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媒体管理概论
9657600000054

第54章 媒体管理者的素质(3)

8.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是管理者片刻不可离开的基本能力。决策事宜、布置工作、评价指导、概括总结、研讨交流、请示汇报、学习体会、个别谈话、协调关系、礼仪交往等等工作都要求语言沟通。管理者形象、威信的树立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但都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有着密切的联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促进科学思维方式的形成,带动其他能力的提高,是对管理者,尤其是对媒体管理者提出的具体要求。

媒体管理工作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要求:

①准确:真实可信、观点正确、火候得当、遣词造句无语病

②精炼:用较少的话讲较多的意思,不要只做“加法”,要特别注意做“减法”

③条理:逻辑性强、条理清晰、有整体感

④深入浅出:用通俗的话讲深刻的意思

⑤有感染力:鲜明、真切、贴近生活

平时我们强调沟通是管理工作的关键,但沟通工作的前提就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实施,作为思想宣传的阵地——媒体,我们的管理者更应该注重语言表达和说话的技巧。

9.较强的获取知识能力

岗位不同,对岗位业务的要求也不同。对媒体工作者来说,这些岗位业务能力可以具体表现为采访报道能力、撰稿能力、文字和图像编辑能力、播音和节目主持能力、艺术创作能力、摄影摄像能力、录音录像能力、设备操作使用能力、设备安装检修能力、行政事务能力、管理能力等多种多样的业务工作能力。也有一些是带有普遍性的共同要求,如理解能力、判断能力、思辨能力、活动能力、调查能力、研究能力、动手能力等。所有这些,都是构成一个人素质指标的具体素质项。一个人占有的素质项越多,每一素质项的等级层次越高,其业务能力也就越强,业务素质也就越高。但这些能力不可能一一有人教你来掌握,只有通过自身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才能达到要求。

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可以对一些技能不精通,但不可以不知道。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知识大爆炸。知识是素质的基础与内核,能力是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只有不断地获取知识,才能不断地提高能力。

10.环境适应能力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为媒体管理者,我们既要有能力适应工作地点的自然环境,更要有能力适应社会、单位、企业和同事间的社会环境。身为一名媒体工作者,有时候必须要求自己到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这时就需要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一方面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尽早熟悉,另一方面又要了解当地的人文环境,以便顺利开展工作。

所以说,环境适应能力对于媒体工作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保障着媒体工作的有效进行。

第三节职业道德

媒体工作者的品德修养是其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一个合格的媒体工作者,不仅要有较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随着传媒行业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媒体工作者的品德修养问题也越来越重要。

一、人格修养

人格修养是媒体工作者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媒体工作者良好的人格是正直、热忱、勤奋、信义。完善自我,追求至真、至善、至美是媒体工作者的理想和目标。人格是人的完整的存在方式,是个人自我确立并在行为(心理、情感、思想、交往等)中表现出来的特殊而稳定的形象。它既包括个体外在的特征,也包括个体内在的质的特点,具有政治的、伦理的、审美的规范作用。它是一把尺度,所谓学会做人,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把社会基本人格当作一种人的标准和尺度来接受和实践。媒体工作者应该比普通社会成员有更高的道德修养和人格修养。他们代表的应是社会和时代的一种先进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典型。他们应具有事业心、同情心和是非感;具有求实奉献、团结合作的精神;他们的行为应具有自律性、积极性、创造性。良好人格的修养反映在节目上,表现为唯实、公正、客观、全面、向上;体现在行为上,是忠诚、积极、守法、廉洁、合作。同时,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所讲求的为人之道,所提倡的精神境界和人格修养,所尊崇的气节、操守和道义担当,所重申的做人原则和治世风范,所阐述的人生意义和价值,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媒体工作者的人格,作为广播电视中表现出来的总体精神风貌,代表着媒介的形象,特别是直接与被采访对象、受众接触的主持人、记者、编导,他们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媒体的声誉。媒体工作者的角色和人格的一致不仅是自我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也是时代和社会对他们的要求。蕴涵其中、行诸于外,人格的完善就表现在人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优秀新闻工作者一贯重视职业人格的培养。范长江说:“有了健全的高尚的人格,才可以配做记者,新闻记者应当是社会所尊重的人物,如果人格上有了根本缺点,就不能算做新闻记者。”

二、职业道德

所谓职业道德,是指在各种职业活动中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媒体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既包括新闻宣传事业的特点,又体现广播电视工作的根本性质和特点,对媒体工作者的个人素质又有严格的要求。

1.要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职业使命感以及强烈的事业心

传媒机构是党和政府重要的宣传舆论机关,肩负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重要任务,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了完成其历史使命,媒体工作者首先要树立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这是每一个媒体工作者应具备的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传媒行业改革的大潮中,媒体工作者要本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文明的精神产品,不应宣传色情、凶杀、暴力、愚昧、迷信以及其他格调低劣、有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内容。

2.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传媒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决定媒体工作者首先要保证的就是思想作风端正,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作风,才能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及时准确的决定,才会不偏离党的思想和大政方针。其次就是要有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戒骄戒躁。媒体工作是一种服务性的工作,只有百分百付出才会得到观众的认可和支持,才会达到媒体宣传的效果。因此,只有工作态度认真、工作仔细,才能把媒体工作做好。

3.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

媒体工作者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宣传纪律,维护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不揭人隐私,不诽谤他人,要通过合法和正当的手段获取新闻,尊重被采访者的声明和正当要求。维护司法尊严,对于司法部门审理的案件不得在法庭判决之前做定性、定罪和案情的报道;公开审理案件的报道,应符合司法程序。严格遵守和正确宣传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坚决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安全。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前夕,新华社记者吴士深和他的妻子(《中国健康教育通讯》记者马某)在“美元两万,兑换券三千”的诱惑下私自把尚未公开的江泽民总书记在大会上的报告复印给香港《快报》记者,结果第二天一早就上了报纸,在香港成了爆炸性消息。1993年8月,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吴士深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其教训是深刻的。

4.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媒体工作者要坚持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报实情,讲实话,不得弄虚作假,不能为追求轰动效应而捏造、歪曲事实。力求全面地看问题,防止主观性、片面性,努力做到从整体上、本质上把握事物的真实性。采写和发表新闻要客观公正。不能从个人或小团体利益出发,利用自己掌握的舆论工具发泄私愤。工作要认真负责,避免失实报道,如有失实,应主动承担责任,及时更正。

5.以身作则,清正廉洁,团结协作

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反对“有偿新闻”等不正之风,保持廉洁自律、勤俭节约的作风。利欲熏心,终将自毁前程。此外,媒体工作不是只靠少数个别人就能搞好的,必须依靠同事之间、部门之间、单位之间以及整个系统全体从业者的共同努力。而且从广播电视宣传全局着眼,宣传效果的改善和加强,也有待于广播电视系统整体效益和优势的发挥。因此,每一个广播电视工作者都应顾全大局、讲风格,提倡团结协作的精神。

6.公道、正派、与人为善

作为一个管理者或者是一个从业者,都应该拥有做事公道、为人正派的作风。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能够服以众人,能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处事态度来赢得手下人员的拥护。同时,出色的管理者不仅仅是权力的代表,也应该能够坚持以人为本,与人为善,任人唯贤。做到真正的公平待人,以德服人,谦虚谨慎,作风民主。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政治素质是媒体管理者的根本素质?

2.作为一位出色的媒体管理者应该具有哪些业务素质?

3.媒体管理者应该如何遵守职业道德?

4.如果你是一个媒体的管理者,你认为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