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人才年龄
成都市版权产业30岁以下人才最多,达到41.69%;30—39岁人才次之,占人才总量的37.50%;40岁以上的只占20.81%。同样,2006年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人力资源现状调研报告》中也显示,25岁以下的从业人员数量比较集中,占78.35%;26—30岁这个年龄段从业人员数量比例次之;而30岁以上的从业人员数量仅为7.21%。由此可以看出,由于版权产业对精力、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有较高要求,因此从业人员年轻化是版权产业人才的显著性特点。
4.人才薪酬
2006年,成都市版权产业人才薪酬集中在3000元/月以下,其中月薪2000元以下的占36.12%,2000—3000/月为37.64%;3000元以上薪酬比例依次递减,其中月薪3000-4000元的占10.59%,4000-5000元/月约为5.97%,月薪5000元以上的人才比例最少,仅占9.68%。对比2006年北京市版权产业人才的薪酬情况,年薪在5万以内的大约为46%,5万—10万范围内的人数占到35.38%,10万元以上的为18.46%。从国外情况看,据有关数据显示,2007年美国的版权产业人员的平均薪资为66498.8美元,是美国平均薪资所得的1.17倍,核心版权产业人员的平均薪资更高达73554美元,是美国平均薪资所得的1.3倍,并且持续增长趋势明显。可以看出,成都市版权产业人才薪酬总体偏低,与版权产业发达的城市和国家相比,没有太大吸引力。
(三)成都版权产业人才培养情况
1.人才培养政策
2003年,成都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突破性的重大政策措施。
2005年,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文化强市的战略部署,加快新闻出版(版权)产业的发展,成都市新闻出版局制定了《成都市新闻出版(版权)产业“十一五”规划》。其中强调:“大力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优化人才流动机制,以懂经济、会经营、善管理的人员为对象,集聚一批人才;以强势、优势新闻出版单位为依托,制订人员培训计划,培养一批人才;按照不拘一格的原则,向社会招聘一批人才。对产业策划、营销、创作成果转化有功的人员,给予荣誉和物质奖励。”
2009年,成都市出台《成都市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提出在全民版权宣传培育体系的建立健全中,将“版权人才工程”作为重点打造的四大工程之一。方案强调将版权教育培训纳入各相关部门工作计划,针对相关工作人员、企业经营管理者和版权工作者开展版权专门培训;加强与大专院校及知名版权专业服务机构的合作,建立成都市版权人才培养基地,逐步培养一批既熟练掌握国内版权法律法规和相关业务,又熟悉国际版权实务的复合型版权人才。
2.人才培养基础
高等教育是版权产业人才培训的主要渠道,因此成都市版权产业的发展也得益于成都市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2003年,四川大学影视动画中心建立了“游戏软件系”,培养国内紧缺的游戏研发人才,这是我国高校首次开设与游戏研发相关的专业学科。2005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开始招收文化产业方向的研究生。同年,西部首个国家火炬计划数字娱乐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国家数字媒体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先后落户位于成都都江堰市的东软信息学院。2006年3月,作为四川省文化产业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正式成立,这是全国第一所为宣传文化系统和文化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2006年12月,成都市数字娱乐产业发展推进领导小组在成都大学建立了“成都市数字动画原创中心”和“成都市动漫人才培养基地”。2008年11月,作为世界领先的数位板系统、笔感应式数位屏系统和直观界面设备的生产商和制造商的Wacom,在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设立了“Wacom数字艺术奖学金”。该项奖学金旨在鼓励数字艺术创作领域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并希望通过该项奖学金的设立,促进国内美术创作领域,特别是数字艺术创作领域人才的培养。
2009年,成都市加大了版权产业人才培养力度,通过一系列举措,切实有效地为成都市版权事业的发展和版权产业的繁荣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为切实推进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建立全民版权培育体系,实施“版权人才”工程,2009年4月,“成都市版权人才培训基地”在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正式建立。该培训基地依托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综合性、应用性教学特点及法学、经济学研究优势,采取在校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综合型、复合型版权人才培训工作。
2009年6月,由成都市新都区委、区政府与四川音乐学院联合创建的大学生创意产业园正式成立。为吸引大学生创意人才入驻,该区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入驻园区的创业者除享受成都市出台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十七条”政策外,还可享受园区创业场地每月200元的租金补贴和免费公寓入住政策。
(四)成都版权产业人才存在的问题
1.版权产业高端人才及专门人才缺乏,人才综合竞争力不强
由版权产业人才学历情况可以看出,成都市版权产业专科学历人才数量最多,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最少;从年龄构成情况看,人才年轻化倾向突出。两项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成都市版权产业缺乏高端人才和拥有实践经验的成熟人才的现状。同时,由于成都市内高校、中等专业学校演艺、旅游等专业设置较多等原因,形成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等行业人才供给相对较充足,而一些新兴行业特别是文化会展、创意设计等行业人才数量明显不足,更遑论懂文化、善创意、会经营的高端复合型人才。此外,部分版权行业如民间工艺品、川剧等的人才老化和断档现象比较突出。
另一方面,据《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6》中的成都人才本体竞争力排名显示,与特别行政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相比,成都的“人才本体竞争力”处在中下游。但由于该“人才本体竞争力”指的是综合人才竞争力,而非版权产业人才竞争力,因此该排名仅作为参考。
2.人才外流现象严重
与北京、上海等版权产业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的城市相比,成都市缺乏靠市场机制和分配政策来调动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政策体系和强烈的事业发展氛围,导致人才外流问题比较突出。以“超女”“快男”为例,李宇春、张靓颖、何洁、谭维维、张杰均出自成都,但拥有这些人才资源的成都却并未从中得到多大益处,相反,“超女”“快男”的成功给长沙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提升了长沙的知名度与竞争力,人才隐性外流。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吸纳机制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在这一方面,北京市的经验值得借鉴。2006年底,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其中规定:教育部门对文化创意人才海外培训、海外专家和大学生来京研习予以资助。人事部门对文化创意企业引进外国专家、留学人员或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给予立项、经费资助等方面的支持;对于文化创意企业聘用海内外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创意人才和营销经纪人才,可参照《北京市吸引高级人才奖励管理规定》予以奖励。对符合政策的京外人才,可申请办理调京或办理《北京市工作居住证》。此外,市政府设立文化创意奖,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所得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另一方面,如何利用成都市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充满机遇的市场,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精英打拼创业,也值得成都深入思考。
3.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亟待创新
版权产业人才的培养应从企业自主培养、高等教育培养和面向社会的职业培训三方面着手。目前成都市的人才培养主要以高等教育为主,企业自主培养和社会的职业培训相对较为薄弱。就高等教育而言,现存的人才培养机制不能完全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由于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传统学科划分进行的,没有建立文化产业管理一级学科,这就为人才的培养造成了很大障碍。此外,各相关专业发展不平衡。以会展业为例,成都会展业的迅猛发展也已对成都会展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然而,成都市会展业专业教育机制还处于缺位状态。四川省范围内从211重点大学到一般本科、专科高校,至今还没有一家开办“会展专业”教育。另一方面,高校课程设置偏理论化,忽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由于版权产业人才的特殊性,在教学模式方面可以采取案例式教学,并强调创意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成都版权产业区域布局现状
(一)中心城区
1.高新区
成都高新区1991年被批准为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0年被批准为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科技工业园区,2001年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通过ISO14001中国认证和英国皇家UKAS国际认证的区域。在科技部历次综合评比中,均被评为全国先进高新区。规划面积约82.5平方公里,由起步园区、南部园区和西部园区三部分组成;其中南部园区和西部园区内分别建有一个国家出口加工区。
成都高新区最突出的版权产业当属软件业。高新区拥有成都市47.6%的软件企业,是成都软件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和集聚地。高新区管委会还通过实施一系列扶持和优惠政策来吸引软件人才,提出了“回家工程”、“安家工程”等措施,到全国主要城市招揽成都籍的高级人才,包括海外的成都人;对年薪在10万元人民币以上且在高新区工作期满一年以上的,给予适当奖励,而且高新区还将协助其解决户口、子女就学、家属就业等问题。此外,对在海外从事五年以上的软件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归国人员在高新区创业设立企业,一年内公司固定人员在10人以上的,将获得20万元的资助。
南部园区位于成都高新区天府大道北段,孵化面积2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23家。拥有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成都)和技术平台、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基地(四川)、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863软件专业孵化器四川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成都产业化基地6个国家级专业基地,属专业类孵化器,园区配备“千兆入园百兆到桌面”的高速宽带网络。进驻项目范围: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设计、信息安全技术、数字娱乐、应用软件及嵌入式软件等。
健全的产业发展体制、完善的产业发展环境,是高新区吸引众多软件产业企业群体的原因。一方面,软件企业的聚集有利于相关部门的管理;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之间内部交流,对于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人才交流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成都高新区始终致力于建设自然、人居、政策、服务及基础设施全方位与国际接轨的创业和生活环境,不断优化投资软硬环境,已成为中国西部投资、创业、工作和生活环境最好的区域之一。
2.锦江区
“濯锦之江,源远流长”,以闻名千古的濯锦之江冠名的锦江区,地处成都市东南部。1990年国务院确定锦江区为“商贸繁华区”,1994年被成都市政府批准为“成都市现代商贸发展试验区”。锦江区文化内涵丰富,人文资源层次多样。有以博瑞传播股份有限公司为中心,以印刷等相关配套服务产业为支撑的产业链条,有关联产业比较集中的传媒产业聚集的产业集群;有以春熙路、盐市口两大商圈为中心,以金融、商务、商业、餐饮、娱乐、通讯等相关配套服务产业为支撑的商贸经济带。
锦江区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这里是中国古老的烧酒之乡、商贸之乡、壁画之乡、纸币之乡、藏书印刷之乡、蜀锦之乡、陶瓷之乡、川剧之乡、川菜之乡、书院之乡。这里有世界上第一张纸币的诞生地——交子街、号称“天线丛林”的著名千年古刹——大慈寺,有展现四川千年酒文化历史的“水井坊”、号称“中国的左拉”的著名现代作家李劼人的故居,还有成都市艺术中心、锦城艺术宫、川剧艺术中心、川剧博物馆、西南影都、王府井影城等全市闻名的文化艺术重地。
锦江区拥有成都首个文化创意产业园——红星路35号文化创意产业园(该项目已被确定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成都试验区重大建设项目之一)。该园区将建成国内外著名建筑设计、文娱创作、时装造型、动漫工业、软件开发园区,为成都带来国际前沿的创意视野和设计理念。锦江区还建设有数码内容创意园。以春熙路—红星路、东部副中心数码内容创意产业带为依托,打造多媒体数据中心(MDC)平台、数字内容制作基地、数字内容测试基地、数字编辑制作基地、多媒体转换技术基地、移动增值服务基地,为动漫、网游、网络ICP、软件开发、多媒体增值等方面的游戏动漫企业提供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