识到这一点,纷纷把研发放到了企业发展的首位。全友家私近年来每年推出十多个类别、数百种款式;浪度家私每个月用于研发的费用高达10万余元。
据相关部门介绍,到2015年,四川家具争取要实现从“四川制造”走向“四川创造”这一历史性转变。
2008年,《成都家具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正式出台。根据该规划,成都投资约100多亿元人民币,大力推进家具产业集群集约发展,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一市一展三聚集地”的“113”格局,力争在成都形成家具企业实力强、产品质量高、配套体系优、市场份额多、外向程度大的良好局面,到2010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家具产业集群,产值达到350亿元以上。
二、外围版权产业和相关版权产业现状
文化产业外围层包括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主要指旅行社、室内娱乐活动、其他计算机服务),其他文化服务(主要指广告业、会展业)。相关层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产品的生产(主要指广播电视接收设备及器材制造、家用影视设备制造),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产品的销售。《2009年成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显示,由于地震的原因,成都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2008年的增长幅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分别实现业务收入149.75亿元、95.65亿元和191.23亿元,分别增长14.0%、1.7%和21.4%,占文化产业的比重分别为34.3%、21.9%、43.8%;创造增加值分别为44.06亿元、44.21亿元和27.92亿元,分别增长11.2%、-1.6%和17.9%,占文化产业的比重分别为37.9%、38.1%、24.0%。从对文化产业增长的贡献看,核心层贡献最大,达到56.2%,相关层其次,为52.8%,外围层贡献为-9.0%,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提出和制定了“文化强市”战略,通过改革现有的文化体制、创新投融资机制、制定促进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提高市场管理水平等措施,实现了版权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成都市版权产业格局已发生了新的变化。
例如,新媒体的出现和快速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在市场中的强势地位,影响到包括互联网、通信、传媒、投资等多个方面的发展,而这些发展反过来又为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此外,外围版权产业中旅游业的发展也十分显著。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成都市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和独具魅力的文化特色。以成都为中心的“三环旅游圈”,不仅包括以武侯祠、杜甫草堂、永陵、锦江等28处人文名胜为主的城区旅游圈,以都江堰—青城山、大邑西岭雪山等十多个风景区为主的市郊县旅游圈;同时,成都市还充分利用特大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将旅游产业辐射到成都周边的“童话世界”九寨沟、“人间瑶池”黄龙、“佛教圣地”峨眉山—乐山大佛、长江山峡、稻城亚丁等景区。
2007年4月,作为成都新文化名片的金沙遗址博物馆对外开放,截至2007年底共接待游客51万人次,门票收入1616万元,开发相关旅游纪念品200余种,形成了金沙文化产业链。此外,随着城乡统筹进程加快,成都市进一步开发乡村旅游资源,为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农民收入的增加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08年底,成都市拥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6个,特色旅游镇6个,旅游特色村11个,乡村酒店7家,农家乐7000余家(证照齐全3090家),其中星级农家乐516家,以农业观光休闲为主题的国家A级旅游景区3个;2008年仅农家乐接待游客达4525.5万人次,实现旅游接待收入超17亿元,直接从业人员达3.6万人,带动相关就业人员50余万,税收达5153.67万元。此外,相关版权产业中,文化用品、文化纪念品、文化设施设备等相关文化硬件产品的开发、制造、销售也取得了一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